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君為大家介紹過老北京小吃芸豆卷,其實,還有一種和它頗為相似的、擁有鴛鴦餡兒的山藥捲兒,這種小吃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又為何很多廚師不愛做呢?今天,讓我們跟隨一代小吃大師馮懷申的講述,尋找關於老北京小吃 ——「山藥捲兒」的記憶
01●
現在有許多新的流行網絡詞兒,我看了也覺得有點意思,但是我還是喜歡聽老話兒。
因為我覺得老話兒不僅有意思,還有道理。
比如技不壓身。
咱們北京的傳統小吃裡,有一個叫山藥捲兒的品種,和芸豆卷很像,很多人不愛做。
因為山藥處理完了,捲成形很難,而且口感不是特別好。
但是,這對我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我學過製作芸豆卷。
所以,即使我沒有學過怎麼做山藥捲兒,也難不倒我。
02●
把山藥蒸熟了,過籮。
過籮這個工序,千萬不能省略。它會為你解決口感和成形的兩大問題。
傳統解決山藥捲兒不易成形問題的方法,是往裡加土豆泥。
但是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更純粹。
於是我把做芸豆卷的技術,用在了山藥捲兒上。
那就是要拔掉山藥面的水汽。
我把過好籮的山藥面放在一塊蘸過水的白布裡,裹住,反覆揉搓,細膩的山藥面就能黏合在一起,再做卷,就沒有問題了。
03●
山藥捲兒是鴛鴦餡兒,一邊是紅豆沙餡兒,一邊是山楂餡兒。
山藥捲兒在我的手裡,真正成為了純粹的山藥捲兒。
我用我學習的技術,做了一點點事情,讓好吃的東西,更好吃。
我是這麼學的,我就要堅持這麼做,不管十年還是四十年。
我掌握了那麼多老手藝,我有義務讓大家看得見,吃得著。
有手藝,有底氣,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