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何許人也?此人家居河北廊坊市某農村,但因言論過於偏激而被河北廣大民眾拒絕承認其為河北一員,生於1965年,已至知天命年歲,乃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理事。名衘之多置其言語常為瘋狂。
說農民沒有貢獻是2016年他的言論,大致意思是:土地多的是,我們吃的糧食跟農民辛苦耕耘沒多大關係,農民除了幹活、出力氣流大汗,根本就沒有什麼腦子,村裡那些勤快的人都是日子過得最差的,而那些懶漢卻都過得相當富足,大部分進了城市。
說一大堆評論農民懶惰、愚蠢的話語,這個王福重主要目的是為了鋪墊表達他的另一層意思:中國要想真正的富強起來,那就必須是農民消滅農民,中國必須儘快完成城鎮化。而我的總結是:王福重的意思是中國農民拖了中國發展、富強的後腿,因為農民除了出力氣,根本就沒有腦子。
王福重的這些言論自然是被普天之下所有農民所憤怒的,憑什麼說辛苦勞動的農民們是懶惰和愚蠢的?這跟古代朝廷之上的文官、武官一個樣,文官出謀劃策,武官出力氣保家衛國,你能說出力氣保家衛國的武官愚蠢、懶惰嗎?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由形形色色人類共同組成的。
那個王教授,我想問您一下,假如中國農民都是聰明伶俐的人,所有人不種地,土地用來幹什麼,你所說的你們吃的糧食與農民無關,那麼假如沒有農民辛苦耕耘,莊稼可以用電腦全程操作耕種嗎?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實際的,你枉為農村長大的孩子,已經「讀書」讀成腦子迂腐了境地了。
說農村都是勤勞的人過的日子不好,你真是白在農村生活了,如今我們這裡農村,靠種植養殖各種辛苦勞動致富的農民有很多,那些被扶貧的人都是懶惰的農民,懶惰的人不喜歡勞動,那些考上大學的農民孩子,他們必須同樣的勤勞,只有辛苦付出才能換來成果。
我認為這個王教授說的話有誤導農村孩子的作用,說什麼農村只有懶惰的人才會有出息,勤快的人永遠富裕不了,這話簡直就是沒經過腦子就蹦出來的話語,自古以來辛苦耕耘的農民都是被讚揚的,是農民的辛苦付出才有得大家的盤中餐,有古詩為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不明白這個從農村走出去的六十年代農民怎麼會如此評論農民,明明他的父輩、爺爺輩以及祖上都是農民,就連他也是童年時是農民,只不過長大後走出了農村而已,如今他在說農民愚蠢、懶惰,這不是連自己祖宗都說著了嘛,忘本的熊玩意兒。
不管教授怎麼瞎說,農民們還在辛苦耕耘,一分辛苦會換來一分收穫,小聰明當不了飯吃,你只管發表你的言論,我們只管種我們的土地,你在嘲笑我們懶惰和愚蠢時,農民們會惋惜的搖搖頭:白瞎了米飯養出了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