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韓信,今有粟裕」,你怎麼看?

2020-12-22 樂享趣聞軼事

「古有韓信,今有粟裕」。

中國幾千年來戰事不斷,因此也英雄輩出,不過,有資格與韓信相提並論者卻寥若晨星。

韓信的前半生可用一連串成語來歸納。

他出身平民,家境貧寒,既不會經商,又不願意種地,在建立軍功之前,韓信備受歧視,甚至遭受「胯下之辱」。

但是,韓信卻天賦秉異,極具軍事天賦,一出道就「獨當一面、戰無不勝。」

「十面埋伏、置之死地而後生、背水一戰」都是他的經典戰例。

因為戰功赫赫,立下「不賞之功」,韓信「勳冠三傑」,贏得「國士無雙、兵仙神帥、略不世出」之美譽。

電視劇《楚漢傳奇》劇照

與韓信一樣,解放軍第一大將粟裕將軍也不是「科班出身」。

他少年時代就讀的是師範學校,沒有進過正規的軍事院校。

但是,這個因素並沒有妨礙他日後成為我軍最出色的軍事家之一。

從南昌起義時的警衛班長開始,粟裕將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實實在在,在一場接一場戰鬥中逐漸成長為新中國開國大將。

他深通韜略,多謀善斷,用兵不拘一格,忽奇忽正,大開大合,行動果敢,判斷準確,常常令人拍案叫絕!

解放戰爭是粟裕將軍大放異彩的時期,解放軍四大野戰軍之中,粟裕將軍的身份非常特殊。

他是野戰軍副司令員,卻代行司令員職責,實際負責戰役指揮。

解放軍幾個方面軍級的軍事主官大都被尊稱為「老總」或「某總」。

只有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是個例外,出於低調、謙遜,劉伯承明確要求部下不要稱自己為「老總」。

另外一個例外就是擔任「副職」的粟裕將軍了。

老照片 粟裕將軍

人們普遍尊稱粟裕將軍為「粟總」,而更多的華野老部下則習慣尊稱其為「粟老總」。

有意思的是,葉劍英元帥也習慣稱粟裕將軍為「粟總」。

1958年9月,粟裕調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葉劍英元帥一直稱他的這位副手為「粟總」,從來沒有稱其為「粟裕同志」或「粟副院長」。

粟裕將軍究竟怎麼獲得如此殊榮的?

讓我們看看來自各個方面的評價吧。

岡村寧次曾特設了一個小組,專門研究粟裕的作戰特點和規律,結論是:「此人打仗經常破常規、出奇招,毫無規律可尋」;

國民黨軍中悍將胡璉用六個字評價粟裕-土木不及一粟;

朱老總曾經說過這樣的話:「革命就像接力跑,一棒一棒傳下去,我老了,有粟裕!」;

劉伯承說:「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優秀,百戰百勝,有古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

渡江戰役時,劉伯承再次提到粟裕將軍:「將來過了江,我就不帶兵了,把部隊都交給粟裕吧。」;

林總說他「盡打神仙仗」;

陳老總說「華東軍事主要靠他」,「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記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葉參座說「他的軍事才華令我們大家欽佩」;

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和《人民日報》都曾絕無僅有地公開稱他為「常勝將軍」;

老照片 粟裕將軍在前線指揮作戰

民間評價粟裕將軍「智如張良,才如韓信,義如關羽」;

蘇中老百姓在民謠中這樣唱: 「毛主席當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勝」;

更有人把粟裕將軍的一生歸納為:

「一生為民,兩讓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長江,五虎戰將,六次負傷,七戰七捷,八省徵塵,九死一生,十大戰役,百戰百勝,千將之首,萬古流芳。」

再看看領袖對粟裕將軍的評價。

據總理的衛士韓福裕回憶,建國初期,韓福裕跟著總理來到中南海,偶遇主席。

主席問他的姓名。

韓福裕說:「我叫韓福裕,韓信的韓,幸福的福,粟裕的裕。」

主席幽默地說:「你這個名字好呀,包含了中國兩個大軍事家韓信和粟裕,你還比他們都幸福。」

主席不經意地將粟裕將軍與韓信相提並論,透露出粟裕在他心中的地位。

1953年2月,主席乘坐專列前往南京,途經徐州時,他遙望當年的淮海戰役戰場,又一次提到粟裕將軍。

「粟裕能打仗,會帶兵,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粟裕是個人才、將才、帥才。」

粟裕將軍

據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主席曾經先後三次同時提及韓信與粟裕。

1958年8月15日,主席第三次提及這個話題。

當時,有人在主席那裡進言,給粟裕安上了一頂「裡通外國」的大帽子。

這一次,主席說了一番耐人尋味的話:

「粟裕比較驕傲些……韓信也是這樣,說我帶兵多多益善……你粟裕是不是這樣呢?我看是有一點……淮海解決了三個兵團,老子天下第一……」。

主席又說:「現在,主要危險是經驗主義」 。

主席的話雖然嚴厲,不過,在我看來,主席是以這樣的方式肯定了粟裕的歷史功績,給問題定了性,是保護粟裕將軍的一種策略。

那麼,粟裕將軍有哪些經典之戰呢?

「次要戰場」變「主戰場」,偏師變主力,以少勝多,創造奇蹟。

粟裕將軍的軍事經歷與韓信有不少相似之處。

以韓信的「背水一戰」和粟裕的「淮海戰役」為例:

他們的作戰區域都不是預設的主戰場;

他們所率領的軍隊都屬於「偏師」,且兵力遠遠少於對手;

但是,他們都在次要戰場上取得了空前的勝利,無形中把次要戰場導成了主戰場,直接改變了戰爭形勢。

電視劇《楚漢傳奇》劇照

當年,韓信在井陘背水一戰,率三萬漢軍大戰二十萬趙軍,結果斬陳餘,擒趙王,滅了趙國。

然而楚漢相爭的主戰場並不在井陘,這場角逐真正的主角也不是韓信與趙王,而是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

但是,韓信背水一戰,大勝趙國,這個結果最終改變了戰爭態勢,成為劉邦戰勝項羽的關鍵之戰。

與此相似,淮海戰役是粟裕爭取來的一場大戰,結果,「小淮海」打成「大淮海」,次要戰場變成了主戰場。

淮海戰役中,60萬解放軍對陣80萬國民黨大軍,粟裕以小博大,以少勝多。

在此之前,在「全國一盤棋」中,活躍在華東戰場的粟裕所部始終都是一支「偏師」。

部隊主要執行外圍牽制敵人,或者主動出擊,給根據地減壓這一類的任務。

比如:中央曾經命令粟裕先遣江南,威脅國民黨的大後方,牽制國軍,以策應全國戰局。

是粟裕三次「鬥膽直陳」,力主在淮海與國民黨軍展開決戰,並最終得到了最高統帥的首肯,因此才有了淮海戰役這場大戲。

他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對手?

胡璉,張靈甫,王耀武,杜聿明,邱清泉,黃百韜,以及他們率領的國民黨精銳部隊,還有遠比解放軍先進的武器裝備。

即便如此,倔強的粟裕還是逆天改命,歷時66天,一舉殲滅國民黨軍55萬人,創下了三大戰役中殲敵數最多的紀錄。

這樣的結果讓蔣介石大吃一驚,也讓主席擊節嘆賞:「你們硬是啃下了一鍋夾生飯!」

粟裕不僅啃下了這鍋夾生飯,還愣是把一支「偏師」打造成為主力,硬是讓一個「偏師」發揮了主力都達不到的作用。

與韓信「背水一戰」的效果相同,淮海戰役這場世紀對決直接加快了全國解放的進程。

韓信雖然能徵善戰,功勳卓著,但是,他自身的缺陷也非常明顯。

電視劇《楚漢傳奇》劇照

這裡還是用幾個成語來描述他的後半生。

一句「多多益善」,顯現了韓信持才傲物、自負且咄咄逼人的另一面,因而被指「伐功矜能」。

最終,韓信因「功高震主」而「鳥盡弓藏」,還惹來「鍾室之禍」,古人只能哀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相比之下,在同樣驕人的戰績面前,粟裕竟不曾流露一星半點驕狂之氣。

粟裕其人,一生低調,不事張揚,除了打仗,對「身外之物」沒有太多的欲望。

在他那裡,「戰」是「戰」,「績」是「績」,二者是可以分開的。

當戰塵落定,論功行賞之際,粟裕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低調、謙遜。

因此,粟裕成為唯一一位「具大將之名,卻有元帥之功」的共和國開國元勳。

那麼,粟裕將軍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有人這麼說:

粟裕就是一個永不退役的老兵,他註定就是為戰爭而生,除了戰爭,他別無所慮,除了勝利,他別無所求。

他似乎只會打仗,人與人之間也只有工作往來。

他一貫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原則大於人情世故。

這是一種令人仰止的美德,也是一種令人惋嘆的缺陷。

他有過委屈,卻從未沉淪;他有過寂寞,卻從未放棄;他並非十全十美,卻始終在追求完美。

「將來一旦打起仗來,我還要重上前線。」這是粟裕將軍晚年的願望。

「將來解放臺灣,他是最好的指揮員」,在主席那裡,粟裕始終是一把隨時可以出鞘的利劍,雖然將其冷藏,卻不會被拋棄。

老照片

1984年2月,粟裕將軍悄然離去,他的骨灰被撒在了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山東、河南等八個省市。

在這裡,粟裕將軍與長眠在這裡的戰友們重逢,在這裡,將軍終於可以重披戰袍,「虎帳夜談兵,沙場秋點兵」。

相關焦點

  • 古有和氏璧 今有寸家玉
    古有和氏璧,今有寸家玉。   在中國,「古有和氏璧,今有寸家玉」的說法流傳已久。   「古有和氏璧,今有寸家玉」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自明朝開始,雲南騰衝人尋玉、識玉、琢玉、售玉,前赴後繼,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完整的翡翠文化。騰衝翡翠因深厚的文化積澱有了靈魂,湧現出寸尊福等多位「翡翠大王」,寸家玉也作為美玉名玉名傳四海,「福盛隆」等主要經營翡翠的外貿商號記載著騰衝翡翠歷來的輝煌。   著名翡翠大王寸尊福對翡翠有過人眼力。
  • 星耀韓信看小仔爺,王者韓信看寂然,什麼段位看夢淚韓信呢?
    星耀韓信看小仔爺,王者韓信看寂然,什麼段位看夢淚韓信呢?王者裡塑造的韓信,要顏值有顏值,要難度有難度,能打能跑,是很多玩家手中的寵兒,是這個遊戲裡罕見的「全民英雄」。說到韓信主播,喜歡看直播的玩家肯定會想起很多玩韓信超秀的主播,比如說夢淚,寂然,小仔爺,心態,念青等等。這些主播手裡的韓信,可以一人帶起整個團隊,可以一人逆轉乾坤。那麼他們玩韓信的玩法有區別嗎?適合什麼段位的玩家看呢?這裡,我挑其中的典型——夢淚、小仔爺、寂然,給大家分析這三個主播韓信玩法的區別。
  • 古有哮天犬,今有哮天豬
    古有哮天犬,今有哮天豬 有沒有萌到你 1、一農夫明天準備殺雞,晚上餵雞時,對雞說:「快吃吧,這是你最後一頓!」第二日,農夫發現雞已倒地身亡。
  • 韓信有「三不殺」的承諾,是怎麼被呂后殺的呢?
    在這種情況下,韓信是怎麼被殺的呢,說呂后和蕭何商量後,將韓信騙到未央宮的鐘室之中,用籠子把韓信裝起來,外面蒙上白布,然後把籠子吊起來,用削尖的竹子將韓信刺死,最後韓信的死狀慘不忍睹。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他帶領漢軍出漢中到擊敗項羽的整個歷程,他就像是一個時刻都有點邀功的小心思的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呢,但凡有點政治野心,也都知道這個時候應該小心翼翼的壓著,猛虎撲食的時候,永遠是最安靜的。同樣,韓信想造反,從來都不缺機會的,在齊國有,在楚國也有,最後何必到了無權無勢的長安呢。
  • 史上蕭何、韓信、張良怎麼死的?
    那麼歷史上的蕭何、韓信和張良怎麼死的呢?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 粟裕給16歲少女寫情書遭拒:對你沒興趣,粟裕:我已把你掛心頭
    粟裕第一次找楚青的時候,楚青以為是來找她談工作分配的問題,還沒等粟裕開口,她就直接說道:「我希望能夠到前線去,直接與日本鬼子對戰。」粟裕聽了都被嚇一跳,笑著說道:「你這個小姑娘倒是很有志氣!」一個月後,粟裕給楚青寫了封「情書」,真摯的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但並沒有得到楚青的回應。粟裕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接著開始寫第二封,並託王集成當面交給楚青。
  • 劉邦用韓信:有眼光,也有手段
    劉邦駕馭韓信,並不僅僅停留在恩寵籠絡上,而是有制約措施。人們都知道,劉邦奪取天下後曾經說,自己的成功要歸於張良、蕭何、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說明他不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知人之智。最體現劉邦識人用人魄力的是用韓信。韓信的家鄉淮陰(今屬江蘇淮安),離劉邦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徐州)、項羽的故鄉下相(今屬江蘇宿遷)並不遠。
  • 《對韻歌》《古對今》,一年級小學生學對對子,該怎麼對?
    一年級語文上冊《對韻歌》一年級下冊《古對今》我以《對韻歌》《古對今》為例子,來說說一年級的小學生,該怎麼對對子?比如:「古對今」「圓對方」是一個字對一個字,「嚴寒對酷暑」「春暖對秋涼」是兩個字對兩個字。
  • 從韓信點兵看我國古代數學有多牛
    漢高祖劉邦曾問大將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斜了劉邦一眼說:「你頂多能帶十萬兵吧!」
  • 韓信胯下之辱,有一人看了沒嘲笑說此人必成大器
    韓信受胯下之辱很多人都知道。據說淮陰有一個小夥子,這個人是一個屠夫,平時這個人不務正業,憑藉自己有著一身力氣經常欺負周邊的人,有一天韓信路過這裡,那個屠夫看到韓信長得比自己高大,心理不是滋味,於是就挑起事端。
  • 粟裕與洪江的故事
    媽媽看了看通知書,沉思了一會,遲疑地說: 「 現在外邊不太平啊,等到外邊太平了再出去念書也不晚呀! 」我覺得母親這樣回答,實際上是答應我出去念書的。我也沒有再給父親說,就在一九二四年一月八日離家上路了。到底是年輕沒經驗,沒有把路費籌劃好。我步行一百一十裡到了湘西水陸碼頭洪江,要在這裡乘船去常德,才發現買船票的錢不夠,只好給家裡寫信要路費。
  • 粟裕指揮的奇襲官陡門,到底有多厲害?看傷亡數字就知道了
    為了儘快的搞清楚日軍的部署情況,新四軍派出了很多的情報人員,收集日軍的情報,隨後日軍的部署情報不斷地送到了粟裕的面前。3.確定攻擊地點粟裕詳細的偵查地形後,就開始思考選擇哪個地方攻擊日軍,最後粟裕決定反常規,選擇在敵人自認為最安全的中心地帶進行打擊,敵人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是敵人最鬆懈的地方。而官陡門這個地方正好在敵人的中心地帶。
  • 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
    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時間:2020-12-16 19:30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
  •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梨鄉水城,魏縣這些事兒你知道嗎?
    魏縣古域位於黃河之東,濟水之西,屬古黃河衝積而成的下遊平原地帶。根據文獻記載,再結合實地考查,大禹不僅在魏縣治過水,而且魏縣還是其治水的重點區域之一。      再據《黃河志》及《邯鄲大事記》載:周定王五年(前602),黃河因長期泥沙壅塞河道,自宿胥(淇河、衛河合流處,今河南濬縣境)決口,釀成改道東徙,經濮陽、清豐、南樂、內黃,又由南樂縣英滿城向北人大名境,再過館陶,沿今衛運河北流,最終由天津入海。黃河由此移出魏縣。此謂黃河第一次改道東遷。
  • 韓信用兵,真的那麼神嗎?有一個人,比他更厲害,是誰?
    歷史上,韓信究竟有沒有背叛過劉邦?韓信身邊的人,都對他有什麼樣的影響?今天,我們一樣一樣,給大家道來。然而,兵書這玩意兒,你會我也會,你讀我也讀,誰,才是真正「懂兵法」的人呢?抓好扶手,姐姐我,要開始飆歷史了。話說,韓信和張耳,帶兵攻打趙國。趙國,最關鍵的一個關口,是井陘口(念「行」音)。
  • 「蕭何月下追韓信」究竟是怎麼回事?
    韓信、蕭何聞之,馬上四處尋找。最終男女主互表心意,誤會解除。但卻在無意中發現了陳倉古道,漢軍東出爭奪天下的出路。於是便有了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但歷史不會穿越,歷史上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寶劍去投奔他,但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他歸入到項羽門下。
  • 三齊王五不死的韓信,最終還是難逃一死,韓信到底是怎麼死的
    既然,韓信都已經這麼厲害了,很大的功勞,但是韓信被殺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韓信功高蓋主,殺了韓信會不會寒了西漢開國元老的心,韓信被誰殺死的,對於韓信的死世間有很多的說法,韓信到底是怎麼死的?韓信知道殺不了他,只能惶惶終日,因為劉邦身邊有了一個可以與自己抗衡的大將,所以韓信被牽制,韓信體會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意思,所以韓信不敢造反,導致了韓信的死法各式各樣。
  • 安徽:古有黃河奪淮,今有長江洩洪,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安徽:古有黃河奪淮,今有長江洩洪,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一種觀點認為,在宋朝,大運河兩岸,尤其是宿州,商丘,那都是一時的繁華大郡,現在落後了,為什麼?根子就在黃奪淮道上,和今天安徽洩洪一樣,就是為了保下遊,保江浙滬……
  • 「韓信故裡」,淮陰區知名旅遊景區
    淮陰侯廟淮陰侯廟相傳在漢惠帝四年(前191)大赦天下,即令射陽侯劉纏(即項伯)為韓信建祠,後代有廢興,宋黃山谷詩云:「吾嘗賒酒淮陰市,韓信廟前木十圍」,足見其古。宋淮陰侯廟大約圮廢於宋末元初。今淮陰侯廟重建於2002年5月,位於韓信湖南岸,北對湖水,寓意韓信背水列陣,用兵出神入化。
  • 古有嶽母刺字,今有顧母教子!球迷為什麼罵你?因為你未證明自己
    古有嶽母刺字,今有顧母教子!下面聽聽中超新科冠軍江蘇蘇寧主力門將顧超母親教育兒子的故事。 近日,《周到上海》對顧超的目前進行了採訪,在本次採訪中,顧超的母親表示,自己會花很多時間去顧超的比賽,同時會在賽後找視頻去幫助兒子提升自己。還曾經如此教育兒子,為什麼球迷會罵你,你想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