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校被打了怎麼辦?李玫瑾教授說打回去!不要認為這是錯的

2020-12-18 鐵無綿

孩子在校被欺負了怎麼辦?李玫瑾教授說打回去!不要認為這是錯的。

對的,反擊回去。

一好友給我發信息,「兄弟你在學校工作,請教個問題:孩子在校被欺負、被打了,怎麼辦?」

我苦笑,我一幹後勤的,哪裡知道這個喲。不過,我可以問問學校裡的教授、老師們。

為了認真嚴肅地回答朋友的這個問題,我問了教授們,再瀏覽網上信息。

最經典的回答,相當於教科書範式的,長這模樣:

首先,安撫孩子情緒,釋放孩子壓力,問一句,寶貝你怎麼了?或者給孩子一各愛的擁抱。

其次,幫孩子分析原因,誰對誰錯,孰是孰非?這樣做對不對?打人是不對的,我們不應該打人,引導孩子堅持正確的是非觀。

最後,我們告訴孩子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走正確的渠道替孩子、教會孩子維權,比如告訴老師、尋求家長的幫助。

有人對這則回答持異議,認為沒有具體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應該讓孩子多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應該讓孩子學會溝通交流,能正確與人相處。

還有人說,孩子之所以被欺負、被打,是因為性格懦弱,家長應該多培養孩子的堅強性格。

說實話,這些說法都對,都有道理。

只是萬千回答中,我最認同李玫瑾教授的,打回去的反擊理論。她說,孩子在校被打、被欺負了,千萬不要委屈、壓抑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反擊回去。你不反擊回去,欺負人的熊孩子會再一次欺負你孩子。

細細一品,有道理。

這其實是常識,我們何必需要專家講理論呢?

再說,法律,在一定範圍內,也是認可「打回去」的正當防衛的,畢竟你身體遭受危險了,你不反擊,你不防衛,你是蜘蛛俠,還是白痴瞎?

動物界,落單的大雁、羊羔,還知道保護自己,怎麼我們人類竟然喪失了自我保衛的能力了呢?

反擊回去,是本能反應,是不需要思考的直接保護。這是常識,無需高深的理論解讀。

告訴我們要學會表達憤怒、表達不滿,一個人連憤怒、不滿情緒都不能表達,那是不正常的,可能與我們長期以來奉行的紳士教育有關。

也與我們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有關,生怕孩子再一次遭受打擊,於是只有遠離、只有逃避,和古代的「獨善其身」有關,鄙人認為本質上和「犬儒」有相似性,均是縮頭鴕鳥做派。

否定李玫瑾教授言論的人,多持這樣一種觀點,人是文明的,不要以暴制暴,小心孩子學會暴力。

這種擔心,也不無道理,畢竟人是高級的理性動物,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高級動物。不過這種擔心,還是低估了孩子的辨別力,或者說過於高估人性善了。

其實,教育不止知識的文明,還有體魄的野蠻。

翟鴻燊教授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他說佛家講殺生是不對的,若少林寺、國家面臨外敵入侵,他們是不是也坐以待斃?不是的,有責任感、有家國情懷的僧人會大開殺戒,用武力盡力保護、維護人民群眾的安危。

此時,「殺生就是放生」,為的是護佑天下蒼生!

李玫瑾、翟鴻燊兩教授的話語,站在一定高度審視「欺負」,言之殷殷,情之切切,深以為然。

生活中,「校園欺凌」並不少見,不可否認,很多孩子的確討人厭,網上大把新聞,報導頑劣少年兒童的可惡事。我們作為第三者轉述這些事的時候,很難有切身體會。若是為人父母,自己的孩子被欺負、被打了,你絕對會有衝動地「打回去」的體會。

肯定會覺得,實在是有必要懲治頑劣的少年兒童。

所以,你不要認為「反擊回去」是錯誤的。打回去,學會反擊,這是對的;這恰恰是最直接、最快捷的開啟自我保護模式。

當然,我這樣說,也不是高唱「以暴易暴」,那性質就變惡劣了。

本文討論的是,12歲以下的小學生在校被欺負、被打了,可以運用不具備傷害的力量反擊欺負者,這是可以的。

一是孩子力量小,不具備傷害性;二是孩子還不善於藉助外物,打擊力度小;三是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剛強性格,敢打敢拼;四是教會孩子表達憤怒和不滿,促推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對小學生而言,你不打回去、你不反擊,下一次受傷的還是你。

孩童,活在混沌懵懂裡,他們和動物一個樣,弱肉強食是通行的世界法則。對方打你,你不打對方,對方永遠都不知道原來你是不可以打的。

反擊回去,給對方提供一種積極、正確的信號:你不能隨意打人,否則需要付出代價。熊孩子被反擊了,下一次他會掂量,或者說他懂得收起自己的小拳頭。

從這個意義來說,反擊回去,是為自己,也是保護對方。讓對方懂得及時收手、改正錯誤。小心對方得寸進尺,日後發展成霸凌事件,事態惡化,那就是傷害了。

反擊,看似粗暴,實是另一種關愛。

當然,我們身為父母或者教育者,應該合理確定孩子的「被打」、「被欺負」的程度,若是一丁點小事,口頭說教說教也就算了,若傷害嚴重部位,那就不得不重視。家長應該擔負起監護人的職責,教育自家孩子不要過分。將心比心,誰家的孩子被打、被欺負了,都是心疼的,天下父母一條心。

或者說,孩子在被傷害要害部位時,還不知道躲避、防衛和反擊,那是多呆蠢的表現啊。

都那樣了,讓孩子反擊回去,又何妨?一次反擊,勝過萬倍說教,也能讓雙方孩子儘快成長、適應社會。

相信,你會有不同看法,留言區期待你的精彩評論。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你還在教他「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打回去
    我想找家長其實和趙老師是一個效果,都是管不了那麼多,只有孩子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才是真正的解決。這個事兒,讓我一直非常苦惱,直到在看《開講了》這檔節目的時候,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給了我答案。在節目中,被問及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 孩子被打後,該不該教他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怎麼辦?是讓孩子忍氣吞聲?還是教孩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是父母替代孩子打回去……相信不少家長,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都非常頭疼。也有人覺得,一定要打回去,憑什麼自家孩子白白受欺負,不打回去就是在縱容犯罪。孩子被打,該不該打回去?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打回去,我支持!」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過來跟你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你會不會跟他說『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李玫瑾教授堅定地回答:「打回去,我支持!」遇到事情只會讓孩子進行自我反省,這反而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導致校園暴力事件的不斷發生。而教育孩子「打回去」並不是對暴力的縱容,而是用另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讓孩子少受傷害。我們經常教育孩子在受到欺負是的時候,要去告訴老師。然後你呢?孩子受到的欺負減少了麼?並沒有。
  • 孩子被打了怎麼辦?李玫瑾:不僅要打回去,高情商父母還要這樣做
    在一檔節目中,霍思燕說:「有一天嗯哼回來,哭著說又被小朋友打了,」當時,霍思燕又心疼兒子,又氣不過:「又被打」是說明這不是第一次了,難道我兒子是受氣包嗎?差點脫口而出:「打回去啊!」話到嘴邊,霍思燕又咽了回去,她說:「嗯哼情緒激動,難免會誇大事實,等孩子冷靜了,再問問是什麼情況?然後再與老師取得聯繫。
  •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建議:肯定要打回去
    家長總在教育孩子要成為一個懂禮貌的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都停留在良好的行為舉止上,當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怎麼辦?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忍耐,但李玫瑾教授建議:肯定要打回去!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還在教「告訴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的
    熟悉李玫瑾教授的家長都知道,她除了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還在育兒領域,有獨特的育兒觀。李玫瑾教授就曾經在《開講了》回答過這個問題:孩子被欺負了,被打了該怎麼辦?。李玫瑾認為,家長應該提前教會孩子自我保護,防止被其他人欺負。
  • 女兒被欺負秦昊難過氣哭,孩子被打後怎麼辦?李玫瑾:打回去
    《婆婆和媽媽》這檔綜藝節目當中,伊能靜和秦昊以及婆婆,就小米粒被同學欺負這件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疼女心切的秦昊,因女兒遭遇暴力而落淚。孩子被欺負該不該打回去?打不過怎麼辦?而秦昊媽媽則認為,很多網友認為秦昊媽媽說得對,遇到這種問題只能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歸別人的家長教育。有的網友認為,作為家長遇到這種問題一定要冷靜,不能插手孩子之間的「戰爭」。小孩子的事情讓小孩子自己解決。那麼,孩子遭遇暴力的時候,究竟該如何做呢?
  • 孩子被欺凌怎麼辦?李玫瑾:不僅要打回去,高段位父母還會這樣做
    視頻中四個男孩兒打一個男生,輪流對其毆打,踢踹,這個小男生先被按倒在地上,後來又跪在地上一直哭,完全沒有反抗的意識與能力,後來這幾個施暴者又點燃了鞭炮放進這個被霸凌的男生兜裡。經採訪核實,這是一群小學生,霸凌者六年級,被霸凌的孩子五年級。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這三種行為,一定要打
    李玫瑾教授說,這三種孩子,必須打。1,愛撒謊的孩子。關於這點,曾經有人說過,愛撒謊的孩子很聰明,確實,他們腦袋轉的很快。但是,撒謊也分很多級別。2,無理取鬧的孩子。這類孩子情緒脾氣特別大。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總有人說,我家那孩子,脾氣大的很,說這話的時候,我沒發現家長有一絲絲的焦慮,反而是優越感,大概是覺得孩子很厲害吧。
  • 孩子經常被人欺負怎麼辦?老師建議「打回去」,專家也認可這種做法
    如果學生被「頻繁」欺負怎麼辦?作為老師,我想說」告訴老師「!因為沒有哪個老師會教學生「打架」,也沒用哪個老師希望自己班級學生「打架」,因為那是很丟人的事情,影響老師的形象。但是,告訴老師真的有用嗎?在「校園暴力」面前,老師是軟弱的,通過調節和警告息事寧人,這是老師的出發點,老師甚至無法理解或者保護被施暴者的心理,這樣的處理方式,基本上沒用。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你會怎麼辦?
  • 孩子被人欺負挨了打怎麼辦?心理學專家:一定要讓他打回去!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在被問到:「如果孩子被打,您支持他打回去嗎?」 李玫瑾毫不猶豫地說:「一定要打回去。」 廣東六一兒童醫院心理專家指出:因為一個帶著肉體的疼痛和心靈的屈辱感一直生活下去的孩子,會成為一個真正軟弱的人。
  • 打孩子不被提倡?李玫瑾教授一席話,讓很多家長自慚形穢
    當今的環境,人們故意誇大了打孩子的種種負面作用,從而形成了一種風氣,那就是:只要是打孩子,就不是好父母。此前,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中說的一席話,正好能解釋這個觀點。而這不是李玫瑾教授第一次強調敬畏,她在此前分析青少年犯罪行為時也曾多次提到過,人犯罪的原因是沒有敬畏之心。打孩子並不一定不可取我們教育孩子就應該要讓他們知敬畏,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長。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
    就連李玫瑾教授認可,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教授的意思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還有敬和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才是真的保護他。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3-6歲孩子對事物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有了自我意識,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段時間內,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教育,就會影響到孩子性格養成。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你還教「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樣做!
    媽媽霍思燕在得知這件事情後,非常生氣,差點就脫口而出,「那你打回去啊!」不過,作為一名公眾人物,霍思燕並沒有像吳鎮宇那樣表達自己的觀點。她擔心會被網友吐槽diss,被說成仗勢欺人。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開講啦》時,曾被觀眾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孩子被打,您會支持他打回去嗎?」李玫瑾教授毫不猶豫地回答,「肯定會啊!」李玫瑾教授爆料,她的孫女就被幼兒園的男孩欺負過,頭磕了個包。
  • 吳鎮宇曝兒子遭校園暴力讓孩子打回去惹爭議,看公安部專家怎麼說
    這個時候女孩更大聲的說:「這是我的,你搶我東西是不對的。」因為女孩的聲音夠大,成功的吸引了家長的注意,男孩的媽媽批評了小男孩。可是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小女孩帶著自己的玩具,開始聯絡其他的小孩,讓其他小孩不要跟男孩玩,說男孩是個壞孩子。
  •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了怎麼辦?「打回去」,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了怎麼辦?| A- 「打回去」,真的是對孩子好嗎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了怎麼辦?睿睿的父親領著孩子走到教室,找到此前抓傷孩子的同學,告訴睿睿:「爸爸在這裡,你敢不敢打回去?」此事很快引發熱議。對於孩子父親的做法,有人認為是理所應當,也有人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欠妥。生活中,類似的案例並不少。此前,杭州某培訓班內,兩名孩子因打遊戲發生肢體衝突,被打孩子的母親正好看到這一幕。她拉著自己孩子的手,朝另一名同學的手上打了兩下,並告訴自己孩子「要打回去」。
  • 糕媽: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我有一個穩贏的辦法
    成為母親之後,我們不願意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一旦孩子被打、被罵、被搶了玩具,母親的本能會讓我們第一時間做出保護孩子的舉動。這就是你當時所做的,我們認為無可厚非。今天的教育學、心理學研究都在告訴我們,孩子受挫時,最需要來自父母心理上的支持。就像你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你身後,不要怕」,這一點,你做得很好。那麼,你的焦慮和難過,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孩子在校受同學欺負,你還在教他找老師,那你就是在「毀」孩子
    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有的家長會說告訴孩子「找老師、告訴家長」。如果這種方法有效的話,我想家長也不會有這個煩惱。讓我最痛心的是看過一個小女孩的案例,7歲的小姑娘剛上一年級,但是自開學以來,她的媽媽發現女兒眼睛裡時不時會冒出一些「小紙片」而且竟讓高達「幾十張」。
  •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頂嘴特別厲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懟得自己無言以對,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霍思燕給出答案,解決方案走紅值得學習
    而這個話題,也一直是家長們非常關注的話題,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到底該怎麼辦?是忍受還是打回去,一直都有爭論。李玫瑾教授,曾在《開講啦》節目中,支撐:打回去大家都知道李玫瑾老師,她是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一次,在撒貝寧主持的《開講啦》節目中,被問到孩子被打了,該怎麼辦的時候,李玫瑾教授直言不諱的站位「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