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戰死沙場後,呂蒙和曹操為何也相繼離世?

2020-12-23 尋史春秋

古人非常迷信,碰到解釋不了現象就認為是神靈導致,碰到什麼稀奇的事就認為是天意,一個人突然暴斃就認為他生前作惡太多,罪孽深重被索命,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包括三國時期,關羽父子二人被呂蒙殺害,隨後關羽的人頭又被送到曹操手上。也就在同年,殺害他們的兇手呂蒙突然暴斃,次年正月曹操也離世。這離奇的巧合讓很多人認為是關羽冤魂索命,甚至還有聲有色的描寫這個場面。其實他們倆真正的死因都是因為疾病,而不是迷信。

演義中曹操離世

公元220年曹操派遣使者遊說孫權,希望孫權可以出兵攻打荊州幫助曹操解除襄陽的危機,事成之後願意把荊州送給孫權。孫權早就不滿劉備,更不滿關羽拒絕他的聯姻政策,和東吳大都督呂蒙商議後覺得成功率很高,果斷答應曹操的請求,讓呂蒙全權負責此事。

此時關羽已經攻克襄陽城,4萬大軍把樊城圍得水洩不通,樊城內人馬睏乏,甚至出現了不少叛軍。關羽為了加大攻勢,特意從荊州邊境抽調了原本就不多的守軍支援樊城戰事,這給了呂蒙可乘之機,呂蒙果斷攻佔荊州後斷了關羽的糧道。關羽大軍缺糧崩潰,呂蒙再次領兵北上和曹仁一起夾擊關羽,最終將關羽父子二人殺死在麥城。

因為這是曹操的主意,孫權命人快馬加鞭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曹操看見關羽的人頭後大喜過望,喊了一聲:"雲長,別來無恙?"這時候只看見關羽的人頭突然睜眼怒視曹操,曹操被嚇倒地,擔心被關羽索命,特意命令匠人用香木雕刻關羽的身軀,配上關羽的頭顱,以王侯的禮儀將他安葬。

關羽下葬之後曹操夜不能寐,不是夢到了當年關羽殺華雄、斬顏良、誅文丑的事,就是夢到了當年關羽在華容道放走他的一幕,關羽還在夢中質問曹操為什麼加害他?要向曹操索命,每次到了這裡曹操總會被嚇醒。幾個月下來曹操精神恍惚,終於在公元221年正月,曹操終於頂不下去了,和曹丕交代後事後撒手歸天。

演義中呂蒙離世

演義中描寫呂蒙之死更神奇,呂蒙殺了關羽後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仿佛世界末日一般,剛開始東吳士兵以為是荊州的氣候,沒有想到關羽身上。後來在深夜經常看見死去的關羽提著大刀騎著赤兔馬,照樣披著那身青袍,只是脖子上沒有頭顱,逢人便說:"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弄得無軍上下人心惶惶。

呂蒙穩定荊州後孫權調他回建鄴封賞,畢竟呂蒙為東吳打下荊州,讓東吳真正意義上掌控這塊地區,這份功勞甚至比當年的周瑜還要高。孫權為了褒獎呂蒙,特意讓手下文武百官和建鄴城內的士族、大儒一起赴宴,他想在這次宴會讓所有人知道江東真正的實力。

宴會在一片歌舞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會議正酣時孫權開始表彰重人,接二連三發下去不少賞賜。終於到了呂蒙這裡,孫權剛想誇獎呂蒙,關羽突然附身在呂蒙身上,呂蒙的眼睛、耳朵、嘴巴流出很多血質問孫權:"你為何要加害我,還我頭來!你為何要加害我,還我頭來!"一時間賓客們從不知所措到惶恐不安,沒人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又看見呂蒙朝孫權抓去,孫權的護衛們不想殺呂蒙,只是想要制服他,但都被呂蒙彈開。嚇傻了的孫權命令士兵們放箭,最終呂蒙被亂箭射死,喜慶的宴會也變成了人間慘劇。

其實這才是真相

其實歷史上曹操並不是被關羽嚇死,而是因為頭痛症無解才斃命。曹操自起兵之後,因為戰事艱難以至於用腦過度得了頭痛症,每次只要一發作腦袋裡面就像有幾萬隻螞蟻咬一樣痛苦,這讓曹操白天不能工作,晚上疼得睡不著。官渡之戰時被陳琳一封檄文罵得體無完膚,以毒攻毒好過一段時間,赤壁之戰後又犯了。原本曹操想讓華佗來救自己,但華佗提出開顱的方案讓曹操以為華佗要殺自己,沒弄清楚的情況下先殺死華佗,至此天下間再沒有人能治他的頭痛症。公元220年關羽圍困樊城時曹操的頭痛症又犯了,直到關羽死前頭痛症都沒消除。到了最嚴重的時候甚至產生幻覺,所以才有了關羽索命的說法。可以說曹操是被頭痛症活活疼死的。

歷史上的呂蒙也不是因為關羽索命後被孫權亂箭射死,而是病死。呂蒙出身於一個平民家庭,假如沒有意外的話他這輩子只能做一些小活。孫策拿下江東後開始擴軍想要對外擴張,呂蒙就是這個時候加入吳軍。因為沒有背景,只能比別人更辛苦,更勤奮,更不要命。呂蒙每次作戰總是衝在第一個,慢慢被軍司馬看重。後來在江夏作戰中表現優異被孫權看重,調到魯肅身邊做副手。魯肅告訴呂蒙一定要有文化,於是呂蒙徹夜讀書,短短兩年時間補齊了自己的文化,也才有了那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魯肅死後呂蒙上位,但因為多年來一直透支生命,攻略荊州時期身體已經非常差。攻下荊州後沒有得到休息,最終感染風寒離世。

小結

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戰死沙場已經是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甚至還有不少人把戰死沙場當作一個武將的最高榮譽,幻想自己也能如此。對於關羽而言,因為他的失誤導致戰爭的失敗、導致自己的死亡,這其實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但《三國演義》的初衷是為了尊劉抑曹,為了彰顯劉關張三兄弟的正面形象,只能把很多原本不屬於他們的戰績強加到他們身上,營造一個主角的人設,再加上配角、反派的渲染,更能凸顯他們的偉岸形象。關羽、呂蒙這些都是關羽的對手,就這麼被羅貫中用來做綠葉了。

相關焦點

  • 關羽敗走麥城生擒被殺後,呂蒙和曹操為何都離奇死亡?
    關羽之所以會敗走麥城生擒被殺,罪魁禍首是呂蒙。呂蒙是東吳繼周瑜之後的又一超級大謀士,他因為「惹怒」劉備借荊州卻長期不還,因此千方百計想要奪回荊州,為主子孫權奪得這個軍事戰略要地。當時的關羽因為輕視一介書生出身的呂蒙,結果上演「大意失荊州」的悲劇。斬殺關羽後,孫權封立下大功的呂蒙為孱陵侯,並賞他黃金五百斤、銅錢一億。然而,他卻無福消受,因為,很快呂蒙就突然得了怪病——不能進食(喉嚨咽不下東西)。
  • 三國時期,呂蒙殺了關羽後為什麼自己也死了,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提到呂蒙,我們就會想起他殺了關羽,奪了荊州。呂蒙是東漢末年的名將,《三國志》有記載呂蒙擊敗關羽,奪取荊州後,使東吳的疆域擴大了。一千多年前,曹操、關羽和呂蒙都是當時的大人物。奇怪的是,關羽被呂蒙殺了之後,曹操和呂蒙也跟在他身後相繼上了西天。
  • 呂蒙白衣渡江,殺死關羽這麼好的戰績,為何卻沒有名留千史?
    在長大之後,呂蒙最先依附於自己的姐夫鄧當,而鄧當是東吳猛虎孫策的部將,呂蒙也因此進入了孫策的陣營。呂蒙的發跡,要在孫權時代才來臨,因為屢立戰功,呂蒙受到了孫權的賞識,因此不斷升遷,做到了左護軍。呂蒙真正獨當一面,還要在周瑜、魯肅相繼去世之後。
  • 關羽被殺後,大功臣呂蒙為何突然就死了?原因很簡單!
    曹操為了躲避關羽的鋒芒都想遷都,可是隨著徐晃的加入,關羽逐漸呈現敗勢,此時,呂蒙陸遜趁關羽後方空虛,白衣渡江,奪取了荊州。而關羽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終於敗走麥城,被東吳小將馬忠生擒。可是,讓我們感到奇怪的是,擒殺關羽的大功臣呂蒙,在建立大功後,卻突然死去了,這到底怎麼回事呢?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中,呂蒙白衣渡江襲了荊州,然後捉了關羽。
  • 關羽被殺是孫權的意思,還是呂蒙自作主張?
    正史上孫權並沒有告訴呂蒙不得殺關羽,甚至在孫權看來,關羽是非殺不可的。要知道呂蒙只是一個將軍,若是他抓住關羽之後,肯定也不敢輕易做決定的。畢竟這個人是劉備的好兄弟,是蜀漢的第一大將。若是擅自殺了這樣的人,勢必會導致東吳和蜀漢的決裂。所以,在殺關羽之前,呂蒙肯定是會有和孫權商議的。呂蒙殺關羽是得到了孫權的授權的。
  • 關羽離世後,張飛怒斥劉備的一段話,為劉備的失敗埋下伏筆
    等諸葛亮離世後蜀漢人才斷層,最終被曹魏殲滅。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姜維窮兵黷武才導致蜀漢滅亡,姜維北伐規模、次數都比諸葛亮要多,但沒有諸葛亮的能力,終於消耗了蜀漢最後一絲元氣。蜀漢無力面對鍾會率領的十八萬魏軍,最終劉禪只能向鄧艾投降。以上原因可能會有,但並不是主要原因。關羽死後張飛對劉備說的話,其實才是蜀漢衰敗最根本的原因。
  • 東吳呂蒙殺了關羽,為何沒有能留名青史?
    關羽鎮守荊州六七年,呂蒙一個兵都不敢動。在沒有選擇北伐之前,關羽一直坐鎮荊州。當時的呂蒙已經是東吳的大都督,他取代了魯肅以後,正值壯年。如果真的有本事的話,那就主動找曹魏的麻煩,這個時候的曹操正在跟劉備爭奪漢中,其實是北伐的最好時刻。孫權也的確前往合肥北伐,可是情況有些差強人意。孫權所帶的十萬人馬,居然打不過張遼八百人。當時的呂蒙也在場,如果他真的有本事的話,這場仗會打成這樣嗎?
  • 關羽敗走麥城,呂蒙為何執意要殺他?是私人恩怨還是孫權授權?
    當中關二哥更是忠義兩全,神勇無敵,人稱武聖,可關羽的下場不免令人所遺憾。 當初荊州失守,敗走麥城,就淪為呂蒙的刀下魂。問題是孫權多次嚴令不得殺關羽,可大將呂蒙抓住他後,為什麼不聽主公旨意,痛下殺手呢?是否因呂蒙跟關羽有仇?
  • 呂蒙究竟因何而死?慶功宴上關羽追魂一說乃無稽之談
    呂蒙和孫權布置的計策環環相扣,恰恰抓住了關羽自負的內心,導致其被迫敗走麥城,隨後被呂蒙的將士所殺。雖然我們只是用簡單的話來敘述這個過程,但實際上其中牽扯的人和事眾多,關羽從丟失荊州到最後被殺的整個事件也是比較複雜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關羽確實是被呂蒙的手下所殺,而在吳國之後的慶功宴上呂蒙的病情突然加重,不久便病重而亡。因此,有人拿這件事大做文章,提出了關羽追魂一說。
  • 曹操為何派遣于禁前往抵擋關羽,救援曹仁?曹操堅信于禁不會反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對於曹魏來說必將是一個猶如坐過山車的年份,當時曹操親徵劉備,但還是丟了漢中,轉眼關羽發動北伐,中原震動,曹操被打的有遷都之意,結果轉眼間關羽被孫權突襲敗亡,曹魏立國後最動蕩的局勢得以緩解,並逐步走向平穩,早已年邁的曹操,經歷了這些事情後,也是在次年離世了。
  • 關羽為何能成為忠義的化身,僅這一件事,就足以讓他永垂不朽
    劉備得了徐州之後,料定曹操會來討伐,便命關羽坐守下邳兼顧保護劉家家眷,自己和張飛囤聚小沛,形成掎角之勢。果不其然,不久後曹操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兵分五路,如洪流般向徐州湧來。小沛被設計攻破,張飛拼命殺出重圍,劉備孤身一人逃往袁紹屬地,投奔袁紹。拿下小沛的曹操這時候便與謀士們商議著怎麼拿下下邳,他本愛惜人才,何況是關羽這般的猛將,一心想要收復他。
  • 如果孫權是把活著的關羽而不是頭顱送給曹操,曹操會如何處置?
    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被呂蒙斬殺,孫權害怕劉備把所有怒氣都拋向東吳,讓人把關羽頭顱割下來送給了曹操,企圖嫁禍於曹操。曹操也不傻,知道孫權的陰謀,命令人用香木珠寶鑲嵌,舉辦隆重的葬禮,把關羽頭顱安葬。孫權殺關羽,曹操卻厚葬關羽,兩者對比,劉備最後把怒氣撒向東吳。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孫權不是把關羽的頭顱送給曹操,而是把活著的關羽送給曹操,曹操會如何處置呢?是殺?是用?其實,曹操既不會殺關羽,也不會用關羽,更不會放關羽。曹操不會殺關羽:燙手的山芋,豈會自己吃下?還是涼著好。
  • 關羽丟失荊州,難道只是大意嗎?看看孫權和呂蒙的準備有多好
    孫權就別玩啦,呂蒙沒做錯,各為其主,孫劉聯盟前提是強悍曹操,赤壁之後曹操接連大敗,大將被斬殺士氣低落,就如官渡袁紹一樣。孫劉倆家遲早一戰,此時不奪取荊州,那真對不起父兄,孫堅和孫策,妄為江東之主。呂蒙偷襲荊州是在劉備勢力最強的時候,東吳也擔心劉備做大,這樣只是劉備和曹操的位置換了一下而已,以後奪取荊州就更難了,所以才不得不做。
  • 關羽因大意才失了失荊州?關二爺:這黑鍋咱不背,都是呂蒙和虞翻的陰謀!
    不過雖說歷史上的關羽有著「威震華夏」的赫赫戰功,但同時最後卻也有「大意失荊州」的黯淡收場。本期要講的就是,這位蓋世名將,最後為何會丟掉荊州的呢?同年,曹操方派人到孫權處「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孫權反應則是先派人到關羽處「為子索羽女」,但是關羽反對婚事,並辱罵來使,之後便是同年的呂蒙「白衣渡江」和關羽回軍時,發現後方已經被呂蒙拿下,最後敗走麥城。
  • 關羽為啥要離開曹操,真是為了兄弟情義?張遼心知肚明
    主流認為:關羽選擇千裡走單騎的目的是為了兄弟情義,但是,真相未必完全如此,比如張遼就心知肚明。關羽是一個孤傲的豪傑,因此,關羽能瞧得起的人真心不多。孫權那樣的人物,關羽也同樣看不起。不過,關羽對呂布麾下的張遼卻頗有好感。那麼關羽離開曹操,真是為了兄弟情義?當初呂布兵敗,張遼也被曹操俘虜。張遼不屑於跪地求饒,於是辱罵曹操。曹操當時正在猶豫如何處理張遼的時候,關羽為其求情。
  • 呂蒙殺關羽、奪荊州是錯誤?完全相反,這是東吳生存的唯一選擇
    為什麼在殺害關羽之後,呂蒙也突然死了?沒有傳說、沒有陰謀,呂蒙就是病死了而已。那我們看看,在背刺關羽之前,雙方的實力走向態勢。當初魯肅把荊州借給劉備的理由,史書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江東、劉表多年對立,東吳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化所佔的荊州之地;面對北方的巨大壓迫,東吳必須藉助劉備集團的實力、在荊州的人望和號召力,來對曹操進行牽制。所以孫權才把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借」給了劉備。
  • 孫權強調關羽殺不得,為什麼呂蒙執意要殺,是因為私人恩怨嗎?
    而孫權一開始本意不是想殺關羽,而是想收服關羽為自己所用,但是關羽肯定是拒絕的,還反過來大罵孫權,而此時孫權身邊的一個主薄左鹹就此提出建議把關羽殺了,給出的理由就是當年曹操對關羽多好,事事都照顧關羽,給了關羽很多的福利,還把赤兔馬送給了關羽,但關羽不報恩,還是離開了曹操,並且在後來的襄樊之戰的時候還給了曹操巨大的威脅,如果此時不殺關羽,那麼將來肯定是會給自己留下巨大的隱患
  • 關羽敗走麥城,僅僅是因為大意?曹操對著關羽墓碑,講出了真相
    曹操為關羽修墓轉嫁風險東吳大將潘璋擒獲關羽後徵求大都督呂蒙的意見,呂蒙想要招降關羽,甚至對他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但關羽拒不投降。隨後呂蒙徵求孫權意見,在此之前孫權曾經想和關羽結親但遭到關羽拒絕,孫權認為這是對自己一個極大的侮辱,一直想要找回這個場子。
  • 若孫權沒在後面幫助曹操,關羽能否擊敗徐晃?
    後來因蜀國大戰當前且急需人手,諸葛亮和張飛便被召喚回京,只留下關羽一人獨自駐守荊州。此後幾年,關羽便一直致力於解決荊州的大小之事,因為東吳時常來犯,所以關羽一刻也不能鬆懈。劉備漢中之戰大勝後,孫權實在忍無可忍,便帶著手下呂蒙等人進攻荊州並佔領了荊州的一片土地,此後兩國才以和平相處的名義平息下來。但這都是兵家之術,如此寶地不拿到手又怎會罷休。
  • 《三國演義》:曹操對關羽如此厚恩他為何離曹而去?看完心疼曹操
    而獨自守下邳的關羽為了營救劉備被曹操圍在了芒碭山。曹操生性愛才,不忍殺了關羽,於是便派關羽的老相識張遼前往試探關羽,關羽自然是表示不會歸降,張遼便說你若歸降則有三條便利,若是戰死則有三條罪過。三罪則是:你和劉備桃園結義,曾發誓同生共死,如果你先死則有悖誓言;劉備一家老小都託付給你,死了則有負依託;你文武雙全,有勇有謀,不建功立業,卻白白戰死,非大丈夫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