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精靈 共享美好生活 (24)家麻雀、樹麻雀和山麻雀

2021-02-07 whwcy1945

片頭配樂中有山麻雀的鳴唱聲。

【尊重自然精靈 共享美好生活】

       查《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 4.0(2016)》,我國有五種麻雀。它們分別是[樹]麻雀、山麻雀、家麻雀、黑胸麻雀和黑頂麻雀,前兩種在全國基本上都有分布,後3種分布主要分布在新疆或蒙古等區域。


【鳥種概況】

        麻雀名稱的由來是因為身體的斑紋。麻雀為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危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由於親鳥對幼鳥的保護較成功,加上繁殖力極強,因此麻雀在數量上較許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穫季節容易形成雀害。

家麻雀(學名:Passerdomesticus) 源自鳥網圖片

雌雄異色,雄鳥兩頰為白色,無黑斑,但喉部及上胸的黑色較多。


[樹]麻雀(學名:Passermontanus

通稱麻雀,它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即兩頰各有一塊明顯的黑斑,且雌雄同色。


山麻雀雄鳥(學名:Passer rutilans

山麻雀雌鳥(學名:Passer rutilans

雄鳥上體慄紅色,背中央具黑色縱紋,頭棕色或淡灰白色,頦、喉黑色,其餘下體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黃。雌鳥上體褐色具寬闊的皮黃白色眉紋,頦、喉無黑色。


黑胸麻雀  (學名:Passer hispaniolensis) 源自鳥網圖片

分布於維德角群島、南歐、北非、中東、中亞和中國西部新疆地區。分布狀況:亞種transcapicus為地方性常見留鳥,見於新疆西北部喀什、天山及崑崙山地區的較低海拔處。主要生活在曠野及有樹的田地。在城鎮棲於家麻雀不出現的棲息生境。


黑頂麻雀    (學名:Passer ammodendri)  源自鳥網圖片

分布於蒙古、中亞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多棲息於海拔850-1100m 的荒漠紅柳及胡楊樹間,也見於沼澤地。甚懼生。冬季常與黑胸麻雀混群。

【拍攝經歷】

        [樹]麻雀先後於2014年5月7、8日和2014年5月22日分別在成都市四川大學、山東威海拍攝。

[樹]麻雀  學名:Passer montanus                           雀形目雀科          武漢留鳥


       

       山麻雀,2014年6月5日拍攝於湖北紅安縣。那天,主要是在與紅安交界的河南新縣拍攝壽帶鳥,由於拍鳥人太多,沒有機位,扛著相機到處找鳥,竟在鄰近的紅安意外收穫了未曾謀面的山麻雀。

山麻雀  學名:Passer rutilans             雀形目雀科                          武漢留鳥


【特別推薦】


老伴立早2014年5月8日,拍攝於成都四川大學。紅喉歌鴝飛撲而來,驅趕蹲守在覓食領地的樹麻雀。拍攝參數:相機Canon  Eos-1D Mark Ⅳ;鏡頭  佳能EF400mm f/5.6L  USM;快門速度  1/1000s ;光圈 F5.6 ;感光度 ISO 4000。

【武漢觀鳥】

     [樹]麻雀和山麻雀屬【武漢市野生鳥類鳥種名錄(2010)】中的種。 【武漢野生鳥類觀察年報2016】顯示,2016年4、7月,有觀鳥人在洪山區目擊山麻雀3次。  樹麻雀全年各月都有目擊記錄,共計298次。目擊地涵蓋年報所指的五個中心城區和五個遠郊新城區。


【背後故事】

     1955年冬,全國掀起除「四害」運動,麻雀、老鼠、蚊子、蒼蠅一同被列為「四害」。這樣一來,全國各地開展了消滅麻雀的運動。麻雀是否屬於「四害」?是否該被消滅?在當時,引起動物學界爭論。

為了給麻雀「定性」,鳥類學家、動物地理學家、中國現代鳥類學和動物地理學奠基人鄭作新院士帶領同事們,在河北昌黎果產區和北京近郊農村前後長達一年的時間,共採集了848隻麻雀,對麻雀食性進行全年詳盡研究。

結果表明:冬天,麻雀以草籽為食;春天是麻雀繁殖季節,大量捕食蟲子和蟲卵,其在幼鳥食物中95%;秋天,麻雀主要啄食農田剩谷和草籽。

由此提出,對麻雀的益害不能一概而論,要依不 同地區、不同季節和環境區別對待。這一建議被政府採納,在1959年正式通過《農業發展綱要》時,將「四害」中的麻雀換成了臭蟲,從而使麻雀免遭滅頂之災。 

【鳥類知識】 

以吃硬為主的鳥類。(節選許晉榮著《野鳥放大鏡》)

       體積與重量雖小卻具有充沛能量的植物種子,相當符合鳥類對食物的需求。而愛吃穀物與種子的鳥以鳩鴿科、文鳥科、雀科為主,如山麻雀、八哥、斑文鳥和暗綠繡眼,這些鳥的嘴喙多半呈圓錐狀,厚實而有力,利於切割剝除種皮與壓碎堅硬的種子。

鴿形目鳩鴿科綠翅金鳩

雀型目椋鳥科八哥

雀型目文鳥科斑文鳥

稻作、向日葵、高粱與禾草等植物成熟時,經常能結出數量驚人的種子,以提供野鳥們豐富的食物,此時鳥兒通常會群聚組合成覓食團,有的停棲攀援於植株上直接啄食,或是步行於地面啄食掉落的穀粒。

【佳作分享】(網址超連結,請點擊佳作名打開。)

鳥網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年賽獲獎作品欣賞

拍攝動物其實就是捕捉一些很本質的東西,當它們野性十足的一面或是溫順柔情的瞬間不可預知的爆發出來的時候,那是它們最耐人尋味的時刻。作者的情感和人文的關懷是動物攝影作品的核心力量,在生動的畫面中滲透出深沉的哲思,更容易引起觀者的情感共鳴,進而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下集內容:(25)會唱歌的白腰鵲鴝鳥。敬請瀏覽。  

              歡迎關注此公眾號    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山麻雀與樹麻雀的鑑賞、飼養與挑選
    到了春季如果飼養得法,可以欣賞到你養的麻雀的舞鳴,尾巴和頭部上翹程U字型,尾部羽毛象扇子一樣撒開再合攏,兩翅下拖不停煽動著,非常威風,可以在鳥臺上一邊不挺打轉一邊鳴叫,我覺得那舞姿不亞於百靈。 我們常見的有山麻雀和(樹)麻雀兩種,這裡主要介紹山麻雀,(樹)麻雀除毛色外與之相近.一.特徵山麻雀:
  • 山麻雀
    山麻雀(學名:Passer rutilans):小型鳥類,體長13-15釐米。雄鳥上體慄紅色,背中央具黑色縱紋,頭棕色或淡灰白色,頦、喉黑色,其餘下體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黃。雌鳥上體褐色具寬闊的皮黃白色眉紋,頦、喉無黑色。
  • 如何飼養小麻雀
    我們常見的有山麻雀和(樹)麻雀兩種,這裡主要介紹山麻雀,(樹)麻雀除毛色外與之相近。 一.特徵。 山麻雀: 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西藏高原東部及華中、華南和華東。在我過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山麻雀的鳴叫比(樹)麻雀的巧要多一些,聲音更細一些,如想從雛鳥調教選擇山麻雀更好些。 [樹]麻雀:
  • 原本不知名的麻雀
    麻雀今天在廣播裡聽到了李榮浩的《麻雀》:山隔壁還是山,都有一個伴,相信海枯石爛,也許我笨蛋,飛太慢會落單,太快會受傷。日子不就都這樣,天會晴就會暗,我早就習慣。你飛向了雪山之巔,我留在你回憶裡面,你成仙我替你留守人間,麻雀也有明天。勵志而又堅強。雖然歌名是《麻雀》,其實是在唱像麻雀一樣的我們自己,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奮力振翅飛翔。麻雀在開封這邊比較常見,而且是留鳥。由於麻雀非常小,為了安全所以它們都是群居。一起覓食的時候會有很多雙眼睛幫忙看著是否有危險。
  • 網友問:麻雀的壽命是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麻雀的種類很多,以農村常見的樹麻雀來說,壽命在10年左右,但是麻雀的天敵也很多,使得很少有麻雀能活到這麼長的時間,在森林中也是可以見到一些死去的麻雀。我們小時候的農村上,經常看到麻雀成群結隊地穿梭在竹林和森林之中,尤其是在曬穀物時,只要人離開一會,就會有很多麻雀來偷吃,但是麻雀的警惕性非常高,人稍微一接近就會飛走。
  • 中國有5種麻雀,你見過幾種?
    事實上,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19個種類,不過在中國卻並不「興旺」,僅有5個種類,即樹麻雀、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即便中國只有5種麻雀,但全部見過的人又有多少呢?說來也巧,麻雀是我在新疆認識的第一類鳥!2011年的暑假,我來到新疆跟著馬老師在野外工作。在去富康市的路上,馬鳴老師停下來,指著路邊楊樹上的幾隻麻雀問我:「樹上的是家麻雀還是樹麻雀?」我突然一愣:麻雀還分種類嗎?
  • 天下鄉愁丨山麻雀,我很想念你
    她們是山林中的群眾,箭箭竹上那片葉子是山麻雀天空的最高穹頂。鷹有闊大的天空,山麻雀也有,每片葉子都是她們天空中的綠雲,她們自得地生活在灌木叢中,在那些由杜鵑、指竹、金櫻子還有苔蘚與茅草組成的灌木叢中跳躍,跳躍,嘰嘰喳喳地成群跳躍,邊跳邊唱,唱著一些不成曲調的歌,就像我們斜倚在靠椅上潛意識下吹出的口哨,口哨聲很短促,常常只有唧唧兩轉,不拖號子,不像畫眉,要把聲音扭麻花一樣扭幾圈;也不像喜鵲,要把聲音像抻麵條一樣抻幾下。
  • 屋簷下的麻雀
    為自然的神奇而驚嘆,為生命的美好而欣喜。神思搖蕩間,操場西邊器材室的屋簷下,飛來一群小麻雀,嘰嘰喳喳,七嘴八舌,仿佛在討論著去往何處覓食 ,又仿佛是爭論著雪事何時休止。它們在器材室寬大的屋簷下,站成一排,不停伸縮著棗兒般的小小腦袋,黑黝黝的小圓眼睛四處張望,顯得活潑而靈動,膽小而警惕,給潔白而寂寥的冰雪世界平添了一絲溫暖和熱鬧。
  • 【麻雀】麻雀成長記,小麻雀應該如何餵養?
    今天我們這一期的主題是麻雀,在我們孩童時代不認識各種鳥之前,家長會告訴我們各種鳥的名字都叫家雀(巧),但是這些鳥可能是白頭翁,黃喉鵐或者普通朱雀等各種鳥,小編是一個養鳥愛好者,自己悉數養了不少的鳥,在今年春季逛瀋陽鳥市時意外收穫了一窩,於是,就成功蛻變為一位鳥爸,下面是我家嘰嘰,喳喳,沫沫和丟丟的成長經歷以及它們最後的歸處。。。。
  • 蒙冤的小麻雀
    不知道是哪個領導出了個餿主意,全公社在統一時間,村莊裡,山崗上全都布置上人,在同一時間敲打臉盆,水桶和一切能發出聲響的東西,同時伴隨著人們嗷——嗷——的叫聲。麻雀被這突如其來的陣勢嚇懵了,只能在空中驚慌失措的飛竄,東一頭,西一頭,沒有落腳的地方。實在飛不動了,就一頭栽下來活活摔死。那個下午摔死了很多的麻雀,我就在河西的小胡同裡撿過。那些麻雀葬身在除四害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 傣族經典故事《山麻雀阿鑾》
    翻譯:郗寶蘭演講:仔軟哏       很古很古的時候,在一個大森林裡,有一個猴子和一隻山麻雀山麻雀對猴子說:「你雖然是個公猴,可還比不上我,你房子也蓋不起,我雖然是只母麻雀,可還會塔窩避雨。」猴子聽了非常生氣,等天晴後,它爬到樹上,把山麻雀的五個蛋砸碎了。山麻雀很悲傷,對猴子說:「今世我打不贏你,後世我一定要報復你。」猴子笑笑說:「你哪一代也打不贏我,我的武藝很高。」說著就演起武來,在大樹枝上跳來跳去的。
  • 農村麻雀又漸多,老話「住在麻雀屋,輩輩棟梁出」如何解釋,在理
    麻雀在農村是最為常見的鳥類,然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於部分人好食,有人肆意捕殺,數量是急劇下降了。好在,近幾年,國家禁食野生動物並制定實施了相關法律、條令,才使得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麻雀沒有消失,如今,在農村數量又漸漸多了起來。
  • 女性雲課堂|小小麻雀入畫來,煞是精彩!中國畫 第十二節:麻雀與樹...
    中國畫第十二節:《麻雀與樹組合畫》為全面提高我省女性綜合素養,豐富婦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吉林省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特別推出《女性雲課堂》專欄,邀請省內知名教師精心製作中國畫、瑜伽等線上課程,本期將為您帶來中國畫系列課程中國畫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 麻雀會危害稻穀、小麥等糧食,為什麼還要保護它?麻雀是一種益鳥
    麻雀的確對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帶來一些危害,但麻雀是一種益鳥,是樹木果樹害蟲的天敵,能捕食多種昆蟲,
  • 邁哈特麻雀聯盟智能硬體品牌合作夥伴及麻雀店主合作大會隆重召開
    作為智雲寰球物聯網旗下的智能硬體及物聯網解決方案事業群,智雲寰球大健康事業部智數大康以「安全」為切入點,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為社會及家庭的「中堅力量」提供安心的智能生活解決方案,讓家更有安全感。  而此次線上經銷商大會,正是圍繞邁哈特麻雀聯盟智慧生活相關業務展開。此外,內部人士也透露了本次線上經銷商大會的一些重要信息。  據悉,邁哈特麻雀聯盟將有望聯合優點,通過多領域賦能,進一步達到合作共贏的局面。
  • 張海林:想念麻雀
    在這樣一種環境裡,名貴的鳥類是不大願意光顧的,只有不愛挑剔的麻雀才成群成群地在這裡忙碌地生活著,一代代繁衍生息著,在這空曠的天地間飛翔出一幅幅富有生氣的畫作來,一年四季,無一例外。雖也偶有喜鵲、燕子之類的鳥兒來天空作畫,但總沒有麻雀的陣勢與無處不在的熱鬧。
  • 現在隨處可見的麻雀竟然是外國進口的,國產麻雀去哪了?
    沒錯,這說的就是麻雀。麻雀很常見,尤其是農村。可是你知道麼,現在隨處可見的麻雀是從外國進口的,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說起來得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了。咱大家都知道,剛建國的時候咱們國家百廢待興,生活條件也沒那麼好。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而老百姓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卻會被麻雀偷吃,所以給麻雀起了個外號叫「老家賊」。
  • 《麻雀2》和《麻雀1》有什麼關係?為何說驚蟄的成功不是偶然?
    這些「梗」在《麻雀2》都被接上了,陳山「指導」餘小晚搓麻將,還和她一起來了一番驚豔的「探戈」。有意思的是,周海潮還嘲笑餘小晚不僅是「舞后」,還是「影后」,觀眾可要知道,李小男在《麻雀1》中就是名副其實的「影后」。《麻雀1》中的很多場景和人物也開始在《麻雀2》中出現了,張離和陳山居住的地方就很有「故事」,這裡是當年唐山海和徐碧城住過的地方,陶大春也開始出現了。
  • 老麻雀的至理名言
    小麻雀問它父親:「世上最高級的生靈是什麼?」老麻雀答道:「是人類。」小麻雀恍然大悟;「啊,我知道啦!人類比我們生活得幸福嗎?」「他們遠不如我們生活得幸福!小麻雀又問:「貪婪?貪婪是什麼意思?」老麻雀說,我讓你看一場麻雀與人的戲,你就知道了。說著,老麻雀飛離小麻雀,落到走過來的一個人身邊,那人伸手便抓住了它,樂不可支地叫到:「我要把你宰掉,吃你的肉!」
  • 西安人身邊的小鳥——麻雀 寄人籬下的『嘉賓』
    詩中頗有些調侃的味道,鴻鵠、鳳凰肯定不屑與麻雀為伍,所以麻雀雖為嘉賓,卻只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命運多舛的小鳥    千百年來,麻雀的命運,一直被人類所操控。這些人類最熟悉的鳥兒,它們棲身房簷牆洞,和人朝夕相伴,但是人類對它們屠殺時絕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