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易,微信公眾號:suyigou-O2O
自家釀的葡萄酒比外面更加乾淨衛生,而且不添加任何的化學添加劑,純天然發酵,喝起來原汁原味,對身體也好,最關鍵的是喝起來安心!
這些話,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
但是你知道嗎?
自釀的葡萄酒裡面含有甲醇和雜醇,還會造成細菌感染,喝了可能會中毒!
自釀葡萄酒 可能被雜菌汙染
說起葡萄,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水果店買的那些葡萄,巨峰、玫瑰香等,這類葡萄一般統稱為鮮食葡萄;這類葡萄在常溫下不易保存,很容易發生黴變 ,如果新鮮度不高,更容易滋生黴菌。
葡萄酒的釀製是一個糖分轉化成酒精的過程,平時我們釀葡萄酒,通常是家裡的瓶瓶罐罐一起上陣,家庭自釀容器殺菌也常採用開水燙或沸水煮,普通的家庭式消毒難以達到釀造的衛生要求。
在家製作發酵食品,最有效的預防雜菌汙染的方法就是密封,然而葡萄酒在釀造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中途必須要打開容器進行放氣處理,這也會導致雜菌進入到葡萄汁裡面,增加安全風險。
在酒精濃度還沒達到一定濃度的時候,酵母可以生存,細菌也可以生存,所以工廠在製作的葡萄酒,會使用二氧化硫來起到殺菌、抗氧化作用。
家庭條件下釀酒,遠不如工業上的封閉式殺菌徹底,也不會備有亞硫酸、二氧化硫氣體,一旦殘留了糖分就可能二次發酵或者細菌滋生,細菌的滋生可能附帶大腸桿菌,喝自釀葡萄酒就如同吃腐爛的水果肯定會鬧肚子,也會導致雜醇油或甲醇超標。
自釀葡萄酒中為什麼有甲醇?
有人認為甲醇是葡萄汁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其實並非如此,甲醇實際上來自葡萄本身,葡萄果實表皮細胞上的細胞壁含有大量果膠,果膠在發酵等化學反應中就可以產生甲醇。甲醇的產生主要與葡萄的皮與籽部分有關,因此在連皮發酵的紅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也會更高一點。
工業化釀造葡萄酒時,一般會通過原料控制、改良菌種和改善工藝等方法來降低甲醇含量,自釀葡萄酒,由於原料和釀造方式千差萬別,很難斷定其中的甲醇含量究竟有多少。
釀酒是門藝術,釀瓶好酒更是個細緻活兒,雖然大家都知道自釀葡萄酒主要包括:器具清洗消毒、原料清洗、破碎、發酵、壓榨、澄清分離、陳釀等步驟,但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疏漏。
家庭自釀葡萄酒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你確實想要在家自己嘗試著釀葡萄酒,一定要注意做到這樣幾點:
1、選購葡萄
選購葡萄時,可以挑選一些相對成熟的葡萄,哪怕是一顆顆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緊,一定要挑選無破損、無黴變的原材料,剔除掉腐爛,果實顆粒較小,以及未完全成熟的葡萄。
2、清洗葡萄
在清洗過程中儘量不要直接用手去揉搓葡萄果粒,並儘量保護葡萄表皮的白霜(酵母菌)不要被破壞。最好的清洗方法是將葡萄串直接置入水中,或者放在一個漏勺裡,然後用流動的自來水進行反覆衝洗。
3、除梗風乾
清除葡萄梗時,最好用剪刀來剪除葡萄梗,不要破壞葡萄表皮的酵母菌,除梗後的葡萄全部放在一個既能透氣又能漏水的容器中,比如竹篾筐,並儘量將葡萄攤平,放置在陰涼通風處,等待葡萄表面的水分被自然風乾,一定要完全將葡萄風乾,不能帶有水分。
4、清洗容器
選擇容器時儘量選擇陶瓷罐或玻璃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使用高度數白酒消毒,然後放在陰涼乾燥處自然風乾。在使用前一定要確保容器中沒有任何水分、油汙和異味,不然會影響葡萄的發酵。
5、破皮加糖
在進行葡萄破皮前,需要先洗淨雙手,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佩戴醫用消毒手套,這樣可以防止在揉捏的過程中指甲的雜質混入葡萄汁中,不需要將果肉揉碎,同時也不要將葡萄籽弄碎,以免影響所釀葡萄酒的口感。
因普通鮮食葡萄果肉的糖分含量較低,一般情況下,1升葡萄汁中加入17g左右的白糖為佳。
6、其他注意事項:
一次發酵要定期攪拌,讓葡萄皮與酒體充分接觸,促進發酵。
過濾澄清之後進入二次發酵階段,容器一定要裝滿,否則容易氧化壞掉。
如果想二次發酵味道好,可以加些許橡木片在裡面,可以提香。
發酵環境控溫,不要將容器置於過熱的地方(紅葡萄酒適宜的發酵溫度為28-32℃,白葡萄酒發酵溫度為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