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什麼如此關注「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

2020-12-15 聊在南書房

慈禧之所關注「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其平反昭雪,主要是想藉助對這件影響非常大的晚清四大冤案之一的處理,來打擊她早已擔心難以控制的「湘軍」一系,同時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起到安撫讀書人的心,贏得了百姓的讚譽的作用。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的緣由

這個案件也是晚清四大疑案之一,在當時影響非常大,近現代也多次被改編為小說和電影廣為流傳,為世人所熟知。案件的當事人之一是一個叫楊乃武的讀書人,後來中過舉人;另一位當事人叫葛畢氏,本名畢秀姑,早年嫁給葛品連做童養媳,因為喜歡穿綠衣白褲,被人送外號「小白菜」。

小白菜的老公葛品連是一個豆腐坊的夥計,夫妻二人租住了楊乃武的房子,平日裡葛品連到豆腐坊做工,畢秀姑在家操持家務。畢秀姑只有十八歲,為人聰慧秀氣,也非常活潑,而房東楊乃武平時在家讀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日常中楊乃武和畢秀姑也難免會打照面,日子長了,兩人也逐漸熟悉了。

由於葛品連經常忙於豆腐坊的活計,不經常在家,而楊乃武在讀書之餘,也會偶爾教教畢秀姑讀讀書、識識字,本來因為葛品連長相醜陋,鄰居就曾開玩笑說畢秀姑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時間久了,鄰裡之間就傳出了楊乃武與畢秀姑的閒話,說的人多了,葛品連也開始懷疑老婆畢秀姑與楊乃武有姦情,於是,另外租了房子,夫妻二人就搬出了楊乃武的房子。

同治十二年(1873年),楊乃武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也算是取得了功名。而當年的十月初九,畢秀姑的老公葛品連突然因病去世,在停屍一晚後,發現葛品連的屍體出現口鼻流血的情況,有人就懷疑葛品連是不是中毒而死,才出現口鼻出血的狀況,而葛品連的母親葛喻氏,本來就聽聞兒媳婦與楊乃武的傳言,就懷疑是兒媳婦畢秀姑與楊乃武勾結謀害了自己的兒子。這個葛喻氏平時就非常潑辣兇悍,立即跑到縣衙喊冤,說兒媳婦勾搭姦夫謀害了他兒子葛品連。

案件的審判過程

案子告到餘杭縣衙後,知縣劉錫彤立即派仵作沈祥對葛品連的屍體進行驗看,得出是砒霜中毒而死的結論,於是,下令將畢秀姑拿問下獄。葛喻氏在喊冤時說兒媳與楊乃武有姦情,而這個知縣劉錫彤曾與楊乃武有過節,所以在畢秀姑到案後,知縣劉錫彤對她進行嚴刑拷問,開始畢秀姑一直不承認與楊乃武有私情的情況,但架不住各種刑罰拷打,最後只得承認與楊乃武早有姦情,是二人合謀毒死了葛品連。

同治十二年十月十二日,知縣劉錫彤派人將楊乃武緝拿到餘杭縣衙大堂。按照古代尊重讀書人的規矩,獲得秀才、舉人資格的讀書人在涉及案件見官時,是可以坐著不用下跪,而且享有不能施加刑訊待遇的。但是知縣劉錫彤對已經是舉人的楊乃武並沒有客氣,且自持已經拿到了畢秀姑的口供,立即對楊乃武進行嚴刑審訊,楊乃武在嚴刑拷打下,始終不承認與畢秀姑有姦情,在沒有拿到楊乃武的供詞的情況下,知縣劉錫彤仍然以楊乃武和畢秀姑通姦謀殺親夫為由,將案件上報了杭州府衙。

杭州知府陳魯下令將人犯押解到杭州繼續審訊,有了畢秀姑的供詞和知縣劉錫彤的添油加醋,陳魯繼續對楊乃武用刑,一連幾堂下來,楊乃武幾次被打的昏死過去,終於招架不住了,承認了與畢秀姑確有姦情,並供述是他將砒霜交給畢秀姑,吩咐她毒死的葛品連。在拿到楊乃武的口供後,陳魯以通姦殺夫之罪判決楊乃武斬立決,葛畢氏(畢秀姑)凌遲處死,並將案件上報給浙江按察使,隨後,浙江巡撫楊昌濬將案件判決情況上報到刑部。

在楊乃武被冤入獄後,他的姐姐楊菊貞和妻子詹彩鳳一直不相信楊乃武會參與謀殺案,就到處為楊乃武喊冤,但始終沒有人理會。楊菊貞曾經在兵部右侍郎夏同善家做過下人,楊菊貞通過夏同善將伸冤的訴狀,遞到了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翁同龢手裡,翁同龢認為此案確有疑點,他在稟報給慈禧太后以後,由慈禧太后下旨,刑部令浙江巡撫楊昌濬重新審理。而浙江巡撫楊昌濬為了保全原來審理案件的各級官員的面子,仍以「通姦謀命」上奏朝廷。朝廷又委派浙江學政胡瑞瀾為欽差大臣,重審此案,但由於胡瑞瀾並不善於斷案,而且又受了餘杭知縣劉錫彤的賄賂,他就上報朝廷說案件審理嚴謹,沒有刑訊逼供的情況。

不甘罷休的楊菊貞和詹彩鳳,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再次進京伸冤。由夏同善引薦,遍求浙江籍在京的官員三十餘人聯名給都察院,說此案不僅關係到楊乃武和畢秀姑兩人的性命,一個舉人被冤不能洗清,也關係到浙江讀書人的面子。此事也再次驚動了慈禧太后,她下令刑部對這一案件進行徹查,這一次刑部不敢怠慢,立即下令將人犯押解進京。光緒二年(1876年)在經過刑部與都察院、大理寺會審,並對葛品連進行開棺驗屍,最終確定葛品連屬因病死亡,並沒有中毒的情況,而且原來供詞中楊乃武是從愛仁堂購買的砒霜,在調查後愛仁堂並沒有售賣砒霜。

在真相大白後,楊乃武與畢秀姑(小白菜)無罪出獄;楊乃武因為在獄中多次被嚴刑拷打,已是一身傷殘,而且舉人的功名也沒有恢復。光緒三年(1877)二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下旨,將首審此案導致這起冤案發生的餘杭知縣劉錫同,判處流刑發配黑龍江;浙江巡撫楊昌浚、浙江學政胡瑞瀾,杭州知府陳魯等一幹官員100餘位,革除頂戴花翎,永不續用,其他受此案牽連的官員有近300多人。而楊乃武出獄後,回到鄉下晚年以植桑養蠶為生,畢秀姑回到餘杭,則無家可歸,最終出家為尼。

慈禧關注此案的原因

為什麼一件普通的案件,會引起慈禧太后的關注,這與當時浙江官場的現狀有關。湘軍在圍剿太平天國期間,由於軍功卓著,有許多的將領被朝廷封賞,特別是江浙和湖廣一帶,地方官員大多都是從湘軍中產生的,比如曾國藩就曾擔任過兩江總督,左宗棠也曾擔任過浙江巡撫,胡林翼曾做過湖北巡撫等。在這些封疆大吏的保舉下,這些地區的府、縣等地方官也大多出自湘軍,或者與湘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此案涉及的浙江巡撫楊昌浚,就是出自湘軍,以軍功在曾國藩和左宗棠等人保薦下,升遷為地方大員的。

湘軍和後起的淮軍通過與太平軍的作戰,勢力逐漸壯大,在清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到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國被剿滅後,在全國八個總督中已經有三個是出自湘軍一系,還有兩個總督也與湘、淮軍極有淵源;在十五位巡撫當中,至少有七位出自湘淮系或者與其有一定的關係;至於府、道、縣一級的官員中,出自湘淮軍系的就更多了。對於這種情況,慈禧太后是非常擔心的,一旦這幫力量反清,清廷是肯定難以控制的。

其實在曾國藩籌辦團練的時候,清廷就有過擔心,並且也有大臣向鹹豐皇帝提出過不同意見,擔心「養虎為患」,但是清政府基於剿滅太平天國的需要,只得冒險讓曾國藩建立了湘軍,從一開始清廷對曾國藩的謹慎使用,始終不輕易給其實職,也可以看出是對他有防備之意。也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慈禧對湘淮軍如此不放心,在太平天國被平定後,為什麼不採取「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的辦法處理掉他們呢?我認為慈禧也想這樣做,可是晚清已經沒有這個實力了,搞不好弄巧成拙,還有將他們逼反的可能。

慈禧太后對這個案件的關注,也是出於她敏銳的政治嗅覺,浙江是湘軍一系佔據的重要地區,因為當時浙江也是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主要戰場,還有一個原因,浙江的經濟相對其他區域要好得多,許多湘軍將領在戰後,也就地紮根,轉任為地方官,一方勢力獨大的局面是朝廷不願意看到的,既然不能採取「狡兔死,走狗烹」的手段清除,慈禧敏銳的發覺通過一個小小的冤假錯案,就可以不顯山,不露水的清除湘軍在浙江的力量,她何樂不為呢?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慈禧在獲悉「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情況後,立即下令刑部進行徹查,並在調查結果出來後,很快就下旨對涉案官員進行了處理,一反晚清政壇那種腐朽、拖拉的官僚作風。其實,在晚清政府中,慈禧等清廷上層與地方勢力暗中的較量是無處不在的。我們看,不僅僅是「楊乃武與小白菜」這個案件,在同樣是晚清四大疑案之一的「剌馬案」中,兩江總督馬新貽被殺一事,也同樣牽涉到湘軍系。由此可見,清廷與地方勢力相互之間表面平靜的關係下,也是暗流湧動,非常微妙的。

相關焦點

  • 放下「刺馬案」,慈禧為啥大發慈悲,給楊乃武與小白菜鳴冤昭雪?
    慈禧太后親自召見翁同龢與夏同善,而且還要求將楊乃武壓送到京城,由刑部直接負責審理楊乃武一案。這些人做事竟然還是如此狂妄,乾脆借著「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給朝廷立一番威風,好好殺一殺這些湘派大員肆無忌憚的傲慢之氣。
  • 鉤沉丨楊乃武小白菜與慈禧
    比如,晚清著名的四大冤案之一,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光緒元年也就是1875年的10月18日,此時大清國的實際執政者慈禧老佛爺收到了一份彈劾奏摺,執政多年的她敏銳的感覺到,可以利用這個案子裡提到的案子來奪回她想要的東西。這個案子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已經被定性成「通姦謀夫」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 清末四大奇案之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梳理:遠不是伸冤這麼簡單
    一個打工者的死亡案件,竟然牽連了浙江官場100多名大小官員一是因為上海《申報》的介入宣傳,二是因為慈禧太后正想藉此整頓浙江官場湘系官員。平時葛品連在豆腐店打工,早出晚歸,小白菜閒著無事,偶爾給楊乃武家做點零活,還跟著楊乃武學識字,跟楊乃武老婆關係很好,有時他們還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同治11年9月,楊乃武老婆難產去世,小白菜幫著楊乃武料理家事,後來坊間就傳出了「羊吃白菜」的流言。楊乃武為了避嫌,便以提高房租為由逼小白菜夫婦退租搬家。小白菜搬了家,楊乃武也娶了小姨子做老婆。
  • 慈禧為楊乃武與小白菜翻案?數十位官員被革職查辦,真相不簡單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詛咒是否為真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它確確實實地印證了——葉赫那拉氏的慈禧太后終於憑藉各種「騷操作」成功將曾經擁有「萬國來朝」輝煌局面的大清朝搞垮。 因此,慈禧在大眾眼中一直都是自私、愚昧、頑固的負面形象,但其實她並不是無惡不作,在她統治中國的半個世紀中,也曾經做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好事。
  • 從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看清朝刑事審判程序
    畢秀姑,早年喪父,後嫁與縣城豆腐店一夥計葛品連為妻,家境並不寬裕,因模樣俊俏,加之平日愛穿青衫系白圍裙,街坊鄰居便送綽號「小白菜」。同治十二年(1873年),葛品連與妻子小白菜租住在楊乃武家。其間楊乃武教過小白菜習字,兩人過往甚密,葛品連常在豆腐店幫工,不常回家,小白菜一人吃住在楊家,街坊鄰裡傳言兩人有私情。為避流言蜚語,葛品連攜妻搬出楊家,不再來往。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晚清第一個因為媒體的報導,而平反的冤案
    原本,這只是一場普通的冤案,在腐朽的大清國,類似的冤案每年都會有不少,但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卻因為媒體的報導,而受到朝廷的重視。案件最終送到了慈禧的案頭。透過這場冤案,慈禧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小白菜屈打成招,楊乃武舉人被革隨後,劉錫彤就把小白菜帶回了縣衙。一開始,小白菜是堅決否定自己和楊乃武有私情,也否認是自己害死了丈夫葛品連。劉錫彤就開始用刑,小白菜的雙手被夾的鮮血直流,大家可以腦補畫面。
  • 慈禧為何給「楊乃武與小白菜」案鳴冤昭雪?
    他沒有確切的證據,只聽到傳聞說葛品連的妻子,小白菜,似乎和楊乃武有曖昧關係。當他們用砒霜毒死葛品連時,他匆忙將此案定義為一名姦夫和妓女謀殺了相公。然後他逮捕了小白菜。楊乃武早年喪偶,畢氏年輕貌美。於是,各種桃色故事自然就產生在街頭巷尾。八卦傳播,正常;沒有流言蜚語,沒有異常。那時候的精神生活和現在一樣匱乏。所以,沒有一些八卦,大家都承受不了侷促生活的折磨。
  •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為何會驚動慈禧,這裡面有什麼故事嗎?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早就被搬上過螢屏,由陶慧敏演繹的「小白菜」清秀可人,直到現在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小白菜」名叫畢秀姑,因為嫁給了葛品連,按照封建時代的規矩,她就成了葛畢氏了,因為長相可人,她又酷愛穿綠色衣服,襯得肌膚勝雪,如花似玉,所以大家都叫她「小白菜」。
  • 你肯定沒見過楊乃武與小白菜的真容!
    據史料記載,小白菜「美而豔」、「受諸極刑,而色終未衰」,但看照片似乎有些誇張。至於這張照片為何會出現在法國,其中還有一段淵源,而且與當時的慈禧太后有關。楊乃武(1841年—1914年),浙江餘杭人,字書勳,又字子釗,家世以種桑養蠶為業,性格耿直。20多歲即考取秀才,33歲考中舉人。就在楊乃武中舉當年,餘杭人葛品連和新婚妻子畢秀姑租住在楊家。
  • 清末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何會導致上百名官員被革職?原來...
    清末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何會導致上百名官員被革職?原來一石三鳥!而小白菜原名畢秀姑,因為長得好看,加上平時穿綠色大褂,系白色圍裙,頗似白菜的形象,因此人們都稱其為小白菜。這兩個人能夠發生關係,主要是因為當時楊乃武是小白菜家的房東,小白菜嫁給做豆腐的葛品連為妻,此後就租在楊乃武家,做豆腐都是起早貪黑的活,跟武大郎賣燒餅是一個道理,古代的婦人在家沒什麼事做,小白菜就與楊乃武的妻子交好,因此,小白菜也經常到楊乃武家做客。
  • 楊乃武和小白菜案,冤在哪裡?為何能震撼整個大清帝國
    平反一個冤案有多難,看看「楊乃武和小白菜案」就知道了,「楊乃武和小白菜案」是滿清四大奇案之一。楊乃武是浙江餘杭人,也是同治年間的舉人。「小白菜」真名叫畢秀姑,長著白皙秀麗,因為喜歡穿白色上衣綠色褲子,所以人們叫她「小白菜」,「小白菜」17歲時,嫁給了豆腐店幫工葛品連為妻。
  • 他是晚清重臣左宗棠心腹愛將卻因楊乃武小白菜一案被剝奪職位
    左宗棠邀請楊昌濬加入,楊昌濬以3個月為期限,答應了左宗棠——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幾十年。 我們知道,左宗棠在行軍作戰方面的確有一套,連曾國藩都自嘆不如。楊昌濬在左宗棠大軍裡,成長得非常快,屢獲戰功。因此,當左宗棠不斷加官進爵時,楊昌濬的官職也水漲船高。
  • 原來這是楊乃武與小白菜真容!法國記者140年前拍下二人合影
    —— 以下是正文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現在,140多年前楊乃武與小白菜的真容曝光,一名法國記者拍下當時二人一同戴枷鎖的珍貴照片。楊乃武(左)與小白菜(右)的冤案,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 一樁小案越審越冤,最後驚動太后處置了150位高官!
    一樁小案越審越冤,最後驚動太后處置了150位高官! 眾所周知,晚晴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慘的一段時期。在那個時期,因為國家的內憂外患,讓中華民族遭遇到"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之局"。國家尚且如此,底下的百姓就更別提多慘了。因為整個清廷官員都非常腐敗,正義得不到伸張,導致清末出現了很多冤案錯案。
  • 楊濬:我父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始末
    ▲2007年11月,《青年時報》刊登過一篇採訪,圖中這位老人名叫俞金生,痴迷於搜集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所有資料。據該報稱,其中就有一張記錄130多年前「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現場的照片▍口述 楊濬▍整理 江振國我是楊乃武的女兒。「楊乃武與小白菜」是清朝末年四大奇案之一。解放前幾十年間,編成劇本到處演唱,解放後亦曾多次上演。
  • 晚清奇案:一棵「小白菜」,如何震撼一個帝國?
    如此殘忍的手段,小白菜一介弱女子,哪裡經受得住?在劉錫彤的壓迫下,小白菜只好誣告楊乃武與自己有染,她於本月初五從楊乃武手中得到砒霜,初九將砒霜下到桂圓洋參湯中,毒死了葛品連。光緒元年(1875年)四月二十四日,在輿論導向下,刑科給事中王書瑞上書,請求朝廷另派大員查辦此案,以防地方官員繼續拖延,並確保楊乃武和小白菜的人身安全。隨後,慈禧太后下詔,欽命浙江學政胡瑞瀾覆審。
  • 清末奇案「刺馬案」,到底是不是奪妻之恨,為什麼會成慈禧心中的痛?
    前面我們講到了翁同龢的聞名天下之舉,也就是清末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跟小白菜案的告破。 可以說,此舉非常符合慈禧太后的心意,也為翁同龢走進大清權力中樞奠定了基礎。但實際上,楊乃武和小白菜案,並非是個案,其實是另一樁清末奇案「刺馬案」的延續。
  • 楊乃武女兒:我父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始末!(下)
    汪樹屏的哥哥汪樹棠亦在都察院,還有其他的一些浙江人特別是一些舉人、進士、翰林,他們認為這件案子如果真有冤抑不予平反,這不僅是楊乃武、葛畢氏兩條人命的問題,是有關整個浙江讀書人的面子問題。夏同善,張家驤(張亦系浙江人,時為翰林院編修)向慈禧太后說,此案如不平反,浙江將無一人肯讀書上進矣。
  • 楊乃武平反之後,為什麼不給恢復舉人?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在光緒三年得到徹底平反,但是,平反之後,楊乃武的舉人為什麼沒有恢復?
  • 慈禧太后口中的「同光中興」,究竟「中興」到什麼程度?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馬俊武在影視劇裡,時常看到慈禧太后訓斥皇帝大臣,擺功勞的時候,時常說「孤兒寡母,平長毛,剿捻子,辛辛苦苦,開創了同光中興」,可見同光中興對於慈禧太后實在是勵精圖治、成績斐然。歷史課本裡關於這一事實,卻很少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