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處可見的麻雀竟然是外國進口的,國產麻雀去哪了?

2021-02-14 劉帥雨師

我小的時候有個童謠:」小小雀,尾巴長,娶了媳婦兒忘了娘.」可能有的朋友們也會唱。沒錯,這說的就是麻雀。

麻雀很常見,尤其是農村。可是你知道麼,現在隨處可見的麻雀是從外國進口的,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說起來得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了。咱大家都知道,剛建國的時候咱們國家百廢待興,生活條件也沒那麼好。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而老百姓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卻會被麻雀偷吃,所以給麻雀起了個外號叫「老家賊」。據統計,每隻麻雀每年能吃掉4.5公斤的糧食,如果殺死100萬隻麻雀,差不多能節約好幾萬人的糧食。所以當時把麻雀與老鼠、蒼蠅、蚊子並稱為「四害」,在1958年2月12日,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提出在10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消滅老鼠、麻雀、蚊子、蒼蠅的任務,於是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滅「四害」的行動。

儘管是滅四害,但是只有麻雀在這場運動中損失最大,甚至到了瀕臨滅絕的危險。

因為麻雀一般在屋簷下築巢,幼鳥容易被抓;它的天敵也多,貓、蛇等都是;麻雀體型較小,身體儲存的能量有限,無法支持長期的飛行。所以人們通過通過揮舞樹枝杆子等,讓麻雀筋疲力盡而死或被抓;同時因為麻雀體溫較高,對能量的需求量大,幼鳥如果沒有餵養在幾小時內就會死亡。種種原因,導致除滅麻雀效果最好,最容易出成績。據報導,不到一年全國就消滅了近20億隻麻雀。

但在1960年6月前,大家都痛苦的意識到,麻雀不僅吃糧食種子,還吃昆蟲,包括很多的害蟲。麻雀的食物中,只有一半是糧食,另外一半基本都是害蟲。麻雀消失後,由於沒有麻雀來控制害蟲的數量,這些蟲子肆無忌憚的生長和繁殖,造成糧食大幅度的減產,比起麻雀造成的損失嚴重的多。正因為這個原因,農業產值慘不忍睹,最重要的水稻產量也跌入了建國以來的新低。害蟲的泛濫,外加對林地的過度採伐,還有環保意識的不強使毒藥和殺蟲劑的濫用,共同造成了連續三年的大饑荒。

為了恢復生態,根據中科院的建議,麻雀從四害中除名,同時從蘇聯大批量引進麻雀,這些年來不斷繁衍,現在才能隨處可見到麻雀。

但是隨著這些年環境的破壞和汙染,城市裡也很難見到麻雀,即使有,也是很少。我老家是農村的,環境相對來說要好些。但是隨著化肥農藥等的使用,麻雀的數量這些年比起我小時候也少了不少。

現在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其中就包括生態的振興,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相信麻雀的數量也會慢慢多起來,不會重蹈原先的覆轍。

相關焦點

  • 想念麻雀
    想念麻雀麻雀曾經是城鎮、鄉村最常見、極普通的鳥兒。
  • 麻雀的壽命有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生活中最常見的小型鳥類要屬麻雀了,世界各地都可見到。它也是分很多種類的,有樹麻雀、黑頂麻雀、家麻雀、山麻雀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樹麻雀。在城市綠化多的地方,比如公園,溼地區,小區的草地或者樹梢上;當然農村就很常見了,田間地頭,電線桿上,隨處可見。
  • 張海林:想念麻雀
    於是,嘰嘰喳喳身影隨處可見的麻雀們也算得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了。說人鳥相安無事,其實是比較自私的說法,是基於麻雀不禍害人類而言的,對於麻雀來說,實則人類並沒有那麼友好:捕成鳥。拿個彈弓,瞄準停歇在樹上,屋頭上,或者別的任何一個地方的麻雀,使麻雀一瞬間成為了獵物;下雪天,掃開一塊雪地,撒些糧食,支個籮筐,見麻雀進了籮筐,一拉系在籮筐上的繩,麻雀就成了隱在暗處捕鳥者的囊中之物——閏土曾經給魯迅講述捕鳥的事情,那時是多麼羨慕閏土能夠見識種類繁多的鳥類們呀:稻雞、角雞、鵓鴣、藍背,聽著名字都喜歡。可這裡只有其貌不揚的麻雀可捕,人們總是捕來炸了煮了享口福,或給小孩子做玩物。
  • 【麻雀】麻雀成長記,小麻雀應該如何餵養?
    通過自己查閱資料了解到這也就是剛剛孵化出來3天左右的麻雀,最小的丟丟被兄弟姐妹壓在了下面。這是丫丫在好奇新來的小夥伴,丫丫是我的一隻烏鴉,哦不,是八哥,現在丫丫在朋友的家裡已經安家落戶,成功了說會了「您好」「恭喜發財」等專業用語。
  • 日本江之島的打卡聖地竟然是小麻雀欄杆?老婆婆繼承好友遺願讓小麻雀們穿新衣免著涼
    日本江之島是遊日旅客必去的觀光景點,而其中一個打卡位竟然是車站前的可愛麻雀鐵欄杆?!!小麻雀雖然不會動,卻都穿上了色彩繽紛的手工編織毛衣,每位經過江之島車站的人,都會被站前的小麻雀們深深吸引,停下來腳步拍照。原本車站前擺放著阻擋車輛的鐵欄杆,製造商為了不讓小孩子坐上去跌倒,決定將4隻小麻雀放在欄杆上面裝飾。
  • 山麻雀與樹麻雀的鑑賞、飼養與挑選
    現在在南京鳥市可以看到除了養繡眼的,就是很多籠裡架上的麻雀,已經很有規模,而且南京也有專門飼養麻雀的籠具。f6 {\|    站姿很重要,起碼應該不搬不仰,更不能翻跟頭;提出去的鳥應該抬頭挺胸,旨高氣昂的,切勿縮頭縮腦的,總躲在籠子一角,神情緊張象小偷的鳥提出去實在有點。。。。。。當然這與平時的養功有密切的關係。這裡還要說一點,就是麻雀的尾巴,有的鳥尾巴太硬,平時總是上翹著(正常的應該在發情期如此)那就不太美觀,而且籠養容易掃尾巴。
  • 港式麻雀文化 | 為什麼香港的麻雀館叫麻雀學校?
    如果大家去香港的時候有留意的話,就會發現香港有很多麻雀館。說到麻雀館,就不得不提一下香港麻雀業的鼻祖——林坤。最開始他在廟街經營一家名為「雞記」的士多店,如果閒時無事,他就會放幾張麻雀桌在門口供街坊娛樂,從中收取每人一毫的「服務費」。後來打麻雀的越來越多,他就乾脆開起了麻雀館,從勝者中抽水賺錢,當時法例還沒有監管,從此越來越多麻雀館相繼誕生。
  • 蒙冤的小麻雀
    麻雀被這突如其來的陣勢嚇懵了,只能在空中驚慌失措的飛竄,東一頭,西一頭,沒有落腳的地方。實在飛不動了,就一頭栽下來活活摔死。那個下午摔死了很多的麻雀,我就在河西的小胡同裡撿過。那些麻雀葬身在除四害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 歇後語「屋簷下的麻雀——」後半句是什麼?
    不過,現在如果手裡真有一支槍,我也不會開火了。麻雀現在是保護動物了,況且,人長大了,或者說慢慢老了,就會越來越珍視生命,包括自己的、別人的,人類的,非人類的。鳥的天堂在林間。他們離開林間,也算是背井離鄉了。久而久之,我們也漸漸地習慣了麻雀的啼叫聲,有時候竟然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了。
  • 麻雀媽媽的愛、智慧及其它
    麻雀應該是人類最親密的動物夥伴之一,它們與人類形影不離,有人居的地方,就一定有麻雀。不過,除了在它們嘰嘰喳喳吵鬧得人類不耐煩的時候,人類是很少注意到這些不離不棄的老夥伴的。然而,一隻俄羅斯叢林中的老麻雀引起了一位俄羅斯獵人的注意,他叫屠格涅夫。一百多年前,獵人用簡短的文字,講述了一隻麻雀媽媽勇敢的愛。
  • 網友問:麻雀的壽命是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麻雀的種類很多,以農村常見的樹麻雀來說,壽命在10年左右,但是麻雀的天敵也很多,使得很少有麻雀能活到這麼長的時間,在森林中也是可以見到一些死去的麻雀。那時候我們還會用棕樹須和馬尾,來編制一種綁腳套,放在麻雀經常出沒的地方,就很容易把麻雀套住,後來市場上有了專門捕捉麻雀的大網,而且捕捉麻雀的人也多了,近幾年農村上麻雀就少了很多,以前的農村四害反而變成了保護動物。
  • 麻雀的耳語
    趁著久違的休假,我立刻去看精神科,跟醫生說明症狀後拿了藥。可惜藥物完全沒有幫助,「他」還在,不時出沒,偶爾會在夜深的失眠時刻在我耳邊低語。  我再次看了精神科,要求更強效的藥物。  「很抱歉,但我認為你的症狀不需要用到藥效這麼強烈的藥,那可能會有其他的副作用,衍生更多問題。我建議你學習放輕鬆,練習深呼吸。」
  • 屋簷下的麻雀
    盼著真正的冬日能早日來臨,天降瑞雪,萬樹梨花;銀裝素裹,玉宇瓊樓,掩去萬木搖落的悲涼,遮蓋衰草連天的悽殤。果然,天公作美,才十月小陽春的天氣,便善解人意地卷下一場溫潤酣暢的大雪。神思搖蕩間,操場西邊器材室的屋簷下,飛來一群小麻雀,嘰嘰喳喳,七嘴八舌,仿佛在討論著去往何處覓食 ,又仿佛是爭論著雪事何時休止。
  • 老麻雀的至理名言
    小麻雀問它父親:「世上最高級的生靈是什麼?」老麻雀答道:「是人類。」小麻雀恍然大悟;「啊,我知道啦!人類比我們生活得幸福嗎?」「他們遠不如我們生活得幸福!小麻雀又問:「貪婪?貪婪是什麼意思?」老麻雀說,我讓你看一場麻雀與人的戲,你就知道了。說著,老麻雀飛離小麻雀,落到走過來的一個人身邊,那人伸手便抓住了它,樂不可支地叫到:「我要把你宰掉,吃你的肉!」
  • 尊重自然精靈 共享美好生活 (24)家麻雀、樹麻雀和山麻雀
    【尊重自然精靈 共享美好生活】       查《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 4.0(2016)》,我國有五種麻雀。它們分別是[樹]麻雀、山麻雀、家麻雀、黑胸麻雀和黑頂麻雀,前兩種在全國基本上都有分布,後3種分布主要分布在新疆或蒙古等區域。
  • 麻雀怎麼不會跑,只會跳?
    因為麻雀非常近人,僅在有人類活動的環境出現,麻雀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種子和小蟲子,但同時它屬於雜食性鳥類,麻雀在人類周圍生活,這樣它就總能夠吃到一些人類的食物殘渣。因此有人形象地將他們稱為「會飛的老鼠」。但是,麻雀後肢的脛部跗骨和跗部趾骨之間卻沒有關節臼,因而脛骨和跗骨之間的關節不能彎曲。說白了,就是麻雀腿上的肌肉可以讓它抓牢樹幹停留,但是卻沒有關節可以讓它跑起來,這就使麻雀沒有能力在平地上行走,而只能快速頻繁地跳躍。
  • 原本不知名的麻雀
    麻雀今天在廣播裡聽到了李榮浩的《麻雀》:山隔壁還是山,都有一個伴,相信海枯石爛,也許我笨蛋,飛太慢會落單,太快會受傷。日子不就都這樣,天會晴就會暗,我早就習慣。你飛向了雪山之巔,我留在你回憶裡面,你成仙我替你留守人間,麻雀也有明天。勵志而又堅強。雖然歌名是《麻雀》,其實是在唱像麻雀一樣的我們自己,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奮力振翅飛翔。麻雀在開封這邊比較常見,而且是留鳥。由於麻雀非常小,為了安全所以它們都是群居。一起覓食的時候會有很多雙眼睛幫忙看著是否有危險。
  • 【真實事件】1958年駭人聽聞的麻雀殲滅戰
    媒體報導,棲息在荷蘭的麻雀數量相比1980年已銳減了一半,而它在荷蘭是位列黑鶇之後第二常見的繁殖鳥類,如今卻被列入瀕危物種,加以保護。不只是荷蘭,像英國、韓國、俄羅斯包括我國,均出現麻雀數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但相比其他國家,麻雀在我國的歷史境遇更為複雜,以至於本土的家麻雀竟以「寵物鳥」被鳥類愛好者圈養:一隻身體健康的純種家麻雀,在鳥市輕鬆突破千元,而在50年代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 如何飼養小麻雀
    專門飼養麻雀的起源無從考證,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開始飼養麻雀是為了給百靈鳥押口的,在飼養過程中漫漫發現麻雀其實也可以學叫口,也可以叫出自己的一套,(特別是雛鳥養大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押口調教完全能夠叫出許多巧來),另外飼養麻雀還有個優勢——資源豐富,價格便宜,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嘗試。。。。。。現在在南京鳥市可以看到除了養繡眼的,就是很多籠裡架上的麻雀,已經很有規模,而且南京也有專門飼養麻雀的籠具。
  • 故事:麻雀救難
    父母看陳良這麼喜歡去寺廟,拿了家裡的花生油去寺廟裡,也並沒有責怪他,反而誇他懂事。就這樣陳良在這種環境下,慢慢長大了,雖然讀了幾年的私塾,但陳良志不在此,所以並沒有考取到功名,只能回家幫忙父親管理田產。有不少佃戶收成不好之時,只夠交一半的租金,陳良並沒有為難他們,反而給他們減免了不少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