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幣新區塊
原文標題:中本聰的礦工生涯
監測鏈上大額轉帳的推特機器人@Whale_alert (巨鯨警報)昨夜十點稱,有40個比特幣從2009年3月後未發生轉帳的比特幣遠古地址轉出,並猜測,該錢包可能屬於中本聰。
受此消息影響,比特幣由9700美元下跌至9300美元,據幣Coin數據,過去24小時內全網合約爆倉4.33億美元。
@Whale_alert 僅憑該區塊挖出時間早,就斷定該地址屬於中本聰,這是沒有根據的猜測,濫用了媒體的影響力。
該地址最早挖出50個比特幣,是在第3654區塊,2009年2月10日。可以確認,這是自2009年1月4日比特幣首個區塊公布後,最早參與挖礦的地址之一,但並不能依此認為,該地址就屬於中本聰。
根據比特幣最早的參與者之一哈爾·芬尼的記述,他在全網第70個區塊左右,就開始參與比特幣挖礦。哈爾·芬尼曾與中本聰完成了比特幣的第一筆人際轉帳,可信度極高。這意味著除中本聰之外,有礦工在比特幣誕生的第一天,就開始參與挖礦。
哈爾·芬尼:我大概挖出了第七十個區塊
此外,該地址也並不屬於一般認為的「中本聰」地址。
中本聰在比特幣誕生期的挖礦行為,一直是比特幣愛好者研究的重點。satoshiblocks.info 網站收集了其中最有價值的研究。
研究開山之作來自於比特幣智能合約平臺RSK設計者 Sergio Demian Lerner。自2013年開始,Sergio 就開始研究「中本聰」的挖礦行為。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每挖出一個區塊,都會隨機生成一個新地址。因此中本聰的幣,並非像普通人認為的那樣,儲存在一個巨額地址內。而是絕大部分,以每個地址50個區塊獎勵的形式,存在挖礦產生的隨機地址中。
通過對早期挖礦的研究,Sergio稱他找到了比特幣初版代碼中的三個隱私漏洞,並利用區塊獎勵交易中的ExtraNonce值,找到了自比特幣誕生起就開始持續挖礦的「單一大礦工」。他將符合這種挖礦模式的區塊稱為 Patoshi 區塊,並認為這個礦工就是中本聰。
此次轉幣的 17XiVVooLcdCUCMf9s4t4jTExacxwFS5uh地址,並不屬於Patoshi 區塊地址。
比特幣研究者 Jameson Lopp 稱,媒體一看到比特幣誕生早期地址轉帳,就驚呼中本聰歸來,很傻很天真。
他補充,在比特幣的誕生的前三個月,有464個區塊,不符合「中本聰區塊」的規律,媒體該更新一下信息了。
中本聰的挖礦行為,又有哪些特點呢?跟據Sergio的研究——
一、在2009到2010年間,中本聰共挖出98萬個比特幣,此後可能停止挖礦。
二、符合「中本聰區塊」規律的比特幣挖礦獎勵,99.9%未被使用。不符合這個規律的挖礦獎勵,只有10%未被使用。
三、在比特幣的誕生的前三個月,其他礦工的數量從0增加到大約25。
四、在某些時間間隔內,中本聰挖礦會突然中斷(即2009年7月18日整天),然後從中斷的點繼續。
五、中本聰是單臺機器挖礦,而非多人協作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