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分無緣北大,新高考模式「政史地」不能選?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2020-12-14 騰訊網

文/凌說

「1977年10月份我國舉行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至今已經有43年的歷史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考也在不斷完善,比如文理分科後的學業水平測試、比如文理不分科分為ABC等級選考等等,不斷暴露問題不斷改進,近年施行新高考模式3+1+2組合形式。」

什麼是「3+1+2」高考形式?

3指的就是三大主科數語外,1是在歷史和物理中必選一科,2是在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下選兩科。

所以說新的高考模式下,一共有12種組合形式,家長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適合和喜愛去選擇,但是新高模式不再是到了高二再選擇了,而是上高一就選,這讓很多家長和學生感到焦慮。

因為剛上高一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並不了解,很難去做出這麼重要的決定,往往就會根據以前文理分科模式去選擇,要麼選「物化生」要麼選「政史地」,介於兩者之間的即文又理的科目選的比較少。

新高考模式下,680分無緣北大

山東2020年也是第一次施行新高考模式,一名學生也是根據往年的文理分科經驗,選擇了純文科「政史地」組合,該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好,高考的時候不負眾望,考出了680分成績,在往年這個成績完全是可以去北大的,但新高考模式政史地組合形勢下,680分卻只能去北京師範大學。

在新高考模式下,關於「政史地」組合一直爭議不斷,很多教育專家不建議選擇政史地,會影響日後的報考。

新高考模式下,過來人不建議選「政史地」的原因

原因一:可選擇性有限

在文理分科那個時代,文科主觀題比較多難考高分,但是每年的本科分數線都比理科要高20分左右,這也是限制文科生的一種手段,因為高校對於文科生的需求量也比較小。

那麼在新高考模式下,依舊選擇純文科「政史地」,可選擇性就更小了,65%的學校和專業都不能報考,報考的競爭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原因二:被強佔名額

新高考模式下,無論是純文科還是純理科同時在同一錄取分數線下競爭,而本來文科的可選擇性就少,一些理科考到690分的學生,為了能上北大,寧願選擇歷史專業,那一定會比680分純文科更易被錄取,無形中文科生就被強佔了名額。

原因三:失去「文科數學」優勢,競爭大

文理分科的時候,文科生的數學是比理科生簡單一些的,擁有一定的優勢,而新高考模式下,所有選科組合用的都是同一套數學卷子,那對於純文科生來說就有一定難度了,想考高分就更難了,尤其是平時學習培養的都是主觀感性的思維,一下子要適應純理性的數學難度不小。

分析:

這麼多原因導致過來人不建議選擇「政史地」,難道說新高考模式下,純文科「政史地」已經是絕路了?真的不能選擇嗎?

其實不然,就拿山東考生680分上不了北大這個來說,其確實考了680分,但是在新高考賦分模式情況下,並不是裸分,如果算裸分的話也僅僅有650分,往年650分的學生也只能上北京師範大學,並不存在分數白瞎了這個說法。

所以說「政史地」不是不能選擇,還是要看適不適合,喜不喜歡,和日後的發展。

哪些學生適合選擇「政史地」,哪些學生不適合選擇「政史地」?

1、分數在540-600分之間適合

分數在這個區間說明你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並不會出現被同等級理科生佔名額的情況發生,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賦分就越高,總成績就比較高,即使政史地選擇面小也不用太過擔心,只要你足夠優秀,絕對可以上一個師範類、綜合大學文史類專業。

2、分數在620分以上和480分一下不適合

620分以上學生已經是成績非常優秀了,即使選擇偏文史類科目,也可以帶一科「化學」,擴展一下自己的賽道,可選擇性更廣,結果也會更好一些。

而480分一下學生,介於能不能考上本科的及格線,這時候一定要選擇一科物理或者是化學,添加可選擇性,更有助於你考上本科,單選「政史地」滑檔的可能性比較大。

總結:

無論是在新高考模式下,還是從文理分科,在選課和高考後選專業,都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發展好選擇性多,但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即使考上了也不喜歡,讀不下去,還不如最開始就為喜歡拼一把,也許有不一樣的結果。

你覺得新高考模式下,「政史地」還能選嗎?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模式,這種科目組合最吃虧,基本無緣清北復交!
    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以前劃分文理科的時候,理科的高考狀元起碼在700分以上,文科的狀元一般都是680分左右,這就從側面說明一個問題,文科的主動性更強,更難拿到高分。 以2020年山東高考的分數線為例,該省總分在680分以上,前450的學生,全部都是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科目,而選擇政史地科目的學生,根本不可能拿到680分以上的分數。
  • 高考681分上北師大,新高考選「純文」吃大虧?老師:不止這些
    很多人都認為是政史地組合。而實際上,無論「3+3」模式還是「3+1+2」模式下,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學生,都是排名前幾位的。政史地組合,為什麼不被看好呢?選擇這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呢?哪些學生適合選擇這個組合?我下面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一分析。一、「賽道」被搶佔,「文科生」更吃虧了!
  • 新高考山東學霸「鍾情」理化生,前56名僅4人選政史地,語數外成拉分...
    7月9日上午,山東省「新高考」迎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首場8:00-9:30考物理,濟南一考場出現空場。新高考實行「3+3」模式,考試科目包括國家統一考試語文、數學、外語(含筆試和聽力)等3科,以及考生從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科中任選的3科。
  • 新高考下,中等生選擇政史地和政史生,哪個更好?聽老師怎麼分析
    新高考採取賦分模式,這種模式對於哪個層次的學生影響最大?我認為是中等生!因為賦分模式下,選擇對手很重要,對於成績好的學生而言,可選的組合很多,每個組合,他們都可能成為「分子」,這部分學生,一般會選擇物理,然後加上其他科進行組合,其中最優秀的那部分學生,以物化生和物化地為主。
  • 新高考篇丨聽聽學長學姐怎麼說!
    小白必看—背景索引2020年執行新高考的6個省份均實行「3+3」模式,其中上海、浙江、北京和天津4個省份的全部科目均自主命題,而山東省、海南省高考試題由國家考試中心命制。2020年北京、天津、海南、山東四個省市高考採取滿分為750分。
  • 「高三模考」多少分,高考才能上985大學?聽聽班主任怎麼說
    「高三模考」多少分,高考才能上985大學?聽聽班主任怎麼說 現在已經是2020年的年底了,今年各地的中小學生寒假可能會有所提前,學習任務最繁重的應該就是2021屆的高三學生們了,通常情況下,學校都會在放寒假以前進行第一次摸底考試,在2021年開學以後,在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摸底考試。
  • 2020年的這位高考狀元,卻將無緣清華北大,網友:真的是太可惜了
    高考狀元是每年網友們的熱議話題,能考到所在省份的狀元,也充分說明了考生的實力所在。而每年各個省份的狀元出爐之後,清華北大就會開啟搶人模式,狀元們這個時候都在左右為難,是去清華呢?還是去北大呢?可白湘菱同學卻高興不起來,雖然自己是江蘇省文科狀元,但是卻與清華北大無緣,源於江蘇省的高考模式,江蘇省的高考模式異常複雜,一般人不太容易能搞懂。第一,江蘇高考總分是480分,統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三門。
  • 新高考模式下,你希望孩子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選哪幾科?
    「3+3新高考模式」給考生們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傳統的高考模式下,考生們一共可以分為兩種,即理科生和文科生,考試模式是比較固定的。而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們就會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在對學科進行組合是也更加符合人性化的原則。
  • 高中選科,為什麼這個組合的班級考得這麼好?聽聽老師怎麼說
    2020年山東省第一屆新高考完美收官,之前對於第一次選科走班的種種擔心也都塵埃落定。毋庸置疑,這一屆考生畢竟是第一次選科走班,各種因為經驗的不足導致的選科失誤也在所難免。但是,對於後面的考生來說,如果不吸取他們身上的經驗和教訓,重蹈覆轍恐怕也不是不可能。
  • 高一學生選科,「物地生」和「歷地生」哪個更好?聽聽高中老師怎麼說
    新高考「3+1+2」選科,物理和歷史必須要選擇一門,共有12種組合,看似簡單其實難選,因為高考3+1+2模式不僅是選科問題,更是關係到高考報考專業。 其實家長的2種組合選擇比較好,「物理+地理+生物」選科堪稱是最佳組合,偏重於理科生學習,高考志願報考能報99%以上專業,而「歷史+地理+生物」這個組合要比純文科更好些,高考志願報考能報80%左右專業,那「物地生」和「歷地生」哪個選科組合更好些呢?聽聽老師怎麼說。
  • 文科生必讀:高中政史地學習策略,很全很實用,助你高考拿高分
    在高一結束的時候,高中生會面臨著選科的難題。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如今很多地區高考模式不同,高一可選擇的科目也不同。傳統的高考模式是文理分科的模式,除了三大主科以外,文科政史地,理科理化生。新高考模式有3+3模式,還有3+1+2模式。
  • 普通高中的學生,新高考模式應該如何「選科」?這3點你要知道
    在第一批實行新高考模式的省份中,基本是以「3+3模式」進行的,這其實很大程度上的遵從了學生的自我選擇,除了語數外3大主科之外,可以在政史地、物化生6科中任選3科作為高考科目。
  • 高中3+1+2模式選文科的最好搭配是什麼?
    新高考實行「賦分模式」,你最終的成績,不僅取決於你自己,也取決於你的對手,對於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來說,選擇對手更重要。 在「3+1+2」模式下,歷史或者物理是必選學科,對於學霸來說,最喜歡的組合仍然是理化生的老理綜組合,其次,就是理化地、理生地這樣的組合,選擇理化政或者理生政的學生並不是很多。
  • 高考文科狀元只能上B類985高校?清華北大不能選,連南大都上不了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高考延期了一個月,還是在高考前半年的黃金複習時間,高考生們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家裡面上網課度過的,所以今年的高考儘管推遲了一個月,卻也沒有減少考生們的心理壓力。而在最近成績出來的時候,一件事情卻引起了小編的注意,江蘇省的高考文科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什麼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 高考平均680分,最牛學霸班級!網友:這樣有意思嗎?
    最近隨著高考成績的出爐,各種好消息壞消息也是滿天飛,今天剛看到一則新聞,著實讓我驚訝了一把。據說成都七中的某一個學霸班級,今年高考的平均分達到了驚人的680分,而680分在今年四川全省可以排600名左右,而理科狀元710分的同學也出自這個班級,堪稱最牛學霸班級。但是還是遭來了網友的吐槽:把全年級最優秀學生集中起來,這樣有意思嗎?
  • 新高考元年青島交出亮眼成績單 48人被清華北大錄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2020年,山東迎來新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取消,開始實施強基計劃……在一系列高考招生變革中,青島卻在多項高考數據創下新高。有48人被清華北大錄取,本科率高達82.99%,在名校強基計劃表現搶眼……本期周刊,為您盤點青島今年的高考成績單。
  • 2020年高考省文科狀元,卻無緣清華北大,只能報考普通985
    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高考中的省狀元含金量無疑是最高的,清華北大每年也想方設法地去得到這些狀元們。甚至提前屏蔽掉他們的成績,然後「謊稱」可能上也可能上不了,需要提前籤訂一個協議才能保證錄取,而不被對面(清華或者北大)搶走,可見清北對於狀元的重視!
  • 江西中考改革:中考物化降40分,政史地生加85分,評論一片倒
    題:江西中考改革:中考物化降40分,政史地生加85分,評論一片倒 不知道大家可否還記得這樣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各科分值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根據與多省市做出的中考改革方案來看「物理化學分數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減少,反觀政史地生分數值明顯的增加。」
  • 新高考模式下,選擇這3個「選科模式」,中等生也可變「學霸」
    對於高考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們對科目的選擇,我們高中時期學習的科目其實不算太多,除了語數外這三科基礎學科,學生們還是會在理化生與政史地中進行一個選擇,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文科和理科,學生選擇的就是接下來每天都要學習的。
  • 女兒今年高一,現在實行新高考3+1+2模式,該如何選科?
    8省市集體官宣實行「3+1+2」模式,這次高考改革涉及範圍更廣,影響更大,反應更強烈! 新高考「3+1+2」模式嗎,應該如何選課?簡單來說:打算學理工專業,必選物理;其他專業可以選歷史;成績好的儘量選擇理化組合,成績稍弱的可以用物理和除了歷史之外的其他科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