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故事:剛愎自用

2021-03-05 小蝌蚪找媽媽
【釋義】愎:任性;剛愎:強硬固執;自用:自以為是。十分固執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反義詞】 博採眾長  從諫如流  虛懷若谷

春秋時期,楚國是南邊實力強大的國家,鄭國在當時是一個比較小的諸侯國。公元前597年,鄭楚之間發生矛盾,楚莊王派兵攻打鄭國。

鄭襄公裸體牽羊迎接楚莊王,並苦苦求饒,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同時,鄭國派出使者出使晉國,向讓晉國出兵幫助鄭國。當年夏,晉國派軍隊救援鄭國。

晉軍南下,兵臨黃河時,聽說鄭國已經同楚國媾和,晉軍中軍主帥荀林父想退兵,並提出等楚國軍隊回國後,再出兵攻打鄭國,討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縀表示反對,認為這樣「不行」,並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諸侯,是因為軍隊勇敢、文臣武將盡力的關係。現在失去了諸侯(指鄭國背叛晉國親向楚國),不奮勇當先,不能說是盡了力。有敵人不去攻打,不能說是勇敢。要是由於我們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

先縀還說道:「率軍出徵,遇到強敵而退卻,這不是大丈夫的氣概;擔任軍隊統帥,而終非大丈夫,唯有你們能做得出,我辦不到」於是他率領所屬部隊渡過黃河,繼續前進。荀林父的部將根據這一形勢,分析進和退的得失利害關係,最後一致勸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國軍隊想北上,到飲馬黃河時再回國。聽說晉軍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國。其寵臣伍參想戰,而令尹(官名)孫叔敖則不想戰,並說:「去年打陳國,今年攻鄭國,不是沒有戰爭。戰而不勝,您伍參的肉夠吃的嗎?」伍參說:「如果這次打勝了,就足見您孫叔敖沒有謀略了;不能戰勝,我的肉將在晉軍之手,還能吃得上嗎?」令尹轉車反旗,伍參對楚王說:「晉國現在從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執行命令;其副手先縀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統帥(指中軍、上軍、下軍之首領)想統一行事也難以辦到,就是想聽從命令,也沒有統一的上級,大家聽誰的?這一仗,晉軍必敗。」
楚莊王無奈只好命令令尹調轉戰車向北,駐紮於管地以待晉軍。最後打敗晉軍,大獲全勝。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更多精彩故事

相關焦點

  • 【金悅童年】成語故事 |《剛愎自用》
    後來,「剛愎不仁」就轉化為了「剛愎自用」這一成語。1、老陳這個人太剛愎自用,根本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2、剛愎自用的人喜歡獨斷專行,不撞南牆是不會回頭的。
  • 剛愎自用的成語故事
    剛愎自用的材料【注音】gāng bì zì yòng【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尚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解釋】愎:任性;剛愎:強硬、固執;自用:自以為是。指固執己見、自以為是,聽不進一點兒別人的意見。【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十分固執自信。
  • 每日一成語:剛愎自用
    這個成語的故事背景是這樣的: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我們在成語「篳路藍縷」中講到了楚國出兵鄭國,要爭霸中原的事情。當時鄭國是晉國的跟班,所以晉國無論如何都要來救援鄭國的。於是,本來是楚國對鄭國的教訓戰爭就變成了楚國與晉國的爭霸戰了。當時,楚軍已經飲馬黃河,就準備回楚國去了。
  • 剛愎自用|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剛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愎:任性;剛愎:強硬、固執;自用:自以為是。
  • 中華成語小故事——從善如流
    成語解釋成語cóng shàn rú liú從善如流解釋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近義詞從諫如流、從善若流反義詞獨斷專行、剛愎自用造句我們要學會從善如流。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唇亡齒寒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 成語故事:夜郎自大
    所以在原本的故事當中,夜郎國君並沒有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貶義行為,這夜郎自大的本意指的是:夜郎國自以為國土很大。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才開始用夜郎自大來形容那些囂張跋扈、自以為是的人,這是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難免的事情,就像「難兄難弟」和「朝三暮四」,也和最開始的意思相去甚遠。
  • 【成語典故】剛愎自用
    剛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愎:任性;剛愎:強硬、固執;自用:自以為是。
  • 歷史知識—【剛愎自用】
    歷史知識—【剛愎自用】 愎:任性;剛愎:強硬固執;自用:自以為是。十分固執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 ► 成語故事:孤掌難鳴
  •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的故事示例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上期成語故事-望梅止渴輕輕鬆鬆學成語讓孩子愛上學習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寓意深遠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望梅止渴的故事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
    成語解釋成語一鳴驚人
  • 成語故事雕蟲小技
    成語解釋成語雕蟲小技拼音diāo chóng
  • 智瑤的剛愎自用
    但是,智瑤的失敗吧,我看更多的是剛愎自用,不懂得審時度勢,過於短視,看不清楚格局。顏值高,身體壯看來是真。可是能言善辯,估計就是口舌之爭。堅毅果敢,更像是剛愎自用了。智果的一番表揚,看來也只是為了突出其」不仁「。 說,智瑤接了班後,就處處表現自家的優越性,試圖凌駕於其他三大家族之上。
  • 在英語中有哪些類似我們成語的句子呢?
    漢語成語、諺語、歇後語實際也是在老祖宗在幾千年的生活中不斷的濃縮提煉出來的,這些語言也就是平時交流時約定俗成的短語。英語中對應我們所說的成語、諺語這些內容的叫做Idioms and Proverbs。和其他外語一樣,只不過可能對應的本意不同,但是引申義是一致的,下面大劉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英語中的成語、歇後語、諺語記錄,分享給大家。
  • 成語故事孤掌難鳴
    成語解釋成語孤掌難鳴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對牛彈琴| 成語故事
    對牛彈琴得故事出自牟融得《理惑論》,又名《牟子》。作者牟融學識淵博,年輕時曾被推舉為茂才,後來成為朝廷得重臣,政績出眾,受到大家得一致讚揚。在東漢時期,「茂才」就是秀才的意思。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原來,東漢的開國皇帝叫劉秀,為了避諱——不能直接說出皇帝的名字,東漢的「秀才」統一被改為「茂才」。
  • 竭澤而漁|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捨生取義|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