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0年全國遊泳冠軍賽在青島拉開帷幕。首個比賽日,傅園慧在女子100米仰泳預賽中,以59秒48的成績排名第一,是預賽所有選手中唯一打開1分鐘大關的。但由於體能測試成績未進入前八,傅園慧無緣決賽。
遊出了好成績卻意外落馬的不止傅園慧一人,而是一批,還有排名預賽第一的於靜瑤、方喆等隊員,同樣也無緣決賽。更有甚者,廣東名將餘賀新在男子50米自由式中出色發揮,打破了寧澤濤保持的全國紀錄,竟然也無緣決賽!
這些奇景來源於同一項奇葩的新規:要求預賽成績前16名選手中,取體能成績前8名選手進入決賽。而傅園慧體能排名11,餘賀新體能排名第9,這些預賽第一的優秀選手都因體能排名之差而扼腕出局。
所謂體能測試是一些30米衝刺跑、3000米耐力跑、跳躍高度、引體向上等基礎性項目,就跟我們中學生體育達標差不多。
運動員重視基礎體能,原則是好的,但是唱歪了調,本末倒置,專項比賽中居然按體能成績優先進入決賽,遊泳比賽按跑步排名,就好比全國數學競賽按高考總分排名,有這麼玩的嗎?
高考有高考的用途,競賽有競賽的目的。高考主要篩選均衡發展的合格大學生,而競賽主要選拔一技之長的頂尖人才,各按各的規則,不能互相取代,更不能混為一談。
在現實經驗中,沉迷於某一專科的頂尖奇才,多少都會有偏科現象。為此清華北大等一流學府出臺了奧賽一等獎直接保送等政策,乃至新近推出的強基計劃,對此類人才降分錄取,就是為了讓這些偏才怪才脫穎而出,在他們擅長的領域做出開創性貢獻。
體育同理。各運動項目的頂尖高手,可以說都是為那項目而生的天選之才,譬如泳壇霸主菲爾普斯,長得就像條魚,臂長腿短,1.93米的身高,腿長只有81釐米,而臂展達到驚人的2.07米,47碼的大腳如蹼——這樣的身材比例已達「畸形」程度,會讓一般人去醫院矯正,也不可能跑步很快,但是極其有利於遊泳。
幸虧他沒有生在我國,否則也必折在體能測試,連全國決賽都進不了,更何況奧運會。
為什麼遊泳選手不能按跑步排名,因為在不同運動中,需要的是不同的身體條件和肌肉類型,有些甚至是矛盾的。譬如跑步需要腿長,遊泳就最好腿短,拿跑步選拔遊泳運動員,豈不正好選反了?找個反差更大的,你讓重量級的相撲、摔跤選手按跳高、跑步排名,種子選手不全軍覆沒才怪!
別笑,現實比這更荒誕,體能優先不是光波及遊泳隊,據稱象棋比賽也要按這規矩來……下棋的,只是名義上被稱為運動員,實質上完全是腦力工作者,天賦特長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的,就聶衛平,生在這個時代可能都沒資格參賽。
被全網痛罵一天之後,泳協出來回應,稱「規則面前、人人平等」……真好意思,跳過規則合理性的拷問,直接談平等?
網友質疑的就是制定奇葩規則的外行領導。別拿冠冕堂皇的理由做藉口,重視體能的原則沒有錯,不科學的規則才是管理者的錯。
跳水隊領隊周繼紅又找補說,於靜瑤和傅園慧、餘賀新等選手雖然達到奧運A標,但距離世界大賽決賽圈還有距離……這番話更是不明所以。
遊泳領域確實並非我國強項,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選拔出遊得最快的運動員去爭取名次呀?難道因為進決賽希望不大,就讓遊得慢的選手去爭取更差的成績麼?
這已經不是講理,而是狡辯了,不惜貶低優秀選手來為自己找藉口。你甭管傅園慧、餘賀新世界排名第幾,問題他們就是我國在此項目上遊得最快的人,不推他們推別人,哪來的歪理?
END
作者信息
本文來自凱迪原創作者:紙上建築,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紙上建築。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意見。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
點「分享」,給小編加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