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大藝|「手上功夫」裡的豆餡兒切糕 老牌小吃豆面糕

2020-12-26 文旅北京

豆餡兒切糕是一種老北京傳統小吃,做起它來,全要靠「手上功夫」。

豆面糕俗稱「驢打滾兒」,雖說是一種常見小吃,但過去的做法卻和如今不大一樣。

今天,讓我們跟隨一代小吃大師馮懷申的講述,尋找關於老北京小吃「豆餡兒切糕」和「豆面糕」的記憶。

以下內容為馮懷申老師自述

豆餡兒切糕

豆餡兒切糕是老北京傳統小吃。

老北京小吃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看著非常簡單,但是做起來都不容易。

豆餡兒切糕原來是真正的街邊小吃,有推車挑挑兒吆喝的,吆喝聲兒還挺好聽;有坐店賣的,如果有人要買,就用刀各自指點界限,切著賣,所以叫切糕。

他們用的刀,叫茶刀,切的時候,蘸一點清水,才能切得利利索索。

別小看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販,他們是真有手藝的人。

後來成立飲食公司,有些人就在單位做切糕。我做的豆餡兒切糕,是純粹的傳統方法。

用整米揉。

全靠手上的功夫,把一粒一粒分散的糯米,揉成一個整體。就像武俠小說講的,要把真氣灌輸在米裡。

當然,我沒有大小周天玄妙莫測的真氣。

我只有真力。

做豆餡兒切糕非常累,做燒餅摔山子是巧勁兒,揉切糕,不光要巧,還要找到一種感覺,讓米和自己的手相連,就像籃球運動員手裡的籃球,跟長在手裡一樣。

揉著揉著,就到了一種狀態,看似有米,又看似沒米。米都粘連在一起,成了一整塊,然後一層米放一層豆餡兒。上面再放小棗、果料。

切的時候,都認真著呢!每一毫米,都灌注著廚師的功力,糊弄不了。

豆餡兒切糕

【原料】

糯米、紅豆餡、果料

【特點】

紅白相間,黏潤光滑,清涼甜爽,宜於夏季吃食。

豆面糕

最近我看年輕人裡流行對戰群。就是關於某一個問題,兩派分別想讓對方認可。

比如煎餅果子裡到底放不放香菜,鍋包肉到底放不放番茄醬。大家爭論的焦點,是哪個才算正宗。

我不玩對戰,但是我也有類似的問題。

像俗稱「驢打滾」的老牌小吃豆面糕,到底撒不撒冰糖渣兒、果料、白糖和熟芝麻呢?

撒吧,現在大家都圖個簡單便捷。不吧,和我學的又不一樣。

豆面糕,是從承德傳過來的。因為那兒產的黃米品質好。

做法倒是不難,現在更簡單了,和好了黃米麵粉,裡邊卷上紅豆沙,就齊活。

但是過去的餡兒可不這樣。最原始的豆面糕,和好了黃米麵,在裡邊刷一層化好的紅糖汁兒,然後捲起來。

後來,食客的口味高了,只有紅糖汁兒覺得不夠好了,所以,在上菜的時候,在上面撒上冰糖渣兒、果料、白糖和熟芝麻。

這樣,就是豪華版的驢打滾了。

至於現在這款只有紅豆沙餡兒的簡版驢打滾,我也不知道還算不算正宗的豆面糕了。

豆面糕

【原料】

黃米粉、豆沙餡、熟黃豆粉

白糖、芝麻仁、冰糖渣

青梅、糖、桂花

【特點】

俗稱「驢打滾」,外面裹著一層棕黃色的豆面,幹香撲鼻,斷面可以看到黃色的米麵環繞著褐色的豆餡,吃起來柔軟有勁,甜中帶有芝麻香味,回味無窮。

資料來源:《小吃大藝:記憶中的老北京小吃》馮懷申著

相關焦點

  • 小吃大藝|擁有「鴛鴦餡兒」的傳統小吃「山藥捲兒」
    文旅君為大家介紹過老北京小吃芸豆卷,其實,還有一種和它頗為相似的、擁有鴛鴦餡兒的山藥捲兒,這種小吃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又為何很多廚師不愛做呢?今天,讓我們跟隨一代小吃大師馮懷申的講述,尋找關於老北京小吃 ——「山藥捲兒」的記憶 01●現在有許多新的流行網絡詞兒,我看了也覺得有點意思,但是我還是喜歡聽老話兒。因為我覺得老話兒不僅有意思,還有道理。比如技不壓身。
  • 切糕,做法簡單,輕鬆複製
    切糕By 賽亞小能人兒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大家都練成大廚了,今天,我終於要對切糕下手啦,我做的這個切糕超級簡單,零失敗原料:紅豆、江米、選擇豆/蹄筋按鈕,呲它。第2步、江米同樣泡一晚上,紅小豆熟了之後盛出來,把江米放入高壓鍋,跟蒸米飯一樣的水就行,接著呲它。第3步、炒豆餡兒忘了拍照了,這裡說一下吧:把呲熟變軟的紅小豆盛出備用,不粘鍋裡放一小塊兒黃油,把豆餡兒放進去,根據自己的口味分次加入糖,不停的翻炒,大概二十分鐘左右,豆餡兒就做好了。
  • 那些五花八門的小吃 讓你一次吃不夠
    南大門米糕地址:和平區南門外大街405號南大門米糕在天津開了很多家,種類比較齊全,特別是切糕,黑豆的、紅豆的、蔓越莓的......不常見的口味他家都有,相對傳統切糕,改良之後的切糕更受年輕人的喜愛。奶奶的美食地址:鞍山西道277號增2號門面不大,但是網紅店裡有它一席之地。手工老豆腐必點,經過油炸的豆腐塊,外焦裡嫩,配上特質的醬料,撒上起到點睛之筆的芝麻,鹹香十足。手切一口腸裡面很嫩,口感香甜,一口一個很快就吃光了!
  • 繼切糕之後,又一種「地方小吃」跌落神壇,這究竟是怎麼了?
    有人說是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有人說是天南地北的秀麗風景,但是在我這種正宗的吃貨看來,真正驅使我旅遊的動力,應該是那些層出不窮的美味小吃。美食本就是人們最為原始的追求之一,不同地區會誕生出不同口味的美食,這都是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的,例如武漢的熱乾麵、天津的狗不理、上海的灌湯小籠,哪怕是其中一些價格比較高,我也願意花這個錢去嘗試。
  • 小吃大藝|「夾一切」的荷葉夾 指尖上的小吃大不同
    荷葉夾是一種很常見的荷葉狀發麵餅,它小巧可愛卻能「夾一切」,它與各種菜品均可搭配,是一種「百搭」的小吃~別看它不起眼,把這種常見小吃做出特色卻並不容易。今天,讓我們跟隨一代小吃大師馮懷申的講述,尋找關於老北京小吃「荷葉夾」的記憶~以下內容為馮懷申老師自述01荷葉夾是一種很常見的荷葉狀的發麵餅。它有一定的厚度,暄軟可口,常常搭配菜品一起上桌,常見的有樟茶鴨、扣肉、炒土豆絲等等。
  • 北京清真小吃中的極品,你吃過幾個?
    在北京城,一種小吃就是一個故事,著名作家舒乙先生曾以「小吃大藝」四個字來概括老北京小吃,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 北京小吃——豌豆黃
    精選上好的白豌豆,剔出雜質癟豆,洗淨燜爛,過細籮,沉澱後,加白糖桂花,冷卻後切塊裝入精美的禮盒裡,每塊豌豆黃兒的邊角再附幾塊金糕,紅黃相襯,饋贈親友很適宜。  尤其是說這種 豌豆黃兒是宮廷小吃,還說西太后最喜歡吃了,這麼一宣傳,它的身價更不可一世。不過那豌豆黃兒的顏色不完全是自然色,豌豆煮熟根本沒那麼黃。這種豌豆黃兒的價格昂貴驚人,當時平民人家誰買得起呀!
  • 年糕與切糕
    放在小盤裡,一大勺的綿白糖堆在上面,像個小雪山。急著用筷子夾起來,放在嘴邊燙嘴唇,一口咬下去,外酥內軟,帶著脆響帶著甜,真好吃呀!這是小時候除了過年的餃子、燉肉以外,最好吃的了。       要說年糕,在北京一般人家也只有過年前後才吃,顧名思義叫「年」糕,若是平日裡也常吃,就當改寫成粘粘乎乎的「粘」糕了。
  • 帶你了解老北京小吃艾窩窩的由來和做法
    艾窩窩是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曾有詩云「白黏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它的特點就是色澤潔白如霜,質地細膩柔韌,餡心鬆散甜香。同樣切糕也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特別是到了年節,切糕一定是老百姓必吃的食物,主要是為了取個吉利,因為切糕有「年年高」的意義。
  • 切糕明碼標價,為何無人敢買?看看8年前發生了什麼?
    所以,在吃飽飽米飯之後,外出閒逛,看到了噴香的零食小吃,還是打算搞點來吃吃的,這是吃個開心,吃個高興。零食也有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奶茶,小吃,燒烤等等,其中包括了糕點。切糕屬於當中一種。切糕是一種獨特的美食,源於新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僅只是外面的糕體部分,它裡邊還藏有諸多輔料,比如說核桃仁呀,葡萄乾呀,巴幹木啦等,這些可都是真材實料的堅果,原材料不便宜的,所以,切糕的價格相對來講,比較昂貴。相比普通的蛋糕,切糕要貴得多了,但這也是我們能夠理解的, 畢竟,它原材料豐富啊,貴點,我們也能夠接受。
  • 想吃切糕了?教你在家做江米切糕
    小時候在姥姥家,常常會聽到串胡同賣切糕的師傅的吆喝聲「江米小棗」「切糕,沒有胡(核)兒」「現做的涼切糕」。每每聽到這熟悉的吆喝聲,我都會拽著姥姥的衣角,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姥姥說:「姥姥,我想吃切糕,棗的。」
  • 黃梅名小吃——餈粑和豆粑
    豆 粑豆粑以綠豆、大米為主要原料。綠豆和大米充分浸泡後磨碎成漿,在鍋裡加熱攤成皮。攤好皮後有兩種做法:1、保持豆皮卷的溼潤,即刻上市銷售,我們稱為新鮮豆粑。2、將皮捲起切絲,然後晾曬,我們稱為幹豆粑。豆粑在我們老家屬於主食替代品,跟麵條地位相當。吃法跟麵條也一樣,無非就是炒著吃或者煮著吃,炒豆粑的時候一定要放入青蒜同炒,煮豆粑的時候一定要放入豬油。
  • 北京小吃,天下無敵!
    人們食慾大增,全國的小吃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聽小道消息說,全國小吃們準備舉辦一次「奧運會」!各地區都派出了自家的種子選手,究竟北京小吃能不能拔得頭籌呢?大家拭目以待!在首輪比賽中,西安代表隊派出的是深受國人喜愛的小吃——【肉夾饃】啊~ 對方的選手好厲害啊!不過我們北京小吃也當仁不讓!北京派出了我們的選手——【火燒夾肘子】!
  • 豆餡兒最省時省力的做法,不用泡不用油炒,做早餐豆沙包綿密軟爛
    豆餡兒最省時省力的做法,不用泡不用油炒,做早餐豆沙包綿密軟爛從小就特別愛吃豆沙包,天津人叫它:豆兒包。早上起來帶上一個吃早餐,別提多高興了。【豆沙餡兒】食材:紅豆一斤,水750ml,糖30g。做法:1.買來的紅豆,我們洗乾淨,不用水泡一夜,如果喜歡可以泡一會兒,也是為了更乾淨。
  • 切糕成網絡「高富帥」新標準
    rockhu_HC:2012年豆奶宣布停產切糕,各國為爭搶切糕儲備引發世界切糕戰爭,至2012.12.22人類在戰爭中滅絕——這就是世界末日的真相飛焰橫天:"這套精裝修全景海景套房價值在2.5切糕左右,先生您給我3切糕,待會我找您四十腎。"
  • 秘制「土豪」切糕(高清組圖)
    說到切糕,很多人一直認為是內地人的那種「年糕」或是「糖糕」。實際上,網傳「切糕」是大家愛吃的「瑪仁糖」。我們從烏魯木齊出發翻過天山、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來到和田這個「盛產玉石」的美麗的綠洲,遍訪鄉村製作切糕的師傅,尋找出了最好吃的切糕。今日,將切糕的製作方法,分享給大家~「最後一公裡」(微信號:MqMsMx)版權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 大餡兒三鮮餛飩
    這三樣東西真正是絕配啦,前言中說的「Q彈鮮美、汁味甘爽」絕對是字字屬實,試試你就知道啦!^_^==============================材料:豬肉餡兒、鮮蝦、馬蹄、餛飩皮; 配料:蔥、姜、雞蛋一顆、料酒、鹽、白糖(一點點);
  • 「切糕」來了平遙,請理性對待,文明傳播,切糕雖小,份量很重......
    號外平遙警事(pyjs110)提醒廣大網友:雖然在全國範圍內有少數切糕從業者存在一些「強買強賣」現象,職業道德需要提升,但是也有大部分正當經營切糕生意的商人,會被人們偏激的情緒影響到生計,許多愛吃切糕的人也會受到影響,對切糕望而卻步。也有不少網友將矛頭指向了新疆人,使大部分勤勞善良的新疆群眾「躺著也中槍」。
  • 新疆那些特色民族小吃
    來新疆可別光顧著欣賞絕美的塞外風光,而錯過了這裡眾多讓人慾罷不能、魂牽夢繞的美食小吃。然而,你真的只知道烤肉串和大盤雞?NONONO,那可只是新疆美食的冰山一角!今天,就讓我們來細數一下,那些一般遊客很少吃到,又美味的新疆小吃啦!
  • 山西特色小吃,做法簡單,油而不膩,味道太好了
    這是山西特色小吃,做法簡單,味道卻好極了山西是一個富裕的省份,主要是各種特色美食,比如油炸糕就是那邊的風味小吃。這道美食也是很多山西人小時候的回憶,其他地方做的食材可能就是糯米。但是山西正宗的是黃米麵豆沙,好吃極了,可能很多人都沒有吃過這種口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