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楊乃武與小白菜翻案?數十位官員被革職查辦,真相不簡單

2021-01-19 騰訊網

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個詛咒: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了愛新覺羅。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詛咒是否為真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它確確實實地印證了——葉赫那拉氏的慈禧太后終於憑藉各種「騷操作」成功將曾經擁有「萬國來朝」輝煌局面的大清朝搞垮。

因此,慈禧在大眾眼中一直都是自私、愚昧、頑固的負面形象,但其實她並不是無惡不作,在她統治中國的半個世紀中,也曾經做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好事。那就是,為楊乃武和小白菜平反冤情。

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就取自「清末4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

傳聞,小白菜原名喚作畢秀姑,嫁了葛品做媳婦,所以也稱葛畢氏。

她長得十分嫵媚,常著綠衫,腰間系了一條白色的圍裙,好似一顆水嫩嫩的小白菜,久而久之,鄰裡街坊都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小白菜」,並且迅速流傳開來。

某天,本身就體弱多病的葛品突然暴斃,屍檢結果顯示他是砒霜中毒身亡,當時的知縣劉錫彤經過一番調查,發現楊乃武和這小白菜交往甚密,因此懷疑這兩人通姦,合謀毒殺葛品。而且劉錫彤本身就因為和楊乃武之間有過節,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就二人進行了嚴刑逼供,最後屈打成招。

後來,經過四年數次的重審,終於為這兩人沉冤昭雪,其中,慈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慈禧是個自私自利的人,搜刮民脂民膏只圖自己的享樂,她為何要替這兩個素未謀面的小老百姓洗脫冤屈呢?

原因主要有三點:

信仰使然

之所以會嚴令刑部徹查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件,很大程度上和慈禧的個人信仰有關。

慈禧太后信奉佛教,常以觀音菩薩自居,經常在宮中禮佛,甚至還拍了不少觀音模樣的照片,足以可見她信仰佛教之深。身邊的太監李蓮英等人最喜歡拍她的馬屁,所以給她起了一個新的尊稱——老佛爺。一口一個老佛爺簡直要把慈禧太后吹上天了。佛法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此信奉佛教的慈禧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

作為一個虔誠的信徒,儘管個人平時的作風過於驕奢淫逸,但慈禧還是有良知的。既然讓她知曉這樁冤情,她便不會不聞不問。否則,她又怎麼好意思以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自居呢?又或者說,在她眼中,如果放任冤情,楊乃武和小白菜因此而冤死,她就是對佛的背叛,是會下十八層地獄的。出於個人角度,慈禧也是因為有了對佛的敬畏之心,才會替他們平反冤情。

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

慈禧下令為楊、畢二人平反其實還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輿情影響。

在當時的晚清社會,信息傳播主要通過車馬等原始工具,雖然遠不如現代社會的信息網絡化技術,但也已經出現了《申報》這樣一個利益超越官民兩級的新事物,它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以說,《申報》的出現影響了晚清社會的公眾思想。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時間跨度長達四年,在這四年裡,《申報》堅持不懈地進行了連續的追蹤報導。《申報》對於當初的中國意味著什麼呢?

想必大家的手機裡面一定安裝了微博這款APP吧?沒錯,作為一家新興媒體,當時的《申報》所扮演的角色就等同於如今的微博,抓住了中國輿情的命門,影響力之大不可小覷。而楊畢的冤案無疑是《申報》的熱搜霸主,一百多年前的民眾和現在一樣,都有一顆八卦之心,對於風流韻事更是樂此不疲,大街小巷都在談論這件事情,也因此傳到了慈禧的耳朵裡。

經過多次對案情的追蹤和渲染,民間早已表達了對清朝官僚和上層統治的不滿,再加上之前太平天國運動尚有餘熱,大清國的統治早已搖搖欲墜。

作為一個女人,慈禧垂簾聽政,將同治皇帝視如傀儡,照當時的封建禮教來看,這是對祖宗禮法的大不敬。因此,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使自己對清朝的統治更為體面一些,慈禧必須通過這起受大眾廣泛關注的案件,給自己創造一個「洗白」的機會。為了穩定當時的社會,慈禧不得已也要為楊乃武和小白菜平反,以平民心。

藉此打壓湘軍,手握大權

不難看出,慈禧是一個權力欲望極其旺盛的女人,這也是為什麼一起發生在民間的普通案件會引起慈禧太后的關注。 除了受到自己的信仰和輿論的影響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慈禧想來一場「借刀殺人」的好戲,藉此來打壓湘軍的勢力,清肅腐敗,以振朝綱。

這就需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分析。

楊案發生在1873年的浙江,當時的晚清朝廷早已搖搖欲墜,官僚作風更是腐敗無能,以慈禧為代表的清朝統治者早就想找到一個契機來清肅腐敗,之所以為楊乃武與小白菜平反冤案也是政治鬥爭的需要。

當時的浙江官場,大多數都是曾國藩統率的湘系軍閥的手下,而十多年前,曾國藩正是率領這些人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通過十年的不斷發展,湘軍早已成為一股和清廷分庭抗禮的政治勢力,慈禧正是忌憚這股勢力,所以憑藉自己敏銳的政治嗅覺,她知道,眼前的這個案件就是最好的契機。

楊乃武其實也不算普通的窮苦老百姓,他是讀書人,家境也比較富裕,也因此認識不少官場上的人,再加上《申報》的推波助瀾,這個案件轟動了整個浙江官場。

而當時浙江的一幹官員仗著自己是曾國藩的手下,大多數沒有什麼學識,只是因為鎮壓太平天國有功,獲得了一官半職,因此在他們手上發生冤案是常有的事,貪汙腐敗更是不在話下。

他們之間還相互包庇,官官相護,面對這樣的情況,慈禧早就想除之而後快。

通過為楊乃武平反,慈禧壓制了湘軍的氣焰,該案件牽扯到的100多名官員不是被撤職就是被發配邊疆,如此一來,曾國藩的湘軍勢力就不再令朝廷懼怕,皇權也得到了很好的鞏固。對於權力欲望極其旺盛的慈禧太后來說,這無疑就是她最想要的結果。

總的來說,慈禧在楊案這件事上確實是功不可沒的。沒有她的介入,普通老百姓根本無法清洗自己身上的冤情,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情,慈禧對大清朝的統治更加根深蒂固,她才是最大贏家。而楊乃武和小白菜雖然洗脫了冤屈,但一個終身不得入官場,落魄而死,另一個削髮為尼,抱憾而終。

這二人說到底還是政治犧牲品罷了,直到一百多年後的現在,也讓人唏噓不已。

相關焦點

  • 鉤沉丨楊乃武小白菜與慈禧
    剛好此時,胡雪巖為丁憂期滿回京述職的浙江籍官員夏同善餞行,他有意讓吳以同作陪,在席間趁機說了楊乃武一案的經過,夏同善大為震驚,當即答應會鼎力相助。當然此時的慈禧對此事並沒有很是在意,只是簡單的下了諭旨,將此案交浙江巡撫楊昌浚督同臬司親提嚴訊。而這個楊昌浚文化水平並不高,官做得也不怎麼樣,楊乃武家裡人這樣反反覆覆的鬧,他也早就心裡厭煩了。但慈禧下了旨總不能不辦,於是為了表示公正,他還特地招來了一些與此案毫不相干的官員重申此案。
  • 放下「刺馬案」,慈禧為啥大發慈悲,給楊乃武與小白菜鳴冤昭雪?
    「以儆效尤;而對於後者,慈禧太后的態度卻大為不同,讓人覺得這個女人果然不簡單,慈禧太后不但衝在前面主持正義,替這兩個鄉下人鳴了冤昭了雪,而且還為此大肆整頓吏治,摘取了大清100餘因此瀆職的朝廷官員的頂戴花翎,甚至不惜發配充軍!
  • 清末四大奇案之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梳理:遠不是伸冤這麼簡單
    一個打工者的死亡案件,竟然牽連了浙江官場100多名大小官員一是因為上海《申報》的介入宣傳,二是因為慈禧太后正想藉此整頓浙江官場湘系官員。此時當政的慈禧太后命令浙江學政胡瑞瀾重審。但胡瑞瀾也是個老油條,他並不願意得罪楊昌俊,就堅持了原判。第四步。這時候,在北京任職的一些浙江官員聯名上書慈禧太后,為楊乃武申冤。慈禧太后命令刑部親自審理,並把餘杭有關人等和葛品連的棺材一起運送入京。光緒二年12月9日,刑部開棺驗屍。
  • 楊乃武和小白菜案,冤在哪裡?為何能震撼整個大清帝國
    平反一個冤案有多難,看看「楊乃武和小白菜案」就知道了,「楊乃武和小白菜案」是滿清四大奇案之一。楊乃武是浙江餘杭人,也是同治年間的舉人。「小白菜」真名叫畢秀姑,長著白皙秀麗,因為喜歡穿白色上衣綠色褲子,所以人們叫她「小白菜」,「小白菜」17歲時,嫁給了豆腐店幫工葛品連為妻。
  •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為何會驚動慈禧,這裡面有什麼故事嗎?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早就被搬上過螢屏,由陶慧敏演繹的「小白菜」清秀可人,直到現在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小白菜」名叫畢秀姑,因為嫁給了葛品連,按照封建時代的規矩,她就成了葛畢氏了,因為長相可人,她又酷愛穿綠色衣服,襯得肌膚勝雪,如花似玉,所以大家都叫她「小白菜」。
  • 慈禧太后為什麼如此關注「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
    慈禧之所關注「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其平反昭雪,主要是想藉助對這件影響非常大的晚清四大冤案之一的處理,來打擊她早已擔心難以控制的「湘軍」一系,同時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起到安撫讀書人的心,贏得了百姓的讚譽的作用。
  • 慈禧為何給「楊乃武與小白菜」案鳴冤昭雪?
    當時負責調查此案的餘杭縣令劉錫彤,就是一個典型的糊塗官員。他沒有確切的證據,只聽到傳聞說葛品連的妻子,小白菜,似乎和楊乃武有曖昧關係。當他們用砒霜毒死葛品連時,他匆忙將此案定義為一名姦夫和妓女謀殺了相公。然後他逮捕了小白菜。楊乃武早年喪偶,畢氏年輕貌美。於是,各種桃色故事自然就產生在街頭巷尾。八卦傳播,正常;沒有流言蜚語,沒有異常。那時候的精神生活和現在一樣匱乏。
  • 清末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何會導致上百名官員被革職?原來...
    清末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何會導致上百名官員被革職?原來一石三鳥!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情有很多種說法,但說來說去離不開因為被當地的知府陷害,離不開各層官員的搪塞、推脫以及屈打成招;而在這個案件當中最為核心糾葛的便是小白菜丈夫的死因,以及小白菜和楊乃武被別人說成三人成虎的關係,再加上當地知府對於楊的怨恨,並逐步升級擴大為百官染指、百官涉及,最後在真相大白後使得百官被革職的這麼一個故事。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晚清第一個因為媒體的報導,而平反的冤案
    湖南籍官員已經嚴重抱團,把持地方政務,儼然視朝廷為無物,成為朝廷的一大毒瘤。自從曾國藩領導的湘軍大敗太平天國之後,各路湘軍將領開始轉任地方官,同時,他們所提拔和任用的也都是湖南籍官員,這些官員沆瀣一氣,本事不大,權力不小。慈禧已經敏銳的發現。
  • 晚清奇案:一棵「小白菜」,如何震撼一個帝國?
    小白菜自幼喪父,八歲時跟隨改嫁的母親搬到餘杭居住,十一歲時被許給葛品連為妻,一生寄人籬下,也算是個苦命的女子。葛家租住在楊乃武家期間,小白菜閒著沒事,想誦經讀書,偏又不識字,就向楊乃武請教,平時也常和楊乃武一家一塊吃飯。兩人雖然關係清白,但難免有人說閒話。
  • 你肯定沒見過楊乃武與小白菜的真容!
    據史料記載,小白菜「美而豔」、「受諸極刑,而色終未衰」,但看照片似乎有些誇張。至於這張照片為何會出現在法國,其中還有一段淵源,而且與當時的慈禧太后有關。楊乃武(1841年—1914年),浙江餘杭人,字書勳,又字子釗,家世以種桑養蠶為業,性格耿直。20多歲即考取秀才,33歲考中舉人。就在楊乃武中舉當年,餘杭人葛品連和新婚妻子畢秀姑租住在楊家。
  • 從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看清朝刑事審判程序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案發地在浙江餘杭縣。楊乃武,世代以種桑養蠶為業,家境較為殷實,參加浙江省鄉試,考中舉人。
  • 原來這是楊乃武與小白菜真容!法國記者140年前拍下二人合影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悲慘遭遇令人唏噓不已,100多年來,這樁冤案被改編成了戲曲、電影、電視劇、長篇小說等,廣為人知。杭州市餘杭區的文史專家俞金生在2004年5月的一次偶然機會,獲得一條重要線索:在湖北省浠水縣的一位楊氏後裔,有一張來自法國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的老照片。俞金生最終獲得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照片中的楊乃武眉清目秀,個子不高,比小白菜矮了半個頭。
  • 楊濬:我父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始末
    ▲2007年11月,《青年時報》刊登過一篇採訪,圖中這位老人名叫俞金生,痴迷於搜集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所有資料。據該報稱,其中就有一張記錄130多年前「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現場的照片▍口述 楊濬▍整理 江振國我是楊乃武的女兒。「楊乃武與小白菜」是清朝末年四大奇案之一。解放前幾十年間,編成劇本到處演唱,解放後亦曾多次上演。
  • 他是晚清重臣左宗棠心腹愛將卻因楊乃武小白菜一案被剝奪職位
    1862年,左宗棠擔任浙江巡撫,楊昌濬被左宗棠推舉為衢州府知府; 1863年,左宗棠擔任閩浙總督,楊昌濬被左宗棠推舉為浙江按察使,不久升任浙江巡撫。
  • 楊乃武女兒:我父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始末!(下)
    胡瑞瀾承審此案,照原擬罪名奏結後,地方士紳奉承胡瑞瀾「明察奸隱」,「不為浮議所動」,「不負皇上委任」;原審此案之大小官員,更是如釋重負。劉錫彤在杭州勾通一些豪紳出面設席宴客,連日不斷。陪審官邊葆誠、羅子森等,更加得到楊昌濬的賞識。這批湖南幫的大小官員都認為從此鐵案如山,不會再有反覆了。
  • 一樁小案越審越冤,最後驚動太后處置了150位高官!
    知縣見小白菜還不認罪,於是就把她給關了起來。後來,當知縣得知小白菜和其丈夫葛品連是居住在縣城的舉人楊乃武房子的時候,一下就有了主意。楊乃武被判定了斬首,而小白菜要被凌遲! 於是,小白菜和楊乃武就被通通的押進了死牢。小白菜雖然孤苦伶仃,但是楊乃武乃是本縣的舉人,還是有一定人脈的。於是楊乃武趕緊寫信,交給了自己的親姐姐,讓她去京城為自己伸冤。
  • 楊乃武平反之後,為什麼不給恢復舉人?
    專家們普遍認為楊乃武在此案中自己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過失,造成了他案件平反以後,刑部判決時採用過失與已受處分相抵的方式,沒有恢復他的舉人資格。根據清代法律,士人有著多種特權。在發生訴訟時,官員若對士人進行訓斥或動刑,必須先向上級報告,經上級批准,才能進行。否則,官員自身將受到違例處分。
  • 清末奇案「刺馬案」,到底是不是奪妻之恨,為什麼會成慈禧心中的痛?
    前面我們講到了翁同龢的聞名天下之舉,也就是清末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跟小白菜案的告破。 可以說,此舉非常符合慈禧太后的心意,也為翁同龢走進大清權力中樞奠定了基礎。但實際上,楊乃武和小白菜案,並非是個案,其實是另一樁清末奇案「刺馬案」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