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電:北美核電發展全球第一 但東亞地區發展迅速

2020-12-18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核電利用鈾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在核裂變過程中,中子撞擊鈾原子核,發生受控的鏈式反應,產生熱能,生成蒸汽,從而推動汽輪機運轉,產生電力。從全球範圍來看,北美地區的發展最為先進,但亞洲地區的在建機組一旦完成將超過北美地區成為全球領軍地區。 全球在運核電機組數量波動上升 但裝機容量較為穩健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新建核電機組主要位於歐洲和北美地區。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亞洲、中東歐成為新建核電機組的主要地區。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核電使用量將於未來20年內繼續增長,且未來大部分核電裝機容量增長預計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家。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顯示,2000-2019年全球在運核電核電機組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在2019年全球共有核電機組456臺,較2018年的457臺下跌1臺。從在運裝機容量來看,自2000年起,在運裝機容量呈現波動上升趨勢,近年來上升趨勢明顯。在2019年,全球在運裝機容量達到了402GW,與2018年持平。

北美核電發展全球第一 但東亞地區發展迅速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顯示,北美地區的在運裝機容量達到了110.71GW,佔比28.37%;其次是歐洲的西部地區,在運裝機容量達到了106.31GW,佔比27.24%;第三是東亞地區,在運裝機容量達到了104.21GW,佔比26.71%。從在建裝機容量來看,東亞地區的在建裝機容量第一,達到了21.18GW;其次是亞洲的中東和南部地區,在建裝機容量達到了15.37GW;再者是中歐和東歐地區,在建裝機容量達到了10.81GW。整體來看,目前北美地區的核電發展較好,但東亞地區的發展不容小視。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在運裝機容量達到了110.71GW,佔比24.37%;其次是法國,在運裝機容量達到了61.37GW,佔比15.65%;第三是中國,在運裝機容量達到了46.52GW,佔比11.86%。從在建裝機容量來看,中國的在建裝機容量第一,達到了11.81GW;其次是韓國,在建裝機容量達到了5.36GW;再者是日本,在建裝機容量達到了3.46GW。整體來看,美國的核電發展較好,但中國後驅直上追擊美國。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顯示,美國的核電機組有94臺,佔比21.22%;其次是法國,核電機組數量達到了56臺,佔比12.64%;第三是中國,電機組數量達到了49臺,佔比11.06%。從在建核電機組數量來看,中國的在建核電機組數量第一,達到了12臺;其次是印度,在建核電機組數量達到了7臺;再者是韓國,在建核電機組數量達到了4臺。

目前,全球核電行業的主要堆型共分為4大類,分別是輕水堆、重水堆、石墨堆和快堆。其中,輕水堆分為壓水堆和沸水堆;石墨堆分為石墨氣冷堆和石墨水冷堆。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壓水堆PWR反應的核電機組有304臺,發電量達到了1927TWh;其次是以沸水堆反應的在運核電機組有72臺,發電量達到了382TWh;再者是以重水堆反應的在運核電機組有49臺,發電量達到了16TWh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新華社福州11月27日電(記者張華迎、高敬)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11月27日,工作人員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主控室慶祝併網成功。11月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 法國核電企業看好在華發展前景
    法國核電企業連續三年參展進博會 放眼未來 精誠合作法馬通中國區總裁方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辛欣):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4日晚在上海拉開序幕。法國核電企業法馬通中國區總裁方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法馬通連續三年參展進博會,通過這一平臺,不僅看到了中國在應對挑戰、抗擊疫情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更看到了中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這讓外資企業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方瑋表示,法馬通在「十三五」期間參與了廣東臺山核電廠1號和2號機組、「華龍一號」福清核電5號機組等重大建設項目。
  • 2020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現狀和發展前景預測 有序穩妥推進核電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增強,我國能源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序穩妥推進核電建設仍然是我國的基本戰略,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是全面進入清潔能源時代的必然選擇。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而審批的重啟使行業迎來復甦,未來核電建設將加快,市場前景廣闊。
  • 中國能源發展多個世界之最:在建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21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白皮書說,中國已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根據白皮書,中國能源發展有多個世界之最: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快速擴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6593萬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底,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120萬處,建成世界最大規模充電網絡
  • 田灣核電築牢發展基石:讓安全看得見
    田灣核電環境應急處副處長曹仕瑪針對環境監測向記者進行了介紹。田灣核電站地處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港區,背靠青山,黃海相伴。自1997年中俄兩國籤訂合作建設核電站總合同,中核集團田灣核電站就此應運而生,在艱苦的發展歷程中沉澱形成了厚重的安全、質量文化。
  • 回首福島事故八年,細數國際核電沉浮
    距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已過去8年。由於核洩漏事件的影響,8年間國際上關於核電發展路徑的討論從未停止,核電發展也歷經了「叫停」、「放緩」、「重啟」等起伏。先從日本來說,在福島事故之前,核能在日本能源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核電如何做到安全高效又環保?中國核電給出自己的答案!
    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杜運斌表示,一是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不動搖;二是從技術、質量等全方位確保核電安全發展;三是注重技術領先、科技創新,讓核電項目更好地造福社會。 生態核電:踐行和諧共生理念「誰在落實新達峰目標和碳中和工作中走在全國的前列,誰就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
  • 王瑞祥:加快提升核電產業鏈裝備製造水平
    煙臺是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產業基地。與煙臺核電產業發展相得益彰。核電裝備企業一定能為核電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核電作為涉及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引發關注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持續發展核電技術,提高成套裝備製造能力,實現核電發展自主化,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百萬千瓦級核電先進技術研發、設計和裝備製造能力,也規劃了核電技術發展藍圖和發展目標。
  • 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 向商運邁出關鍵一步
    來源:澎湃新聞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向商運邁出關鍵一步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核集團」中國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迎來全球首堆建設的關鍵節點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爐燃料裝載正式開始近十餘年來,全球核電建設普遍採用更安全、更經濟的第三代核電技術。首堆是將一種新核電技術的創新設計轉化為工程實踐的過程,因為是首次實踐,所以全球三代核電的首堆建設大多出現了拖期現象。按照計劃,福清核電5號機組將在2020年實現併網發電。
  • EPR全球首堆臺山核電1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
    EPR全球首堆臺山核電1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 原標題:   北京時間12月13日17:00,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完成168小時示範運行,具備商業運行條件,成為全球首臺具備商運條件的EPR三代核電機組。
  • 中國三代核電技術已研發完成,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近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成功地完成了研發,國和一號的成功也標誌著我國已經躋身世界核電發達強國,中國的三代核電技術在世界上也是具有領先地位的,是中國核電技術和產業創新的最新成果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第一部分 核電行業發展分析第一章 核電及其發展介紹  第一節 核電概論    一、核電的特點    二、核電的安全性    三、核電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核電站概述    一、核電站類型    二、核電站的優點    三、核電站的原理    四、核電站結構與安全第二章 中國電力產業分析  第一節
  • 繼芬蘭法國之後開建臺山核電如何後來居上成EPR全球首堆
    臺山核電1號機組的開工時間,比上述兩個項目分別晚四年和兩年左右。在吸收歐洲兩個EPR先行項目的經驗基礎上,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2009年10月26日開始筏基澆築,2011年10月23日完成穹頂吊裝,2015年12月30日率先開始冷態功能試驗,成為全球首臺開展冷態功能試驗的EPR三代核電機組。這一領先態勢一直持續到2018年的裝料、臨界、併網和商運等各環節。
  • 繼芬蘭法國之後開建,臺山核電如何後來居上成EPR全球首堆
    臺山核電1號機組的開工時間,比上述兩個項目分別晚四年和兩年左右。在吸收歐洲兩個EPR先行項目的經驗基礎上,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2009年10月26日開始筏基澆築,2011年10月23日完成穹頂吊裝,2015年12月30日率先開始冷態功能試驗,成為全球首臺開展冷態功能試驗的EPR三代核電機組。這一領先態勢一直持續到2018年的裝料、臨界、併網和商運等各環節。
  • 國務院重啟核電審批:核准海南昌江二期、浙江三澳一期工程
    會議要求加強核能短板領域攻關,堅持安全第一、質量至上,壓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強化工程建設和運行監管,確保萬無一失。大型核電項目歷來是穩增長及治理大氣的利器。核電站屬於高科技產品,一次性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長,建設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機電設備,以及大量的建築、施工安裝和設計技術服務,而且可以直接或間接向全社會提供大量新增就業機會。
  • 資訊|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研發完成
    在十多年時間裡,「國和一號」研製團隊攻克了主管道鍛造、主泵製造、數位化儀控系統研發等一系列制約我國核電發展的難題,並且積累了大量試驗數據填補了國內標準基礎數據方面的空白,形成了三代核電設計、建造、材料、焊接、無損檢測等技術標準,實現了我國核電從技術到產業的跨越。
  • 碳中和望持續刺激核電產業鏈,核電閥門龍頭江蘇神通潛力無限
    在近期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中,「碳中和路線圖」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付出的行動及大國擔當。申萬宏源認為,碳中和背景下,華南省份普遍缺乏優質風電、光伏資源,核電利用小時數機動可控、資源約束較低、選址相對靈活、發電無碳排放,有望成為華南省份火電的理想替代,「十四五」期間核電審批有望加速,奠定核電「十五五」後的高成長。
  • 碳中和望持續刺激核電產業鏈 核電閥門龍頭江蘇神通潛力無限
    在近期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中,「碳中和路線圖」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付出的行動及大國擔當。  申萬宏源認為,碳中和背景下,華南省份普遍缺乏優質風電、光伏資源,核電利用小時數機動可控、資源約束較低、選址相對靈活、發電無碳排放,有望成為華南省份火電的理想替代,「十四五」期間核電審批有望加速,奠定核電「十五五」後的高成長。
  • 敦本務實,核力前行——中國核電上市五周年
    五年前的6月10日, 「A股純核電概念第一股」中國核電成功上市,發行不超過38.91億股份,募集資金約為131.9億元,被市場稱為當年募集資金最高的「巨無霸」。回首五年,中國核電在公司業務、工程質量、公司治理及社會責任等方面多點開花,給市場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 核電累計裝機1億千瓦是小目標?
    核電在能源類型裡存在感並不高。它既沒有煤電般有著基石一樣的地位,也不如風電、光伏那般得到國家器重。自從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後,全球核電發展進入低迷期,我國在2019年之前連續三年未批准新的核電機組。對於「十四五」期間,暫停的內陸核電是否可以開工,趙成昆分析說:「我認為『十四五』期間,內陸地區的核電項目應該爭取開工。特別是原來說的『兩湖一江』的廠址條件比較好,滿足安全要求。我去過幾次,當地民眾也問什麼時候開工,看得出公眾接受的條件也比較好,加上現在的『華龍一號』或者AP1000技術上完全能夠滿足要求,而且當地電力需求也較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