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奇書,《易經》的智慧

2021-01-19 道易創富

《易經》歷來被推崇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千百年來,易經對我國的哲學、史學、政治、經濟、文化、中醫學、天文、兵法、風水命理等都產生重大影響,是我國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

自伏羲氏作八卦至易經成書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周易「時歷三古,人更三聖」,上古時期伏羲一畫開天地,始作八卦易經;到了中古之時,周文王被囚羑裡,演繹出六十四卦;下古時期,孔子韋編三絕,用文字闡述了易經,稱之為「十翼」,意思是給易經插上十隻翅膀。

當今時代,中華國運日益昌隆,中華民族正在奮發前進,一日千裡,深入了解易經的思想和智慧,可以培養我們自立自強、抱樸守拙、厚積薄發的處世之道;可以引導我們堅守正道、腳踏實地、厚德載物的做人之道。從易經中汲取人生的大智慧,陶冶自己的身心,拓寬自己的視野,砥礪前行,把握時機,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快樂圓滿成功。

第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生於世上,唯有勤奮努力,自強不息,才能有所成就,一個消極懶散的人,註定不會有什麼大出息,此乃天道。日月星辰尚且如此,更何況人類呢?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始終不忘會稽之恥,每天臥薪嘗膽,自強不息,二十年後終於一舉消滅了吳國。另外,在為人處世上,中國人講究海納百川,厚德載物,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個人謙虛有禮,誠信待人,必然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前途寬廣。

第二,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的,我們所處的世界也在日新月異地發生改變,因此我們要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當今時代,新事物、新科技曾出不窮,我們應當與時偕行,與時俱進,而不能固步自封,作繭自縛。當年的小米手機,由於抓住了低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快速爆發的難得機遇,從而實現了彎道超車,快速發展。相反,同期的諾基亞公司,忽視了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在創造功能機的輝煌後,沒有與時偕行,在智能機時代迅速衰落。

第三,戒絕逸豫,持中守正。歐陽修曾說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無數的英雄人物,往往能在逆境中崛起,但卻在逸豫中亡身。李自成,後唐莊宗李存勖,以及自古以來的眾多的貪官,很多都是在享樂中迷失了自我。安樂是人的一種心情狀態,知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自然會持中守正,持盈保泰,堅定如石,慎終如始,這樣就不會在安樂之中消沉。華為公司的任正非,下飛機後自己排隊等候計程車,而沒有講排場,車接車送,迎來送往,真正做到了持盈保泰,因而也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

第四,革故鼎新,順勢而為。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當今時代,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趨勢的能力,也就是抓住風口,後來居上。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一舉從一個被動挨打的國家,變成戰國時期的一個強國。這充分說明了一個人要勇於未雨綢繆,革故鼎新,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第五,胸懷未濟,奮鬥不息。人生所有的成功都是前一段奮鬥過程的總結,同時也意味著新的徵途的開始。因此一個人要始終保持戒驕戒躁,奮鬥不息。特別是當成功的時候,榮譽,鮮花,掌聲容易讓人「亂花漸欲迷人眼」,從而忽視了未來的困難和危機,造成裹足不前,這樣就有可能陷入困境,痛失以前打下的基礎。前一段時間,國內有一個著名的電商公司,企業負責人涉嫌在美國的性侵案件,結果給公司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這個事件的發酵,這個電商公司從一個正面的有影響力的公司,迅速轉變為負面的公司,這個教訓不能不說是非常深刻。易經把未濟卦放在第64卦,就是要讓人們知道徵途無窮,奮鬥不息的道理。

《易經》的智慧非常博大精深,自古及今,每個時代的人,都可以從中受益。「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幹此。」大道至簡,如果我們利用易經中的智慧,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健全人格,涵養身心,敦品勵行,我們就會擁有光芒萬丈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降龍十八掌為何「天下第一」,從《易經》分析招式的精髓
    降龍十八掌為何「天下第一」,從《易經》分析招式的精髓金庸老先生用幾十年的時間,構建了一個傳奇的武俠世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一本書中,都有一個鐵血柔情的故事,一段國讎家恨的糾纏,字裡行間充滿著江湖快意,俠肝義膽,當然還有許多神兵利器和絕世武功,有了這些充滿想像武功
  • 中國曠古奇書《易經》,海納中華三千年智慧,解讀諸葛亮的故事
    中國曠古奇書《易經》,海納中華三千年智慧,解讀諸葛亮的故事說起來中國的曠古奇書,相信大家都知道《周易》《黃帝內經》《山海經》。《黃帝內經》講的是人體奧秘,《山海經》講的是地理奇觀,而被稱為「萬經之首」的《周易》講的是天道運轉。
  • 千古奇書《易經》,精髓只有3個字,悟懂後,更易走好人生路
    可以打個未必恰當的比喻,《易經》堪比基督教的《舊約》,《論語》堪比基督教的《新約》。易經中的講的內容繁雜晦澀,一般人很難看懂,所以很多人稱之它為:「天書」。周易·繫辭上》中孔子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它廣大精微,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被奉為儒家經典,並尊為群經之首。是真正的千古奇書。
  • 楊振寧「跨行」談《易經》,這部千古奇書裡蘊藏了什麼秘密?
    而在眾多的文化和民族中,中華民族是具有極高的智慧的,而這種智慧集中體現在中國傳統易經文化之內。阿里創始人馬雲坦言:《易經》包羅了宇宙萬物產生、變化的根本規律,我很慶幸自己讀得早。曾國藩床前、案頭都放著《易經》,一生反覆通讀。
  •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奇書,每一部都是千古經典,都是智慧結晶
    《山海經》、《易經》、《黃帝內經》三部書被稱為我國上古時代留下的「三大奇書」,堪稱整個人類的百科全書,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中國後來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醫學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巨大而又深遠。《易經》是研究自然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中國古代哲學著作,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百科之母,萬事之則,群經之首,學問之宗,大道之源」。《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 《易經》中闡述的人生智慧,讀懂這3句話,讓你行好運
    說起我們中國的「三大上古奇書」,我們都聽說過,分別是《易經》,《山海經》和《黃帝內經》,在這三本中,《易經》的地位非同一般,被形容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無數人都會學習的文化經典。很多人認為《易經》只是一個包含佔卜的玄學書,但其實易經中包含的智慧,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而其中的人生智慧,更是能讓一個讀懂的人,命運大反轉,轉禍為福。1. 因時乘變,待時而飛有很多的人明明能力很強,也非常刻苦但就是成功不了,其實就是沒有理解到成功的方法。
  • 千年智慧,啟迪後人,源於《易經》的著名校訓
    可見清華的校訓源於《易經》,是中國幾千年來生生不息、自強不止的精神體現,是海納百川、博大胸襟的道德修養。 《易經》作為我國「上古三墳」之一,是唯一保持了令後人敬畏的奇書,其精神、思想依然是今天智慧的源泉,國內很多大學的校訓都源於《易經》,或借鑑於《易經》如: 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實拓新 廈門大學: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東北大學:自強不息、知行合一
  • 易經智慧:人一生拼到最後,不要放棄這3個制勝點!
    《易經》被譽為「萬經之首、大道之源」,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後人在立書著說的時候,少不了要引用和擴展其中的智慧,又從中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學派。比如道家、儒家等都是以《易經》中的思想立派。《易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漢族文化之根。這樣廣大精微的一本書,但很多人都會覺得很難讀、難記、難懂、難應用。
  •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它以易經八卦、上古的漢語為起源,是當今世界上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從夏朝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一脈相傳綿延不斷,從來沒有中斷過文明的傳承。
  • 失傳3千多年的《易經》重見天日,專家看後表示古人智慧太深奧了
    古人常說「天人合一」,這一理論來源於《易經》,是從整體角度了解和把握世界,並將人與自然看成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易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珍貴的一部書,被稱為「第一奇書」。傳說中的《易經》共有三部,除了《周易》外,還有兩部是夏代的《連山易》和商代的《歸藏易》。
  • 《易經》:六十四卦對六十四DNA密碼,可能是古文明產物?
    《易經》暗含生命密碼?六十四卦對應六十四DNA密碼,古文明產物?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易經》之學,在歷朝歷代,一直是居於近乎壓倒性的地位。那些在歷史中攪動風雲的大人物,往往都曾拜讀過《易經》這本奇書,並從中受益良多。
  • 李政道:「科學家都應該讀一讀《易經》」,易經不是迷信,是科學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作為闡述天地世間道理的古老經典,《易經》飽受風雨,卻又代代薪火相傳。跨入現代,《易經》是否已是明日黃花?李政道給世人留下一句話「科學家都應該讀一讀《易經》」。《易經》究竟是誰撰寫的,在今天已經成了無法解開的迷,我們只能將這份功績歸功於遠古文明的先人們,他們以驚人的智慧,撰寫了這麼一本奇書,並且將其一直傳承到了今天。我們是幸運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只有我們才依舊能和千年以前的文人面對面,一窺易經的奧妙。
  • 古代有三本奇書,曾被世界各國大力研究,如今只剩下一部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它以易經八卦、上古的漢語為起源,是當今世界上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從夏朝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一脈相傳綿延不斷,從來沒有中斷過文明的傳承。眾所周知,《易經》包括夏朝《連山》、商朝《歸藏》、周朝《周易》三本易書。
  • 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被認為是迷信,外國專家卻視若珍寶
    6500年前中國古人留下的一本奇書,算盡世間萬物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職業,它為人們卜算吉兇,預測未來事,做這個職業的人被人們稱為相士。古往今來,無數相士在命運的長河中也跟著起起伏伏。因為其中的一些不學無術者,相術被認為是騙錢的把戲。隨著算命被打成封建迷信,《易經》這本奇書也被視為是迷信思想的一部分。
  • 易經告誡:生性涼薄之人,喜歡獨來獨往,那我們最好和他保持距離
    一個人行事獨來獨往的人,那我們最好和他們保持距離,這是易經對我們的告誡若是問哪一本古書可以趨吉避兇,可以預卜未來,那很多人一定認為是易經。這部上古奇書究竟有哪種魅力可以讓人們如此迷戀呢?又是何種魅力讓它可以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不斷發揚光大而沒有被人們所遺忘?
  • 天下第一奇書《推背圖》,僅預言了7個女人,如今還有2個未出現
    眾所周知,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珍寶,並流傳至今,如古董、古畫和古籍等等,不勝枚舉,這些文物價值非凡,常常是拍賣會上的「香餑餑」和收藏家們的「心頭肉」,而大家可能對我國的奇書鮮有了解,《山海經》、《周易》、《魯班書》都是我國著名的奇書,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天下預言第一奇書
  • 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讀《易經的智慧1》
    記得上一本看的是快餐版的《一本書讀懂四書五經》,還的時候是想借一本詳細一點的這一類的書的,找尋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套新的《易經的智慧》,一套三本,作者是曾仕強先生,幾年之前曾看過曾先生作客百家講壇時的節目,覺得蠻有味道的,於是這次就借了其中的「1」。
  • 《易經》告誡:一個人,一旦戒除這三個詞,禍患不侵
    餘敦康先生認為,中國的智慧在《周易》在中國經濟地位提高的今天,提高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地位也自然而然地成為有識之士的追求。人們已漸漸意識到,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的營養。幾千年來,易經一直被人們譽為「群經之首」,這是因為易經包羅了宇宙萬物產生、變化的的根本規律,其原理被無數的智者所證實並廣泛得到應用,甚至所有的哲學思想,在易經裡面都能找到蹤跡……作為上古時期人類傳承至今的一本奇書,《易經》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也配得上財富寶典的美譽。
  • 3位神秘高人,留下一本「奇書」,一本「神書」,一本「天書」
    為了紀念他們,他們寫了三部畢生所學的著作,分別被人稱為是《奇書》、《神書》、《天書》。一是鬼谷子·捭闔策鬼谷子,真名王詡。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很少,但他的弟子們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墨跡,如孫臏與龐涓、蘇秦與張儀、韓非與商鞅等。他的徒弟都能夠擁有如此大的才能,所以根本很難想像鬼谷子他的實力能有多大,常人也是根本猜測不出來的。
  • 至簡至易的《易經》智慧
    這是孔子為《易經》所做系傳第一章中的一段。闡明了兩個道理,首先,《易經》所說的是宇宙乾坤之道。其次,《易經》所講述的道理至簡至易,就是告訴我們《易經》是最平凡的,而非神秘的。《易經》在後世的研究中,之所以被「神秘」的觀念所遮擋,是因為千人看《易經》有千人的理解,中國的孔孟之道、道家老莊之學、諸子百家的思想都受到了《易經》的影響,故而不懂的人,覺得《易經》是神秘的天書;而讀懂《易經》的人,又覺得易學至簡至易。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