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拉開了2020年全國兩會的序幕。今年的兩會上,青少年體育的發展再次引起了委員和代表們的廣泛關注。
百餘名委員:
將體育科目納入中高考考試科目
全國政協委員吳志明領銜百餘名委員共同聯名,提出《關於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中小學生鬆綁減負的提案》。
提案建議全面提高體育權重。探索實施體育教育測試過程性評價,將體育科目納入中高考考試科目範圍,並設計與語文、數學等主科同等分數,激發學生、家長、學校內生動力,主動增加體育鍛鍊時間和師資投入。
相信家長們看到這個消息也是喜憂參半吧,喜的是孩子學業繁忙,大多數時間都放在學業上,很少運動,擔心會印象到孩子的體能及健康,憂的也是孩子學業繁忙,擔心這項措施會給孩子帶來其他壓力,而這對於那些很少進行體能訓練的學生而言,應該是一個「噩耗」。
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家長們也對體育運動逐漸有了概念,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各位家長:體育達標考試需要學生長年堅持訓練,不易短期內進行高強度訓練哦。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提高身體素質,增加免疫力,但這個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長期堅持運動。並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且高強度運動,也是通過長時間運動,一點一點增加強度的,而不是段時間內突然增加強度,那樣對身體是有傷害的。
現在的初高中生每天更多時間接觸的還是學業,每天的學習壓力挺大,所以很少有時間去堅持進行體能訓練。所以在體育考試前一段時間,很多學生發現自己的運動成績不達標時,會加大自身的運動量,比如快速衝刺八百米,一千米,之前很久都不運動一次,現在突然每天跑一兩個小時等,這種不科學的運動方法容易導致受傷。
所以不論是中考體育達標也好,還是以後會將體育成績納入高考成績也好,都不可「拔苗助長」,應該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打好運動基礎,提高身體素質,取得好的體育成績,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養成從小運動的習慣,比如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讓孩子去GOKU悟空兒童運動館進行體能訓練,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這樣對以後的體育考試不會充滿恐懼心理,並且能在這一方面與其他同學拉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