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丨寄情邊疆 真情奉獻—記我院神經外科援疆專家周振軍

2022-01-06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

2020年,是挑戰與考驗並存的一年,也是充滿希望和奉獻的一年。從南粵到邊疆,廣東援疆人視喀什為第二故鄉,攜手本地幹部職工,真情付出,耕耘不輟,聯袂帶動提升醫院各項工作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造福各族群眾健康,助力南疆健康脫貧,書寫了粵新兩地交流交往交融的動人篇章。我們特開設「致敬」專欄,致謝過去一年那些可愛可敬的喀一人和故事。今天推出第3期《寄情邊疆 真情奉獻—記我院神經外科援疆專家周振軍》。敬請垂注!

「新疆被譽為歌舞之鄉、瓜果之鄉、玉石之邦,是每個人都會嚮往的地方,在來新疆之前我已做足了『功課』,此行援疆一定要用醫術造福更多的邊疆百姓。」這是周振軍出發前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2020年3月26日,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的周振軍跟隨新一批廣東援疆醫療隊,來到了祖國的西大門——新疆喀什,擔任我院神經外科主任一職。

「作為臨床醫生,開展好醫療工作是第一要務,援疆時間有限,我一定朝乾夕惕,力爭把更多的東西留在這裡。」來醫院後,周振軍快速進入角色。

如何改變科室現有的管理模式?怎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這些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他決定參考後方管理模式,從細節入手,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將規範理念的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讓規則內化為日常行為。例如在病曆書寫方面,他定期審查並跟蹤評價病例、組織分析討論病例等,讓病例書寫不再是科室的「詬病」……對科室的三級醫師查房制度、手術分級制度進行規範,在他常抓不懈下,科室管理也邁上一個新臺階。

「大家都是年輕人,學的很快,幹勁也很足。」和科室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周振軍也上手術、值夜班、出門診一個不落,院內多學科會診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全身心地投入到臨床一線開展工作的同時,他還帶領科室醫生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在手術成功率上做「加法」,在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生率上做「減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他的帶動下,神經外科團隊先後成功救治了多名危重症患者,在患者中贏得了良好口碑。

「現如今,只要師傅到科室,大家就圍在他的身邊,傾聽、提問,不放過任何學習和提升的機會。」周振軍的徒弟買買提艾力·吐爾遜說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科室工作中,周振軍著力培養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神經外科人才隊伍,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奉獻給醫院,將大愛與情義紮根邊疆。

在日常工作中,他通過業務講座、病例討論、手術示範、教學查房等多種形式進行帶教,將醫療技術「傳幫帶」工作落到實處。同時,他充分發揮自己神經介入方面的專業特長,參與我院卒中中心建設,進一步規範腦卒中診治方法,提高腦卒中的診治效率。

▲圖丨日常教學查房中患者激動地握住了周振軍的手

神經外二科劉正清副主任說,「周主任來到醫院後,常常利用交班、門診和科室晨會時機,與同事分享診療思路和手術技巧。此外,他還將自己多年做人、做學問、做醫生的切身體會與年輕醫生分享,讓年輕醫生的眼界更加開闊,科室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年來,他指導科室人員開展聽神經瘤切除術、膠質瘤切除術、腦幹腫瘤、松果體區腫瘤、鞍區腫瘤、大靜脈竇旁腫瘤等三四級大型手術50餘臺。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手把手帶教下,包括徒弟在內的幾名科室醫師,如今已能獨立規範完成後顱窩微血管減壓術、聽神經瘤切除術、大靜脈竇旁腦膜瘤切除術等神經外科較難的三四級手術。

「看到他們通過自身努力,使得神經外科診療水平得以快速提升,這種『造血』成功的成就感與為醫療援疆工作添磚加瓦的幸福感,是我一年援疆工作的最大收穫。」周振軍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對於一名醫生的醫德醫術,患者家屬最有發言權。

去年8月,一名腦幹腫瘤術後的兒童在神經外科ICU治療期間,突然出現發熱、呼吸困難、昏迷等症狀,病情十分危急,值班醫生立即向周振軍匯報。此時已是深夜,熟睡中的周振軍立即起身,一邊從電話中了解病人情況進行指導,一邊爭分奪秒地從宿舍趕往科室,沒有任何耽擱。

到病房後,周振軍結合病人的表現情況和檢查數據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並詳細制定了搶救方案,經過科室醫護人員共同努力,患者最終轉危為安。此時天剛剛破曉,大家勸他趕緊回去休息,「患者可能還會有危險,我再觀察一陣兒」,就這樣,經過一夜的忙碌,顧不得休息的他,又投入到了第二天緊張的工作中。

▲圖丨周振軍與一名侵襲腦幹的巨大聽神經瘤患者術後合影

徒弟買買提艾力·吐爾遜說道,「記得病人出院時,對師傅豎起大拇指,連連誇他手術做得『亞克西』,心更『亞克西』。雖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情深意重。」

「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有事隨時給我打電話。」為了搶救患者的生命,周振軍常常廢寢忘食,經常忙到凌晨三四點甚至是第二天早上。不論何時,只要手術需要他,一個電話,他就立馬趕到手術臺前。他常說,醫生與病魔戰鬥,只要患者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周振軍坦言:「神經外科多是針對腦外傷、腦出血及腦部腫瘤手術治療的學科,疾病多危及生命,是一個離死神最近的學科,也是一個容易創造奇蹟的學科,這些奇蹟正在喀地一院不斷地上演。」不難想像,一面面寫滿感激和信任的錦旗,詮釋的是援疆專家與各民族群眾之間的團結情誼,獲得的是廣大患者對援疆專家的高度認可。

這一年來,周振軍以行動踐行援疆精神,用愛傳遞援疆真情,帶著光榮使命和堅定信念,誓要把自己徹底融入到新疆喀什的廣褒大地上,融入到了對祖國的無私奉獻裡,融入到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裡,為援疆工作譜寫新的壯麗華章。


仁心醫術 大愛援疆—記我院泌尿外科援疆專家羅雲巾幗不讓鬚眉,真情灑滿援疆—記我院醫務部援疆專家張群英

編輯:馮家樂、錢衛秀

初審:胡曉丹

審核:張茜

審定發布:閆華

相關焦點

  • 援疆醫者的堅守——記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鑫
    初春3月,伴著京城微微的寒意,北京天壇醫院的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鑫帶著家人濃濃的祝福和醫院領導同事殷殷囑託,踏上了奔赴新疆和田援疆前線的徵程。入疆以後,李鑫的身影穿梭在病患和手術臺之間,讓我們尋蹤他的足跡,一起分享他對援疆使命的理解與堅守。
  • 致敬丨黃豔:援疆情深,做病理援疆路上的「火種」
    從南粵到邊疆,廣東援疆人視喀什為第二故鄉,攜手本地幹部職工,真情付出,耕耘不輟,聯袂帶動提升醫院各項工作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造福各族群眾健康,助力南疆健康脫貧,書寫了粵新兩地交流交往交融的動人篇章。我們特開設「致敬」專欄,致謝過去一年那些可愛可敬的喀一人和故事。今天推出第14期《黃豔:援疆情深,做病理援疆路上的「火種」》。敬請垂注!
  • 北京援疆醫生李鑫:讓邊疆患者享受到亞洲高水平醫療服務
    中新網新疆新聞4月17日電 2019年初春3月,伴著京城微微的寒意,被譽為亞洲最高水平的腦科醫院——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鑫帶著家人濃濃祝福和醫院領導同事殷殷囑託,踏上了奔赴新疆和田援疆前線的徵程。最近,記者來到位於和田市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李鑫的宿舍裡,聽他述說入疆一個月中遇到病例和體會,分享他對援疆使命的理解與堅守。
  • 跑好我們「這一棒」——康復醫學科高明慧的援疆工作手記
    2020年3月底,乍暖還寒時分,我做為山東省第九批援疆隊伍中的其中一員,和我院肛腸科醫生史忠瑞、內分泌科醫生曲真真踏上徵程奔赴邊疆,開啟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時光
  • 市醫學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換屆選舉丨我院泌尿外科主任傅發軍...
    10月25日,第二屆長沙市醫學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換屆選舉暨長沙市前列腺癌專家論壇在我院舉行。長沙市醫學會會長黃贛湘、副會長丁建輝,湖南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齊琳,我院副院長鄧平與長沙地區泌尿外科專業帶頭人及專業人員100餘人齊聚一堂、共襄盛宴。
  • 我院神經外科景文記主任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評...
    我院神經外科景文記主任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評為2019年優秀中青年專家【醫院大小事】 2020-04-21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醫微語】第143本書:《用心:神經外科醫生沉思錄》
    善悅讀書會推薦的第143本書推薦書目:《用心:神經外科醫生沉思錄》作 者:孫曉飛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2019年3月推薦理由>2019年4月中國好書醫生與患者,健康與疾病,生命與死亡,世界神經外科知名專家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凌鋒教授策劃世界敘事醫學領域的前沿性探索十餘位神經外科醫生真情口述走進醫患之間感人的生命故事內容簡介
  •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患者「重啟人生」 2021-01-13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院景文記同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醫院大小事】
    我院景文記同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醫院大小事】 2020-11-25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眼中的援疆專家葉英】巾幗不讓鬚眉、奉獻源於擔當
    2017年2月底,我們都還沉浸在春節與家人的團聚的歡樂中,江蘇省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診ICU的葉英主任作為江蘇省「組團式」援疆專家遠離故土告別家人,來到祖國邊陲克州,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鄉井從離別,戎邊固西陲。人生居外地,塞外飛克州。」這是2017年2月19日葉英主任剛來克州時隨筆寫的手記前言。
  • 最美我的家丨敬業奉獻,他們用堅守和奉獻書寫小家大愛
    最美我的家丨敬業奉獻,他們用堅守和奉獻書寫小家大愛 2020-12-15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院手指再造中心黃威教授論文在《中華顯微外科雜誌》成功發表
    顯微鏡下顯技術,毫釐之間現真情記我院手指再造中心黃威教授顯微外科醫生做手術,既是一個技術活,又是一個體力活,更是一個感情活。如果僅僅投入技術,手術臺永遠是冰冷的、無情的、冷酷的;如果注入感情,手術臺就會有故事、有細節、有溫度。黃威教授就是這樣一位為患者帶來溫暖和希望的人。
  • 新疆行 援疆情丨燕趙兒女真情感動巴州
    當天,「新疆行·援疆情」19個對口援疆省市晚報媒體大型採訪活動南疆行,來到素有「華夏第一州」之稱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開始了南疆段的採訪報導之旅。 從京畿之地到塞外邊疆,完成了3年援疆任務後,楊子元捨不得離開這片熱土和這裡生活的淳樸百姓,他選擇留下來繼續援疆。 「優秀教師」楊子元不是河北援疆幹部中的個例。
  • 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焦輝
    像腦出血、腦血栓之類的疾病是神經科較為嚴重的了,一旦患有該病稍有不慎就會成為植物人,焦輝醫生在神經科方面很有研究,下面了解一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焦輝吧。一、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焦輝焦輝主任完成心臟驟停後缺血缺氧性腦病昏迷促醒,在腦昏迷醫學創新發展做出空前的技術調戰。原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學部第七中心腦昏迷促醒康復中心。
  • 仁心仁術 勇攀高峰——我院神經外科完成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
    10月16日,安鋼總醫院神經外科為一名61歲男性患者成功開展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恢復良好,痊癒出院。此項手術標誌著我院神經外科顯微手術及血管病治療的技術水平又上新臺階。12月10日,我院又成功完成了第二例患有頸動脈狹窄的68歲女性患者手術。
  • 我院甲乳外科任東偉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合併解剖異常(右側喉不返神經...
    我院甲乳外科任東偉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合併解剖異常(右側喉不返神經)的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切除術【醫院大… 2020-12-10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偉大改革|對話40年,講述身邊的健康故事(第十三集)——醫療...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面回顧40年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歷程,展示輝煌成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策劃了「致敬偉大改革——  「致敬偉大改革——對話40年,講述身邊的健康故事」本期為第十三集——醫療惠民亞克西。  在本期中,4位對新疆有著特殊情懷的醫務工作者,用不同方式譜寫著奉獻之歌。「當代雷鋒」「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6月月度人物,武警新疆總隊醫院名譽院長莊仕華紮根新疆46年,巡診的腳步遍及天山南北,架起黨同邊疆各族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 郟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又成功完成高難度頸椎手術
    本報/網訊  2020年3月9日,郟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又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難度、高風險手術——頸椎滑脫並脊髓損傷的患者施行了「頸前路椎體復位植骨融合頸前路鋼板內固定術」。術後患者上、下肢肌力、感覺恢復良好。
  • 【新聞速遞】胸「縱」有「術」:我院主辦第二期中國縱隔外科空中...
    【新聞速遞】胸「縱」有「術」:我院主辦第二期中國縱隔外科空中論壇暨「縱隔與重症肌無力」專場 2020-08-13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