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億羽國雞產能,8-9月將成為下半年僅有的價格高峰?

2020-12-23 國雞文化推廣聯盟

5月份以來天氣漸熱,一些畢業班陸續回校,企業復工加速。但由於前期的影響,很多企業業績減少,工資下降,居民消費能力減弱。相比於白羽肉雞價格的回升,國雞價格卻開始了下跌,而蛋雞淘汰雞的積壓淘汰,更讓國雞價格難以起色。

事實上,今年的產能並未如期減少,可能高達70億羽。期待的消費反彈,或許將成為鏡花水月。如果不出意外,8月-9月將成為下半年僅有的高峰,但能否盈利還是個未知數。

價格狂跌,跌幅超過2元

據新牧網新禽況數據,快速型國雞毛雞從5月初的6.50元/斤跌到6月10號的4.24元/斤,跌幅超過2.2元。中速型從5月初的6.98元/斤跌到6月10日的4.58元/斤,跌幅超過2.4元。慢速型從5月初的7.91元/斤跌到6月10日的6.63元/斤,跌幅超過1.3元。從跌幅上看,成本較高的中速雞的處境最為困難,也虧損最大。

據新牧雞價指數(出欄價/成本*100)顯示,5月份全國國雞行情快速下滑,5月底到6月初指數維持在50-80左右,尤其是中速類,低於60。這表明這中速類國雞陷入深度虧損之中。快大類和慢速雞相對較為「堅挺」,但也陷入較大的虧損中。

與國雞肉雞行情類似,從第九周開始,雞苗價格持續下跌,16周之後更是一路走低。從3.0元/只跌到目前的不足1元,倒苗情況嚴重,種雞洗牌加劇。種雞的延遲淘汰導致產能積累,雞苗基數很大。而後市行情的低迷悲觀,資金的吃緊,減少了養戶投苗的積極性。預計短時間內,雞苗市場難以盈利。

產能擴張與消費降級雙向壓縮

行情的驟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出現了很多之前未被行業分析所關注的原因。總體上還是消費不及預期、產能供應過量,但引起這種效果的原因卻多了很多。即便是在當前低迷時期,一些大企業也在穩產甚至逆市擴張。

由於3月份大量投苗導致快速類集中上市,市場供應量增加的原因,更是消費低迷的體現。加上國內前段時間延遲復工,國際疫情惡化貿易困境,各省GDP負增長,企業經營難度增加,工人收入減少,甚至失業。這導致消費積極性減少,地攤經濟的重現,表明居民消費能力下降以及很明顯。

據新禽況在竹料地區的調研,相比於中大種雞企業增產20%-30%,小企業的增量更為明顯。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下半年至今,不少種雞存欄數萬的激增到數十萬,3倍以上的的情況比比皆是。而新增了一些人群,更是不明的影響。保守估計,小型企業產能增加在3倍以上。

加之豬肉價格的持續走低,對雞肉拉動效果降低。肉鴨價格儘管開始回暖,但相對雞的價格依舊較低,對雞肉產生了替代效益。而加速這種影響的是種雞和蛋雞的集中淘汰國雞種雞和淘汰蛋雞在2-3月因肉雞銷售困難而未及時淘汰,3-4月雞苗、雞蛋行情較好而減緩淘汰,到了5月份集中淘汰。加上前期壓欄的肉雞,總計滯銷的雞數量推算超過6億隻。

多達6億隻的種雞、蛋雞集中淘汰、壓欄肉雞上市,對國雞產業形成了極大的量衝,拉低了肉雞價格的回暖。肉雞價格的走低,進一步減少種雞、蛋雞的淘汰,短時間內難以淘汰。這種情況或將持續到6月底,甚至7月份。

8-9月或成為今年下半年僅有的高峰

鑑於以上的分析,生產端產能實際上超過了大家的想像。自今年初以來的種雞和肉雞產能一直未有明顯的下降,甚至很多有餘力的企業還在持續擴張。加上生豬復產加速,特殊養殖群體轉行,預計今年的產能不會低於2019年。按照目前的數據,如果今年產能不減少,年出欄國雞將超過70億羽。

不管如何,今年的行情都將難以好轉。5-6月份隨著大量種雞、淘汰蛋雞、壓欄肉雞以及冷庫中產品的釋放,7月以前將是行情最低迷的時期。如果7月份洗牌掉一部分資金鍊斷裂的人群,行業淘汰雞存欄不多,那麼行情會有所好轉。儘管今年消費端持續低迷,但7-9月行情會有所起色,但想要盈利,依舊非常困難。

5-6月隨著大量養殖「野生動物」人群的轉行,在雞苗價格低迷期入行養雞,9月份大量上市,或許將成為壓死國雞行情的一根稻草。更重要的是,9月份之後,隨著生豬的產能釋放,豬肉價格會回落,消費增多,對應禽肉的替代作用減弱,價格更難起來。

新禽況最新調研顯示,多達7成的人認為接下來雞價不會下跌,對行情看好。那麼現在的雞價真的是低谷了?事實上,就算是探底,也不一定意味著短時間內能回暖。2017年起白羽肉雞連續2年的虧損,便是產能極速擴張下的緩慢釋放。國雞或許會重蹈覆轍,保守估計,此輪行情下,至少1/3的養雞人將不得不退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8-9月份或將成為今年僅有的3個養殖峰值之一,然而能否超過春節前和4月份,依舊是個未知數。養殖需謹慎,該退果斷退。

相關焦點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產能吃緊下,自然引發接連漲價效應。目前多家晶圓代工廠商已上調報價,聯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約10%~15%。有消息稱2021年漲幅20%起跳,急單將達到40%。 TrendForce集邦諮詢方面的數據顯示,2020年8英寸的晶圓價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顯漲幅,約上漲5%~10%,其預計2021年將上漲約5%。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產能吃緊下,自然引發接連漲價效應。目前多家晶圓代工廠商已上調報價,聯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約10%~15%。有消息稱2021年漲幅20%起跳,急單將達到40%。TrendForce集邦諮詢方面的數據顯示,2020年8英寸的晶圓價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顯漲幅,約上漲5%~10%,其預計2021年將上漲約5%。
  • 光伏玻璃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下半年組件裝機高峰開啟
    雙面滲透率持續提升,預計2020年國內雙面組件裝機佔比將達到30%,2021年將達到40~45%。組件價格將進入下降通道,20Q4供需緊張引起的全產業鏈漲價,隨著進入21Q1需求放緩、各環節新產能投放,組件價格將重歸長期下降通道,上遊矽料供應緊張、光伏玻璃產能吃緊,使得組件價格仍然會有波動,但整體趨勢不會改變。
  • Mysteel:下半年焦炭供應偏緊 焦炭價格或創年度高點
    下半年海外需求陸續復產,需求將逐漸上升;再則近期進口焦炭價格上漲,目前日本焦炭報價250美金(折合人民幣2020元),而港口一級報價2100承兌平倉,價差優勢不在,國內購買積極性下降。與統計局數據:1-6月焦炭出口175.8萬噸,同比下降54.3%;1-6月進口焦炭74.6萬噸,去年66萬噸同比增長13.0%;1-6月海外(除中國)高爐生鐵產量20068萬噸,同比下降14.1%。
  • 2020年鐵礦石上半年價格回顧和下半年展望
    一、上半年鐵礦石價格回顧數據來源:鋼聯數據2020年上半年鐵礦石價格總體表現強勢,整體價格波動可以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1月中下旬-2月中旬疫情影響國內鋼廠生產預期,鐵礦石價格在情緒打壓下下跌至(一)供應回顧上半年全球發運量同比微增1.4%,增量主要在澳洲和其他非主流國家,巴西上半年同比下降8.7%。四大礦山中澳洲巴西區分顯著。從進口量看,1-6月海關進口量累計5.47億噸,進口量同比增加9.3%,以四大礦山為代表的澳巴地區進口佔比81.2%,同比降低2.5%。
  • 北京:下半年食用菌價格走勢預測
    北京:下半年食用菌價格走勢預測發布時間:2013-07-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房琳)近幾年我國食用菌行業鮮品消費在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食用菌工廠化產品成為鮮品消費的主流。
  • 隱形冠軍021:產品價格翻倍,國內產能第一
    這個特點的結果是工業矽生產企業優先考慮在電力資源和原材料豐富的地區布局進行產能布局,從目前的的產能布局來看,主要產能集中在新疆、雲南和四川,合計產能接近佔全國總產能的70%。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其中高端晶片缺貨最為明顯,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擴產受限受到了更大的關注。而事實上,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自2019年下半年起便一片難求。據中國臺灣媒體近日援引業內消息人士稱,受益於居家辦公趨勢和5G熱潮帶動的強勁需求,大多數晶片公司都將2021年8英寸晶圓的價格提高了至少20%,緊急訂單甚至提價40%。像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電」)、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芯」)和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這些公司在2020年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了約10%~15%。
  • 價格創8年新高,但沒人能對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說不
    12月18日,國內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盤中價格達到1132.5元/噸,較年內最低谷時每噸511元的價格翻了一倍,創下8年新高。02在需求方面,我們很多人都聽過一個詞,叫去產能。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
  • 中信建投期貨:2021年豬價下行確定 產能結構性恢復特徵將更加明顯
    新華財經北京1月9日電 2021年豬價的下行已基本成為業內共識。8日登場的生豬期貨當天就以三個掛牌合約均跌超12%的表現完成了首日亮相。在國內生豬產能恢復的背景下,後期豬價的跌勢是否還會如此「犀利」?豬價下行是否會對使國內CPI受到結構性的壓制?對此,中信建投期貨生鮮品研究員魏鑫做了一番解答。
  • 8寸產能供不應求,多家晶圓廠已提高代工報價!
    方略表示,下半年8寸晶圓代工需求非常強勁,但8寸晶圓代工產能無法大幅增加,所以看來下半年會是非常明顯的供不應求,而且明年看起來8 近期市場傳,8寸產能供不應求,聯電有意調漲代工價格,美系外資最新報告也指出,聯電8 寸晶圓產能吃緊狀況可能持續到下半年,主要動能來自大尺寸面板驅動IC、5G 手機電源管理晶片需求,加上客戶持續建立安全庫存,預期聯電將對部分8 寸客戶提高代工價格,有助下半年獲利表現。
  • Counterpoint:2020年全球晶片代工行業收入約為820億美元 同比增長...
    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以來8英寸晶片廠產能吃緊,部分供應商將晶片平均價格調漲10%。藉助更多的EUV層大幅提高7/5納米產量經過2019年和2020年的初期試產之後,臺積電和三星大幅提高了EUV工藝的7納米和5納米晶片產量,增長率超過行業平均水平。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工藝沿著摩爾定律不斷提高晶片的電晶體密度,可滿足5G智慧型手機和HPC(高性能計算)應用的開發需求。
  • 電子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聚焦產能、新應用、景氣三條主線
    根據Omdia數據,舉例來看,IGBT模塊領域, 國內龍頭斯達半導目前全球市佔率僅有2.5%,是英飛凌的1/14。在MOSFET領域, 國內本土龍頭華潤微全球市佔率3.0%,是英飛凌的1/8。2.功率供給端:疫情影響海外IDM大廠產能,8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疫情影響海外IDM大廠產能。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再持續十年?
    8英寸的核心廠商聯電,在12月8日發布最新業績,11月合併營收147.26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聯電產能利用率達滿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且價格調漲,聯電第四季預估晶圓出貨量較上季增加1~2%。且部分晶圓代工價格調漲後推升晶圓平均美元價格較上季增加1%。
  • 「芯觀點」8英寸產能吃緊,曾被邊緣化的NOR Flash再次成為香餑餑
    集微網報導,「8英寸晶圓產能短缺」已成為近期半導體圈的熱點話題,業內人士預測稱該狀況或將持續到2021年,並且代工價格可能持續上漲。此次產能緊張主要是受需求的推動,相關效應已從MCU、電源管理IC、電源驅動IC、MOSFET等擴散至NOR Flash。
  • 周期產業2020年下半年投資策略:守望周期,擁抱成長
    二季度地產和基建開工的回暖帶動了鋼材等建築原料需求的提升,由於下半年有「趕工效應」,同時目前看地產產業鏈相關數據也不會出現顯著下滑的預期,地產投資與新開工面積料將有所提速,鋼鐵產量或保持增長,「雙焦」需求或得到支撐。2020 年作為「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焦炭去產能也有望進一步推進,焦炭去產能的政策執行或成為影響焦炭價格預期的關鍵變量。
  • 亞瑪頓光伏玻璃產能明年增2.8倍 籤下21億「大單」
    11月18日,亞瑪頓(002623.SZ)表示,目前光伏玻璃的產能大概是年產4000多萬平方米左右,待明年定增項目完成後,總產能將提升至1.5億平方米左右。這也意味著,亞瑪頓光伏玻璃產能明年將增長2.8倍。8月22日,亞瑪頓定增募資不超過10億元,擬用於大尺寸、高功率超薄光伏玻璃智能化深加工建設等。
  • 缺貨潮下中芯國際順勢布局 聯手大基金投向12英寸產能 有望鎖定更...
    高需求疊加晶圓廠擴產12英寸維持滿載近期,晶圓產能告急成為半導體行業「熱詞」,華西證券分析師孫遠峰10月25日報告即指出,下半年隨著5G、AI、IoT 帶動數據中心、消費電子、手機等智能終端需求拉貨力道不斷升溫,全球半導體製造代工廠的8、12英寸產能皆維持滿載。
  • 晶圓廠產能告急 晶片交期部分拉長至10個月
    此前,聯發科已經花了14.5億新臺幣(約合3.4億元)從泛林(Lam Research)、佳能和東京威力科創買光刻機等設備。但晶片缺貨的壓力已經傳導至手機、汽車等下遊行業。「目前晶片普遍缺貨,比如套片(處理器)。」12月9日,realme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缺貨的情況預估會持續到明年。
  • 1月8日今日最新銅價格走勢分析 銅現在多少錢一噸?
    短期邏輯:產業鏈方面,在中國新增冶煉產能未投放之前,現貨市場仍然以偏緊為主,另外,由於國外精煉銅產能的幹擾,中國周邊精煉銅短期供應依然偏緊;另外,隨著智利銅冶煉企業環保升級停產的兌現,現貨基本面到達高峰;但未來展望來看,印度冶煉廠恢復已經掃除法律障礙,國內中鋁東南等冶煉廠已經逐步進入達產通道,因此,銅價格短期預期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