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貴族」Karma,似乎正陷入危機。
今年6月,美國的一家汽車製造商VLF Automotive將萬向集團旗下的Karma汽車告上了加州最高法院。VLF指控Karma在與其建立合資公司時,剽竊了屬於VLF的商業計劃。
Karma陷入財務困境,又被合作夥伴告上法庭
2019年秋季,VLF和Karma分享了自家的「豪華悍馬」計劃,當時VLF表示,希望與Karma面向中國市場共同推出這款汽車。此前,VLF推出的「怪獸」越野車X-Series在2017年的北美車展碰壁,被一些外媒稱作「令人失望的改裝車」、「悍馬H2的失敗仿品」。VLF本次與Karma合作,恐怕是想在中國市場重樹其越野領域的威信。
不過VLF的願望終究是落空了。在訴訟中VLF表示,Karma汽車CEO周亮(Lance Zhou)無視了雙方籤署的保密協議,秘密聯繫了VLF的製造合作夥伴,試圖獨自將這款電動悍馬推向中國市場。在訴訟中,VLF向Karma索賠至少1850萬美元,以彌補VLF在「豪華悍馬」計劃上的投資和預期將獲得的利潤分成。
VLF還在訴訟中稱,Karma因慘澹的銷售額和巨大的損失陷入了「惡性的財務漩渦」,而萬向集團正對Karma百般威逼,要求CEO周亮盡一切可能去扭轉公司的局面。
雖然Karma從未公開披露過自家主力Karma Revero的銷量,但據外媒援引聯邦政府的數據來看,2018年Karma僅售出231輛汽車,以每輛13萬美元的價格來算,Karma在2018年的銷售額僅有約3000萬美元(約合2億人民幣)。而根據Karma披露的數據,其母公司萬向已經在Karma的豪華電動汽車業務上砸下了數十億美元。
此前召開的2018年員工大會上,周亮曾信誓旦旦地向員工表示:「我們的資金很充足,與合作夥伴也有著良好的關係,未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如今財務疑似陷入困境,又被「合作夥伴」告上法庭的Karma,未來將去向何方?
Karma也曾風光一時,落魄後遭萬向接盤
對於市場來說,Karma無疑是個新得不能再新的名字。2016年才推出第一款車型Karma Revero的它,遠沒有行業巨頭特斯拉那樣知名。但在2009年,那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一片荒蕪的年代,Karma的前身Fisker Automotive已經在豪華電動跑車領域打出了名氣。
Fisker Automotive的創始人是亨裡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這位曾經的寶馬設計師有過多項作品,著名的寶馬Z8、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和DB9皆出自他之手。2007年,菲斯克以他自己的名字創建了Fisker Automotive,正式走上了創業之路。
2009年,Fisker Automotive發布了旗下首款豪華電動跑車Fisker Karma。這款車型一經發布,立即受到了不少名流的追捧,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賈斯丁·比伯等人都將其作為自己的座駕。
不過,Fisker Karma也有著包括充電緩慢、噪音大和屏幕操作不靈等問題,公開發售後,Fisker Karma更是出現了多起自燃事故,最終導致該車型只賣出了2000多臺。再加上公司經營不善,財務出現問題,Fisker Automotive在2013年向美國政府申請了破產保護。
Fisker Automotive的破產讓一眾中國車企看到了機會,包括吉利、東風在內的多家車企都試圖收購Fisker Automotive,但萬向集團以1.492億美元的價格擊敗了所有對手,最終將Fisker Automotive收入囊中。
在萬向麾下,Fisker Automotive獲得了新生。2015年,它正式更名為Karma汽車,將此前位於芬蘭的生產線搬回了總部所在地——美國加州。2016年,Karma推出了Fisker Karma的進化形態Karma Revero。儘管產量仍不高,但Karma有著龐大的野心。
「我們的長遠目標是成為一家具備豪華、高科技、專屬定製以及VVIP服務的豪華電動車品牌,比肩邁凱倫、阿斯頓·馬丁等傳統高端豪華車品牌。」Karma CEO周亮在2018年的員工大會上表示。
萬向的態度或成關鍵
曾經的萬向,對造車可以說是「愛得深沉」。
1979年,萬向還只是一家小小的機械工廠,業務僅涉及農機、軸承、鏈條等,如果不是萬向創始人魯冠球的果斷決策,恐怕這家機械廠也會被埋沒在時代的塵埃中。正是因為魯冠球的「造車夢」,萬向才得以拋掉過去,進軍汽車零部件市場,最終成為營收破千億、盈利超百億的龐大商業帝國。
雖然當時的魯冠球已年邁,但他始終沒有放下造車的夢想。「我會把萬向掙到的每一分錢都用來製造電動車。我會大量燒錢,直到成功。或者萬向崩盤為止。」這已經成了魯冠球最常被人提起的名言。
2013年,萬向以2.566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的鋰電池製造企業A123,又在2014年收購Fisker Automotive,將其重組為Karma。儘管這兩個決定曾被人質疑,但魯冠球只是置之一笑。他公開表示,如果他失敗了,他的兒子、孫子也會繼承他的事業。
2017年10月25日,魯冠球因病去世,享年74歲。這個胸懷新能源汽車之夢的男人,終究是沒能看到他寄予厚望的Karma重新崛起。
隨著這位巨人的去世,萬向對Karma的態度逐漸產生了變化。今年6月29日,美國汽車博客網站Jalonik公開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稱,萬向在2019年已將4億美金的投資縮減為1億,並希望從Karma撤資,此外文章的作者還表示,Karma的高層已在準備破產保護。但Karma首席戰略官Greg Tarr很快出面澄清其為不實報導,並表示Karma「擁有充足的資金鍊」。
雖然謠言已被澄清,但萬向近年來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根據今年4月20日萬向錢潮發布的年報顯示,2019年萬向錢潮營收105.81億元,同比下降6.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6億元,同比下降了25.82%。
此外,在萬向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中,其淨利潤預計為7800-9900萬元,下降幅度達到55%-65%。在業績不甚景氣的如今,萬向能否向陷入官司中的Karma伸出援手,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