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農民沒有貢獻、懶惰和愚昧的王教授,農民有話對你說!

2020-12-14 悠然見東山

王福重何許人也?此人家居河北廊坊市某農村,但因言論過於偏激而被河北廣大民眾拒絕承認其為河北一員,生於1965年,已至知天命年歲,乃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理事。名衘之多置其言語常為瘋狂。

說農民沒有貢獻是2016年他的言論,大致意思是:土地多的是,我們吃的糧食跟農民辛苦耕耘沒多大關係,農民除了幹活、出力氣流大汗,根本就沒有什麼腦子,村裡那些勤快的人都是日子過得最差的,而那些懶漢卻都過得相當富足,大部分進了城市。

說一大堆評論農民懶惰、愚蠢的話語,這個王福重主要目的是為了鋪墊表達他的另一層意思:中國要想真正的富強起來,那就必須是農民消滅農民,中國必須儘快完成城鎮化。而我的總結是:王福重的意思是中國農民拖了中國發展、富強的後腿,因為農民除了出力氣,根本就沒有腦子。

王福重的這些言論自然是被普天之下所有農民所憤怒的,憑什麼說辛苦勞動的農民們是懶惰和愚蠢的?這跟古代朝廷之上的文官、武官一個樣,文官出謀劃策,武官出力氣保家衛國,你能說出力氣保家衛國的武官愚蠢、懶惰嗎?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由形形色色人類共同組成的。

那個王教授,我想問您一下,假如中國農民都是聰明伶俐的人,所有人不種地,土地用來幹什麼,你所說的你們吃的糧食與農民無關,那麼假如沒有農民辛苦耕耘,莊稼可以用電腦全程操作耕種嗎?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實際的,你枉為農村長大的孩子,已經「讀書」讀成腦子迂腐了境地了。

說農村都是勤勞的人過的日子不好,你真是白在農村生活了,如今我們這裡農村,靠種植養殖各種辛苦勞動致富的農民有很多,那些被扶貧的人都是懶惰的農民,懶惰的人不喜歡勞動,那些考上大學的農民孩子,他們必須同樣的勤勞,只有辛苦付出才能換來成果。

我認為這個王教授說的話有誤導農村孩子的作用,說什麼農村只有懶惰的人才會有出息,勤快的人永遠富裕不了,這話簡直就是沒經過腦子就蹦出來的話語,自古以來辛苦耕耘的農民都是被讚揚的,是農民的辛苦付出才有得大家的盤中餐,有古詩為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不明白這個從農村走出去的六十年代農民怎麼會如此評論農民,明明他的父輩、爺爺輩以及祖上都是農民,就連他也是童年時是農民,只不過長大後走出了農村而已,如今他在說農民愚蠢、懶惰,這不是連自己祖宗都說著了嘛,忘本的熊玩意兒。

不管教授怎麼瞎說,農民們還在辛苦耕耘,一分辛苦會換來一分收穫,小聰明當不了飯吃,你只管發表你的言論,我們只管種我們的土地,你在嘲笑我們懶惰和愚蠢時,農民們會惋惜的搖搖頭:白瞎了米飯養出了白眼狼。

相關焦點

  • 王福重說農民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愚昧又愚蠢,對此你怎麼看?
    王福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曾任北航國際貿易系主任。可見此人在經濟和金融研究領域是有所建樹的,可為何如此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在他功成名就之後要污衊廣大農民群眾呢?要知道,王福重的老家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興隆宮鄉朱何村人,是名副其實的農民出身!
  • 士農工商,農民何等之重,拿農民作喻,王福重教授你怎麼能那麼說
    近日,王福重教授對農民的評價讓網友大呼不可思議,甚至有網友質問他:你吃什麼長大的?做人豈能忘本?那到底是什麼樣的評價使得網友如此憤怒呢?而這個所謂的王福重教授又是何許人也?首先,先介紹一下他到底是誰。據百度百科資料介紹,王福重於1965年出生於河北的一個農村家庭,畢業於北京大學,是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還是中國財經評論員和財經專欄作家。這種種榮譽加身的他,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應該是個知識淵博、文化功底深厚的人,可是他說出來的話卻令人無法苟同。再來看看,他到底說出了怎樣令人憤慨的話。
  • 著名經濟學家王福重說:農民沒貢獻,是譁眾取寵還是真知灼見?
    經濟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1998年)、博士後(1999-2001年,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理事(第九屆),曾任北航國際貿易系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訪問教授(2014年)。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和金融學基礎理論,公共經濟學、國際貿易、數字貨幣、房地產經濟等。
  • 經濟學家王福重:農民辛苦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
    可是,前段時間他在一期節目中痛批農民,在網絡上引發了軒然大波。那麼,他究竟說了什麼,會引發如此強烈的批評呢?1、雷人觀點之一:農民跟我們吃到的糧食關係不大,幾乎沒貢獻。王福重在視頻中說道:糧食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其實農民跟我吃到的糧食關係不大,對我們的糧食生產也幾乎沒有貢獻。
  • 北大教授:農民沒有什麼貢獻可言!應該儘早消滅?
    即便是現代社會,在農村依然有幾億人口生活在那裡,而且為整個國家提供穩定的糧食供應。所以說,農民對於這個國家的貢獻,是不弱於其它人的。但就是有一些看似高素質的人,卻說出一些十分低級的話。比如說,一位名叫王福重的北大教授,他認為農民根本沒有啥貢獻,此言一出自然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 辛苦不值得尊敬、流汗是愚蠢和懶惰?王福重:看我農民來駁你
    先不說你這句話是多麼的傲慢以及對農民之蔑視,我首先就你那毫無新意的既幼稚而又狂妄的言論進行逐條淺談一二:說你王福重之言論毫無新意,是因為在1991年的時候,就有辜勝阻就在《非農化與城鎮化研究》中使用並拓展了「城鎮化」的概念。
  • 北大博士王福重談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他為何說這話
    截至2019底,我國農村人口接近9億,約佔我國總人口的64%,毫不誇張地說,絕大多數中國人往祖上數三輩,都是農民出生,而中國能有今天,農民們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感恩祖輩,也珍惜今天。
  • 北大教授: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種植糧食以供應國民的勞動者們都是辛勞的農民。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國家安全上農民同戰士基本屬於同一性質。然而曾有人卻在一期訪談節目中表示: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愚蠢和懶惰,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
  • 福重又出來了,繼上次說農民一身蠻力後,又說地鐵人多是因為便宜
    說農民沒有貢獻,懶惰,愚昧的王福重,總是雷人雷語博眼球。這個傢伙是經濟學家?他應該是鳳姐的弟子,是網紅! 說農民一身蠻力,沒有貢獻,那王福重還能吃上農產品說明什麼?說明他沒事吃飽了撐的,農產品價格太低了,應該漲它個幾千幾萬倍,讓王福重餓兩天,他就清醒了。
  • 北大教授科研新成果:農民燒柴做飯每年害了10萬人,王福重第二?
    曾經的北大經濟學博士後,經濟學教授王福重,你還記得嗎?他最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句話是:農民出大力流大汗在我看來,是一種懶惰和愚昧。但北大背景的學術領軍人物和農民過不去的現象並未消失,而且這一次來得似乎更猛烈,真相真是這樣的嗎?陶澍,環境地理學家,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他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最權威的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引起了輿論風波。
  • 農民現在網上一些人說是農民養活了全國人民,你同意嗎?
    如果沒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現在我們吃的東西還不知從哪裡來呢,沒有科技的進步我們即使有農民也可能會無所適從。為什麼一定要論功呢?袁隆平的功勞不大嗎?有人曾經風趣地說,中國農民吃飯靠「兩平」,一是靠鄧小平的責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
  • 還記得那個揚言要「消滅農民國家才能富裕」的王教授嗎?後來怎樣
    我國也是以農業發展為主的國家,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民的數量在逐漸減少,但是農民的減少並沒有影響我國的糧食儲備。農民是偉大的,當農民並不低賤,他們用辛勤的勞作為我們提供了生活必備的糧食。如果沒有了農民,想必我們都會活活餓死吧。
  • 專家王福重談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什麼用」?
    直到現代,仍然有不少紙上談兵之人,王福重就是其中一位。有句老話說得好,叫做「小丑在殿堂」,王福重正是殿堂之上的小丑。筆者先簡要的介紹一下他,他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說他著名並不是誇讚,是因駭人的無稽言論才為人廣知的。2001年,王福重成為了北大的博士,論學歷已經是當代教育體系最高的了,他也出版了不少有關經濟理論的書籍,後來進入大學教書被評為了教授。
  • 請不要用義和團和農民來罵人
    雖然沒文化,也被稱作很野蠻和愚昧,但人家自始至終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是為中國人的生存利益而死而拼。 雖然,農民有小農意識,有很多的不足,在見識方面或許略遜一些。但是在善良和付出上面,從來不比任何人少。每逢有需要,在高知眼中看來最奸詐的農民都會做出世上最純樸不計回報的舉動。相反高知公知有很多卻把頭埋在角落裡假裝看不見。
  • 外出務工的農民,算工人還是農民?
    可以這樣說,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難以割捨那個生我養我的老家農村,只要你的戶口還留在那裡,你就還是個農民,只不過是一個不靠種地為生的農民而已,也就是說我們的身份是農民,職業是工人。有人說,農民工只能算是半個工人,整日生活在城市中,看起來像個工人,但卻沒有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沒有固定的住所,孩子想在城市上學還需要找各種的關係謀求一個上學的機會,說白了也就是在城市裡打工的一個農民罷了!
  • 過去農民溫飽都難以解決,農民是如何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
    過去的農民是非常的貧困的,也是非常的困難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但是農民還是依舊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在過去也就是在建國初期那個年代國家處於一窮二白的狀態,百廢待興,可是國家制定了以農養工的發展模式,使得國家有了發展的依靠,國家才有了今天的繁榮昌盛。
  • 什麼樣的農民會,才是農民最喜歡的?農資商這樣說
    晉北農民劉大爺說,他每年到了冬天就是參加各種農民會,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參加農民會,那裡人多,能閒聊,聽聽那些「專家」的話,開完會還能拿到一些東西,說不定還能混頓中午飯呢。老經銷商搞農民會比較多,不管是縣級的,還是鄉級的村級的農民會,他們會發現不管多大的會,來的人不管有多少,50、100、300、500人,最後訂貨的永遠少於這個數,全員訂貨的農民會,我幾乎沒有聽說過。
  • 農民畫桃花200元一幅,「撞畫」藝術家1500萬畫作,有差距?
    文 | 王呈祥農民畫桃花200元一幅,「撞畫」藝術家1500萬畫作,有差距?專家:沒有可比性!農民沒有專家的收入高,是因為各自的職業貢獻不同。王珍鳳大姐王珍鳳大姐是山東的一位農民,由於熱衷繪畫藝術,人們親切地稱呼她為「農民畫家」。據了解,她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拜過哪位名師,可以說沒有一點兒繪畫基礎,全靠自學。
  • 王福重:生在農村,卻罵農村人懶的「忘本」教授
    他是北京大學的博士後,曾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擔任國貿系主任,現在在中央財經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的職位。不僅如此,王福重還曾經在各大財經雜誌當中發表過大大小小一百多篇學術論文。可以說,他在財經界頗有一番影響力。很多人都十分願意聽他解讀財經的熱點問題,除了他在學術界的一番成就之外,他還是某熱門財經類節目的常駐嘉賓。
  • 北大博士王福重:農民就是一身蠻力,對國家沒什麼貢獻
    在一次會議中,1965年出生在河北的王福重博士就說出一番言論,他認為農民只有一身蠻力,對國家毫無用處。就是這一番言論,讓他被網友質問:那你吃什麼?做人怎麼可以忘本?從遠古的茹毛飲血的時代,再到公元前221年的封建時代最後到現代的21世紀,農業對於我們來說非常的重要,它不僅養活了我們,並且造就了我們的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