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選邊站了!美國加緊推動軍購案和「友臺」法案,川普這是又...

2021-01-19 中國網推薦

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距總統大選投票日只剩十餘天的時候,美國再次對臺軍售。這是今年以來美臺之間的第3起軍購案,也是川普政府上臺以來的第8起軍購案。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總金額為18億美元的軍購案中,部分武器具有進攻性的特點,這是對中美關係的又一次嚴重挑釁。

中美的三個聯合公報對美臺武器軍售問題曾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尤其是在 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中,美方已經宣稱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的臺灣武器出售政策,在售臺武器的性能和數量上不會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的供應水平,並將逐步減少對臺軍售」 。儘管美方宣稱,這次的軍購是「基於臺灣維持足以自衛的防務需求的評估」,是為了改善所謂區域穩定和平衡,強化臺灣地區的防衛與威懾能力,不會改變該區域的軍事平衡。但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近年來的美臺軍售出現了一些顯著的變化。除了頻次不斷增加、金額不斷擴大,另一個危險的信號是出現了不少進攻性武器。

由於目前中國大陸的軍力對臺軍已形成全面的壓倒性優勢,因此近年來臺軍一直在試圖發展和強化所謂「不對稱戰力」。在這次的售臺武器中,「海瑪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炮系統」具有輕便靈活和機動能力超強的特點,不僅可以用於基地防衛和攻擊性火力支援,還可以發射短程戰術彈道飛彈,最遠射程達到300公裡。「增程型遠距陸攻飛彈」主要用於戰鬥機的空對地作戰,「外部傳感器吊艙」則屬於之前售臺F-16V戰機的配套。除了這些軍購外,後面美方還有可能對臺出售海上衛士無人機和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因此,一旦臺灣方面獲得這些武器裝備,在武器裝備的質量和數量上,都會有一定的提升,尤其是一些進攻性武器。但這也給本已日趨緊張和複雜的兩岸關係帶來更高的風險,增添了臺海局勢的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近期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友臺」動作不斷,在選舉前夕一口氣推出8項「友臺」法案,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層面提升美臺關係。著名反華先鋒、參議員馬克盧比奧和傑夫默克利共同提出「臺灣關係強化法案」。該法案認為,美國應在《與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下加強與臺灣的軍事合作,敦促臺灣增加軍事能力的投資,以支持其繼續發展所謂「不對稱戰力」,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各種雙邊和多邊安全峰會、軍事演練、經濟對話與論壇,並以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為優先事項來深化雙邊經濟關係。眾議院則提出「中國工作小組法案」,共有137項法案,其中7項涉及到臺灣。包括呼籲美方定期對臺軍售,支持臺灣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臺灣保證法案」,確保美國履行《與臺灣關係法》義務、維持美軍阻止中國對臺軍事打擊的「臺灣防衛法」,允許臺灣地區人員在美國領土展示「國旗」、著相關制服的「臺灣主權象徵法案」,推動臺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不歧視臺灣法案」,協助臺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身份的法案等。

在即將開始的美國大選中,不僅包括總統副總統選舉,也包括國會的改選。因此,在美國大選前夕,不論是加緊推動軍購案,還是推動所謂「友臺」法案,主要意圖是希望抓緊最後時刻,以較低的政治成本追求外交和政治目的,繼續刺激「反華」情緒,向一部分選民和利益團體進行最後的催票和衝刺,為其選舉利益服務,同時也可以實現一些特殊利益團體如軍工集團的巨大經濟利益。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美方的一系列舉動又進一步使臺灣島內的「臺獨」分裂勢力獲得了被加持的感覺,更加飄飄然,不惜將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更加積極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甘做「棋子」和「馬前卒」,以達到「以武拒統」甚至「以武謀獨」的目的。

當前是中美關係的敏感時期,可以預計的是,美國此次對臺軍售活動,以及國會的一些所謂「友臺」法案,都將受到中方後續的反制。尤其是在目前兩岸之間「敵意螺旋」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這將給兩岸關係帶來更多的負面和消極影響,同時也對已經高度複雜敏感的中美關係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焦點

  • 「臺北法案」的甜頭,蔡英文能等到美國的「理賠」嗎?
    不用懷疑,川普肯定會籤暑讓其成案。「臺北法案」是2017年以來,美國通過的一系列「友臺法案」中的一個。川普上臺以來,美國把當年裡根時代對臺灣口頭的「六項保證」書面化了,通過「臺灣旅行法」為美臺高層互訪鋪了路,「臺灣保證法」也為提升美臺軍事關係破了障。可以說,「臺北法案」既不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
  • 美議員「友臺」議案讓蔡英文暗爽? 評論:千萬別當真 絕對沒好處
    臺灣當局心中大喜,不停感謝,蔡英文更譽臺美關係處於歷史最佳時期,成為蔡的政績亮點。美國對華長期執行「兩手戰略」,世人諧知。合作抑或遏制是主流,卻是由當時的國際環境以及中國的國力決定的,但是,無論何種為主流,另一種手段也必定貫穿始終。在這個背景下,美國國內出現一些反華言論,出一些「友臺」法案,乃至美軍太平洋艦隊到南海「自由航行」都不奇怪。
  • 美「友臺」議員提「臺北法案」挽救臺「邦交國」
    【環球網綜合報導】上月,薩爾瓦多宣布與臺「斷交」後,著急的不僅是民進黨當局,還有一撮美國國會中的「友臺派」議員。為幫蔡英文當局挽救「外交頹勢」,這些「友臺」議員也是費盡心機。綜合臺媒消息,當地時間4日,美國聯邦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等參議員發布新聞稿表示,他與參議員盧比奧等人共同提出一項「臺北法案」,宣稱要加強臺灣在世界的地位,並授權美國國務院採取降級關係或改變外援等行動,以防相關國家做出不利臺灣的決定。
  • 蔡英文這回形象難以洗白了
    這個消息一出,臺灣民進黨當局就不淡定了,畢竟之前蔡英文當局包括民進黨在內之前都在「押寶」川普,現在川普面臨敗選局面,臺灣民進黨當局就開始急著跟川普撇清關係,在拜登及美國民主黨面前洗清自己,不過這一次恐怕是難以洗白了。
  • 生聊|吹噓與美國準國務卿見過面 蔡英文面臨危險故意吹哨壯膽
    作者:吳生林美國大選後已啟動政權轉移,拜登提名布林肯為國務卿、蘇利文為國家安全顧問。此前押錯寶的蔡英文,不放過任何機會進行「大內宣」,馬上厚著臉聲稱布林肯與蘇利文都是「友臺人士」。這種美國所謂「友臺」動作,包括川普政府這4年通過系列所謂「友臺法案」,以及衛生部長阿扎、國務卿克拉奇訪臺,根本是美國把臺灣當「棋子」利用,「以臺制陸」,無形中也把臺灣推到中美對抗的最前線。蔡英文當局不覺得可悲,反倒自鳴得意,真是醜態畢露。「棋子」終究會成為「棄子」。
  • 加緊與美國勾連,蔡英文一周內參加三場視頻交流活動
    美國大選後的新政治情勢,牽動陸美臺的關係變化,尤其臺美關係的發展,更引發外界關注。據臺媒報導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自12月3日起,罕見一周內參與三場與美國華府智庫相關視頻活動及談話,「彰顯臺美關係穩定及交流熱絡」。
  • 美國大選 臺灣究竟有沒有選邊站?
    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緊急召開安全會議,強調無論選舉結果,持續深化與美國共和黨及民主黨關係,爭取美國跨黨派持續對民主臺灣一致支持。由於時機敏感,又適逢《華盛頓郵報》披露民進黨當局偏袒共和黨,臺灣是否在美國大選支持川普?當然引起外界關注。
  • 美國提案「協防臺灣」法律化,蔡英文高興了
    美國對臺灣的法律幹預越來越強美國一直計劃全面圍堵中國,而臺灣對於美國來說,就是在與中國的博弈中,阻礙、損失均小、消耗還低的一張非常重要的牌,而且這張牌還可以頻繁使用。在臺灣這張牌上,美國幹預的重要方式就推出涉臺法案。
  • 押錯邊穩民心?美國大選結果未明,蔡英文急發3點說明
    對於美國大選結果,臺灣地區領導人5日做出三點表示,第一,將密切關注臺海局勢、確保股匯市穩定交易;第二,會在和美國政府、兩大政黨等保持密切往來基礎上,持續深化臺美關係;第三,選後參眾兩院席次雖有些變化,但對臺支持力道不減。
  • 川普將趕在選前宣布軍售臺灣800億魚叉飛彈大單 蔡英文吃得下?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對此軍購案不僅非常支持,列為海軍最優先的軍事投資項目,甚至大調採購預算。但臺軍方有人坦言,對於美國軍售應有所取捨,絕不能照單全收。對此,島內網友嘲諷民進黨「又在給美國送保護費了」,調侃「臺灣就像回收場」……網友評論送保護費不手軟!
  • 蔡英文有點激動,臺灣終於獲得美國認可?
    編輯:曾印 「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近日,民進黨「民意代表」蔡適應在回應美國務卿蓬佩奧是否會在此次亞洲行程中「訪臺」時,他給出了一個很有深意的回答。 最近一段時間裡,美國和臺灣似乎走得很近。
  • 「臺旅法」推手再會蔡英文,又要搞事情?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伊斯,日前到訪臺灣並與蔡英文見面。對於羅伊斯的訪問,國臺辦日前回應稱,這是對臺灣同胞的愚弄。美國高官為何執意推動「與臺灣交往法案」?這種行為會對兩岸關係造成怎樣的影響?第一,這次訪問似乎和「與臺灣交往法案」沒有直接聯繫,美方也給出明確表態。第二,從行程來看時間倉促,法案通過後匆忙安排似乎不太可能。第三,這是羅伊斯第六次率團來臺灣,可以說是他的例行動作。羅伊斯赴臺恐怕與法案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是他會與蔡英文當局進行一些交流,交流核心可能是促進美臺關係。
  • 這回輪到蔡英文頭疼了?剛準備向美國搖尾求食,島內就傳來壞消息
    一些「臺獨」分子和西方極端政客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想要幹涉中國內政,擾亂兩岸的和諧統一,是註定要失敗,被歷史唾棄的。 蔡英文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分子,完全不考慮兩岸人民的殷切希望,倒行逆施企圖武力對抗中國大陸。蔡英文之所以叫囂「臺獨」,她的底氣何在?美國單邊主義政客的支持是關鍵。
  • 蔡英文怕拜登「記仇」,悄悄彌補「選邊錯誤」
    可以說自川普上臺後,蔡英文都在為拉攏川普政府而努力,不遺餘力地討好川普,在川普執政的這四年,臺灣從美國訂購了超過180億美元的軍事武器,為美國拉攏國內的軍工聯合體做了不少貢獻。而且在今年疫情之初,民進黨當局一邊宣布禁止向大陸出售口罩,一邊立即向美國捐贈了一大批醫療物資,全然不顧兩岸同胞情誼。
  • 蔡英文單邊押寶川普,大選局面不明朗,擔心會重蹈蔣介石覆轍
    美國總統大選目前正處於膠著狀態,全世界都在注視著這裡,很好奇是川普能夠守住總統寶座還是拜登能夠攻擂成功。這一問題也在困擾著身在臺灣的蔡英文。選擇與川普親近甚至直接在美國大選中押單邊,賭川普能夠連任並繼續採取遏制中國的政策。綠媒也是大張旗鼓地宣揚,川普一定能夠當選。當國際機構對1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民調時發現,臺灣是「唯一支持川普當選」的地區。可押單邊風險畢竟太大,再加上民調結果不斷偏移,蔡英文當局也只好發生戰術轉變,並對外宣稱:「不管是誰當選美國總統,臺美之間的關係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 蓬佩奧「最後瘋狂送秋波」,蔡英文當局為什麼還保守了?
    川普和蓬佩奧(右)官員態度相對保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9日聲稱,國務院已將行之有年的美臺官員交往限制廢除,「以讓臺灣官員今後能以更平等、尊嚴的地位與美國交往。臺灣《聯合報》11日舉例稱,之前單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就有諸多限制。
  • 蓬佩奧任期最後送大禮,蔡英文當局怎麼還保守了?
    臺「退休大使」徐勉生質問道,美國國會近年先後通過「臺灣旅行法」「臺灣保證法」「臺北法案」等,但行政部門有沒有完全照辦?美國政府表面上的「友臺」作為只是在唬弄民進黨政府,藉機換取實質利益,「說得難聽些,根本是把民進黨政府當猴子耍」。專家呼籲謹慎行事對於美方的行動,一些島內專家也在猜測臺高官的動向。
  • 美國「臺北法案」旨在消耗遏制中國,蔡英文或將島內民眾推入險境
    導讀美國「臺北法案」的通過進一步證明美國的「一中原則」已經空心化。臺灣蔡英文當局的「仇中親美」和「以疫遏中」政策卻極易將臺海局勢和島內民眾推入危險境地。美國想借臺灣蔡英文當局給中國大陸製造更多麻煩,消耗中國大陸的戰略與外交資源,從而在中美競爭中獲取更多優勢。
  • 蓬佩奧任期最後送大禮,蔡英文當局怎麼還保守了?島內專家:根本是被...
    臺「退休大使」徐勉生質問道,美國國會近年先後通過「臺灣旅行法」「臺灣保證法」「臺北法案」等,但行政部門有沒有完全照辦?美國政府表面上的「友臺」作為只是在唬弄民進黨政府,藉機換取實質利益,「說得難聽些,根本是把民進黨政府當猴子耍」。專家呼籲謹慎行事對於美方的行動,一些島內專家也在猜測臺高官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