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汽車文化 原創]
這或許是世界上最接地氣、最具影響力的摩託車運動,它誕生於1950的英國街頭,並以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傳承至今。而有關它的諸多精彩故事,卻都要從一個倫敦近郊的咖啡館開始講起。(圖片源自網絡)
想必咖啡館的名字大家並不陌生,沒錯,他就是咖啡騎士的文化緣起之地——ACE Cafe。50年代初,英國的新青年們第一次接觸到了剛剛興起於美國的搖滾音樂,對於戰後短暫的寂靜來說,這種不羈、躁動的藝術形式,很快就和當時叛逆的思想萌芽形成了某種共鳴。而以速度著稱摩託車,也就順勢成為了Rocker族最理想的宣洩工具。
搖滾催生出的速度欲很容易用摩託車來實現,因為它價格相對低廉,並能通過簡單改裝輕鬆超越當時主流汽車的速度極限。Rocker族通常會將摩託車多餘的部件拆掉,並換裝分離把與整流罩,以降低高速行駛時的風阻係數,而後便會以咖啡店為起點展開競速。而伴隨著參賽人數的激增,曾主要服務於卡車司機的ACE Cafe,也就逐漸被騎士們所攻佔。
實際上「Cafe Racer」在當時是一個略帶嘲諷的詞彙,它通常被用來形容在咖啡館裡閒逛且不帶頭盔肆意飆車的不良青年。而當有卡車停靠時,油膩的司機們經常會嘲笑說:「你們並不是真正的賽車手,也永遠成為不了Barry Sheen(英國職業賽車手),只是小打小鬧的Cafe Racer罷了。
大多數早期的Cafe Racer賽車都來自英國的本土品牌,例如BSA、諾頓、凱旋等。雖然當時的發動機技術較為落後,但車手們都有著共同的終極目標,那就是突破160km/h的極限速度。因為在象徵著最高榮耀的Ton Up Club俱樂部中,唯有完成速度挑戰,才能獲得實至名歸的入場資格。
在著裝問題上,「咖啡騎士」也是自成一派,得益於美國搖滾樂的「教化」,皮衣順理成章成為了他們的標準配備。在皮料的選擇上,多以厚牛皮與馬皮為主,確保一定的防護作用。款式則需兼顧美觀與實用性,例如騎士們鍾愛的雙翻領設計,不僅可以在騎行防止寒風從頸部灌入,同時敞開後還能露出內搭來調和整體風格。巧合的是,我在整理資料時還找到了貓王騎行的歷史影像,相信這足以揭示Cafe Racer的穿搭起源與美國搖滾文化的承襲關係。
其實在當時的英國摩託車文化中,還存在著另一個分支——Mods。相對Rockers來說,Mods處於更低的社會階級,它們崇拜The Who樂隊,統一身披M1951 parka魚尾風衣,騎著改裝浮誇的Lambretta四處閒逛。由於意識形態和階級的不同,雙方還曾發生過不少團戰事件。PS:1979年上映的《四重人格》對這一文化衝突進行了真實再現。
如今,Cafe Racer不再是倫敦街頭的專屬文化,而是以改裝風格、騎行方式等多種形態,存在於世上每一個摩託車可以抵達的角落。而作為Cafe Racer文化的起點,ACE Cafe每年都會如期舉辦復古騎行活動,並用更加紳士的做派去重新演繹那段振奮人心的自由年代。
編輯點評:正如60年前的音樂一樣,Cafe Racer依舊演繹著「咖啡」和「速度」 的文化魅力。同時值得欣慰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復古騎手們依然會定期聚會,他們滿懷對歷史的敬意精心裝扮、騎著改裝復古車結隊騎行,在不同城市的ACE Cafe的廣場上,不厭其煩地為人們講述著這段精彩的賽車故事……
精彩內容回顧:
Vespa新車亮相 撞色塗裝演繹復古新時尚
寶馬F900XR實拍 側重公路性能的探險車
逆時光傳送門 經典復古摩託橫評(上)
請輸入少於17字的頁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