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縱觀現今世界兩大經濟體,都是實打實的基建狂魔。
美國在早年有車輪上的國家之稱,早在上個世界70年代,美國的高速公路就已經四通八達了,那時候的美國也是全民搞基建的狀態,一棟八角大樓僅用三個月的時間修好,這樣的水平即使放到現在都是不可思議的。不過現在的美國已經落後了,基建設施也從原來的世界第一變成了現在的世界第三。
而如今的基建第一的國家便是我國,我國擁有總裡程長達15萬公裡的高速公路,更擁有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和地下隧道。而這些基建設施都有一個共同的條件,那就是道路中間不能夠長草,否則的話很容易引起各種交通事故。然而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由秦朝建立了一條不長草的「高速公路」,當時並沒有混凝土技術,那麼這條道路又是如何做到不長草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這條兩千多年都不長草的道路叫做秦馳道,又名秦直道。這條道路總長度達到八百多公裡,距離現在已經由兩千多年了。歷史上許多的朝代都沿用了這條道路,直到清朝末期這條道路才慢慢被荒廢,當時並沒有混凝土技術,而這條道路卻可以做到終年不長草,要知道野草是無縫不鑽無孔不入的,這一現象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好奇。
現代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夠不長草是因為用到了混凝土和瀝青,這樣保證了道路的平整的同時,又可以防止道路中間長草。但儘管這樣道路兩旁的雜草也會延伸到道路中央,因此高速公路都需要一筆不菲的養護費用。
但秦馳道不僅道路中央不長草,道路兩旁沒有護欄也是不容易長草的。當年因為技術匱乏,秦始皇為了修建這條大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光修建人數就達到了三十萬,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而為了保證這條道路的暢通,在規劃路線的時候,這條道路就選在了沙漠和黃土之間,沙漠區域本來水分就很少,不利於職務的生長。而為了使黃土不適合植物生產,當時的工人在道路兩旁架起了很多大鍋,他們將黃土倒入鍋中炒熟,然後再加入鹽鹼,這樣的植物就不可能在這些黃土內再進行生長了。
這就是秦馳道千年不長雜草的秘密,看完後覺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當真是無窮無盡,包括現代尚存的許多宏偉建築,其實都是古人完成的。這種現象不禁讓人感慨,如果古人來到現代,又會作出一番怎樣的傑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