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鋼鐵俠》以來,漫威最後一站大獲成功,一位超級英雄開啟了MCU(電影宇宙漫威)的篇章,也讓漫威走上了崛起之路。眾所周知,漫威系列電影是根據同名漫畫改編的。
自上世紀初以來,DC一直稱霸著美國市場。戰爭期間,超級英雄漫畫一直是快餐式的消費和娛樂,既滿足了人們的文化和精神享受,又為國家宣傳和籌集戰爭資金,最典型的就是美國隊長這個角色。
美國超級英雄和國內經典神話素材的區別不是一點半點。無論是《西遊記》還是《封神榜》,許多優秀的神話素材不僅僅是小說,它們最初的寫作形式已經站在了文藝的頂點,這是舉世聞名的文化精髓。
那麼,在擁有如此優秀的條件之下,我們仍然拍不出可以媲美MCU或者是DC的電影宇宙呢?
如果中國沒有創造一個完整的虛擬世界,那其實是不準確的。早在1982年發布的《西遊記》已經構建了一個規則體系完備的虛擬神話世界,但塑造它的方式不是電影。
當時82版《西遊記》不僅受到國內觀眾的喜愛,在國際上也備受讚譽。就影響力而言,它比同時期的漫威和DC強了無數倍。然而,隨著電影的興起和影視行業的不斷發展,舊版本《西遊記》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和娛樂需求。
缺乏創新元素
就像上面說的時代變遷,資訊時代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知識和無限的前景空間。現代人可以通過現代信息獲取方式學習到任何已知的信息,對未解之謎的求知慾也在上升,深陷於經典和原著之中。
也許是對文化的一種尊重,但創新的缺失註定了經典會逐漸被時代拋棄,文化經典會被封存在塵埃裡,恐怕最後只會是太高太低。前不久發布的《哪吒》和《姜子牙》,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很深的形象,源於經典,但又不同於經典。
不久取得了不錯的反響,玩世不恭,甚至有點俏皮的哪吒;強迫症滿級的姜子牙,甚至還有點長得像亞索。滿滿的新元素,帶給了經典無窮的活力。但類似於此的創新依然還有不夠的,太多太多的作品依然還是停留在循規蹈矩的翻拍之中。
包容程度的限制
除此之外,影視作品的改編,在國內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限制,那就對於經典名著的改編難以突破局限。周星馳1995年的《大話西遊》,我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但在當時,星爺的《大話西遊》可是備受爭議,甚至票房慘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