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廣東|「剛柔並濟」——鶴山古勞偏身詠春拳

2020-12-09 廣東省非遺促進會

相傳,詠春拳為明末少林女尼伍枚大師所創。清康熙年間福建籍女子嚴詠春避難四川大涼山時,得五枚大師真傳,傳至嚴詠春及其夫梁博濤,且取名詠春拳。他倆先後到廣東南雄、高要設館授徒。

鶴山古勞鄉人梁贊隨嚴學武,盡得詠春拳奧秘,並將多種拳術糅合,又首創了偏身詠春拳。

梁贊在保留詠春拳剛柔並濟、連消帶打、巧打為主的特點基礎上,改詠春拳的正身為偏身,在技擊中注重忽左忽右、靈活快速的偏身轉換,以便更易於消卸對方的攻擊,更利於牽制打擊對手;同時還把繁多的拳術套路精簡為大念頭、小念頭、標錘、三箭錘、欄橋、雙龍、蝶掌、尋橋、鶴膀、短橋、標指、伏虎等十二路散手實用拳法。

偏身詠春拳講究身體各個部位、關節的靈活配合,身心協調,使腿、腳、身、肩、肘、掌、拳、指都具防禦和攻擊作用;其步法為二字鉗陽馬,使手腳一致,進退自如;主要技擊技巧為短橋寸勁,出手橋段緊密不疏,不露破綻,不失重心,貼近對方時才突發勁力,更具隱蔽性和突發性,令人難以揣測防範;手勢以陰陽手為主,兩隻手陰陽相對,不斷變化交換,協調靈動,極具太極意蘊。

偏身詠春拳既具有很強的技擊性,又兼有以柔制剛、剛柔相濟的太極拳特性,自衛防身和強身健體的功能尤顯突出,已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拳術套路之一。

目前古勞偏身詠春拳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調研鶴山武術發展情況
    羅開傳攝詠春拳一代宗師梁贊,原名梁德榮,生於1826年,卒於1901年,是鶴山古勞龍溪東便村人,少時在家鄉讀書一般來說,由梁贊一脈相傳的詠春拳分為佛山詠春拳和古勞詠春拳。梁贊在佛山等地傳下來的詠春拳則被稱為正身詠春拳,他晚年在古勞創立的為偏身詠春拳,這一正一偏的詠春拳雖都出自梁贊之手,但拳法的風格特點卻有所不同。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組走進鶴山_鶴山資訊_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探秘古勞水鄉人文歷史、聚焦鶴派獅藝和記錄鶴山詠春文化。連日來,攝製組先後走訪了古勞鶴派獅藝詠春傳承基地、梁贊文化公園詠春傳承道、古勞偏身詠春拳館、古勞水鄉橫海浪民俗風情館、鶴山梁贊詠春文化促進會等地方。
  • 詠春拳被葉問、李小龍發揚光大,其實還有套偏身詠春拳,更為厲害
    然而,關於詠春拳有一個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識」,那就是我們在電影、電視劇中所看到的葉問、李小龍所使用的僅僅只是詠春拳的一個分支,名叫「正身詠春」,其實該拳法還有另外一個分支——「偏身詠春」,且其威力絲毫不在正身詠春之下,甚至是更為厲害。
  • 佛山詠春拳擬入選國家級非遺
    12月21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佛山詠春拳上榜!進一步擦亮「佛山功夫」名片,打造世界功夫之城!發軔於清 佛山生根詠春,南拳武術,發軔於清,得名於開山宗師——嚴詠春。
  • 詠春拳,除了葉問,你還知道誰?
    鶴山詠春拳由梁贊師祖創立並親傳鄉中弟子,在鶴山流傳已過百年, 2007年成功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晚年回到鶴山,將自己畢生武藝濃縮成精華,創立鶴山偏身詠春拳,精簡提煉成十二路散手拳法。此拳術體現止戈為武、謙恭平和的武德,展現剛柔相融、自強不息、持之以恆的精神,成為歷代鶴山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 廣東江門鶴山市有一個小鎮,人口3.5萬,被譽為「東方威尼斯」
    古勞鎮隸屬於廣東省江門市鶴山,位於鶴山市北部的西江河畔,毗鄰鶴山城區,與佛山市南海區隔江相望,水陸交通便利,是珠江三角洲較原始的「美麗水鄉」,被譽為「東方威尼斯」。1996年,面積67.1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古勞、麥水、麗水、茶山、下六、連城、連南、連北、大埠、雙橋、上升、新星12個管理區(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旅外華僑、港澳臺同胞3.5萬人,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
  • 原來詠春拳是福州的!已入選國家非遺項目
    近日無意間看到福州入選國家非遺項目中有詠春拳,以為作者寫錯了。結果一查,申報地區確實是福建省福州市,入選國家非遺時間是2014年,好幾年了!我也是驚呆了,一直以為詠春拳是廣東的,畢竟傳說中的詠春拳大師都是廣東人。
  • 鶴山古勞詠春拳弟子馮根珠(豬頭皮)的一生傳奇
    代表古勞出場的是年輕且血氣方剛的馮根珠,對方出場的是詠春拳某武師,他一出手便咄咄逼人,且攻勢凌厲,好個馮根珠正是初生之犢不畏虎,避開對手正面凌厲的進攻,使出古勞詠春拳打偏身套路,從側面閃電般的上中下頻頻出拳還擊,連消帶打,幾招過後,對方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空門打開,最後一招穿心腿,對方被拋出一丈開外。只好認輸,此次比武,轟動省港澳的武林人士。
  • 鶴山建置288年,古今簡史!
    * 以下內容大部分引用「鄧文彭,發表於嶺南文史的《鶴山建置沿革述略》」,僅供人文探討,如有錯漏意見,歡迎留言探討。鶴山是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的縣級市,鶴山於清雍正十年(1732)建縣,因市內有山形似仙鶴而得名。
  • 簡老師「教路」,化龍小小武術家齊打詠春拳!非遺文化在歡樂中傳承...
    其中,「非遺詠春班」備受家長和學生歡迎。詠春拳是一門中國傳統武術 ,同時「詠春拳」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是以「中線理論」等理論基礎為內容強調使用正確的觀念、意識及思維方式,來導出肢體的靈活應用。
  • 熱播大片《除暴》在鶴山取景,你看過了嗎?
    認識鶴山,感受鶴山吃喝玩樂盡在鶴山你一定會愛上這個魅力四射的城市!城市人文篇鶴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詠春拳、獅藝、香火龍習俗、三夾騰龍等都是鶴山的文化名片彰顯著鶴山悠久的文化傳統和人民卓越的智慧2018古勞水鄉「北控水務杯」龍舟賽目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共有21項,分別是鶴山詠春拳、鶴山獅藝、古勞醬油製作技術、陳山香火龍習俗、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古勞三夾騰龍、竹朗金龍、錢塘彩龍、桃源社日
  • 《原始傳奇》聯動非遺詠春拳法 帶你領略武學功夫_網路遊戲新聞...
    在近段時間,我們深入到佛山詠春拳會館進行深入探討。佛山詠春拳會館源流於葉問宗師,師父梁家銘是追隨葉問宗師在佛山的早期弟子——倫佳師公研習詠春十餘載,其習得葉問宗師最早期的詠春風格。《原始傳奇》X佛山詠春拳會館非遺聯動宣傳片為了讓大家更深刻了解到詠春拳的精粹所在,同時希望原汁原味地將詠春拳法傳承下去,小編特意開發了一個H5,希望通過這個H5,展示我國精粹傳統武術文化,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非遺故事,使絕藝在江湖永流傳。
  • 鶴山人在越南奮鬥的往事
    古勞上坑人侯壽南,1874年生於書香之家,精通英語、法語。上世紀20年代初,他到東南亞一帶考察,發現盛產大米的越南商機無限,決定在西貢開辦方長源碾米廠,在當地收購稻穀加工白米,銷售到東南亞及港澳地區,同時在西貢兼營大光石油公司,代理德士古和美孚的石油產品,業務發展很快。旅越鶴山人,除經營米業外,還拓展到其他行業。
  • 非遺進社區:嶺南詠春拳「打入」沙面!
    今天,沙面街文化站結合沙面街 「四季廣場」文化活動特色文化品牌,積極配合區文化惠民工作,舉辦了一場「冬暖翠洲—2020年沙面街非遺(嶺南詠春拳)進社區文化惠民活動」。活動一開始,嶺南詠春拳掌門人霍禮謙先在場的街坊介紹了詠春拳的起源,講述詠春拳的特點。
  • 嶺南非遺——《詠春拳》小念頭技術要點講解
    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通常,傳統老師傅對新入門子弟教授葉問詠春拳開式時,都會講一句:小念頭不正,終生不正。
  • 詠春拳、龍形拳、醒獅來啦!東莞非遺走進陽光八小
    本次活動有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課堂兩個項目,非遺傳承人帶來了詠春拳、龍形拳、醒獅展演和古琴等項目,讓同學們近距離體驗非遺的精彩表演,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激發了同學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活動現場,首先是非遺傳承人帶來的中國傳統武術詠春拳表演,詠春拳以實際的拳術戰鬥理論為主,以身體結構、關節活動及流體力學開始研究改進,較其他中國傳統武術、更專注於儘快制服對手;一拳一式之間展示了傳統武術之精髓,引得現場的同學們陣陣喝彩。
  • 佛山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遺!
    佛山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遺! 自豪、驕傲! 而一代宗師葉問的故鄉 正是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 這裡有葉問,這裡揚詠春 擁有著深厚的詠春文化底蘊 攻守兼備 止戈為武 一招一式,剛柔並濟
  • 武學功夫 致敬經典 原始傳奇聯動詠春拳館
    在近段時間,我們深入到佛山詠春拳會館進行深入探討。佛山詠春拳會館源流於葉問宗師,師父梁家銘是追隨葉問宗師在佛山的早期弟子——倫佳師公研習詠春十餘載,其習得葉問宗師最早期的詠春風格。 《原始傳奇》X佛山詠春拳會館非遺聯動宣傳片 為了讓大家更深刻了解到詠春拳的精粹所在,同時希望原汁原味地將詠春拳法傳承下去,小編特意開發了一個H5,希望通過這個H5,展示我國精粹傳統武術文化,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非遺故事,使絕藝在江湖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