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軍傷亡2.1萬,與25萬美軍血戰7天,拯救了幾十萬志願軍

2020-12-14 田君良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共和國立國之戰。在這場極不對稱的戰爭中,擁有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工業、軍事、科技實力的美國,與百年積貧積弱,剛剛脫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泥淖的共和國狹路相逢。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四萬志願軍戰士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軍兄弟並肩作戰。

從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到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的前三次戰役中,志願軍取得全勝的驕人戰績。然而這一戰績也是建立在美軍過於盲目自信的基礎之上的。李奇微接替菸斗將軍後,立刻調整戰略。《決戰朝鮮》中說,李奇微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讓美軍將吉普車的遮擋帆布全部取掉,他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志願軍可以受罪,你們也必須可以,否則還不如撤回美國。

第三次戰役是李奇微一手策劃的三十六計,誘敵深入。志願軍八天推進四百公裡,橫掃漢城和水原市一線,幾乎上演了一九五零年七月北朝鮮軍將美軍逼到釜山的東方敦刻爾克。但李奇微不是麥克阿瑟,菸斗將軍傲慢,李奇微卻精明。他看穿了志願軍後勤薄弱,準備引君入甕後,來個四面楚歌。一月下旬,李奇微將美軍主力共二十五萬大軍,全部壓在漢江一線,試圖通過地毯式平推,將志願軍推回三八線以北。

針對李奇微的部署,彭德懷生平第一次感到害怕。《彭德懷傳》中寫道,無論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彭德懷指揮大小戰役無數,從來沒有懼怕過,這一次,他發自內心懼怕。幾十萬志願軍堆在漢城一帶,美軍只要來個二次仁川登陸,後方立即無計可施,所有戰士馬上成為甕中之鱉。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彭德懷決定信任原國民黨軍官曾澤生,讓他親率志願軍第五十軍,早漢城以東無論如何抵擋住二十五萬美軍的衝擊,為志願軍之後的行動贏得時間。

曾澤生,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軍長,《朝鮮備忘錄》中說他是國軍中少有的真正轉向共產主義的戰士。一九四八年戰場上起義後,開始追隨解放軍戰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時,從東北進入朝鮮作戰。曾經帶著五十軍和第三十八軍首次進入漢城。彭德懷用人不疑,他之所以起用曾澤生,一是看好他的能力,臺兒莊戰役時被各方公認的鐵將軍,如今面對美軍的鋼鐵洪流,必然不會讓自己失望。二是看好他的身份:這次戰鬥,正是這位曾經國軍統帥證明自己的機會。一月二十八日,曾澤生領命後,帶著五十軍數萬弟兄,出發了。但他們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接下來的九天將會永遠改變他們的命運。

志願軍第五十軍,政治委員徐文烈。下轄三個師,分別為一四八師、一四九師和一五零師。進入朝鮮後,五十軍參加了所有戰役,從平壤以北,一直打到漢城以南,是整個韓戰期間志願軍推進最遠的一支部隊,一九五一年一月初,這支部隊幾乎推進到了朝鮮海峽。三次戰役下來,五十軍損失很大。一月二十一日前,三個師分別平均減員都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當時志願軍編制中,一個師約有一萬人左右,因此,三個師減員總數大約一萬人。

曾澤生將軍

除了減員,武器裝備和彈藥也所剩無幾。《當代中國史研究》中曾經統計過當時五十軍的軍備情況,步槍合計約一萬五千支,各種類型機關槍總數不超過六百挺,手榴彈、迫擊炮,炸藥極其短缺,以連為建制看,許多連隊手榴彈總數連戰士總數都不及。糧食問題更加突出。早在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就因為後勤問題損失慘重,總共傷亡四萬戰士,即便如此,當時的運輸線也只有不到兩百公裡。如今,志願軍已經到達三七線,後方運輸線長達四五百公裡,缺乏車輛和空軍的志願軍,幾乎不可能在美軍強大空軍的嚴防死守下,靠著馬力和人力,將一袋袋炒麵送抵前線。

反觀美軍,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人數方面,聯合國軍集結了第一軍,第八集團軍,第十軍,南朝鮮第一軍,和英國軍隊,總共七個美軍師、八個南朝鮮師和兩個英國旅,二十五萬人左右,遠遠超過一個孤零零的志願軍第五十軍。裝備方面,從火炮口徑和數量看,停靠在朝鮮海峽的美國海軍火炮、朝鮮本土作戰的各種大口徑美軍陸軍火炮、美國空軍火炮、坦克火炮、陸軍輕型火炮、迫擊炮、手榴彈和火箭筒,應有盡有。同時,各種步槍,半自動步槍,輕機槍,重機槍以及配套彈藥,簡直供過於求。口糧方面,熟悉各國軍糧的讀者應該知道,美軍當時一日三餐,從米飯、麵包和牛肉,到沙拉、布丁巧克力,再到香菸、啤酒口香糖,幾乎快把本土飲食搬到東亞來了。

即便雙方實力如此懸殊,曾澤生和五十軍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戰場。一月二十九日,戰鬥在修理山正式開打。這一次,李奇微再也沒有犯下麥克阿瑟之前的任何錯誤,他專門組建了一支戰場督戰隊,這支隊伍不用作戰,只需要監督戰場指揮官有沒有貫徹李奇微的主要作戰方針:獵犬打法。所謂獵犬打法,就是美軍不會直接撲向志願軍,而是以坦克和裝甲車等裝甲部隊開路,步兵緊隨其後,穩步前進。一旦與志願軍交火,迅速報告位置並且後撤,剩下的事,就留給後方火炮處理。在這樣反覆拉鋸中,逐漸摸清楚志願軍部署,然後大規模進攻。

不得不說,李奇微的獵犬打法一開始非常奏效。二十九日上午九點,曾澤生命令五十軍死死守住修理山山頭,不許退後一步。美軍第二十五師衝過來後,志願軍的火力如山呼海嘯般咆哮,但美軍並沒有如之前那般向山上發起衝鋒,而是立即後撤。一開始,曾澤生無法理解,但不久後鋪天蓋地的火炮聲,讓他立即反應過來,美軍改變戰術了。在第一次美軍火炮轟擊中,數萬發炮彈從空中傾瀉,美國陸軍、海軍、空軍,幾乎調用了所有能夠調用的火力,熟悉這段歷史的讀者們應該知道,美軍使用火炮過飽和攻擊到了何種地步,他們常常僅僅為了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山頭,就要傾瀉幾千枚火炮。因此,與聯合國軍接戰後,志願軍傷亡非常慘重。

面對這種出乎意料的局面,曾澤生的作用立即凸顯。他冷靜分析了局面,認為如果志願軍再一動不動死守陣地,最終只會淹沒在聯合國軍的火炮海洋裡。因此,他立即發動泥鰍戰術。他利用志願軍機動性強,工兵水平高超等特點,命令五十軍各部隊一旦與美軍交戰後,立即轉移陣地,同時就地開挖防禦工事,為後來轉移陣地的部隊打好鋪墊。就這樣,從二十九日到三十一日的戰鬥中,五十軍幾乎在修理山所有主要山頭都挖了防禦工事和避彈坑。志願軍這種迅速機動的同時還能確保高效精準地挖掘防禦工事的本領,主要是在抗日戰爭中練就的。

二月一日,美軍發現這種戰術已經達到了目的,同時他們覺得這種戰術已經無法傷及志願軍根本,李奇微放棄了獵犬打法,開始轉入大規模進攻。五十軍的苦日子真正來了。美軍大舉進攻之前,都會進行長時間高密度的火炮轟炸,目的是為了對志願軍陣地防禦設施進行儘可能的破壞,方便之後陸軍部隊衝鋒。二月一日正午,經過一上午轟炸後,美軍開始大規模出動,他們沿著漢江一線,朝五十軍衝去。

美軍與志願軍交戰後,雙方立即陷入無比慘烈的戰鬥。志願軍不僅要躲避美軍火炮和空襲,還要和美軍步兵交戰,難度極大。美軍火炮轟擊時,美軍步兵會立即停下,同時配合火炮射擊志願軍戰士。這時候,志願軍往往會轉移陣地。此時,美軍立即停止轟炸,步兵向山頂衝鋒,志願軍又要回防。在這種美軍以逸待勞,志願軍疲於奔命的戰鬥中,原本就體力不支的志願軍戰士,又消耗了大量體力。美軍各個身強體壯,吃得又飽,志願軍的劣勢越發明顯了。

但在開戰前,曾澤生就向五十軍下達了一條死命令:不許退後一步,哪怕全軍陣亡!這條命令,每位志願軍戰士都刻在心裡。大家心知肚明,這口氣必須持續著,不能斷。誰斷了,就有可能全局崩盤。就這樣,從二月一日到二月六日,志願軍以不可思議的頑強毅力,硬是和二十五萬美軍血戰九天九夜,沒有退後一步,沒有丟掉修理山山頭。許多參加過這次戰鬥的美軍士兵後來都說,他們永遠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志願軍卻總是能夠在地獄般的火炮和數倍於自己力量的軍隊面前堅持下去,永不言棄。

二月六日,美軍遲遲無法突破陣地,又擔心右翼被志願軍迂迴包抄,最終戰略性撤退。曾澤生和他的五十軍,總共傷亡2.1萬人,用生命譜寫了朝鮮戰場上又一次壯麗的篇章,拯救了身後幾十萬志願軍戰士。

相關焦點

  • 38軍背水一戰,單挑25萬美軍輪番攻擊,寸土未失還反殺2萬人
    在前三次戰役中,38軍和50軍基本打滿全場,兵員損失慘重、彈藥糧食均不充足。而反觀美軍,李奇微就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後,對軍隊進行了大規模整訓,確立了以磁性戰術、火海戰術為核心的新戰術。他從美國本土、日本以及歐洲抽調了大量老兵,加強了炮兵和坦克,改善了後方供應,軍隊數量已經達到25萬之多,是38軍的9倍。
  • 範弗裡特攤牌上甘嶺:兩百人五天拿下。結果:志願軍殲敵2.5萬
    範弗裡特大手一揮,準備犧牲兩百人,在五天之內拿下那兩個高地,因為按照情報和經驗,哪兩個高地上的志願軍絕對不會超過兩個連隊。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場範弗裡特認為很輕鬆的山地戰,竟然讓「聯合國軍」付出了2.5萬人的代價,打了43天,以慘敗告終。
  • 長津湖血戰:志願軍傷亡1.9萬人,凍傷2.8萬人,為什麼這麼嚴重?
    長津湖血戰:第九兵團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人。司令員宋時輪在離開朝鮮時,目視長津湖的方向,淚流滿面,不能自持。 最艱難的戰役莫過於抗美援朝,因為當時志願軍的裝備嚴重落後美軍。
  • 為掩護志願軍主力,曹玉海營與2萬美軍血戰7天,最後全營陣亡
    他命二十五萬聯合國軍主攻漢江一帶,直取漢城。此時,雖然二十八萬志願軍駐紮在漢城,但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太差,因此彭德懷決定西頂東放。他命三十八軍抵擋二十五萬敵軍,掩護鄧華率領的志願軍主力部隊,這支部隊將迂迴到聯合國軍右翼。這次大規模迂迴作戰能否成功,全看三十八軍能否頂住。為了不辱使命,三十八軍立下軍令狀。
  • 血戰長津湖,他是送彈藥的普通志願軍戰士,卻一戰成名立下特等功
    血戰長津湖是志願軍第9兵團在朝鮮東部長津湖包圍聯合國軍,在嚴寒氣候條件下,經過17天殘酷戰鬥,艱難取得勝利。此戰中,有一位送彈藥的普通志願軍戰士,一戰成名立下特等功。他的名叫朱溶堂。
  • 志願軍血戰長津湖,王牌27軍是用什麼武器重創美軍的?
    1950年的寒冬,志願軍9兵團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極端環境下向美軍陸戰1師、步兵第7師等部發起了進攻,此即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線作戰,我軍當時稱為鹹南戰役,現在網上則常稱之為長津湖之戰。 在這場血戰中,志願軍不僅要對抗嚴寒,還要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做殊死搏戰。
  • 動輒就是幾十萬發炮彈!志願軍承受的火力強度有多大?
    戰例二:第四次戰役中漢江阻擊戰時美軍火力 1951年1月下旬,美韓軍隊開始對三八線以南的志願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志願軍採取了西頂東放的戰術,以38軍、50軍在西線死死頂住美軍第1軍、美軍第9軍的攻擊。當時38軍、50軍已經連續進行了幾次大的戰役,戰鬥和非戰鬥減員很多,武器彈藥也嚴重不足。
  • 50軍「血嶺」修理山浴血,起義軍長說「我們在兄弟部隊前抬頭了」
    據有關數據,整個抗美援朝期間,我志願軍共參戰27個軍,一些部隊是二次入朝,數量高達240萬。志願軍傷亡近41萬,有50萬是非戰鬥減員,有14萬長眠在異國土地上,其中包括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付出了近100萬的傷亡代價,其中罪魁禍首美軍傷亡17萬。
  • 為什麼志願軍會傷亡1萬多人?
    作為美軍中典型火力制勝理論者,範弗裡特以絕對優勢的火炮對上甘嶺一遍遍的轟炸,造成我志願軍戰士慘烈的傷亡。 (馬克·韋恩·克拉克) 當時的五聖山由志願軍15軍控制,美軍要拿下五聖山就得先佔領前面兩個小高地:597.9和537.7,這裡便是上甘嶺。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究竟傷亡多少人,這裡有最詳細的統計!
    ——餘秋雨 上甘嶺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粉碎「聯合國軍」的「金化攻勢」,於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進行的山地堅守防禦作戰。在上甘嶺村附近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志願軍先後投入15軍的45師、29師和12軍的31師、34師106團,共4萬餘人的兵力,依託以坑道工事為骨幹的堅固陣地,經過43天的頑強爭奪,徹底粉碎了敵人的攻勢,創造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大規模進攻的防禦戰役的光輝典範。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名為冰雕連,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其實並不是一個連,而是三個,這三個連分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6連,第20軍60師180團2連,第27軍80師242團5連。 當時,志願軍第九兵團的將士們為了伏擊美軍,在穿著單薄的衣裳,在零下40多度的長津湖地區,整整埋伏了6天6夜,為了防止敵人偵察機發現,志願軍將士不但不敢生火做飯,甚至連動都不敢動。 就這樣,是隨著美軍進入預定戰場,一聲衝鋒號響,無數志願軍將士從大雪之下冒了出來,猶如神兵天降,給目瞪口呆的美國軍隊帶來巨大的殺傷。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歐戰王牌師1萬餘人,一戰被志願軍殲滅7千
    聯合國軍西線作戰部隊以美軍第8集團軍10餘萬人為主,其他參戰部隊有英軍、土耳其等國軍隊,而作為西線作戰主力擔當的美軍第8集團軍中有兩支堪稱王牌的部隊,那就是美軍騎兵第1師和美軍第2師,這兩支部隊同時也是美國陸軍的絕對主力,曾在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與希特勒的納粹德軍浴血廝殺,是名副其實的歐戰王牌師。
  • 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在這份計劃中,範弗裡特打算動用兩個營的兵力,用6天時間攻佔我軍佔據的上甘嶺陣地,並預計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但範弗裡特顯然過於自大和樂觀了,事實上上甘嶺戰役足足打了43天,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卻以失利收場。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志願軍動員13個軍,十個航空團,欲殲敵8萬
    ,付出傷亡7.5萬,被俘1.7萬的慘痛代價。志願軍方面一共動員了13個軍的兵力,其中第一梯隊集中了8個軍的兵力,意圖直接成建制消滅美軍第3師、美軍第25師和韓軍第2師。第二梯隊則為包括38軍在內的5個軍,準備隨時補上。朝鮮人民軍也出動了4個軍團,整個第六次戰役預計殲敵總數為8萬。
  • 長津湖戰役中,為何125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也不放棄陣地
    在死鷹嶺高地,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身著單衣的志願軍20軍59師177團6連的125名官兵,在打退美軍連續7次的瘋狂進攻後,徹夜堅守陣地,懷抱鋼槍,等待著美軍的又一次反撲。 黎明終於到來,美軍嚎叫著再次進攻時,卻沒有遭到絲毫反擊,這讓美軍感到十分納悶。當他們小心翼翼靠近山頂後,才發現陣地上的志願軍官兵已經凍成了冰雕。
  • 志願軍27軍:美軍王牌的剋星
    是夜天降大雪,氣溫驟降。238團由東南,239團由1250高地以東,240團從東北,241團在正西、西南、從四面向敵發起總攻。指戰員冒著密集炮火,奮勇殺敵,戰至12月1日拂曉,各部先後突破敵前沿,與敵展開逐壕、逐屋爭奪,打得美軍潰不成軍,四處躲藏。天亮後,敵被壓縮在狹小地域,傷亡慘重。
  • 奔襲三所裡、搶佔龍源裡、血戰松骨峰;三十八軍一戰成名萬歲軍
    11月25日黃昏,西線我第38軍、第42軍和第40軍在正面各軍積極配合下,趁敵立足未穩,出敵不意地首先對德川、寧遠地區之南第7、第8兩師發起反擊。第38軍以112、114兩個師分三路攻擊德川南韓第7師。
  • 抗美援朝故事之曾澤生和50軍的浴血漢江
    歷時五十天的漢江血戰中,英勇的50軍壯士們打出了輝煌的戰績,共斃傷敵軍1.1萬餘人,俘61人,擊毀坦克裝甲車70餘輛,擊落擊傷敵機15架,繳獲各種槍枝1800餘支、汽車17輛、火炮34門及大量軍用物資。
  • 血戰長津湖
    9兵團20軍、27軍,這兩支原第三野戰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在長津湖地區布下了一隻口袋,只待大魚入網。而作為兵團預備隊的26軍,也部署在長津湖東側,隨時準備開赴戰場。在這裡,來自中國華東地區的9兵團將士血戰美軍最精銳部隊陸戰第1師,是一場改變歷史進程的戰鬥,此戰成為兩軍軍史上最為殘酷的戰役。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真的是使用人海戰術,才擊敗美軍的嗎?
    從1950年10月19日第1支志願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始,一直到1953年7月27日,中美朝三方籤訂《朝鮮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一共歷時33個月之久。那麼,志願軍和聯合國軍的傷亡究竟如何呢? 入朝第一戰,即第1次戰役,志願軍出動了12~15萬的兵力,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則為5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