西部之星:背井離鄉的馬背奴隸們,如何揭開近代美國牛仔文化帷幕

2020-12-17 凌峰歷史

引言

對於美國的牛仔,我們經常看到的就是他們拿著馬鞭,騎在馬背上,馳騁在西部大草原上的場景。左輪手槍插在腰間,信守承諾、勇敢正直是他們的形象,一天的勞作結束後聚集在酒館,拿著酒杯的形象讓我們常常對牛仔時代的生活充滿好奇和嚮往。但是這種西部影片帶來的印象是真實的牛仔生活嗎?其實則不然。歷史上的美國牛仔是一個特殊的階層,他們在美國經濟騰飛的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歷史時期特殊的產物,西部牛仔產生了特殊的文化內涵,對美國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影響。

無法否認的是西部電影上的牛仔身上都存在著的浪漫主義英雄色彩,他們維護著法律和正義,代表著男子漢的形象。歷史上的西部牛仔只存在了短短30年,但至今我們都能感受到這種文化的方方面面,不僅是因為他們被藝術家塑造成了英雄,還因為他們是首批成為美國西部廣袤土地上的開拓者,以及他們的吃苦耐勞和冒險精神。在衣食住行和精神上,西部牛仔文化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現在的英語、服飾、電影、精神等等,都有美國牛仔的身影。

一、專業放牛人的西部牛仔,還原西部牛仔的真實形象,真正的牛仔生活並不像影片中那樣瀟灑

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一些牛仔元素有牛仔褲、襯衣、長皮褲、圍巾和牛仔帽等等,實際上現實的牛仔在此之外,還有汗漬斑斑和蓬頭垢面。脖子上的印花方巾,牛仔帽和長筒皮靴,都是為了適應馬背上的艱辛生活。生活中的牛仔有時勇敢,有時落寞,有時憨厚淳樸,有時沮喪,並不完全像是電影中那樣高大威猛。作為勞工階層,牛仔的生活並沒有那麼輕鬆,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攏。農場主在自己的牛身上烙印,但是牧場很大,牛群混合在一起,為了區分自家的牛群,農場主們用攏的方式來區別。

趕攏的時候,牛仔們坐在馬背上,翻越山谷,穿過荒原。牛仔在這種環境下每天工作12-15個小時,工作非常繁重也時刻充滿著危險。除此之外,牛仔們還會從事長途驅趕牛群的工作,這項工作更加驚險艱巨,也是牛仔傳奇色彩的來源。因為美國北部的牛價和德克薩斯州的相差甚遠,牧場主們就讓牛仔們把牛趕到北部,再由火車運到中部和東部進行加工販賣,從中牟取暴利。在驅趕牛群的過程中,牛仔們要在馬背上生活2-4個月不等,走上千英裡的歷程,整個途中塵土瀰漫,生活單調

牛群也很難看管,一路上還要面對飢餓和狂風暴雨的考驗,時不時還會遇到一些印第安人和蒙面強盜的搶劫。長期的過程中,牛仔不僅需要耐得住寂寞,還要有吃苦耐勞、果敢冷靜、機智勇敢的精神,才能度過整個旅途。到19世紀90年代的時候,美國牧牛業開始衰敗,養羊的利潤超過牛的利潤,種植業也向西移動,牧場改為農場經營,西部幹線的興建讓火車取代牛仔,所以牛仔行業也開始逐漸衰落,隨著時代開始終結。

雖然牛仔只存在了短短三十年,但是延伸出的文化卻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對西部牛仔產生嚮往。西部影片構成西部文化主要的輸出力量,荒涼的西部景色和不羈的西部豪情都是電影常見的主題,所展現的西部牛仔硬朗、神秘,充滿了善惡分明和見義勇為的性格特點。獨特的西部荒漠風景、巖石狹道、小鎮酒館、馬匹蓬車都是典型的西部元素。除此之外,西部牛仔的特殊語言也成了牛仔文化的一部分,這些語言來自牛仔的生活和工作,成為美式英語保留下來的重要部分。

牛仔服飾最早因為厚實使用成為西部工作者喜愛的衣服,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勞動服飾成為當代服飾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牛仔褲、牛仔服在美國掀起了一場藍色風暴,然後又從美國西海岸走向全世界。牛仔服成為了跨越種族、膚色、宗教、等級等大眾喜愛的服飾,也成為了牛仔文化的鮮明標誌和重要組成部分。

二、西部牛仔的先驅,種族的變化改變不了職業的性質,歐洲大陸的牧民成為西部牛仔的始祖

其實牧牛行業並不是白人牛仔最先開始的。早期的白人牛仔記錄從19世紀20年代就開始了,但是在那之前,西班牙知名通知已經讓墨西哥的牧牛產業發展到了美國德克薩斯,這為後期美國「牧牛王國」的興起奠定了基礎。西班牙牧場主買下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隸管理牛群、放牧,這些人被稱作騎馬牧人。墨西哥獨立後,這些墨西哥牧馬人留在了德克薩斯。在英裔美國人到達美國以後,所攜帶的黑人奴隸開始成為馬背奴隸,在美國內戰後,一些白人也逐漸開始被僱傭為牛仔。這樣,馬背奴隸、騎馬牧人和白人牛仔都成為了西部牛仔的先驅。

西班牙的殖民者早期讓一些所帶的黑人奴隸照料牛群,美洲的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是不允許參與牧牛業的發展,隨著牧場的擴大,奴隸缺乏,這時一些西班牙殖民才允許印第安人參與牛群的管理,形成了兩種人群的騎馬牧人。西班牙牧場主依靠牧牛大量的斂財,北部的礦區需要大量的牛肉供應,大牧場主依靠他們的財力提升社會地位,擴大政治權利。西班牙革命後,美國兼併了德克薩斯州,並通過戰爭有又獲得了加利福尼亞,直到淘金熱之前,加州的牛肉都是由德克薩斯州供應的。

騎馬牧人是早期教區牧場和私人牧場上,騎馬巡邏、管理牛群的最早牛仔,包括了黑人奴隸和印第安人,在美國領土上的騎馬牧人是墨西哥牧馬人的後裔或者黑人、印第安人的後裔。這些元素構成了牛仔的先驅。南北戰爭之後,政府鼓勵白人居民往西部移居,大量白人的湧入讓西部的牧場牛開始稀缺,德克薩斯居民開始開闢新的牧場,大部分開始農牧兼顧,牛仔的需求量增加。大部分和墨西哥的邊界問題都是由於牧牛的利潤帶來的。

內戰前的20年是德克薩斯牧牛業迅速發展並且繁榮的時期,非裔的馬背奴隸是推動進步的主要力量。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向德克薩斯州移動的時候,非裔奴隸的數量也在大幅的上漲,牧場上用非裔奴隸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大部分非裔奴隸都學會了騎馬,成為馬背奴隸,他們的成群結隊的放牧,以至於數量逐漸超過了墨裔的牧人。在內戰期間,牧場主成為了南部同盟,白人牧場主參與戰爭的時候,牧場的勞動力和牛群管理也都是非裔牧人在做。

三、英裔美國牛仔開始佔據牛仔的主流,成為名副其實的牛仔,被載入牛仔文化的史冊

19世紀30年代開始,德克薩斯出現了第一批被稱為牛仔的獵牛退伍老兵。因為德克薩斯州無法為士兵們提供足夠的夥食,而且德州出現了大量的野牛,一些退伍的士兵就開始以獵牛為生。移居德克薩斯的英裔美國人先成為牛仔,後來成為大農場主。所以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牛仔涵蓋人群比較多,有士兵,又牧區的盜牛團夥,又英裔的牧牛人,「牛仔」一詞最初是愛爾蘭牧民使用的時候,殖民戰爭的時候,「效忠派」自稱牛仔,偷農場主的牛轉手賣給英國士兵,牛仔名聲非常不好,後來甚至成為偷牛賊的代名詞。後來為了指代騎馬牧人,牛仔才逐漸被人接受。

騎馬牧人承擔著牧場所有的繁重的工作,但他們卻一直遭受白人的種族歧視。現實西班牙移民者,厚實英裔美國人,都把騎馬牧人視為不值得信任的人,把他們當作奴隸沒甚至像犯罪一樣對待他們。

實際上早期的馬背奴隸或者牛仔先驅,受到西班牙殖民的歧視,還受到白人農場主的歧視。美國的種族歧視並不是一個偶然的歷史現象。這些勞作的牧馬人為農場主勞作,但是還會受到酷刑的懲罰,英裔美國人移民後也一樣對這些牛仔的先驅們實行了種族歧視。由於文化的不同,他們並不想把美國文化與這些非裔、墨裔文化相融合,也從內心認為墨裔非裔不如白人珍貴,由於這些種族歧視,他們和當地的墨裔牛仔和印第安牛仔發生了很大的衝突。

總結

牛仔促進了養牛在德州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業,開闢了很多職業種類,形成了固定的農場經營系統。雖然後來美國人把養殖業和種植業結合起來,但是早期牧牛業發達的時候這樣做是常態。德克薩斯的牛產量猛增,成為德州的象徵,這也是非裔、英裔、和墨裔牛仔共同努力的結果,新牧區和東部市場的牛源也來自於此,先驅們的經驗流傳下來,培育了未來的美國牛仔,奠定了牛仔文化的基礎。

參考文獻:

《牛仔文化:五個世紀的傳奇》

《德克薩斯的黑人牛仔》

《灌叢區的騎馬牧人》

相關焦點

  • 美國影視文學背後西部牛仔的真實境況,及牛仔文化盛行不衰的原因
    作為主人公的牛仔們即是開疆拓土的勇士,又是不畏艱辛的鬥士,同時還是捍衛正義的無畏騎士。而美國後續系列奠定牛仔精神的西部影視片,則又把牛仔英雄們推向了更高的境地。如早在1903年的默片《火車大劫案》,裡面巡警荒野策馬追逐劫匪並與之展開激烈槍戰的熱烈場面,就最早奠定了西部片的敘事雛形。
  • 開放性與多元性的德州文化,美國牛仔和牛仔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西部故事是美國特有的社會、文化、歷史產物,受自然環境還有社會環境的影響,牛仔們形成了一種能代表美國精神的性格,他們的精神被稱為牛仔精神,由於他們必須在艱苦的自然環境還有不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尋求生存空間,所以他們的工作充滿了挑戰。
  • 西部往事--美國西部牛仔史話(十)
    筆者將與觀者一道,將西部牛仔文化及西部馬術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做一個系統的回顧。以此向所有在中國大地上曾經戰鬥過的和正在戰鬥著的實踐者和推廣者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由於多年西部小說、西部電影和鄉村音樂的浸染,很多國人對於西部牛仔文化的喜愛,是從對於西部牛仔生活的無限嚮往開始的;而西部馬術來到中國,則無疑是從對「西部牛仔範兒」的痴迷開始的。
  • 西部牛仔的真實面貌
    這些人就是通常所說的牛仔。標準的牛仔是17~28歲的年輕男子漢。牛仔中既有富人,也有窮漢;既有內戰前的黑人奴隸、鄉下農民的孩子,也有城裡青年甚至百萬富翁之子。美國歷史學家比林頓在其名著《向西部擴張——美國邊疆史》一書中寫道:「好萊塢影片以及電視屏幕上的形態優雅的英雄,與在開闊牧場的全盛時期為照管牛群而辛苦工作的牛仔們毫無相似之處。」牛仔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趕攏和長途趕運。
  • 西部牛仔服飾是美國文化的象徵,受到了時裝設計師與市民的寵愛
    在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影響下,美國牛仔的服飾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演變,並逐漸形成了富有美國特色的美式牛仔服飾。西部牛仔的服飾是美國文化的一個典型的象徵,它同可口可樂一樣受到高級官員、時裝設計師還有普通市民的寵愛。西部牛仔的時代起源於19世紀60至80年代,美國西部的開發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而進入了新的階段。
  • 美國一座小巧可愛的西部小鎮,以牛仔文化而聞名,來看看是怎樣的
    美國的懷俄明州是美國的牛仔之鄉,以美國西部牛仔風而著稱。在懷俄明州轄區有一個叫做傑克遜的小鎮,不過,它可不是以美國明星傑克遜來命名的,它這名稱是以另外一個名人來命名的。傑克遜鎮距離鹽湖城400多公裡,離黃石公園不遠,從黃石公園遊玩的人一般也會來這小鎮逛逛。傑克遜鎮是以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名字來命名的。
  • 「馬背上的英雄」——「西部牛仔」的歲月短暫,卻又無比璀璨
    18到19世紀的一段時光裡,美洲廣袤無垠的西部大陸上誕生了一批特殊的職業群體——西部牛仔。他們幹練又極富冒險精神,成為美洲西部開發隊伍裡的急先鋒,後來的人們稱讚他們為"馬背上的英雄"。屬於西部牛仔的歲月短暫卻無比璀璨,留給後世無盡的嚮往與想像。
  • 歷史:美國西部牛仔
    牛仔在西部定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牧場是一個大產業,牛仔幫助經營牧場,他們放牧,修理籬笆和建築物,並照顧馬匹,牛仔們經常趕牛,這是當一大群牛被從牧場轉移到一個市場,他們可以出售,許多最初的趕牛活動是從德克薩斯州到堪薩斯州的鐵路,趕牛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牛仔們會一大早起來,「引導」牛群到下一個停歇點過夜
  • 英姿颯爽的女牛仔們(cowgirl)
    美國西部片裡那些傳統的牛仔形象,大多是剽悍、威猛的硬漢。而事實上,在艱苦卓絕的美國西部開發史上,也同樣閃爍著女牛仔們的颯爽英姿。
  • 歷史上西部牛仔是一群什麼人?如今還有牛仔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如今不少影視劇中都有牛仔的身影,牛仔以其英勇的性格成為一代又一代年輕美國人嚮往的對象,牛仔精神也成為美國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牛仔時代雖然結束了,但是牛仔精神激勵著如今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他們開拓進取,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被如今很多電影公司搬上了大熒幕。
  • 19世紀的美國西部,為什麼能誕生一種名叫西部精神的冒險精神
    西部的曠野、狂野的內核、黑奴與奴隸主的衝突還有賞金獵人遊蕩在長滿大仙人掌的荒漠裡,那種獨有的西部浪漫對於男人來說真的是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於是我打開了我的音樂播放器放起了一首《Old Town Road》並開始對西部內核的遊戲們做一個總結,為什麼背景在19世紀美國西部的遊戲總能給人一種不羈且浪漫的感覺。
  • 西部牛仔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
    西部牛仔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他們機智、勇敢、沉著,充滿了極具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西部牛仔是美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勞工階層,是美國19世紀後期畜牧黃金髮展階段的主要勞動者。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趕牛,這不僅艱苦,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
  • 談談西部牛仔的那些行頭
    西部牛仔是指18至19世紀美國西部土地一群熱情無畏的開拓者。在美國歷史上,他們是開發西部的先鋒,他們富有冒險和吃苦耐勞精神,因此被美國人稱為「馬背上的英雄」。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西部牛仔的那些行頭。牛仔褲最早出現在美國西部,深受當地礦工和牛仔的歡迎,因耐磨、柔軟、舒適的性質受當代人的喜愛。
  •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牛仔空降這個小鎮?!
    「獨立、自由、勇敢、堅毅」的牛仔文化早已風靡全球,在國外,每逢牛仔節,全城無眠,這一天所有人都是牛仔,盛裝打扮的人們不分晝夜的狂歡,牛仔節不只是一個普通的節日,它是歷史悠久的西部文化的濃縮精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牛仔節有卡爾加裡牛仔節、阿根廷朝聖牛仔節、美國丹佛西部牛仔節等,想要領略真正的牛仔風情,8月16日「中國即墨·國際牛仔節」不見不散!
  • 美國式牛仔文化與好萊塢電影之關係
    美國人文以美國式牛仔文化為主要特點。好萊塢電影是美國人文價值觀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好萊塢每年眾多的大片,無論是科幻、戰爭,還是其他類型題材,它的主旨大多都是正能量的,最終也是為美國背書,宣傳美國式人文的優點和先進性。所謂的牛仔文化:一般指富有冒險精神的主人翁不畏艱難險阻,勇於開拓進取的故事。
  • 傳統的美國東西部牛仔裝備
    這是美國眾多牛仔文化中兩種特徵區別比較大的例子。普遍來講,Cowpunchers代表美國西南部,Buckaroos代表大盆地和西海岸的牛仔,但其實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特色的牛仔文化,每個地方都有相似也有不同。Cowpunchers和Buckaroos算是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文化,有著差異很明顯的裝備。
  • 西部牛仔:遊戲與現實
    在美國的文學、電影等作品當中,西部文化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這些勇敢機敏的西部牛仔也被刻畫得深入人心。無論是《玩具總動員》中的胡迪,還是《幸運的路克》,這些影視作品都聲情並茂地演繹了豐富西部文化色彩。—— 午時已到 ——很多玩家都非常疑惑麥克雷這句臺詞的意思,其實這是來自西部牛仔們決鬥時的諺語。為了公平決鬥他們會從一大早就面對面站在廣場上。
  • 美國的西部牛仔是怎樣煉成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說到西部牛仔,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那伏在馬背上,揮舞著套馬索的身影還是有著凌厲眼神,整個世界只有正午的驕陽、對手、槍和風滾草的鏢客?小編對牛仔的印象起於四部電影:「鏢客三部曲」和《正午》。只要說到西部牛仔,那麼絕對繞不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淺析美國西部牛仔與牧羊人地位懸殊的原因
    南北戰爭後,美國的內部環境較為和平穩定,經濟建設隨之展開。在廣大西部土地上,畜牧業迅速興起,成為落後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引擎。在這一過程中,牧牛人——即牛仔和牧羊人作為畜牧業的勞動主體,做出了很大貢獻。牛仔通常兩人一組,住在簡陋的營地中,日復一日地巡視、放牧,還要提防狼群、盜賊等的侵襲。而牧羊人往往獨自一人放牧,管理龐大的羊群,因此更加繁忙。最後,兩種職業的勞資關係都很緊張。牧場主們佔有大量財富、廣袤的土地和牧群,享有優渥的生活。然而,為他們帶來財富的牛仔和牧羊人卻遭受著極度不公平的待遇。
  • 如何讓傳統文化成為農場特色?美國長角牧場案例揭秘!
    一、深挖(當地)傳統文化在美國歷史上,有這樣一段時期,一群騎在馬背上,嚮往自由,狂傲不羈的「牛仔」們,憑著不怕吃苦,勇於拼搏、敢於冒險的精神,成功的開闢了美國西部地區,他們被評為「開發美國西部的先鋒」,這就是由美國的西部牛仔們創造出的,帶有傳奇色彩的美國西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