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年間,社會矛盾加劇,白蓮教在下層群眾中長期傳播,已經形成了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天理教是白蓮教的一支,活動範圍在京畿、河南、山東一帶,在嘉慶年間逐漸形成以林清、李文成為首的民間勢力團體,並多次組織武裝起義。京畿一帶流傳「現在姓李的再世,李文成當做人王」、「單等北水師漢帝,大地乾坤只一傳。」 河南滑縣李文成和北京林清是主要教首,分別自稱李自成、漢帝劉姓轉世。
天理教並未引起朝廷的足夠重視,而發展很快,終於約定「該明道了」,決定於1813年九月十五日在直隸、山東、河南三省同時舉事,打白旗、頭裹白布,以「奉天開道」為明號。河南、山東的天理教徒私買戰馬、頒發旗號、大造軍械、招募信徒,如此規模,很快就引起官府注意,調集軍隊前來鎮壓。李文成、牛亮臣、宋元成等人提前起義。
林清不知其它地方提前起義,最初想帶領一隊人馬,進攻燕郊圍場,尋刺在那裡打獵的嘉慶帝。後因圍場官兵太多,戒備森嚴,恐難成事,最後,決定於九月十五日當晚打入紫禁皇宮,意在推翻清廷,奪取最高政權。
林清在京郊大興縣宋家莊等處招集了兩百多人,對大家說「弟兄們,我們這次攻打皇宮,官府一定想不到,到時候打它個措手不及,必定成功。我們佔領了皇宮,就可以佔領京城,擒賊先擒王,其它的一切事情就好說了。」
林清做了一些的準備工作。十四日,200多天理教徒分散潛入京城,有的扮作商販,有的扮作賣藝的等等,約定十五號清晨到東華門、西華門附近會合。但到會合時,天開始下著濛濛細雨。
200多人分成兩路,一路由太監引路進東華門,因在門外與煤黑子發生爭執,暴露了武器,很快被官兵護衛發現,不久就都被擒殺。
另外一路由太監引路從西華門進入,裡面還有太監策應,十分順利。他們攻進內宮後,關閉城門,爬上城樓,按計劃插上白旗,給城外的教徒發出信號。眾人直奔養心殿,很快就打到了隆宗門一帶。
聽到紫禁城被攻破的消息,后妃、皇子、文武大臣們嚇成一團,猶如驚弓之鳥,只想逃之夭夭。眾人竟都準備逃跑,甚至鎮守午門的頭領竟嚇得率領兵丁開門逃跑。雨還在下著,宮內亂做一團。起義者在宮中揮舞著「順天保民」、「順天開道」的布旗。起義者聚攻隆宗門,一支箭射到了隆宗門匾額,令眾護衛大亂。
嘉慶帝不在宮內,皇子旻寧當時正在上書房讀書。得知教民攻入皇宮,旻寧手持鳥槍帶領另幾個皇子趕到養心殿迎擊教軍。內廷鳥槍處太監慌忙之中找不到鉛丸,旻寧急中生智,命令在場眾人把衣服上的銅扣子揪下,代替鉛丸作子彈,向教民射擊。
幾個教民爬上隆宗門宮牆之後,還沒喘過氣,就被旻寧擊中兩人,教軍進攻受阻,雙方僵持膠著一段時間,時間到了傍晚。這時成親王永瑆、吏部尚書英和趕到,只見永瑆一改往日文雅氣質,脫帽露頂,氣勢雄偉,大喝一聲:「何等草寇,敢如此猖獗,還不受死!」 綿寧調來火器營、健銳營兵入宮,成親王永瑆在紫禁城內督捕。
眾護衛分成幾隊向四周搜去,教徒們紛紛散逃而去。歷史上稱這次天理教民武力攻入紫禁城的事件稱為「癸酉之變」,皇宮被平民攻破,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一次。直到十七號,在紫禁城內仔細搜捕,又抓獲了些四處藏匿的教徒。嘉慶帝對這次「癸酉之變」感嘆道:「此乃漢、唐、宋、明之所未有,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癸酉之變」以天理教徒的失敗而終,200多年後遺蹟也能尋到,據說,隆宗門上的箭頭就是當年所留!(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探秘乾隆下江南的行宮,寢宮也就這麼大!
乾隆下江南,為何每次都要到這個地方?
乾隆在此寫了四個字,道出南京繁盛源頭,親臨此地更有感觸!
明朝皇帝後宮只有皇后一人,沒有其他嬪妃,在封建帝王中實屬罕見!
曾國藩許可夫子廟成為紅燈區,沒想到自己的女婿成為了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