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在全球商學院中,「重理論,輕實踐」已經成為一個普遍難題,而許多知名商學院也都積極應對,為培養未來企業領導者做出了有益嘗試——沃頓商學院於今年5月開設了全新的商業人工智慧課程(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Business),這將激勵新生學科領域的商業實踐、前沿教學和研究;哈佛商學院則實施FIELD課程(領導力發展實地沉浸式體驗)多年,通過開展行動導向的沉浸式團隊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自發地將理念轉化為實踐。
隨著企業數位化轉型全面、深入地發展,與商業和經濟密不可分的商學教育也面臨著變革挑戰。作為中國商科教育的領軍院校,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將數位技術全面、深入地滲透教育領域,積極推動數智變革與創新,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面向未來的人才支撐。《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特地採訪了上財商學院常務副院長、MBA中心主任魏航,深入解讀上財面向數智時代、打造商學教育競爭優勢的創新辦學歷程。
HBR中文版:上財商學院推行本次變革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麼?
魏航: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的三方脫節,是全球商學院存在的普遍問題,也是我們試圖破解的核心難題。在動態且多變的商業環境中,同為應用型學院,與醫學院、法學院和工程學院相比,商學院面向的事件和環境更為複雜,現有理論體系也就無法完全適用。在宏觀層面,商學院本身非常關心社會經濟和技術手段的變化,以及企業管理過程中知識的更新和迭代,但當下商學院教育過於注重本本主義,「唯論文論」也耗費著商學院研究者寶貴的精力,商學研究與商業教育長期失衡,導致了商業學術領域處於封閉狀態,進而使得理論與實踐愈發背離。我們的目的則落腳於摸索打破這一「惡性循環」的起始點,逐步促進商學院教育與實踐的接軌。
與此同時,目前疫情催生出的種種社會經濟問題正在逐步顯現,中國經濟發展方向也發生了調整,由以前的外循環主導,轉變成「內循環為主, 構建內外雙循環」的戰略方針。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商學院需要肩負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功能,成為中國商業發展的資源平臺,構建適合雙循環語境下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雖然中國企業處於快速發展狀態,硬實力不斷攀高;但在軟實力方面,比如制度體系、企業文化與企業社會責任等等卻尚未達到同等水準。我們可以將中國企業視為一個未成年人,擁有了如成年人般的體態,但認知、價值觀和自我管理能力尚有欠缺。唯有通過人才培養來引導中國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方能完成由內而外的競爭能力與市場拓展,從而實現轉型升級,而這也是商學院的職責所在。
總而言之,在商學教育環境發生巨變的當下,商學院推行變革可謂勢在必行。而培養具有全球領導力的創新型人才更是本次變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HBR中文版:為應對商學教育中實踐缺失這一難題,上財商學院採取了哪些舉措?
魏航:此次變革的重中之重是「數智變革」。作為當今發展的主要趨勢,企業正在跨入數智新時代,數位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驅動技術革命下的產業變革、企業再創業、管理再創新,構成了新一輪的商業競爭焦點,而「數智賦能」也必將引領商學教育的先潮。比如,上財MBA項目在重新梳理課程與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將數智時代的特徵注入教學與培養模式,引入智能化模擬教學平臺,新增商務大數據分析、數智時代的戰略型財務管理和創業創投、金融創新等幾個專業方向。同時,學院將AI和VR的力量相結合,籌備建立未來教育中心,以雲端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平臺。
除此之外,學院還做出了其他多方面嘗試。學院今年將成立實踐研究院,在以解決實際商業問題為導向的基礎上,打造一個商業實踐領域的高端產學研協作基地,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直面管理難題,結合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和方法論為企業運營和管理創造價值。另外,助力中國企業出海也是上財商學院的重點項目。學院設立了500強研究中心,對比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的關聯,以及企業發展的實際區別,總結各自優劣,研究適合不同主題下的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方法論,並在此基礎上設立了「上海故事」的專門模塊,關注並探索上海本地企業及上海品牌背後的故事。
HBR中文版:數智變革具體包含哪些創新和突破?
魏航:如我所說,商學院引入了智能化模擬教學平臺。平臺中所有的課程模塊都會與相關合作夥伴企業共同策劃。比如在數智時代的戰略型財務管理模塊,我們與全球領先的費用管理企業SAP Concur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藉助其全球實踐的豐富經驗和業界領先的創新性,協同推進戰略型中國企業財務官的培養。又如商務大數據運營決策與分析模塊,我們與神州數碼公司協作,共同進行課程設計和授課,幫助學生融入未來的企業及商業實踐。另外,商學院計劃啟用人工智慧技術,邀請AI領域的專家走進課堂,傳授AI技術的具體應用,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AI的實際應用中,如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這也就與數智變革裡的第二個重點緊密相關——AI+VR賦能雲端教學體系,即未來商學教育的核心。
我們會將現有案例教學、企業實戰模擬等環節更好地進行場景模擬,讓學生身臨其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接企業實踐。首先,未來,我們期望在課程中嵌入AI+VR科技,就像一個模擬實驗室,學生只要戴上頭盔,就可以模擬很多場景,比如演講、開董事會、與投資人談判等,AI則會篩選出適合每個學生的商務場景甚至是交談內容,通過虛擬成像增加學生的實戰經驗,從而更全面地實現商業能力提升;其次,AI錄入的項目資料會進入實踐研究院中,供學生參與學習,讓學生將課堂裡的收穫加以應用,幫助他們未來職業發展過程中提升競爭力。
HBR中文版:本次變革將會帶來怎樣的提升和改觀?
魏航:在未來商學教育的構建方面,數智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雲端教學體系下的商學教育應該向遊戲公司學習,實現場景化,通過數據分析讓學生升級、通關。商學院的未來教育中心計劃將商業理論課程以一定的技術手段實現理論的構架與實踐,在此過程中再疊加一套診斷系統。比如通過課後的題目、案例與實踐,準確地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即時評估,再輔以其他手段讓學生針對性提升所欠缺的部分。
商學院也在自主創新層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中國經濟在短期內經歷從工業1.0到4.0的火箭式提升,如何解決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源消耗密集型再到技術及資本密集型的升維改造過程中所面臨的人才儲備和自主創新難題?這也是商學院大力推行「數智賦能」培養變革的應有之義——不但在入學階段重點考察申請者在數智時代下的眼界格局和創新能力,重要的是通過培養路徑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複雜的挑戰。以MBA為例,我們為MBA學員創建的投資與創新模塊便是如此,充分整合資源,轉化內能,將學校、學生、校友的能量相互賦能,以獲得多維度支持,實現從0到1的轉變。而這也符合我們商學院辦學的三個主要方面——發展理論戰略、培養商業人才、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之所以要大力推行以「數智賦能」為核心的課程變革,更為核心和底層的邏輯是因為我們相信商學教育應面向未來,無論是商學院本身、學院老師還是學生都應具備順應未來教育與發展的能力。也唯有這樣,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才能有底氣和能量為企業和行業的變革者和引領者,甚至是中國乃至世界培養更多卓越的管理者,為人類貢獻更多來自中國的商學實踐和商學智慧。
劉雋 | 文
劉雋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編輯
時青靖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