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從冬至這天起,買只老母雞回家煨湯,可以補上一年!

2020-12-23 小李探花愛讀書

人們習慣的「數九」,是從冬至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個「九」,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

老鎮江人有個慣例,每到冬至,都會跑到菜場上買只老母雞,回家煨煨燉上一鍋老母雞湯,全家圍在一起,每人喝上幾大碗,喝得渾身冒汗,喝得其樂融融。

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按民間說法,在冬至這天喝的雞湯,可以補上一年。

當然,還有更補的。寧鎮一帶,有「進九吃雞」的習慣,民間有著「一『九』一隻雞」的習俗。後來問過一些朋友,說揚州、泰州也有這樣的風俗,看來「藥補」不如「食補」,是大家的共識。

今天跟大家來談談怎麼吃雞更補。

01

燉老母雞湯,這個一般是老母親的活。只有媽媽願意忙半天,不喊苦不喊累,燉好湯後,看著家人喝了一碗又一碗,心裡都是幸福。

現在食材一般都是菜場裡清理乾淨後帶回家來,老母雞拿回家再稍稍清洗後泡水兩三遍,漂清爽雞肉的血沫。這時候將蔥、姜切大片,紅棗洗淨,和老母雞一起放入砂鍋內,一次性的加滿清水,大火煮開,然後轉最小火,慢慢煲燉兩個小時左右。

鍋裡的湯保持微微沸騰的狀態,但蓋著鍋蓋,壓著不能外溢。這樣既不能揮發過多的水份,湯的質量也能慢慢煲煮的越發醇厚。

到鍋中香味四溢,雞肉用一根筷子輕輕就能穿透的時候,放入枸杞,蓋上蓋子,小火繼續煲燉半小時左右,一鍋美味的雞湯大功告成。

句容人是吃雞的高手,他們發明了一道「王牌」菜——金蟬花老母雞湯。

金蟬花是什麼呢?

原來句容茅山山脈的九龍山,山裡的竹林中會長出一種特別的花。說是花,實際上是泥土之下,苦竹蟬的幼體被真菌寄生並長出花狀的菌體,這就是金蟬花。金蟬花是蟲菌複合體,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

到了冬天,句容人就會到天王鎮買一隻本地竹林散養老母雞,去毛並衝洗乾淨。將整隻雞放入砂鍋,加入冷水漫過整隻雞。大火煮半小時後,再放入適量的姜、白酒等佐料去味,再加少許開水慢火燉半小時左右。

然後拿20枚新鮮的金蟬花,洗去泥土,剝去外層白色的菌皮,放入雞湯中,並加入適量的鹽,繼續小火燉半小時。

這樣營養豐富、滋味濃鬱,鮮美甘淳的金蟬花燉老母雞湯就製作完成了。

喝這樣的雞湯,心靈都會被溫暖到。

這道菜現在被評為江蘇的十佳鄉村名菜。

用這樣的雞湯下麵,人間美味。

02

現在燒制一鍋美味的雞湯,不像過去那麼複雜,很多人家用電磁爐就可以做出一鍋鄉村好雞湯。

吃法有點像南方的「清水火鍋」,只不過更居家便捷一些。

善於烹飪的主婦,會調好一鍋清湯,近於清水的湯底看上去非常清爽,有了湯底,燒制起來會特別方便。

把準備好剁成塊的雞肉,和青菜、鴨血、平菇等素菜的放入鍋裡,電磁爐上加熱個一刻鐘左右,就可以吃了。

從鍋裡夾出雞肉來,雞肉的質感很有彈性,肉質完全不柴,牙齒與筷子配合輕輕一撕就能將肉從骨頭上分離下來,滋味鮮嫩,自帶一股清香。

雞塊涮一涮後,嘗了個味後,就可以盛一碗湯,體驗獨有的雞湯鮮。

雖然雞肉加煮了那麼多的菜,但淡綠色的湯底仍然清澈,入口之後,雞肉與蔬菜的味道結合成一股清新的氣質流進了腸胃。

雞肉和雞湯是高潮,渾身毛孔舒坦得張開後,再加湯加菜。

這時候可以加葷菜了,將肉滑、魚片、各種食材按滋味由淺至濃的遞進順序依次下入鍋中,調整火候。

然後,鍋滾之後再把煮好的食材放入碟中,用調味的熟油生抽蔥薑汁蘸一下。

不同的食材雖然口感各不相同,但吃完所有食物放下筷子後,「鮮」成了記憶中這鍋湯的最佳註解。

有句鎮江老話:「冬至補一補,來年打老虎」 。

據說,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於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所以冬天喝雞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和家人一起,圍在桌邊喝上這一口雞湯,暖暖的,就是家的味道。

點擊分享:

老鎮江鎮江女婿白巖松

陶玉玲,永遠的鎮江「二妹子」

印青:軍旅走出的鎮江籍音樂家

雷霆戰將趙文豹

這,就是鎮江的「辛豐鎮」啊!

這,就是鎮江的「陵口鎮」啊!

這,就是鎮江的「大路鎮」啊!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裡!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相關焦點

  • 江蘇十三市冬至菜單鄙視鏈
    今天,我們迎來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 江蘇自古有「冬至大似年」的傳統,各地食俗不盡相同。從連雲港、徐州、淮安的水餃,到鎮江、揚州、南通、無錫等地的湯圓,從宿遷、鹽城的轉運南瓜和常州的豆腐,到南京、泰州的禦寒雞湯與蘇州的冬釀酒、團圓飯。
  • 冬至 | 江蘇人的冬至吃啥,你知道嗎?
    此時,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氣溫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 而江蘇人的冬至吃啥,你知道嗎?從南京、泰州的禦寒雞湯與無錫、蘇州的冬釀酒、團圓飯,到南通、揚州、鎮江等地的湯圓;從常州的胡蔥豆腐,到徐州、連雲港、淮安、鹽城的水餃和宿遷的轉運南瓜。你打算冬至這天吃什麼?  在南京、常州等地,冬至有吃豆腐的習俗。
  • 二十四節氣看江蘇丨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冬至的這些小秘密,你都知道嗎?
    每年的冬至前後,南京菜場的老母雞一直都是不愁賣的。按民間說法,在冬至這天喝雞湯,可以補上一年。據南京文史專家薛冰介紹,南京人有「進九吃雞」的習慣,民間有「一九一隻雞」的習俗。冬至前兩天,南京人會早早地到菜場排隊去買上一隻老母雞回家煨湯。這不,蘇小遊的燉鍋裡就在燉著一直老母雞呢!加點黑木耳、香菇會更香。過去人冬至進補,是為了來年的春天有勁幹農活。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平時隔三差五喝碗雞湯並不難,但是冬至喝雞湯的習俗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另外豆腐也很受南京人歡迎,豆腐諧音「逗富」。
  • 冬至的臘肉、香腸和藕湯
    ☝故宮博物院 的喵題圖|堆糖編輯|雪七今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今天,白天就漸長了,床就更難起了。冬至時節,中國北方的鍋灶裡,翻滾著薄皮大餡兒的餃子,嶺南地區的碗盤裡,盛滿軟糯香甜的湯圓,哪怕是在江南水鄉,人們也會在冬至這天吃上一碗赤豆飯,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而在武漢,也有著自己迎接冬至的獨特習慣——醃臘肉,煨藕湯。
  • 冬至這天貴州人都吃啥?大波應景美食來襲
    貴州人的冬至,怎麼能沒有羊肉?在氣候潮溼的貴州,冬至是一定要吃羊肉的。冬至吃一口羊肉,一年都不會冷,想想這應該算貴州人的傳統了!滿滿一碗粉淋上熱氣騰騰的原湯貴州出名的羊肉粉有水城羊肉粉、遵義蝦子羊肉粉、金沙羊肉粉、黔西羊肉粉、興義羊肉粉等,都是一等一的冬季美味~
  • 【今日冬至】 冬至這天,你的家鄉吃什麼?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並盛於唐宋,相沿至今。中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成為當下最時宜的進補方法。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冬季適當進食,為進補最佳食譜。
  • 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哪個更滋補?
    民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從中醫理論來說,雞肉確實具有補益的作用。
  • 把握冬至這天轉運
    《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
  • 武漢味道 | 曾慶偉:奉上一銚藕煨湯
    這砂銚子式樣古樸,口徑通常在一尺半左右,用煤渣燒制而成,表面毛刺刺的,沒上釉,兩隻或者四隻耳朵鼓著。其看起來粗糙簡陋,但用的年數越久,砂銚越是油膩難看,煨出的湯卻越是鮮香好喝。現在想買大砂銚子,大概得費些力氣,要去煙火氣濃重的小巷雜貨鋪裡才能尋得吧。新買的銚子,回家後要用濃釅米湯小火慢熬,目的是讓米湯的濃汁逐漸將砂銚粗礪空洞的組織間隙塞實,防止煨湯時油水向外滲出,以保證煨湯的濃鮮程度。
  • 怡香閣——瓦罐煨湯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湯補,飯前一口湯到老不受傷的說法。瓦罐湯(民間瓦罐煨湯)是一種江西南昌漢族民間傳統的煨湯方法,《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煨湯的真諦:『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幾千年的歷史記載和沉澱,使其獨具特色。
  • 舌尖上的冬至,才不只有餃子and湯圓呢!
    寧夏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名字——「頭腦」。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香氣撲鼻、五色俱全的粉湯吃。阜陽人冬至吃什麼?決不能少了老母雞湯!每年到冬至時,在阜陽,老母雞的價格幾乎都漲到一年中的最高點。喝母雞湯,顯然主要是為了進補,跟喝羊肉湯一個道理。
  • 武漢人的銚子「煨湯」
    巴河藕、白蓮藕、野藕煨湯入口粉爛,湯濃粉白、味厚鮮重。唐朝韓愈對藕就有過讚美,說「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就說這藕非常的神,吃了藕,病都好了。不過,藕在藥用價值裡是治熱渴、散留血、生肌,甚補五臟。將神奇的藕和排骨、肉類,抑或筒子骨,煨在一起,是武漢人喝的最多的排骨藕湯。《漢口竹枝詞》裡就有「月二千錢僱乳娘,外加首飾與衣裳。荷包歸主錢歸彼,還要天天吃肉湯」的記載。
  • 又是一年冬至時,2017真的要過完了?
    老人們說,這天晚上做的夢最為靈驗,所以臨睡前都會互道好夢。那麼昨晚,你做夢了嗎?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對於寧波人來說,趁著時令,闔家歡聚品嘗美食,是最舒心愜意的事。像冬至做羹飯、吃番薯湯果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老底子習俗。
  • 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瓦罐煨湯
    過去湯品是各式菜餚的最佳配角,現在湯品更晉升成為餐桌上的主角。  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土皇帝瓦罐煨湯就是以煨湯為主要賣點,輔之以拌粉和拌麵等主食,8元就能吃飽吃好,同時兼顧到「美味享受」和「飲食益生」這兩個方面追求,完全符合中國現代的飲食觀。  瓦罐煨湯是將食材加足水量,加上絕密配方,在特製的瓦罐中低溫煨制,中途不加水、不開蓋,確保原汁原味。
  • 閩派節氣 │冬至南北之爭,你是吃餃子or湯圓?
    廈門冬至吃的薑母鴨製作方法:鴨子選用成長一年的紅臉番鴨為佳,老薑俗稱薑母,芝麻油,中藥包,米酒,包菜。用芝麻油把切條薑母炒至金黃撈出,把鴨肉放入炒表面流油,放入水老薑,米酒燉一小時,開鍋前放入包菜小燉一會,要食用時可以倒些枸杞酒讓味道再次提升。
  • 今日冬至|漂泊在外,年終有所歸宿
    不少在外漂泊打工的人,趁冬至趕回來與家人團聚,吃上一碗團圓湯圓,預示著來年「圓潤團圓」之意,圖個好兆頭。資料圖:臺山鹹湯圓 郭軍 攝在廣東潮汕,有這樣一句民間諺語:「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無論如何都要在冬至這天趕回家祭拜先祖,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因此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 溫州老習俗冬至這天該做哪些事
    冬至這一天,太陽會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離太陽是最遠噠~這天是全年日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所以,冬至是預示冬季到來的一個重要節日。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所以在我國就產生了這句句俗語「做冬大過年」。
  • 「瓦罐煨湯」的由來和做法
    全國服務熱線:4008-059-008                                                                                            聯繫人電話:13699552783    胡經理「瓦罐煨湯」又名「民間瓦罐煨湯」,是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
  • 大廚分享~瓦罐煨湯技術要點(附幾款瓦罐湯菜品做法)
    瓦罐之妙處在於土質陶器,秉陰陽之性含五行之功效,久煨之下原料鮮味及營養成分充分溶解於湯中,其味鮮香淳濃,食後令人久而難忘。「瓦罐煨湯」是流行於南方民間的一種風味菜餚。它採用一種制特的大瓦缸,其缸底可以燒火,缸內置有鐵架,廚師將裝有湯的小瓦罐一層層地碼入缸內的鐵架上,然後點燃木炭,借用木炭火產生的高溫將瓦罐內的湯煨熟。
  • 錯過再等一年!提前準備【冬至轉運】秘法大公開
    然後可以放到錢包裡當一整年的開運物。 2丶12/21冬至這天,將三個願望寫在紙條,並放入紅包袋,另外配合自己所許的願望,把助運物品放入紅包袋裡。想整年順利可放入自己的生肖三合貴人翡翠丶水晶;想求財的人也可把貔貅丶金蟾放入紅包袋;想求姻緣的人可放紅繩進去。物品放完之後,紅包袋要封口以防東西掉出來,然後再放至枕頭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