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先進典型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動教材,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無聲載體,更容易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啟發人。收集和宣揚他們的風採,對於引導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牟平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肩負前所未有的發展重任,站在奮戰「十三五」新開端、建設中韓(煙臺)產業園新起點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以先進典型的優秀事跡和高尚情操,影響和帶動全社會投身牟平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以先進典型的攻堅精神和奉獻意識,動員和激勵廣大幹部群眾推動牟平跨越。為此,區委宣傳部按照區委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順勢而為、應聲而動,及時編輯出版了《牟平區身邊的典型風採錄》(第一輯),集中展現了全區第一批33個身邊先進典型的突出事跡。這其中有10名能人典型、11名農村幹部典型、12名優秀教師典型,涵蓋了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農村等多個領域,這些先進典型展現的是頑強拼搏、奮發有為的時代風貌,折射的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值得我們為之弘揚和學習。
牟平從來不缺少典型,牟平未來必將湧現更多典型。《牟平區身邊的典型風採錄》還將陸續推出一系列先進典型,希望宣傳部門再接再厲、精益求精,繼續努力、持續辦好,特別要注重宣傳引導、精神傳導,在全區營造尊重先進典型、學習先進典型、爭當先進典型的社會風尚,激勵廣大幹部群眾昂揚精神迎挑戰、積極作為謀發展,以「走在前列、落在實處」的實際行動,推動中韓(煙臺)產業園建設快速突破,推動全區經濟社會持續跨越發展。
牟平區第二實驗小學教導處副主任 曲振芳
曲振芳,牟平區第二實驗小學教務副主任,語文教師。1995年畢業於煙臺師範學校,從教二十年,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誠心做教育,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她摯愛的孩子們,把勤勞和智慧融入這小小的三尺講臺。近幾年,她不斷思考探索,邁開成長的腳步,開啟了自己教育教學的新篇章。
打破束縛,全新啟程
2013年9月,在區教體局健康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她和學校的一批骨幹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有效閱讀」的研究之中。針對如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這一研究重點,她把自己的課堂當成試驗田,邊思考邊實踐。傳統的課堂,教師習慣於提問題、講答案,單向的灌輸像無形的「套子」約束了孩子,不僅讓他們失去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制約了創新性思維的發展。如何突破這固有的模式呢?曲老師紮根課堂,不斷地上研究課,大刀闊斧地進行課堂轉型。她和學校的骨幹研究團隊以「問題不過夜」的精神,潛心研究,使得該校的語文課堂思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單純地提要求、問問題,而是大膽放手,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放飛思維,自由閱讀。通過盤點收穫,全班進行思維碰撞,教師適時引領提升,達成學習目標。這種自主的思維課堂,充分展現了孩子們個性化的思考,課堂上常常精彩不斷,驚喜連連。
專項研究,加速奔跑
學生發言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孩子們敢說、樂說,但我們追求的並不是「熱鬧」的教室,如何讓他們的交流更有深度,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課堂的思考交流中來呢?曲老師率先提出了「扯住傾聽不放鬆」這一有效策略,並結合研究課例——《太陽》向老師們傳授抓傾聽的方法:複述、接力、總結、記錄。這些樸實的小妙招,使得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用心傾聽中深入思考,在思維碰撞中共同提升,課堂效率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專項研究課切實解決了實踐中的小問題、真問題,曲老師和學校研究團隊以此為契機,進行專項指導的研究,專門解決常態課中發現的一系列共性問題:當學生交流不深不透時,進行「有理有據表達」專項指導課;當學生自主閱讀出現碎片化時,進行「整體閱讀」專項指導課……階段性的整理與提升,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拔節。在親子課堂中,曲老師讓家長和孩子共讀一篇課外文章《祖母的芒果樹》,孩子們的發現思維廣闊、交流深刻,家長們不由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
且行且思,勤於積澱
在推進課堂轉型的過程中,為了持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曲老師組織骨幹教師設計開發了《每天進步一點點》評價手冊,通過形式多樣的獎勵貼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評價,促使他們的思維真正動起來。經過兩年的研究,她與二實小的語文團隊一起編寫了《有效讀寫課堂思路》《有效讀寫課堂教學策略》。這一實踐與研究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目前,這一研究課題已通過省級專家組的驗收,圓滿結題。
多年的研究之路使得她更加善於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她發現,如今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的嬌慣使得他們「五穀不分四體不勤」,與生活嚴重脫節。為了真正做到把教育落到根上,她組織二實小的骨幹團隊編寫了《跟著節氣走》校本課程教材。用「節氣」接地氣,引領孩子親近自然,走進農田,伴著節氣長見識,真正讓經典紮根於學生的心田。此書受到有關專家的一致好評,目前正在編輯出版中。
智慧共享,惠及他人
一花獨放不是春,在研究的路上,她總是不忘將自己的實踐所得與其他教師一同分享。2014年的9月,她為全區視頻教研提供了兩節課例——《中彩那天》、《觸摸春天》,課堂觀摩之後,把自己的經驗做法《思維課堂,方法先行》跟全區老師共同分享,為我區課堂學習方式的轉變起到了示範引領的作用。寒假裡,她先後到武寧中學、高陵中學做了《用研究的韌勁 開啟思維課堂》專題報告,為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轉型做了思想和方向上的引領。近兩年,我區骨幹教師、校長、教研員,來自貴州、內蒙古、海陽、長島等多地的校長等上千人次走進她的課堂,近距離感受課堂轉型中教師的智慧和孩子的變化。2015年,她又以指導教師的身份走進五裡頭小學。在做好自己學校現有工作的同時,每周一次下鄉,帶領全校語文教師走向語文課堂轉型的探索之路。與老師面對面地交流經驗、解讀課標,親自送課、聽課、評課,多種形式的互動教研,使得該校的語文教學研究煥發勃勃生機。2016年2月,在全區語文教研會上,她又將自己深入研究的收穫——《從「獨木」到「森林」,讓閱讀思維走向整體》與全區教師共享,推動語文課堂轉型走向深入。
奔跑在研究的路上,一分努力,一分收穫,她在實踐中成長起來。她所帶班級的學生樂思好學、成績優異,她所帶領的語文研究團隊朝氣蓬勃、善於思考。她用智慧的心靈、辛勤的耕耘書寫著教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