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堂中體能訓練方法

2020-12-10 騰訊網

作者:山東省日照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劉元玲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的主要特點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本課程主要通過身體練習的手段和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因此,本課程的主體是運動技能學習和體能練習。」小編在交流與學習中收穫了一些成功的經驗,現將實踐中的思考與同仁們一起分享。

一、對體能的基本認識

隨著《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修訂、頒布,體育與健康的課程內容有了改變,即從必修和選修到必修必學和必修選學,增加1個體能模塊(18個課時,共1個學分)。何謂體能?體能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身體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靈敏性、協調性、平衡性、反應時、爆發力等」。體能教學的過程是掌握並運用發展各種體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種方法的過程,發展體能能夠促進身體健康並有利於掌握運動技能。

二、體能教學設計的實施策略

基於以上對體能的基本認識,日照市從2017年開始將高中體育與健康體能專題研討活動作為探索、研究體能教學的總抓手,吸取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研討會的先進理念,遵循高中學生身心特點和教育教學基本規律,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總結出以育人為本,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的「1+N+3」體能教學實施策略。

(一)體能模塊教學「1+N+3」體能教學實施策略

體能模塊教學「1+N+3」體能教學實施策略中的「1」是指以形體教育為出發點,「N」是指以發展體能要素的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靈敏性、協調性、平衡性、反應時、爆發力等為支撐點,「3」是指以培養高中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學科核心素養)為落腳點。如,日照市高一年級學生上學期採用體能模塊教學形式,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形體作為出發點,以掌握並運用發展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靈敏性、協調性、平衡性、反應時、爆發力等體能的原理和多種方法作為支撐點,以每項體能為基礎設計1個課時,共計10個課時,以2~3個體能為基礎設計7個課時,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選項測試1個課時,完成1學分即18課時體能模塊教學設計。

1.以形體教育為出發點

形體練習主要以韻律操、徒手操、抗阻力等練習為主,採用單一或組合動作,重點培養學生蹲、立、行、走等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通過各種體能專門性的練習獲得健美的體形。練習過程以動態拉伸與靜態拉伸相結合的方式,以學生自主、雙人和團體3種練習形式為主,以「形體美、姿態美、動作美和氣質美」的標準進行評價。如,進行不同形式的單人拉彈力帶的變換練習中,聽教師口令,每個動作拉伸到位後停留5~8s,教師提示動作要領,讓學生體會塑造形體之美和不同部位肌肉發力的感覺,既要關注形體美又要關注力量素質練習;鞏固提高階段以2人合作或者團體分組的組合練習為主,進行徒手操、韻律操的組合動作練習時,要注意單一動作的規範性和連接動作的連貫性;2人和團體練習時可以讓練習者相互輕輕拍打對方的手臂、腰、腿等身體部位以提醒同伴體會協調、用力、舒展、平衡等動作。以形體教育為出發點的體能教學思考與實踐中要關注身體的生長發育規律、身體形態變化及發展體能的各種方法,讓身體與動作融為一體,用「四美」的標準評價,讓課堂上的形體練習遷移到日常生活中,表現出新時代高中生擁有的活力和自信。

2.以發展各項體能為支撐點

以掌握、運用、發展各種體能的原理和方法為支撐點設計課時計劃。課時計劃設計應遵循以下4個要求:(1)練習動作:從單一動作到組合動作;(2)練習方式:從自主、2人到團隊結合;(3)練習形式:從基礎練習到拓展練習;(4)運動負荷: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中小學生體育鍛鍊運動負荷衛生標準(WS/T101-1998)》的要求,設計練習時間為20~30min,其靶心率適宜的範圍不得低於120次/min,最高不可超過200次/min。平均運動負荷以心率衡量,應當在最大強度心率的60%~80%之間。如,以發展下肢肌肉力量為主的課時教學設計為:(1)基礎練習:單一的蹲起練習(下蹲時靜止5s,每組練習10~20次)、2名學生面對面手拉手蹲起、多人手挽手蹲起;(2)組合練習:蹲起+弓箭步(前後左右任意方向)+弓箭步交換跳(左右腿交替為1次);(3)拓展練習:單一的單腳蹲起(下蹲時靜止5s)+單腳跳蹲起+2名學生面對面手拉手的單腳跳蹲起+2名學生面對面手拉手,1名學生拉另1名學生跳的蹲起(練習2~3組,每組練習10~15次,);組合練習:手持實心球單腳跳蹲起+弓箭步+弓箭步交換跳+弓箭步下蹲後,將上身轉向左或右側將實心球與同側面的同學交換。以發展各種體能為支撐點的體能教學的思考與實踐中要培養學生基於原理與方法,將練習動作與練習方式相結合設計出經濟、實效的發展體能各種的動作組谷,讓課堂上的練習遷移到學生終身體育鍛鍊中,養成科學鍛鍊的好習慣。

(二)結合運動項目發展體能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從高一年級下學期開始一直到高三年級體育課教學以選項教學為主,結合運動項目技術特徵作為切人點發展體能。結合運動項目,以發展體能教學「1+N+3」的體能教學實施策略中的「1」是指以運動項目特徵為出發點,「N」是指從事運動所需要的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靈敏性、協調性、平衡性、反應時、爆發力等為支撐點,「3」是指以培養高中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學科核心素養)為落腳點。

近2年來日照市高中學生實施選項教學,從運動項目特徵入手,以發展與運動項目密切相關的體能為主,培養學生運動項目意識。按照以下3個要求以「課課練」的形式進行體能教學課時計劃設計:(1)適宜的運動負荷;(2)練習方式:從自主、2人到團體相結合;(3)練習形式:從基礎練習到拓展練習。如,籃球項目的模塊教體育 學,利用籃球移動技術動作組合發展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教學設計:(1)基礎練習:起動+側身跑或者變向跑(14m)+側滑步或者前、後滑步(14m)+急停轉身+返回快速跑(28m);(2)拓展練習:2名學生1組,1名學生進攻,另1名學生防守,起動+側身跑或者變向跑(14m)+側滑步或是前、後滑步(14m)+急停轉身+返回快速跑(28m)。籃球項目的模塊教學,利用折返跑發展心肺耐力的教學設計:

(1)基礎練習:計時3~4min,從籃球場一邊的端線出發,依次快速分別跑至罰球線、中線、對面罰球線,到達對面端線後返回,通過反覆練習提高折返跑的次數;

(2)拓展練習:採用計時結合運球折返跑的形式進行,通過反覆練習提高運球折返跑的次數;由於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練習過程中通過消極到積極防守、練習組數、間歇時間等調整運動負荷。結合運動項目以發展多種體能為支撐點的體能教學的思考與實踐中,要培養學生基於運動項目,將運動技術與發展體能融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運動項目特徵,培養學生熱愛運動,享受運動的樂趣。

體能是人體運動能力的構成要素,是發展運動技能的基礎,是提高運動技能和提升運動水平的保障,並且可以防止或減少運動損傷。體能是學生健康成長需要的營養素,運動項目則是美食,學生的生長發育既需要必備的營養素,又需要美食的升華,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能使學生全面發展體能。在以個人為主的體能鍛鍊中,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並培養自己擁有嚴謹縝密的思維方式、一絲不苟的生活態度、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在集體或是團隊為主的體能鍛鍊中,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在練習或比賽中讓自己的體能在團隊中發揮得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課堂中體能訓練的幾種方法
    「體能」源於競技體育,而相較於籃球、排球、足球等項目,體能訓練方法和手段多樣,場地和器械造型奇特,如瑞士球練習、平衡盤練習、彈力帶等等,練習方法也區別於傳統體育中的
  • 體育課堂中體能訓練現存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在體育課中,只有通過體能訓練強化學生身體素質,才能為學生學習文化課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本文在探索體能訓練現存不足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改進措施。 一、體能訓練現存的不足 (一)體能訓練相關設施設備有限 由於現階段教育對於體能訓練的忽視,導致了大部分學校中訓練的場地以及相關設施設備嚴重不足,對於體能訓練的物力和人力投入過少,造成了體育課堂中體能訓練受到了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阻礙了學生的體能發展,也造成了學生個人發展難以全面和均衡
  • 瀋陽市體能訓練方法知識培訓 開啟中小學體育教師課程模式新篇章
    為落實此次會議精神,2020年10月16日,瀋陽市教育研究院學生健康發展研究部和瀋陽市體能協會整合多年的培訓經驗和教育資源,推出「瀋陽市中小學體育教師體能訓練方法知識培訓「有效地推進教師專業素養及校長管理能力持續提升。傳師道,盡師責,防疫教研兩不誤,用行動書寫使命與擔當。
  • 掌握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法,讓體育達標訓練事半功倍
    提案建議全面提高體育權重。探索實施體育教育測試過程性評價,將體育科目納入中高考考試科目範圍,並設計與語文、數學等主科同等分數,激發學生、家長、學校內生動力,主動增加體育鍛鍊時間和師資投入。相信家長們看到這個消息也是喜憂參半吧,喜的是孩子學業繁忙,大多數時間都放在學業上,很少運動,擔心會印象到孩子的體能及健康,憂的也是孩子學業繁忙,擔心這項措施會給孩子帶來其他壓力,而這對於那些很少進行體能訓練的學生而言,應該是一個「噩耗」。
  • 青少年足球專項體能訓練研討會在國家體育總局秦皇島訓練基地(中國...
    青少年足球專項體能訓練研討會在國家體育總局秦皇島訓練基地(中國足球學校)舉行 發布時間:2019-11-01 來源:秦皇島訓練基地 字體: 大 中
  • 嵐上體育視界|擊劍運動體能特徵及訓練方法探究
    在擊劍運動的過程中,需要足夠的技巧和力量來控制手中的劍,對身體各個部位的機能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平常的訓練中一定要進行體能訓練,嵐上擊劍俱樂部通過對擊劍培訓的相關教學經驗提出一些體能訓練的方法。擊劍運動是一項一對一的對抗性運動,它要求小學員反應敏捷、注意力集中,在擊劍對戰中,技術、戰術對比賽結果的影響固然重要,但體能也是不可小覷的重要因素。
  • 體能訓練的基本方法(三)——速度訓練方法
    在體能訓練中,應根據不同的項目特徵和速度形式,而設計不同的速度訓練方法和手段。一、速度概念的釋義 速度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20],是決定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競技運動中,速度主要體現在快速完成動作、對各種信號刺激的快速反應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王瑞元在《運動生理學》中指出,速度在競技運動中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移動速度三種形式。
  • 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方法
    ,力量訓練是運動員技術戰術和體能訓練的基礎,始終貫穿與運動員長期的訓練中。05.發展籃球體能依據與方法的分析籃球運動員必須要具備很好的體能,才能在比賽中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鬥志,才能保證技術,戰術水平的正常發揮,現代籃球比賽需要在長時間高速度移動中,激烈對抗中完成各種複雜的動作
  • 《冰雪知識微課堂》自由式滑雪障礙追逐國家隊體能訓練都練什麼?
    ,但充分利用國內現有條件,如秦夏季體能訓練基地、室內滑雪場、室外滑雪場等,基本可以滿足訓練需要,因此總體來說疫情對專項訓練的影響並不太大。國家障礙追逐隊哈斯提爾比賽中通過前一階段的達標體測和體能大比武,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體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隊伍已經進入專項體能訓練階段,在維持和提高基礎體能的前提下
  • 體能訓練的基本方法(一)——傳統力量訓練方法
    王衛星教授,廣東體能協會(GSCA)理事長,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體育總局體能訓練與恢復重點實驗室主任;GSCA體能培訓講師、認證專家。曾任我國備戰2006年都靈冬奧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專家組成員。
  • 多種訓練構成的課堂,樂動體育多種方法全面提高青少年球技
    樂動體育認為,如果想要提升籃球訓練的效率,首先需要針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專項訓練,最後再完成系統化「升級」,這是每一名籃球學員必須經歷的過程。樂動體育再度推出多種籃球訓練方式究竟如何構建多樣化的訓練課堂呢?樂動體育覺得,在青少年籃球培訓中,打造全面的課程體系,用多種訓練構成的課堂幫助孩子們提高球技顯得尤為重要。
  • 籃球學員們的體能訓練,在樂動體育必不可少
    俗話說,三分技能,七分體能,在任何運動項目中,體能都是前提和基礎,它制約著運動技能所能達到的高度。樂動體育認為,如果把體育運動比作金字塔的話,運動體能就是金字塔塔底,而運動技能就是金字塔的塔尖。
  • 北京體育科學學會成功舉辦2020體能訓練專家論壇
    在競技體育板塊,北京體育大學體能學院副院長李衛圍繞「體能訓練前沿與熱點」這一主題,闡述了一般體能與專項運動表現的關係;基於速度的力量訓練定義、作用與方法;數位化體能訓練的優缺點分析以及對主流數位化體能訓練監控系統介紹
  • 【大師課堂】淺談提高拳擊運動中體能的方法
    所以說,體能是拳擊中制勝因素裡最重要的一環。針對體能的訓練,可以放在拳擊專項訓練的前後進行,當然也要穿插在每次的打沙袋的過程中。其實我們的做法很簡單,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套比較普適、也比較容易的訓練方式,以加強你的耐力。
  • 制定青少年體能訓練計劃:最佳的方法
    因此,青年需要按照其年齡和動作需求設計的體能訓練項目以及正確的指導。訓練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能教練需要提供以青少年為中心的指導,引導青少年達到特定的發展水平,同時成為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和傑出的溝通者,了解運動員的個人需求、能力和特點(1,2,5,13)。 本文將探討這樣的訓練方法和理念,最終將使年輕運動員最大限度地減少未來受傷的機率,最大限度地提高運動表現,並促進長期運動的發展(LTAD)。
  • 基礎體能訓練方法
    基礎體能訓練方法 體能訓練在人體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一個角色,不但是在軍隊訓練中,即便是在普通的工作生活中也需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可以更好的生活工作,練就健康的體魄需要掌握相應的方式方法,那麼基礎體能訓練的方法有哪些,又該如何做到呢?
  • 以球為導向的足球體能訓練方法
    然而同樣是這些球員,他們的足球體能和場上應用能力是我合作過的團 隊中最好的!我的回答是:「相信我,給他們一個球,他們不會停止跑步和努力。」 如果你不是體育科學家,而且在與運動員一起訓練時也沒有機會接觸到他們,我建議你遵循一條規則—在你的足球課程中加入體能訓練。
  • 河南體育打造體能訓練生力軍
    本報記者鄧放攝本報訊(記者黃暉實習生張子健)「體能有多重要?如果說運動員的技術是『0』的話,體能就是前面的『1』,沒有足夠的體能支撐運動員完成技術動作,無論有多少個『0』,終究都是『0』。」9月3日,省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的一間教室外,河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傅汝誠告訴記者。當天,河南省體育局體能教練員培訓班的培訓繼續進行。
  • 體能訓練在集體項目中的運用難點
    ,是現在訓練領域內最新而覆蓋面最廣的概念,替代了傳統的一般訓練甚至專項訓練的很多部分,甚至可以說,除了專項技戰術外,其他所有的身體能力練習都可用體能訓練來籠統概括,重新定義了國內訓練領域的訓練理念。目前,在國內訓練領域內,尤其是專業競技領域,對體能的重視,主要是圍繞身體素質的部分展開,於是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平衡等運動基本素質的提高有了新的訓練理念和方法指導,並在很多運動項目上取得了良好的運動實踐效果。
  • 體能訓練早已不是跑圈和高強度了,一起來認識真正的體能訓練體系
    國外專項班培訓課程內容主要包括: 體能訓練的科學方法與手段、橄欖球的體能訓練、遺傳與運動能力、籃球體能訓練手段、基因對耐力/ 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關於跑速的生理和心理學基礎、壓力性脛骨骨折的研究、橄欖球體能訓練課、耐力訓練的生理學基礎、體能訓練的超量恢復理論/ 方法、了解器材設備及訓練方法、短跑專項速度與力量訓練的理論方法、NBA 職業男籃的體能訓練、當前美國體能訓練體系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