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音樂特點,本內容正步音樂將從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為大家諒解古典主義音樂的特點。
從整體上來看,這一時期的音樂特點主要表現在體裁旋律以及風格上,具體如下。
(一)體裁特點
從體裁特點上來看,我們通過對這一時期鋼琴音樂作品的分析可以發現,其體裁形式發生了十分重大的改變,巴洛克時期的組曲逐漸向奏鳴曲式(突出作品的對比性)過度,賦格形式的作品也逐漸轉向了奏鳴曲式。
在這裡有一點需要我們格外注意,這裡我們所說的奏鳴曲式的呈示部中包含兩個主題,實際上就是創作中所採用的音樂材料不同所形成的,並且這兩個主題的調性也是不相同的,在呈示部之後緊接著就是展開部,展開部中是全新材料的展開與發展,一般篇幅都很長,之後是與呈示部相類似的再現部,可能是完整再現,可能是部分再現,也可能是一些加花變奏的變化再現等。
(二)旋律特點
上文中我們說到了體裁的變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體裁的改變其音樂旋律也會隨之做相應改變,當然,這並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一般情況下來說,作品中音樂旋律的變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由於旋律進行織體的的變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節奏,比如說,最初的創作其節奏是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進行,而在後期的創作中將其改為八分音符或者是四分音符,甚至是時值更長的二分音符,其節奏如此明顯的變化就會使得旋律發生相應地改變。
通過我們對這一時期鋼琴音樂作品旋律的分析可以發現,此時對於鋼琴音樂作品旋律的創作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說最開始的時候創作中所採用的是復調織體,實際上這種織體創作的作品會讓人覺得很亂,因為在這種織體下的旋律有好幾條,可能在聽第一遍的時候聽覺所抓住的是上方的旋律,而聽第二遍的時候則可能是抓住的下方的旋律,每次聽完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感知。但是在這一時期卻打破了這種創作習慣,作品創作改為一條完整的旋律線,其他的只是起到一個點綴的作用。這種音樂風格的大大簡化,正符合「返回自然」的思潮。
(三)風格特點
從音樂風格上來說,這一時期的音樂其服務對象經歷了從教會到貴族再到普通市民的變化,再醉開始的時候,音樂知識服務於教會,之後由教會轉向了貴族,而發展到古典主義已逐漸向為普通市民服務。貴族階層需要高貴的音樂,也就是精湛、優雅。
人們過於嚴肅複雜和宏大深奧的巴洛克復調音樂普遍持反對意見,他們更傾向於追求輕鬆、愉悅、精緻、敏感的主調音樂。因此鋼琴音樂風格上的演變,首先表現在從多聲部的復調對位形式轉入以旋律為主的主調和聲形式,再到高聲部旋律,配以低聲部的和弦,最後由義大利作曲家阿爾貝第(1717—1740)創造了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這種音型既保持了原來的和聲又富有流動感,這種鋼琴音樂語彙在古典時期的鋼琴作品中應用非常廣泛。
關於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點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著重練習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畢竟只是觀看文章或者理論不如自己親身去體驗音樂本身的魅力。
文章中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同學指正,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