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聖戰巨蟒,神靈保唐王
——涿鹿龍王堂的迷人傳說
文/苳竹
龍王堂,位於河北省涿鹿縣城西黃陽山南麓,保寧山(一名塔山)半山腰。為我國北方著名的道教聖地,黃伯陽、呂純陽等都曾在此修行,因而有三陽洞,門楣上磚雕有"老祖古洞"、"玉皇大帝"等楷書匾額。據《保安州志》:永樂年間,神僧建塔山巔,鑿井七泉,明三暗四。
龍王堂四面高山環抱,寺中有一石洞,一股清泉滾珠濺玉般直向山外流來,廟內供著三尊聖像,兩女一男。龍王堂主殿供奉三尊龍王聖像,一男二女,傳為張氏姐弟三人坐化而成。
關於張氏兄妹的故事在當地流傳甚廣——
相傳,保寧山下有個美麗的山村叫做羅莊,一股清清的泉水,穿村而過,人們就依山傍水,在這裡安家立業了。因為有這眼清泉澆灌著兩岸肥沃的土地,年年米谷豐收。衣食無憂,快樂富足,過著神仙般的日子,羅莊真可稱是一片世外的桃園。
順著山溪再往北走,兩岸布滿了蒼松怪石,長著很多不知名的奇花異草。樹上鳥兒唱出的婉轉的歌兒,地上馴順的野獸和睦地在一起生活。說也奇怪,無論是魁梧的黑熊、斑斕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和殘忍的豺狼,它們和馴服的野兔、溫順的糜鹿都和平友愛的相處。什麼緣故呢?原來這一股流水,是它們共同的母親,每天它們都到泉邊來飲水,共同分享著母親的乳汁,所以親如弟兄,好象是一個大家庭。
有一年春天,正當布穀鳥叫的時候,人們都忙碌地準備著春耕,可是突然水中有了一股腥臭的氣味,村子裡只是這唯一的水源,此處連井都沒有。怎麼辦呢還是吃它用它這樣沒有繼續十天,不少人病倒了瘟疫起了!從此村裡消失了愉快的歌聲,卻添了愁苦的呻吟,流水不但惡臭越來越濃,而且還一天比一天淺下去了。
山坡上消失了青蔥綠意,竹木變得乾澀枯黃,野獸也變得性情兇暴,互相咆哮廝打。這個山村的突然變化,人們都肯定是因為水變了和缺水的緣故,但是到底水為什麼變味?為什麼變少?人們卻始終找不到原因。
且說這村有一個姓張的老漢,老倆口生有一男二女,兒子叫張立,大女兒叫張珍,二女兒叫張秀、都是聰明伶俐,勇敢勤勞的孩子。一家五口、種著十幾畝地,守著幾棵果樹,生活過得無憂無慮,可是因為張老頭夫婦年邁體弱喝了這毒腥的溪水、染上瘟疫而死去了。
臨死時,老漢把三個孩子叫到跟前說:「我要死了、是喝了惡水而死的、全村人的性命都將難保,你們三人一定要找出溪水變臭的原因解救全村人民的苦難。「說罷嘆了一口氣,死去了,三個孩子就這樣失去了善良慈愛的父母、可是父親的遺囑卻牢牢地印在他們的心上。
兄妹三人含著眼淚埋葬了二老。坐在一起商量,怎麼樣去實現父親的遺言呢?大哥向倆妹妹說:「妹妹你們身體弱、留在家裡,我自已入山去尋找原因,回來再和你們商量。兩個妹妹不同意說;「這是大家的事,應該一起去。」三人爭論不休。最後才決定了、哥哥劈荊開路、大妹送飯接應,小妹看家做飯,如果有突然情況發生時、大家再一起出動分工已畢,第二日就準備出發。
晨起,張立穿上草鞋、手提板斧,肩上橫著扁擔飛奔向北山走去。未走多遠,就找不著道路了、只見草木枯黃,山石焦烈,張立沿著陡峭的石壁,有時側身而行,有時攀懸而過,就這樣左劈右砍、開出一條只能容人的羊腸小路,可是折騰了將近半天,也未走出一裡路。這時大妹趕來了,她帶來了乾糧、乘著哥哥休息的時間、抄起哥哥的斧頭,接替了哥哥的工作,這樣一天兩天過去了、越往前、越難走,筆直的峭壁,深闊的陡澗、卻沒有嚇倒這兩個青年人,他們一步一步困難地向前走著。
第三天,清晨,只覺得山林之間腥氣越來越重,野獸無力的在山下徘徊哀叫;而且三天以來,飛鳥和野獸越來越稀少了,是什麼原因呢?張立要看個究竟,他就奮身攀上高峰,向下俯視。只見高峰下面有一個不大的山環,山環裡地勢較為平坦,四周的石壁卻光滑陡峭。峰石壁上有一個洞,洞下有一個水池,池中略有積水,野獸只在池水遠處彷徨凝視,露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卻不敢走近水池。
張立來到了水池旁,正當他站在水池旁邊疑惑的時候、忽然覺得空中好象有人扯他的頭髮,雙足漸漸離地,他一想不好,正好池旁有一株小樹,他一把抓著,拾頭一看,哎呀!只見澗內有個笆鬥大的蟒頭,在向下吸氣。這一驚非同小可,但他馬上強自鎮靜,向下用力,又落到地上,他飛快的退到山環中的平坦之處。只見蟒頭慢慢探出,兩眼猶如明燈,毒舌吞一吐鮮紅如火在空中飛舞,陽光射蟒鱗上,只見赤炎炎一片,好不嚇人。
張立想道:這一定就是阻塞水源的妖怪,它使泉水變壞,使泉水變少,使全村人危在旦夕。使父母喪身於瘟疫,使野獸失和,使日月無光,今天非殺死你不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張立忘了眼前的危險,忘了力量的微弱,他拾起巨石向惡蟒投擊。正好打中了巨蟒的頭部,這一下子激起了巨蟒的暴怒。只聽洞內聲如雷鳴,一股腥風,迎面撲來,巨蟒頭向上昂,尤如一道長虹從洞中捲風而出,直竄到張立面前。只見這個魔怪有三丈長短,體如水桶粗細,把那蟒頭抬得很高,身體盤成一餅,口吐毒舌與張立怒目相持。
張立毫不猶豫,手持板斧,照準蟒頭直砍下去,誰想這蟒頭雖然身體巨大但動作靈敏,把頭一偏,讓過斧鋒,立即用兩條毒舌直戳張立眼睛,張立把頭一低,側身一閃,用斧橫掃蟒頭,誰想大蟒身體一直,平放在地上,這斧又一次落空,大蟒又回身一絞,打算纏住張立。好張立,騰空一躍,翻過蟒背,回手一斧,直剁下去,只見大蟒一個翻身,就地一滾,張立收斧不及,斧落處只見山石崩裂,火光四迸,大蟒也吃了一驚,三個回合未分勝負,大蟒趕緊掉頭反撲,暴怒如雷,巨尾掃的山石橫飛,但張立身體輕捷,不慌不忙持斧應戰,這樣一來一往,直打到月中時分,張立本來早晨未吃飯,又在氣急交加之下漸漸體力不支。只覺得眼慢手遲,雖然一斧砍中了蟒頸,可是頸皮滑膩,斧刃入肉不深,結果引起了巨蟒兇焰更盛。只見它不斷閃展騰越,翻滾竄閃,舞動長舌,直向張立撲來,張立正待舉斧,偏巧地上一塊石頭把腳一拌,身軀一斜,雖然躲過蟒頭,誰想巨蟒順勢一尾,正擊中張立肋骨,張立踉蹌跌出一丈開外,只覺半身酸麻,疼痛難忍,自己知道傷勢不輕,但為了除去這個惡魔,把牙一咬,就地一滾,想爬起再戰,可是卻起不來了。又見大蟒跟蹤上來,正要張開血盆巨口生吞張立,剎時只聽頭上一聲吆喝,一團黑物向巨蟒頭上打來,正擊中眼部,嚇得巨蟒把頭一竄,放開張立,這時只見哧哧哧由高峰滑下一人,渾身火虹,有如一片彩雲從天而降,張立定眼一看,原來是妹妹張珍到來了。
張珍忽忙扶著哥哥坐在石壁旁的一條長石上,拾起板斧,,猛地向前一躍,把巨蟒引到一邊,原來是她怕傷著哥哥。反身一斧,劈向蟒頭,可是大蟒早防此招,把頭輕輕一讓,尾巴橫地一掃,準備纏住張珍。但張珍騰地一躍,跨過蟒身,反身又鬥。這樣來來往往,戰到兩個時辰左右;張珍便覺體力不支,這因為張珍喘息未定再者是女子體弱,又要分神顧及哥哥傷勢,可是怪蟒雖然力戰兩人,但野性難服,力大無窮,和一個女子格鬥,尚毫無倦意。所以正當張珍持斧砍蟒未中之時,卻被巨蟒纏著。好張珍,身雖被纏,手還能動,巨蟒張口噬來,她卻舉手一斧,劈中蟒額,這一下非同小可。巨蟒長尾一甩,便把張珍掄出數丈之外,張珍這時躺在地上正精疲力盡,奄奄一息了。瘋狂的巨蟒便婉蜒向張珍爬來,打算結束張珍性命,但突覺尾部遭到一下猛擊,掉頭一看,原來又來了一個女子。
這是誰呢?她就是三妹張秀,且說張秀看著姐姐把飯送出後,便忙著做午飯,午飯熟了,還不見姐姐回家,眼看太陽已過晌午,她便決定自己擔著飯籃去送飯,山路難行,直到太陽平西。才爬上高峰,只見姐姐在山環中正和巨蟒惡鬥,哥哥已靠在石壁上不能動了。她本打算悄悄而下.幫姐姐,可是正看姐姐失利,被巨蝶甩出昏倒的時候,她便從山上一竄而下,因為下來的太急,臉上被樹枝劃破了個大血口子,但她哪顧得這些,輪起擔飯的木杖,向蟒尾直打,這時惡蟒才發覺背後又有人來。妹妹年歲最小,當然力量也最弱,巨蟒雖然連鬥兩人,可是還有一些餘力,又翻身和三妹大戰起來。
太陽要落山了,三蛛的力量也漸漸不濟:雖然巨蟒兇焰已不高,可是一個弱女子又怎能一下把它殺死呢?正當撕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忽見樹叢中跑出很多野獸,張秀心中猛地一怔,她想:可了不得,一條蛇我都對付不了,這群野獸我更沒辦法了,想不到我兄妹三人都喪身於此,死是小事,但父母之仇未報,全村之難未解……正當張秀著急的時候,只見那獸群卻無傷害張秀之意,相反卻一擁而上,和巨蜂撕打起來。儘管野兔身小力弱,也咬著蟒尾不放,豺狼虎豹也參加了這場戰鬥。張秀見此情景,頓時勇氣倍增使出全身力氣和巨蜂搏鬥著。然而最後,張秀不慎被藤蔓絆倒,巨蟒從她身上爬越而過,張秀腹部受了壓傷,可是未當巨蟒回頭,斑虎早咬著了蟒頸,牢牢不放,黑熊伸出巨掌猛擊蟀頭,惡蟒連翻三次身,可是也擺脫不開這群獸的圍擊,終於直挺挺死去了。
張秀掙紮起來,扶著姐姐坐在哥哥左邊,自已坐在哥哥右邊,倚著石璧,他們凝視著巨蟒,望著北峰峭壁的山洞中一股飛珠滾玉的清泉直瀉面下,轉入溪流,又向羅莊流去,三人微笑著就這樣死去了。
第四天清晨,羅莊村人民在睡夢中又聽見百鳥歡樂的喧鳴,聽見了山泉的清唱,都爭先恐後的跑到溪邊,看見那清的流水撫潤著石子,發出鳴琴似的悅耳聲音。這是件大喜事啊!他們扶老攜幼把頭伏在泉上,痛飲一飽。當時整個羅莊村又響起愉快的歌聲,太陽也顯得格外嬌豔,剎時間,這個山村又恢復以前的歡樂和喜悅,可是在這幸福的人群中卻未看見張立兄妹三人,這件事很快就被鄰居們發覺了。
他們倒到哪裡去了呢?好心的鄰居,便循著張立屋後的小路直尋入山,走出五裡的樣子,爬上高峰、越過山林,只見北峰壁上洞口直瀉下一股清泉,泉旁端坐著三個人,張立、張珍、張秀:他們險上呈現著幸福的微笑,身旁放著板斧和木杖,頭上百鳥飛翔,為他們遮蔭,腳旁伏著群獸,為他們巡守,那個醜惡的怪蟒卻直挺挺地橫在他們面前……
人們明白了,正是這三個人為了大家的幸福面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看到了山石上斧痕猶新,他們看到了地上的鮮血還未凝結,他們看到了三妹臉上的血口還殷殷滲血,全村人都掉下了感激悲悼的熱淚。
人們為紀念張氏姐弟,人們在此建起廟宇供奉他們,廟裡塑了三座神像,其中一個臉上還有棘針劃的痕跡。
傳說唐太宗北伐時,被敵人追趕,跑到此山,敵人為逼他出來,便放火燒山。火勢兇猛,眼看就要引火燒身。唐太宗等人遂跑到三聖廟裡,正在這時候天上突然下起瓢潑大雨,將山火澆滅,唐太宗得救了。
為了感念三聖廟的神靈,後來唐太宗御封張氏姐弟為「安濟夫人」、「順濟龍王」,此廟敕為「護國龍王堂」。水晶宮的水洞常常盈而不溢,玉盆長滿。民間有疾者,來取其水,能醫治百病,謂之「聖水」。後來保安州民每遇天旱,人們便會來祈雨,將龍王請到村裡,給龍王唱戲。村裡便會下雨,焦禾得以滋潤,十分靈驗。
據說以前廟裡有「坐宮像」和「行宮像」,坐宮像是在龍王堂永久供奉的,行宮像是可以被抬到不同地方的。
龍王堂是北方著名的道教聖地,充滿了靈氣,又擁有迷人的傳說,寄予了勞動人民美好的希冀,稟賦著涿鹿兒女的美好品質,永遠激勵著後人。
2020年3月25日星期三於河北涿鹿
作者簡介:
董成竹 筆名:苳竹,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房地產評論人。原亞豪機構品牌經理、北青集團整合營銷中心房地產策劃總監、新京報房地產事業部策劃總監。現擔任中國城市經濟培訓中心副主任、倉央嘉措詩社總編輯、中國健康生態人居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城市媒體聯盟執行秘書長,2006年涉足房地產、媒體行業,撰寫財經、地產、文學類作品數百篇,作品公開發表於各類報刊雜誌、財經媒體、主流媒體等。
http://xn.lohasisland.com.cn/
【微信平臺發文免責聲明】
本文部分照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