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勇於探索與實踐,才能在課改路上有所收穫

2020-12-16 語文追夢人
學生在課堂自主學習,尋找問題。

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我們根據課改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特別是我們引進了合作學習的方式。

在開始的合作學習中,我們更多的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交流。不可否認,開始我們使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感到很是新鮮,大家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對於什麼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是什麼等等一概不知。我認為,只要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就是合作學習。

但是,隨著我們對實踐中的問題的不斷反思,我們發現,單純的從教師提出幾個問題,然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或者這樣的合作學習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合作學習,至少不是課改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2005年,我到陝西師範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學位。在攻讀學位期間,我才知道了新課改的理論基礎,理解了新課改的基本思想,真正認識到了為什麼要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為什麼要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我也才真正理解了新課改,也才對合作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

合作學習是一種交流與對話,而要讓交流對話真正的發生,首先就必須解決合作學習發生前的學習,也就是自主學習。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嘗試讓學生首先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讓他們有時間建構起文本的意義。在學生建構意義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合作學習的教過就會出來。

合作交流首先必須學生要有合作交流的東西,這些東西還沒有建立起來,就讓學生倉促進行合作學習,那效果可想而知。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便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驗研究,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升華認識,構成了我們基本的合作學習的思想。那就是先學習,後合作交流。

在研究的基礎上,我寫成了《夥伴式合作式教學的幾個誤區》,我將該文投寄給我的導師《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的主編,他看後認為很有價值,於是在2007年6月將該文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雜誌上。後來,我在教學實踐中深入研究,寫出了許多論文。有些發表在刊物上,還有些發表在我的博客上。其中一些博客文章有一部分被盜取後發表在一些刊物上,變成了人家的成果。還有一篇文章發在中華語文網博客上,被上海特級教師李春華編寫的《合作教學操作手冊》作為重要參考資料使用。

持續不斷進行合作教學的研究,使我對合作教學的認識不斷深入。2014年,我在總結自己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寫成了《語文有效合作教學的探索和研究》並經過北京人文在線的編輯,由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以後,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反應。

學生合作學習,談論問題。

從合作學習的研究出發,我們又進行探究教學的研究。我們研究發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問題是我們合作學習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效,合作學習的效果更明顯呢?我想到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則。

再進一步研究,我發現我國古代在這個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鑑的思想。比如朱熹的朱子讀書法,六步讀書法中都蘊含著許多值得借鑑的教育思想。順著這樣的思路,我們再將目光投向現代,生本教育,參與式教學,鄭逸農先生的非指示性教學等等,他們的研究成果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於是我開始從學生提出問題出發來進行探究教學的研究。我們在大量試驗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探究教學模式「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這一路走來,非常艱辛,但是也非常充實。

學生自主學習,批註問題。

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我們寫出了許多高質量的論文,分別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初中版》 《語文教學研究》等權威雜誌上,而且我們的「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也在甘肅省首屆優秀課改教學法評比中獲得一等獎。我們的「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的教育專著也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許多教師不理解課改,不認同課改,除了與他們的對新課改的理論基礎的積澱有關外,還與我們抱殘守缺,不思進取有很大的關係。課堂教學改革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應該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地進行探索與研究,實踐出真知,這是真理。

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去研究,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去創造性地進行教學。然而,這種創造性不是盲目的創造,而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上,建立在對課程性質認識的基礎上。

相關焦點

  • 綜合實踐課成海南中小學必修課 流於形式褒貶不一
    不過在教學方式上,綜合實踐活動課與一般學科課程有所不同,不僅有室內課堂教學,也有校外實踐活動,方式靈活,內容多樣。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必修課,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四方面內容,像我們常見的組織學生當志願者、參加社區服務,以及職業體驗等,都屬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部分。」
  • 立學課堂:南通課改的創新實踐
    原標題:立學課堂:南通課改的創新實踐「在《創造宣言》一文中,陶行知先生是如何展開論述的?」領到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全班學生分成8個學習小組,走到教室左、右、後三面牆的黑板前,討論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他們的思考。
  • 南科大二實驗學校:五年探索,自上而下的課改到了臨界點
    南科大二實驗統整項目課程現場二、談課改:學科融合的實踐常失敗的根源在哪?1.南科大二實驗建校不久,但統整項目課程已經在全校鋪開多年,當初做這個項目的初衷是什麼?唐曉勇:首先,學生要圍繞主題去學習,這是符合人的認知需求,就像人的大腦要不斷聯結,不斷反射,才能加強學習。
  • 平南縣大將中學課改小記
    老師李榮泉從大家熟悉的太陽、地球、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軌道入手,還讓學生現場切下圓蘿蔔片、展示陽光下的圓盤在地面上的影子等,學生立即對橢圓有了直觀的了解……這是平南縣大將中學自2018年初課改後,其中的兩堂物理和地理課的一個環節。
  • 新林區中小學綜合實踐學校體驗實踐快樂收穫學習碩果
    近日,新林區中小學綜合實踐學校迎來了新林一小五六年級108名學生,他們懷著激動與喜悅的心情,來到了實踐基地,開始了為期三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此次綜合實踐活動開設的課程旨在為了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不斷探索、勇於超越的良好品質及創新意識。
  • 四川大邑中學開展區域聯合教研,助推信息化課改縱深發展
    中國網12月9日訊(宋得恩)認真貫徹落實成都市大邑縣教育綜合改革「1511」發展思路,助推「網際網路+」信息化課改工作繼續由1.0向2.0縱深發展,構建「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回歸學科本位、發展學科素養、提高綜合素質」的高效課堂,全面提高育人質量,打造精品信息化課改品牌,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以研促教。
  • 【東湖榜樣】李美榮:課改路上的創新者
    【東湖榜樣】李美榮:課改路上的創新者 2021-01-08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走在綜合實踐的路上——記龍王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行走在綜合實踐的路上——龍王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小學課程設置的一門必修課,根據《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要求,龍王莊小學積極開展、實踐這門課程。老師們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生活,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努力培養和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著重培養既有底氣又有靈氣且具有創新精神、實踐操作能力的現代小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辛勤的努力終於化作了一縷收穫的春風。
  • 課改20年,有哪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區域與學校課改「坐標」?快來...
    ……20年來不斷湧現的眾多新課改典型區域和學校,形成了具有示範效應的豐富的課改經驗,構築起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坐標。1998年,在「一期課改」的基礎上,上海啟動「二期課改」,提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改理念,著重解決如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更注重人的發展,尤其是在個性發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健全人格的發展,使素質教育更加體現新時代的要求。這期工程主要解決三大問題:如何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何更有效地實施和加強德育;如何以信息化帶動課程教學的現代化。
  • 滑雪-勇於挑戰
    有位名人說過:「實踐是進步的第一階梯,只有實踐才能使你有所發現,有所感悟。」一說到雪,你的腦海裡大多數會萌生這樣一個念頭:下雪該有多好呀,能夠堆雪人,能夠打雪仗,而在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是沒有見過雪的,心中充滿了嚮往。
  • 勇於砥礪奮鬥,揮灑青春汗水
    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拼搏奮鬥拼搏精神不能丟,特別是我們中國青年,必須好好傳承那時候的精神毅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必然不會一帆風順,無數艱巨繁重、艱難險阻的困難會擋在我們的路上,秉持艱苦奮鬥精神才能夠攻克難關,奮勇向前。 堅定信念,是新時代最珍貴的精神。信念是根脊梁,支撐著一個不倒的靈魂,支撐著人生大廈;信念是個路標,指引著一個前進的方向,指引著人生的道路。
  • 探索實踐「四化」教學模式 切實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近年來,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堅持思政課是第一課、馬克思主義學院是第一學院、價值塑造是第一要務、政治素質是教師考核第一標準,深刻把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時代要求,紮實推進以「教師團隊結構化、授課內容融合化、教學環節模塊化、教學實踐體驗化」為主的「四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磨思政「金課」,取得良好育人成效。
  • 優秀教師典型曲振芳:勤於實踐 在研究的路上奔跑
    針對如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這一研究重點,她把自己的課堂當成試驗田,邊思考邊實踐。傳統的課堂,教師習慣於提問題、講答案,單向的灌輸像無形的「套子」約束了孩子,不僅讓他們失去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制約了創新性思維的發展。如何突破這固有的模式呢?曲老師紮根課堂,不斷地上研究課,大刀闊斧地進行課堂轉型。
  • 「四種課堂」打造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路徑
    因此,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包含了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其他課堂在內的立體化的課堂教學體系,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探究。 第二,思政課實踐教學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思政課實踐教學不等同於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是它的顯性特徵和本質屬性。
  • 河科大附中:一所省級示範高中的課改突圍
    洛陽,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原東方高中,1957年建校,一所迄今已將至60年歷史的學校,正是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勇於推陳出新,「改」字上做好文章,才收穫了今天的成功。    這是一次艱難的探索,更是一次成功的「改」變。通過東方今報記者的視角,我們試圖為您探尋這所洛陽「課改第一校」背後成功的密碼,並分為上、下篇為您細緻解讀。今天,請看上篇。     ▶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卻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在教育教學創新之路上,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河科大附中」)則是後者。
  • 「豆芽學科」完美逆襲 綜合實踐活動課這樣上才有意思
    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研員毛擘做點評 王靜 攝    華龍網5月5日16時25分訊(王靜)「重慶被很多外地人稱為3D魔幻城市,地形複雜多變,特色交通工具獨具一格,輕軌穿樓而過,索道橫跨長江,就連電梯都是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
  • 實踐積分管理,做智慧型老師,學習永遠在路上
    自從開始學習實踐積分管理,我認識了全國各地很多優秀的老師,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以積分為載體,使自己的業務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高效教學,輕鬆管理。我不但從李老師的課堂上學習到了完整的積分管理架構,也從身邊優秀的同行身上學到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用心把他們變成自己的實踐體驗,越來越體味到曾經平凡枯燥的教學生活原來是這麼有趣、幸福。
  • 骨幹教師秀風採 聚力課改勇當先——天宮廟小學青年教師課改示範課...
    為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堂教學新路徑,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能力,5月27日上午,天宮廟小學開展了深入課堂教學改革青年教師課改示範課主題教研活動,力求為全校教師提供一種範例,活動特邀國開區北固中學原校長、教育專家蔡昌彬老師親自問診課堂,參與聽評課。
  • 聚焦「雙新」課改 百餘位教師共同探索教育新航向
    同時,各普通高中學校要發掘辦學優勢和特色,分階段梳理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對課程發展方向與特色進行前瞻性、戰略性思考,構建具有學校自身特色、結構合理、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看「雙新」改革下多元融合的課堂教學每周3節體育課,1節陽光鍛鍊活動……在長沙市第十一中學,該校體育課實行模塊選修走班教學,體育模塊選修課含男子籃球、足球、羽毛球、桌球、體育舞蹈、女子籃球、排球、健美操等,讓每個學生有2門體育愛好或特長。
  • 探索改革 推動教育發展的「和順實踐」
    「十三五」期間,和順縣圍繞「立德樹人、全面育人」的目標,全面啟動教育體制機制綜合改革,在全縣形成了「黨政重教、政策助教、名師興教、全民幫教」的良好教育發展環境,探索實踐出了一條山區特色教育改革發展之路。擁有75年辦學歷史的和順北關示範小學,一直都以自主教育為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