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於美國的牛仔,我們經常看到的就是他們拿著馬鞭,騎在馬背上,馳騁在西部大草原上的場景。左輪手槍插在腰間,信守承諾、勇敢正直是他們的形象,一天的勞作結束後聚集在酒館,拿著酒杯的形象讓我們常常對牛仔時代的生活充滿好奇和嚮往。但是這種西部影片帶來的印象是真實的牛仔生活嗎?其實則不然。歷史上的美國牛仔是一個特殊的階層,他們在美國經濟騰飛的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歷史時期特殊的產物,西部牛仔產生了特殊的文化內涵,對美國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影響。
無法否認的是西部電影上的牛仔身上都存在著的浪漫主義英雄色彩,他們維護著法律和正義,代表著男子漢的形象。歷史上的西部牛仔只存在了短短30年,但至今我們都能感受到這種文化的方方面面,不僅是因為他們被藝術家塑造成了英雄,還因為他們是首批成為美國西部廣袤土地上的開拓者,以及他們的吃苦耐勞和冒險精神。在衣食住行和精神上,西部牛仔文化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現在的英語、服飾、電影、精神等等,都有美國牛仔的身影。
一、專業放牛人的西部牛仔,還原西部牛仔的真實形象,真正的牛仔生活並不像影片中那樣瀟灑
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一些牛仔元素有牛仔褲、襯衣、長皮褲、圍巾和牛仔帽等等,實際上現實的牛仔在此之外,還有汗漬斑斑和蓬頭垢面。脖子上的印花方巾,牛仔帽和長筒皮靴,都是為了適應馬背上的艱辛生活。生活中的牛仔有時勇敢,有時落寞,有時憨厚淳樸,有時沮喪,並不完全像是電影中那樣高大威猛。作為勞工階層,牛仔的生活並沒有那麼輕鬆,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攏。農場主在自己的牛身上烙印,但是牧場很大,牛群混合在一起,為了區分自家的牛群,農場主們用攏的方式來區別。
趕攏的時候,牛仔們坐在馬背上,翻越山谷,穿過荒原。牛仔在這種環境下每天工作12-15個小時,工作非常繁重也時刻充滿著危險。除此之外,牛仔們還會從事長途驅趕牛群的工作,這項工作更加驚險艱巨,也是牛仔傳奇色彩的來源。因為美國北部的牛價和德克薩斯州的相差甚遠,牧場主們就讓牛仔們把牛趕到北部,再由火車運到中部和東部進行加工販賣,從中牟取暴利。在驅趕牛群的過程中,牛仔們要在馬背上生活2-4個月不等,走上千英裡的歷程,整個途中塵土瀰漫,生活單調。
牛群也很難看管,一路上還要面對飢餓和狂風暴雨的考驗,時不時還會遇到一些印第安人和蒙面強盜的搶劫。長期的過程中,牛仔不僅需要耐得住寂寞,還要有吃苦耐勞、果敢冷靜、機智勇敢的精神,才能度過整個旅途。到19世紀90年代的時候,美國牧牛業開始衰敗,養羊的利潤超過牛的利潤,種植業也向西移動,牧場改為農場經營,西部幹線的興建讓火車取代牛仔,所以牛仔行業也開始逐漸衰落,隨著時代開始終結。
雖然牛仔只存在了短短三十年,但是延伸出的文化卻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對西部牛仔產生嚮往。西部影片構成西部文化主要的輸出力量,荒涼的西部景色和不羈的西部豪情都是電影常見的主題,所展現的西部牛仔硬朗、神秘,充滿了善惡分明和見義勇為的性格特點。獨特的西部荒漠風景、巖石狹道、小鎮酒館、馬匹蓬車都是典型的西部元素。除此之外,西部牛仔的特殊語言也成了牛仔文化的一部分,這些語言來自牛仔的生活和工作,成為美式英語保留下來的重要部分。
牛仔服飾最早因為厚實使用成為西部工作者喜愛的衣服,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勞動服飾成為當代服飾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牛仔褲、牛仔服在美國掀起了一場藍色風暴,然後又從美國西海岸走向全世界。牛仔服成為了跨越種族、膚色、宗教、等級等大眾喜愛的服飾,也成為了牛仔文化的鮮明標誌和重要組成部分。
二、西部牛仔的先驅,種族的變化改變不了職業的性質,歐洲大陸的牧民成為西部牛仔的始祖
其實牧牛行業並不是白人牛仔最先開始的。早期的白人牛仔記錄從19世紀20年代就開始了,但是在那之前,西班牙知名通知已經讓墨西哥的牧牛產業發展到了美國德克薩斯,這為後期美國「牧牛王國」的興起奠定了基礎。西班牙牧場主買下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隸管理牛群、放牧,這些人被稱作騎馬牧人。墨西哥獨立後,這些墨西哥牧馬人留在了德克薩斯。在英裔美國人到達美國以後,所攜帶的黑人奴隸開始成為馬背奴隸,在美國內戰後,一些白人也逐漸開始被僱傭為牛仔。這樣,馬背奴隸、騎馬牧人和白人牛仔都成為了西部牛仔的先驅。
西班牙的殖民者早期讓一些所帶的黑人奴隸照料牛群,美洲的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是不允許參與牧牛業的發展,隨著牧場的擴大,奴隸缺乏,這時一些西班牙殖民才允許印第安人參與牛群的管理,形成了兩種人群的騎馬牧人。西班牙牧場主依靠牧牛大量的斂財,北部的礦區需要大量的牛肉供應,大牧場主依靠他們的財力提升社會地位,擴大政治權利。西班牙革命後,美國兼併了德克薩斯州,並通過戰爭有又獲得了加利福尼亞,直到淘金熱之前,加州的牛肉都是由德克薩斯州供應的。
騎馬牧人是早期教區牧場和私人牧場上,騎馬巡邏、管理牛群的最早牛仔,包括了黑人奴隸和印第安人,在美國領土上的騎馬牧人是墨西哥牧馬人的後裔或者黑人、印第安人的後裔。這些元素構成了牛仔的先驅。南北戰爭之後,政府鼓勵白人居民往西部移居,大量白人的湧入讓西部的牧場牛開始稀缺,德克薩斯居民開始開闢新的牧場,大部分開始農牧兼顧,牛仔的需求量增加。大部分和墨西哥的邊界問題都是由於牧牛的利潤帶來的。
內戰前的20年是德克薩斯牧牛業迅速發展並且繁榮的時期,非裔的馬背奴隸是推動進步的主要力量。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向德克薩斯州移動的時候,非裔奴隸的數量也在大幅的上漲,牧場上用非裔奴隸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大部分非裔奴隸都學會了騎馬,成為馬背奴隸,他們的成群結隊的放牧,以至於數量逐漸超過了墨裔的牧人。在內戰期間,牧場主成為了南部同盟,白人牧場主參與戰爭的時候,牧場的勞動力和牛群管理也都是非裔牧人在做。
三、英裔美國牛仔開始佔據牛仔的主流,成為名副其實的牛仔,被載入牛仔文化的史冊
19世紀30年代開始,德克薩斯出現了第一批被稱為牛仔的獵牛退伍老兵。因為德克薩斯州無法為士兵們提供足夠的夥食,而且德州出現了大量的野牛,一些退伍的士兵就開始以獵牛為生。移居德克薩斯的英裔美國人先成為牛仔,後來成為大農場主。所以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牛仔涵蓋人群比較多,有士兵,又牧區的盜牛團夥,又英裔的牧牛人,「牛仔」一詞最初是愛爾蘭牧民使用的時候,殖民戰爭的時候,「效忠派」自稱牛仔,偷農場主的牛轉手賣給英國士兵,牛仔名聲非常不好,後來甚至成為偷牛賊的代名詞。後來為了指代騎馬牧人,牛仔才逐漸被人接受。
騎馬牧人承擔著牧場所有的繁重的工作,但他們卻一直遭受白人的種族歧視。現實西班牙移民者,厚實英裔美國人,都把騎馬牧人視為不值得信任的人,把他們當作奴隸沒甚至像犯罪一樣對待他們。
實際上早期的馬背奴隸或者牛仔先驅,受到西班牙殖民的歧視,還受到白人農場主的歧視。美國的種族歧視並不是一個偶然的歷史現象。這些勞作的牧馬人為農場主勞作,但是還會受到酷刑的懲罰,英裔美國人移民後也一樣對這些牛仔的先驅們實行了種族歧視。由於文化的不同,他們並不想把美國文化與這些非裔、墨裔文化相融合,也從內心認為墨裔非裔不如白人珍貴,由於這些種族歧視,他們和當地的墨裔牛仔和印第安牛仔發生了很大的衝突。
總結
牛仔促進了養牛在德州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業,開闢了很多職業種類,形成了固定的農場經營系統。雖然後來美國人把養殖業和種植業結合起來,但是早期牧牛業發達的時候這樣做是常態。德克薩斯的牛產量猛增,成為德州的象徵,這也是非裔、英裔、和墨裔牛仔共同努力的結果,新牧區和東部市場的牛源也來自於此,先驅們的經驗流傳下來,培育了未來的美國牛仔,奠定了牛仔文化的基礎。
參考文獻:
《牛仔文化:五個世紀的傳奇》
《德克薩斯的黑人牛仔》
《灌叢區的騎馬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