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我們根據課改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特別是我們引進了合作學習的方式。
在開始的合作學習中,我們更多的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交流。不可否認,開始我們使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感到很是新鮮,大家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對於什麼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是什麼等等一概不知。我認為,只要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就是合作學習。
但是,隨著我們對實踐中的問題的不斷反思,我們發現,單純的從教師提出幾個問題,然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或者這樣的合作學習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合作學習,至少不是課改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2005年,我到陝西師範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學位。在攻讀學位期間,我才知道了新課改的理論基礎,理解了新課改的基本思想,真正認識到了為什麼要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為什麼要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我也才真正理解了新課改,也才對合作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
合作學習是一種交流與對話,而要讓交流對話真正的發生,首先就必須解決合作學習發生前的學習,也就是自主學習。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嘗試讓學生首先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讓他們有時間建構起文本的意義。在學生建構意義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合作學習的教過就會出來。
合作交流首先必須學生要有合作交流的東西,這些東西還沒有建立起來,就讓學生倉促進行合作學習,那效果可想而知。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便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驗研究,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升華認識,構成了我們基本的合作學習的思想。那就是先學習,後合作交流。
在研究的基礎上,我寫成了《夥伴式合作式教學的幾個誤區》,我將該文投寄給我的導師《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的主編,他看後認為很有價值,於是在2007年6月將該文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雜誌上。後來,我在教學實踐中深入研究,寫出了許多論文。有些發表在刊物上,還有些發表在我的博客上。其中一些博客文章有一部分被盜取後發表在一些刊物上,變成了人家的成果。還有一篇文章發在中華語文網博客上,被上海特級教師李春華編寫的《合作教學操作手冊》作為重要參考資料使用。
持續不斷進行合作教學的研究,使我對合作教學的認識不斷深入。2014年,我在總結自己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寫成了《語文有效合作教學的探索和研究》並經過北京人文在線的編輯,由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以後,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反應。
從合作學習的研究出發,我們又進行探究教學的研究。我們研究發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問題是我們合作學習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效,合作學習的效果更明顯呢?我想到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則。
再進一步研究,我發現我國古代在這個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鑑的思想。比如朱熹的朱子讀書法,六步讀書法中都蘊含著許多值得借鑑的教育思想。順著這樣的思路,我們再將目光投向現代,生本教育,參與式教學,鄭逸農先生的非指示性教學等等,他們的研究成果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於是我開始從學生提出問題出發來進行探究教學的研究。我們在大量試驗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探究教學模式「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這一路走來,非常艱辛,但是也非常充實。
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我們寫出了許多高質量的論文,分別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初中版》 《語文教學研究》等權威雜誌上,而且我們的「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也在甘肅省首屆優秀課改教學法評比中獲得一等獎。我們的「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的教育專著也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許多教師不理解課改,不認同課改,除了與他們的對新課改的理論基礎的積澱有關外,還與我們抱殘守缺,不思進取有很大的關係。課堂教學改革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應該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地進行探索與研究,實踐出真知,這是真理。
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去研究,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去創造性地進行教學。然而,這種創造性不是盲目的創造,而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上,建立在對課程性質認識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