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 我們若能斷盡煩惱,就生出無量三昧門,在定中能成就無邊大神通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2021-02-25 宣化上人全集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94

是時,菩薩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內外悉舍而無所著。是則能淨檀波羅蜜。

在這個時候,這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菩薩,為使令眾生心滿意足的緣故。眾生的願是滿足自己,菩薩的願是利益眾生。眾生有自私自利的思想,菩薩有大公無私的思想。菩薩和眾生不同的關鍵,就在這兒。

菩薩明白眾生的心理,所謂「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譬如眾生眾生沒有飯吃,就送給他一碗飯。眾生沒有衣穿,就送給他一件衣。這個眾生感激你的恩德,便對你生好感,與你作為良友,成為恩人。

你來金山寺聽華嚴經,他會受你的影響,也來金山寺聽華嚴經。聽來聽去,感覺佛法是救世的寶筏,是黑暗的明燈,是迷途的標誌,而發菩提心,皈依三寶,成為佛子。這也是滿眾生願的一部份。

菩薩能內舍頭目腦髓、外舍國城妻子。內外都能舍,一點執著也沒有。所謂「能舍才能得,不舍不能得」。所以不能舍也要舍,這樣修成就清淨圓滿布施到彼岸的法門。

具持眾戒而無所著。永離我慢。是則能淨屍波羅蜜。    

菩薩能具持一切戒,而無所執著。所謂「持而無持,戒而無戒」。行所無事,無為而無不為。要永離開貢高我慢的思想和行為,不可懈怠,不可放逸。要嚴守戒律,合乎威儀。才能修行成就清淨圓滿持戒到彼岸的法門。

悉能忍受一切諸惡。於諸眾生,其心平等,無有動搖。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則能淨忍波羅蜜。    

忍辱波羅蜜,就是教你忍不了也要忍。好像打禪七,就是要耐一切的苦痛,腰酸要忍受,腿痛要忍受,絕對不向酸疼投降。要奮鬪到底,最後勝利是屬於你的,這樣就是忍受一切諸惡。

對於一切眾生,其心要平等。無論是順或是逆,都不被境界所動搖。好像大地,能載持一切萬物。這樣就能修成清淨圓滿忍辱到彼岸的法門。

普發眾業,常修靡懈。諸有所作,恆不退轉。勇猛勢力,無能制伏。於諸功德,不取不舍。而能滿足一切智門。是則能淨精進波羅蜜。    

普遍發起一切眾善業。常修行福慧,而不懈怠。所作的一切善業,只有精進,沒有後退。勇猛精進的勢力,無法能制止降伏。對一切所得的功德,不取為己有,也不捨棄而能滿足一切智慧之門。這樣就能修成清淨圓滿精進到彼岸的法門。

於五欲境,無所貪著。諸次第定,悉能成就。常生思惟,不住不出。而能銷滅一切煩惱。出生無量諸三昧門。成就無邊大神通力。逆順次第,入諸三昧。於一三昧門。入無邊三昧門,悉知一切三昧境界,與一切三昧三摩缽底。智印不相違背。能速入於一切智地。是則能淨禪波羅蜜。

菩薩對於五欲(財色名食睡或者色聲香味觸)的境界,不生貪著心。如果生貪著心,就有麻煩了。貪色:就追逐美色,著住在色塵的境界上。貪聲:就追逐美聲,著住在聲塵的境界上。貪香:就追逐美香,著住在香塵的境界上。貪味:就追逐美味,著住在味塵的境界上。貪觸:就追逐美觸,著住在觸塵的境界上。

菩薩修九次第定,就是四禪定、四空定、滅受想定。如果不貪五欲之樂,都能修習成就。菩薩常思惟修(修禪),要有正思惟,不可有邪思惟。在定中沒有入定,也沒有出定。也就是常在思惟修定中,而能消滅一切煩惱。

我們打坐不能入定,因為有煩惱的緣故,所以有無明煩惱障礙智慧之門。沒有無明、沒有煩惱,智慧就會開朗,智慧就會現前。我們的自性,好像一盆清水,煩惱好像塵土的渣滓。如果水中摻有塵土,清水就渾濁了,就生出染汚。沒有煩惱,自性清淨,智慧現前。

若能斷盡煩惱,就生出無量三昧門,在定中能成就無邊大神通。這種神通力,是天魔外道所無能破壞的。或者依次第而入,或者不依次第而入三昧。在一個三昧門中,能入無量三昧門。所謂「入一三昧,即入一切三昧;入一切三昧,未離一三昧。」這種境界是妙不可言。

菩薩完全知道一切三昧的境界,和所有的定,以及三摩缽底(禪定之一種,譯為等至),與觀照的智慧卻不相違背,能很快進入一切智慧之地。這種修行,能成就清淨圓滿禪那到彼岸的法門。

相關焦點

  • 大方廣佛華嚴經23—— 異生眾,執金剛神
    在二十一天的時間,於定中為法身大士說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在內,說明了宇宙萬事萬物圓融無礙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這些大菩薩能成就這樣無量無邊的功德。      以上所講的是同生眾,這二十位大菩薩率領無量的眷屬來到菩提道場中,在華嚴經法會裡作為十種眾,現在講完了。      現在開始講異生眾。異生眾生分為三大部分: ①雜類諸神眾②八部四王眾③欲界色界諸天眾。在雜類諸神眾中有十九眾,在八部四王眾中有八眾,在欲界色界諸天眾有十二眾。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1
    歡迎給一蓮善學公眾號投稿,收稿郵箱:431010778@qq.com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寂滅法中大神通  普應群心靡不周  所有疑惑皆令斷  此光明王之所得】    【寂滅法中大神通】: 寂滅法就是無說亦無傳,應作如是觀,諸法從緣來,常至寂滅相。諸法之相是寂滅的,雖然是寂滅,但佛能顯現大神通,教化眾生,開示眾生,令眾生斷除疑惑。所以佛在寂滅道場中現出種種神通。
  • 十位摩睺羅伽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83複次,善慧摩睺羅伽王,得以一切神通方便,令眾生集功德解脫門。
  • 因之菩薩就成就世間法的智慧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50佛子。菩薩住歡喜地。發如是大誓願。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以此十願門為首。滿足百萬阿僧祇大願。佛子。此大願以十盡句而得成就。何等為十。所謂眾生界盡。世界盡。虛空界盡。法界盡。涅槃界盡。佛出現界盡。如來智界盡。心所緣界盡。佛智所入境界界盡。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若眾生界盡。
  • 十位迦樓羅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87複次,大速疾力迦樓羅王,得無著無礙眼普觀察眾生界解脫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37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7復有無量諸大龍王。又有無量無數的大龍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65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5複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興世,圓滿教輪解脫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58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58爾時,清淨慧名稱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眾,而說頌言。
  •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普賢行願懺儀
    一一佛前。悉有此身頭面敬禮。若諸佛菩薩。各致一禮。惟至大方廣佛華嚴經。末後懺主普賢菩薩。各須三禮。此之人法。是道場主故。唱雲一心敬禮。十身初滿。正覺始成。不離閻浮而升天上。遍周法界。無盡身雲。大毗盧遮那佛。    須五體投地。精誠致禮。想雲。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毗盧遮那影現中。我身影現毗盧前。頭面接足歸命禮。至禮舍那。即雲盧舍那佛影現中。
  • 十位執金剛神所得到的解脫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127
  • 44.修道人,如果能息滅這三種惡習,就能有所成就【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卷第三|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我們修道人,如果能息滅這三種惡習,就能有所成就。【是故其身最嚴淨】:因為沒有驕傲、我慢、迷惑這種染汙的思想,所以佛的身體最莊嚴最清淨。
  • 35.單有其中的一相,即是貴相【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卷第二|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化導眾生無有邊】:因為清淨是由真實修行得來的,所以用種種方便大慈法門,來教化眾生,來誘導眾生,令眾生斷煩惱破無明,成就法身,這種方便大慈法門是沒有邊際的。【寶髻天王斯悟了】:這種境界是慈目寶髻天王所覺悟,所得到的解脫門。
  • 濟度光明三昧(華嚴經淺釋)
    」                                                  ——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505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賢首品第十二H2.十一頌有四光令發大心 又放光明名濟度 此光能覺一切眾令其普發大誓心 度脫慾海諸群生若能普發大誓心
  • 19.要是開五眼的人,就可以看見盡虛空、遍法界都有《華嚴經》【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測量無邊法界空」:測,就是猜測;量,是量度。量度什麼呢?量度沒有邊際的法界空──法界這麼大的空理,真空的道理。也就是說以一根毫毛這麼多的小智慧,來測量無邊無際這麼大的法界空性,這種空理,怎麼能測量得窮盡呢?測量不窮盡的。
  • 【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卷第三|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於一毛端皆示現】:在佛的一根毛端上,就把一切眾生的種種業報,都能示現出來。【神通變化滿世間】:因為佛有神通,所以能現出種種的境界。一能現多,多能現一。大能容小,小能容大。互相無礙,貫攝圓融。這種神通妙用是變化無窮,能徧滿了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國土裡。
  • 現在將四聖諦法淺釋如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217四聖諦品第八◎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合掌三稱)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大方廣佛華嚴經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 彌足珍貴丨夢參老和尚 《大方廣佛華嚴經》播經機限量發行!
    講演期間,夢參老和尚飽受耳疾之苦,面對座無虛席的數百位四眾弟子,他老人家在文殊菩薩的加持與聽法大眾的回向下,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克服身體的種種障礙,歷經三年又一個月的時間,全程講解《大方廣佛華嚴經》。 華嚴經,也就等於虛空裡邊的祥雲,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如甘露的法雨般潤澤一切一切的眾生。這一部華嚴經也等於太陽,普照大千世界,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溫暖。華嚴經也就等於大地,能生長一切萬物。所以,有華嚴經可以說是正法久住的時候。盡虛空遍法界,沒有那一個地方不是華嚴經的所在處。
  • 這十種波羅蜜,是菩薩必修的行門,也是大乘法的基本教義【華嚴經淺釋】336(宣化上人)
    沒有聽過的人,要注意聽,仔細研究,定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妙用。何謂十波羅蜜?波羅蜜譯為到彼岸,彼岸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我們現在住於娑婆世界,就是此岸。極樂世界,就是彼岸。我們要經過煩惱的中流,便到彼岸。此岸有眾苦,彼岸有諸樂。如何能登彼岸?就是要學習佛法,佛法就是寶筏,能將我們從有生死的此岸,渡過生死大海,到達無生死的彼岸。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了生脫死。
  • 柔軟勝味主稼神承佛威力,用偈頌讚嘆十位主稼神所得到的境界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110爾時,柔軟勝味主稼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稼神眾,而說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