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馮榮生、右馮根珠
古勞詠春拳弟子馮根珠一生傳奇(簡史)
馮根珠(又名豬頭皮1943-1996)古勞木便村人,自幼好動,好鬥好勝,對武術特有興趣。孩時先拜古勞詠春拳第三代掌門人馮振(大碌振)為師,習武詠春拳。後拜古勞大巷村勞民權(聾權)為師,習武洪拳,由於他天資聰穎,乃是學武奇才。
數年後,已集武術,鼓藝,獅藝於一身,名噪古勞。成為古勞詠春拳一代宗師梁贊的第四代弟子之一。古勞詠春派本默默無聞,知其者不多,後來,馮根珠曾到多地比武,屢戰屢勝,古勞詠春拳而引起整個武林關注。
在60年代初,廣州詠春拳某武師相約古勞詠春拳及多門派在廣州比武,古勞多門派掌門人馮振、文志公,古兆龍等帶領10多人應邀前往,當中有最年輕的馮根珠。
當日,廣州海珠廣場人頭湧湧,氣氛十分緊張,雙方定出比武規則後展開較量。代表古勞出場的是年輕且血氣方剛的馮根珠,對方出場的是詠春拳某武師,他一出手便咄咄逼人,且攻勢凌厲,好個馮根珠正是初生之犢不畏虎,避開對手正面凌厲的進攻,使出古勞詠春拳打偏身套路,從側面閃電般的上中下頻頻出拳還擊,連消帶打,幾招過後,對方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空門打開,最後一招穿心腿,對方被拋出一丈開外。只好認輸,此次比武,轟動省港澳的武林人士。
此後,馮根珠為免麻煩而往香港。在香港結識多門的武林人士,以古勞詠春拳為基礎,苦練及博取多家功夫之長,並善於創新,把多門派的功夫精華集為一體,對腿功、拳術、三點半棍、雙節棍無所不精。站穩腳跟後,在香港開武館授徒。
一次偶然機會結識武打巨星李小龍,因素知他的腿功名滿天下,便與他無間道地較量武功,這無非是探討,切磋、研究功夫而已,這是他的專長。
在70年代結識在香港開詠春拳武官的梁挺與他致力把詠春拳傳播於世界。於1995年帶梁挺回古勞詠春拳祖師爺梁贊的故居。1999年5月1日,梁挺帶領印度、匈牙利兩國詠春拳的徒子徒孫,及中央電視臺、佛山電視臺、香港亞視等40多人回古勞,前往點便村瞻仰詠春拳傳人梁贊故居,眾弟子拜偈祖師爺故居而傳為佳話。
馮好鬥好勝是他的本性,勇於挑戰多門派高手,且有副俠義心腸,一泰國拳師曾在香港橫行數年,自以為無敵手,馮曾多次尋機會與他過招。一日,泰國拳師對兩市民發難,馮上前勸阻而雙方大打出手。面對比他高出一個頭,體重三百磅,滿身橫肉的狂徒,馮毫不畏懼,雙方各出奇招,對方身高力大,招招致命,但馮身手靈活,避其鋒芒,乘其不備,出手如電,連環雙掌,重重打在對方腰部,打到他哇哇大叫,隨即便使出他的看家本領「牛角拳」,一招「雙門拍鬼」,企圖把馮的腦袋打碎,好個馮根珠反應靈活,即矮身轉馬,閃電般地繞到其身後,待他反應過來,一記連環穿心腿,重重擊在胸部,跌出丈餘,跟著馮大喝一聲,聲到人到,雙膝頂著他的腹部,跟著一肘正中他的太陽穴,打得他金星直冒。跪地求饒,在場市民掌聲,喝彩聲響成一片。從此,拳師在香港消失,馮更是聲名大振。馮根珠在1978年首次回鄉,之後便來回於香港與古勞。
他在古勞,沙坪等地先後收徒幾千人(其中有古勞勞振圖,馮偉泉,勞仕洪,勞偉朝及麗水大眼等人)某市公安局曾高薪聘請他做武術教練,但他不受約束過慣飄萍生活而婉言拒絕。
雖然馮根珠已經仙逝十多年了,但古勞人對他的傳奇的一生卻十分與崇敬,特別是學武的人對他的早逝感到惋惜。
他對古勞的詠春拳發展,創新,付出,歸納起來有「三個第一」:打響古勞詠春拳招牌第一人;60年代起使用和推廣木人樁的古勞第一人;把古勞詠春拳傳播走向世界的古勞第一人,這三個「第一」是名副其實,既不誇大,也不過分。
他的徒弟遍布美國、加拿大,印度,匈牙利等世界各地。2008年6月13日,美國的詠春拳師梅先生慕名專程到古勞尋訪詠春拳先師馮根珠的後人,並重金邀請他的長子到美國武館當助教。
以上資料,來源於:古勞詠春拳協會,作者:古勞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