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新交流
浙江籍商人到新加坡開拓業務,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新加坡的建築、木器、百貨、鋼琴、眼鏡、書店等行業,都不難發現成功的浙江籍商人的身影,像被稱為影視界巨子的邵氏兄弟,也是以新加坡為重心,在南洋闖出了一片天地。據統計,至上世紀80年代末,在新加坡人中,原籍浙江的有1萬人左右,約佔新加坡當時人口的3%。目前,有10萬浙商活躍在新加坡的各行各業,其中寧波約有2萬人。
為了凝聚浙商力量,李國生多方奔走,為成立新加坡浙江商會而努力。2013年5月1日,新加坡浙江商會成立儀式在李達三先生的卡爾頓酒店舉行,吸引了很多國內浙商和新加坡企業家參加。
為了把新加坡這個全球貿易中轉港的優勢和浙江的製造優勢相結合,新加坡浙商總會每年都要舉辦主題活動,舉行圓桌會議。如2017年舉辦「浙商走出去」主題論壇,參會企業包括100多家國內的浙商企業和300多家新加坡企業。2019年的活動更上臺階,新加坡浙商總會聯合了東南亞的所有浙江商會聯合辦會,主題是製造與金融的對接。會上,新加坡浙商總會還與新加坡交易所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李國生總希望為家鄉的建設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他多次帶領新加坡浙商總會的會員企業、三江會館和華源會的成員來寧波和浙江考察,洽談投資興業的事。2012年首屆寧波幫大會,李國生帶了一個新加坡團到寧波,其中不少是「寧波幫」的第二代、第三代代表。寧波在新加坡舉辦的活動,李國生也非常盡心。2003年餘姚赴新加坡招商,2008年1月舉行的新加坡寧波周等活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現在不少企業的產品走出了國外,但企業和企業的品牌還未真正走出去。」李國生說,他希望廣大企業跳出寧波和浙江看世界,多在國外設立一些銷售辦事處,銷售員直接與客戶見面,這是開拓國外市場的有效做法。
他希望家鄉的企業能夠去新加坡開設公司、註冊品牌,或者企業抱團合作,積極開拓新加坡市場及整個東南亞國家市場。開拓市場需要有用的國際化人才,除了助力寧波招商引資外,李國生還積極幫助甬企引才。「新加坡有很多國際化方面的人才能為甬企所用,他們是能代表組織機構走出去的,能打出一片天地,衝出一條路的人才。」
李國生認為,甬商最大的危機是人才的危機,寧波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特別是品牌管理方面的或銷售型的國際化人才。今年,他欣喜地看到,有兩家人力資源公司上榜了2020年寧波百強企業名單。「事業成功靠人才,人才的價值重要的是看他的潛力,人才戰略是個大戰略。」李國生說。
「有思路就有出路,有想法就有辦法,有人才就有一切,只要努力開拓,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國生認為,寧波的中小企業應該把眼光多放在東南亞國家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與新加坡企業的合作與貿易。
「新加坡具有非常好的地理優勢,海運、航運業發達,轉口貿易十分興旺,這裡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並融合了東西方文化。」李國生說,如何利用好新加坡這個輻射多個周邊國家的大平臺,是廣大中小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
在國際舞臺傳播寧波文化
說起家鄉寧波,李國生滿懷深情,但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他認為,寧波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內涵豐富,底蘊深厚,關鍵是要學會把一些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而不是簡單地、平面化的陳列、展示和低水平的開發。
他說,寧波有7000年歷史的河姆渡文化,在歷史課本中已經被大眾所熟知,寧波在發展稻作文化方面大有可為。另外,像王陽明是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陽明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在弘揚和傳播陽明文化方面,寧波任重道遠,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如何挖掘名人文化的現代性,做好名人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弘揚,打響名人牌?如何讓歷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力量涵養更多人的審美趣味與情操?如何在國際舞臺上傳播寧波文化?值得思考。
熟悉李國生的人都知道,他是陽明心學的超級粉絲和研究者,研究陽明心學頗有心得。他經常受邀給一些企事業單位講授陽明心學,也經常在國際舞臺傳播寧波文化。
李國生還興之所致開了一個名為「心學新解」的微信公眾號,及時記下點滴感悟,匯集成「生活中的陽明學」。不知不覺,3年多積累了四五百篇文章,選其精華出了《每天讀點王陽明心學》一書。李國生說,作為500年前的先賢王陽明先生的同鄉,傳播和弘揚陽明文化,他責無旁貸。
「儘管身在異國他鄉,但走得越遠越覺得我只是一個寧波人。無論我走到世界哪個角落,凝聚寧波人生活智慧的『老話』不時會在腦海中浮現。」李國生說,對他一生影響最大最需要感謝的是父母雙親。在最困難的年代,父母親節衣縮食,養育了他們兄妹3人,而且一個個培養成了大學生。他們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永遠激勵著他。
在新加坡定居多年了,但每當黃昏時分,望著落日,他常常會想起自己的家鄉。在他記憶的深井裡,故鄉的黃昏早已定格成最美的圖畫。而家鄉給他最深刻的記憶是秋天水稻豐收後,村裡家家戶戶做年糕的情形。「那時整個村子被米香籠罩了。現在,傳統的東西很難找到了,從前的日子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