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故事之曾澤生和50軍的浴血漢江

2021-01-09 陝西法制網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有一支不被看好的非主力部隊,在第四次戰役中擔任阻擊任務時卻打出了驚天動地的戰績,一躍而起,成了志願軍裡的鐵軍典範,它就是我志願軍第五十軍。

50軍的前身是原國民黨軍的雜牌部隊滇軍第60軍,這支部隊是在長春圍城戰中起義過來的,1949年被改編為東野第50軍,軍長仍由原國軍60軍的軍長曾澤生擔任。

曾澤生由於不屬於國軍嫡系,其麾下部隊在國軍當中直接被排擠到了邊緣,加之軍中戰士多為雲南昭通人,有很多「兩桿槍」。所謂兩桿槍其實說的是他們許多士兵都多背了一個水煙筒(很多人認為是大煙槍)。60軍在國軍當中常被譏笑,被戲稱為「60熊」。然而,就是這麼一支國軍自己都看不起的部隊在加入中共之後,通過政治改造和紀律作風整頓,在各級單位專門配備了共產黨員帶頭之後,成了一支雄獅。漢江血戰結束,曾澤生和他的戰友們痛哭流涕,終於證明了他們的實力,成了讓敵人聞風喪膽的「60兇」、「60雄」鐵軍!

第四次戰役開始,彭總考慮到50軍因為不屬於主力,所以將之安排在了防禦位置上。作為保障中朝軍隊主力在東線橫城地區實施戰役阻擊西線美軍突擊的壁壘,於漢江南岸作正面防守,用於消耗和阻擊西線的聯合國軍。同時擔任防守的還有一支朝鮮人民軍的部隊和打出「萬歲軍」榮譽稱號的梁興初38軍。戰鬥力超強的,38軍作為預備隊守在50軍側翼,防止50軍頂不住時補上。

任務下達之後,50軍將士立即進入戰前部署位置,於漢城以南地區,背臨漢江,迎面攔住美3師、美25師、英29旅和土耳其1旅前進之路。按志司的指示,50軍採取重點盯防,分散防禦的戰術,直接拉出40公裡長的防禦線,在聯合國軍的各個前進口處做了嚴密的布防。

戰前,50軍軍長曾澤嚴肅地為員全體將士作了動員演說:

「志願軍首長把我50軍放在漢江以南最前面,是對我50軍的信任,全軍必須認真做好各項戰鬥準備工作!」

對於50軍的任務布置,彭總一定是作了細緻分析,熟悉曾澤生的朋友都知道,此人打防守有一套。早在抗戰時期,曾澤生就和他的部下在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防禦戰中打出了血性,整整二十天,隊伍損失過半,依然未讓陣地丟失。

曾澤生將軍

關於曾澤生的這支滇軍隊伍,我覺得我有必要再多說明一下,為他們闢一闢謠。

在我們印象中,滇軍幾乎成了被我們大煙槍的垃圾代表。其實這是有誤的,滇軍中有少許人或許有這情況,但大部是沒有的。我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我們雲南人都有吸食水煙筒的習慣,並不是大煙,而是我們現在抽的紙菸所用的菸葉。滇軍戰士大部分來自雲南貧瘠的昭通地區,有少部分來自臨安,這個臨安不是江南臨安,而是我的老家,現在叫建水,有著全國第二大的孔廟,也就是現在的建水一中。

昭通是個窮地方,現在也一樣,滇軍士兵大多來自當地大山裡的彝族人民。我本人也是彝族,對此也專門做過些了解,我們都是山區人,祖輩下來都沒有抽鴉片的習慣。鴉片煙當時在雲南叫「雲土」,那是城裡人的玩意,是大佬或者混混才會碰那東東的。解放前的雲南對大煙是種植的比較多,但百姓當中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偶留下來也是為了藥用,而且一般百姓是不讓種的,那都是有範兒的土老財們才有的權利。

貴州兵我沒有考據過,王家烈的舊軍作風的確很爛。但以當年貴州那窮地方,和雲南一個鬼樣,個人認為應該也是和雲南差不多的,吸食鴉片的應該是領導居多。畢竟那年頭,當兵是為了混口飯吃,沒幾個窮人沾得起鴉片。

說完這跑題的東西,再回到正路上來。

說到防禦,或許會讓人覺得輕鬆,其實不然,攻擊部隊是隨時面臨兇險,但攻不過可以撤。防禦則不同,一句話,人在陣地在,沒有絲毫迴旋餘地。它關係到整個作戰部隊的大部署,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關於這次漢江防禦的重要,我們從彭總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來,戰鬥力超強的梁興初38軍都用來做漢江防禦的預備隊,可以想像其戰略意義!

一月分的朝鮮半島,奇寒無比,50軍的好漢們提前到達預定地點後,卻發現很難做工事布防。零下幾十度的低溫直接將戰士們腳下的土凍得比鋼鐵還要硬實,根本無法挖掘防空洞和防禦坑道,無奈之下,戰士們只有鏟雪來堆集做成地面掩體。由於嚴寒,那雪一會功夫倒也就就變得堅硬無比。面對聯合國軍的飛機大炮轟炸,沒有防空洞和地下坑道是非常危險的,可戰爭由不得人選。所以這次防禦,50軍損失慘重是迫不得已,如果在化雪後的時日,斷然不會遭受如此艱難。

1951年1月25日,在糧彈供應困難、作戰裝備嚴重缺乏的嚴寒之中,50軍的勇士們迎來了美騎1師、英27旅、英29旅、美24師、美3師、美25師、土耳其旅的攻擊。

在飛機大炮的轟炸掩護之下,聯合國軍根本不給我軍絲毫喘息的機會,從發動攻擊開始,就將戰爭拉入殘酷的激烈之中。雙方數度血戰,在反反覆覆的陣地爭奪之中,將漢江一帶變成了修羅地獄,血雨腥風的慘烈讓天地為之失色!

這是一場誰都輸不起的血戰,從戰鬥打響,就不曾有過停息,一打就打了五十個晝夜。在這煉獄般的五十天之中,50軍的戰士們一口炒麵一口雪,硬生生用簡陋的地面工事和一具具血肉之軀,擋住了聯合國軍的飛機大炮,以及數不清次數的地面進攻。

先不說戰績,光就這份堅韌,曾澤生的那些昔日的同事們,估計頭都得鑽胯裡去了,這就是他們往日滿口嘲笑的「60熊」,我想這臉是被打的夠疼的了。曾經的60軍天天提心弔膽,在派系林立的國軍當中,曾澤生那叫一個度日如年,如果沒有一些昔日的舊友在朝中迴旋,他們恐怕早遭蔣介石的毒手了。八百萬國軍的失敗,蔣介石怕是一輩子都想不通吧。需要的時候給一顆糖,平時狗不理的滇軍健兒們,在中共的帶領之下,算是真正認識了軍人的真正意義。

50軍的好漢們是真的將昔日的屈辱給還回去了。這不,做舔狗的那邊開始有了動靜。

為了瓦解50軍的頑強意志力,美國人聯繫了他們庇護的國民黨臺灣當局,讓蔣介石派來了一名美女來戰場做策反宣傳工作。美女用著響亮的擴音喇叭,大聲宣傳美帝和臺灣的美好,又是金錢又是美女等等,說的那叫充滿誘惑。

看到這一幕,我有些想笑,委員長同志怎麼那麼健忘呢?當年自己怎麼對人家的,心裡怎麼還沒點數嗎?或許在他眼裡,人都是貪婪的。不過也不奇怪,看看湯恩伯,看看熊式輝那幫人的嘴臉,還真是那樣。信仰這東西,國軍是不知道的,那只是他們掛在嘴皮上的東西,看來蔣介石輸到底了也沒弄明白原因。

蔣介石不知道的東西,毛澤東帶領下的中共那可是人人都懂的,他不知道,從曾澤生他們進入中共之後,就已經脫胎換骨了。

彼時的曾澤生,我相信知道這破事之後絕對是笑了,不知道曾軍長有沒有冒出一句「去你媽的!」,有血性的軍人是會爆出口的,那是這些鐵血漢子的可愛之處,我相信曾澤生軍長即使沒罵,至少也會表達一下自己的鄙視。

60軍的勇士們很淡定,就當聽了個笑話,他們繼續一口炒麵一口雪,沒炒麵了就餓著肚子,沒有停過的就是打向敵人的子彈,直到生命的失去……

鐵打的勇士,地獄般的殺戮戰場,漢江阻擊戰的兇殘程度已經不是影片和我們的腦袋所能還原的了。據一些僥倖活了下來老紅軍老黨員回憶,漢江阻擊戰的慘烈和艱難已經超過了三大戰役,直逼紅軍時代!

歷時五十天的漢江血戰中,英勇的50軍壯士們打出了輝煌的戰績,共斃傷敵軍1.1萬餘人,俘61人,擊毀坦克裝甲車70餘輛,擊落擊傷敵機15架,繳獲各種槍枝1800餘支、汽車17輛、火炮34門及大量軍用物資。除了輝煌的戰果,軍中也誕生了大批的榮譽部隊和英雄模範,447團被志願軍總部授予「白雲山團」,444團第4連被授予「修理山連」,445團8連被授予「英勇頑強連」,450團7連被授予「戰鬥英雄連」,整支部隊裡面,光是立大功的英雄就達到了驚人的四百七十六名。

與輝煌相對應的是慘烈的代價,戰後,33000多人的50軍通過戰後核實,整整犧牲了兩萬餘名勇士,七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全部打光,隊伍減員到只剩下了10033人。這些犧牲的勇士們,很多都沒留下名字,對於這些英雄,我們唯有通過歷史記住這次戰役,記住抗擊外敵的這些勇士。

漢江搏殺,有血的地方都是英雄,有硝煙的地方都臥滿了好漢。

從美軍1月15日發起的「磁性攻勢」開始,到3月7日的「撕裂者行動」,再到最後的戰爭結束,50軍的每一個陣地都寫滿了威武與壯烈,從戰初到結束,朝鮮半島上的修理山、白雲山,文衡山、團帽山、浦場、光教山、文衡裡、發利峰、天德峰、梨浦裡等等陣地,都布滿了50軍勇士們寫不完的英雄事跡,鑑於本人搜集不夠全面,徒有將幾起較為熟悉的戰鬥列出來分享,希望對這次阻擊更為熟悉的友友多多提供資料,讓更多人知道先烈們的英勇事跡。

修理山血戰

關於修理山血戰,美軍戰史有記載為「血嶺」。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修理山曾發生一場刺刀肉搏。原50軍司令部作戰參謀鄭竹書有過回憶:2月2日午夜修理山反擊戰結束後,一位從戰場上下來的戰士,見到首長後把肉搏戰咬下來敵人的耳朵,從口袋裡掏了出來,那耳朵是黑色的。

對於修理山血戰我不想再做流水式的講述,因為這次漢江阻擊,每一塊陣地都是屍山血海的廝殺,場面差不多都是地獄修羅式的殘酷。除了肉搏記錄,我再說一個人物。

八零版以前的人想必都看過一部電影,即使沒看過也應該聽說過,因為那時候除了電影還有連環畫。這部電影叫《英雄兒女》。

對,有印象的朋友應該記得裡面的主角王成,舉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那位英雄。

《英雄兒女》中的王成的原型就是修理山血戰中打出來的,真實的英雄是叫王英。根據王英戰友徐樹禮的回憶,王英是從宋希濂的隊伍中解放過來的。四次戰役時,王英是擔任排長,並不是機槍手。機槍手死後,他拿起戰友的機槍開始掃射敵人,直到打完最後的子彈。沒有子彈之後,英勇的王英抱著炸藥包衝進了敵人堆裡,與敵人同歸於盡。王英犧牲後,被追記特等功,他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為「王英英雄班」。根據參加修理山血戰的倖存老兵們回憶,朝鮮戰場上,王英式的英雄太多,太多了。特別是在那些打光了的連隊。

《英雄兒女》裡的王成圖片

文衡山血戰

在文衡山血戰當中,第150師第50團1營的戰士們,和美軍反覆進行了三天的陣地爭奪戰,最後,整個營拼到僅僅剩下不足一個排的人。

50團一營全部戰死了之後,師長王家善只好再令預備隊449團第6連前往接替。6連在幾個陣地上與進攻的美25師殊死搏鬥,頂了一天,全連在敵人的優勢地空火力之下戰至沒有一人存活!

王家善拆東一咬牙,再度讓449團第2連頂上,直到把陣地拿了回來!

白雲山血戰

白雲山是與附近的光教山和帽落山一起進行的,白雲山位於朝鮮漢江南岸,左翼為光教山,右翼為帽落山,互為依託,可以控制從水原通往漢城的鐵路以及兩條公路,因此白雲山地區就成為交戰雙方爭奪的重要戰略要點。就因為這地勢,交戰雙方打得異常激烈,從1月25開始,到2月5日結束,白雲山一帶的戰場成了人間地獄,為了拿下這片區域,美軍先後出動飛機轟炸數百架次,大炮、坦克,燃燒彈等等能動用的大規模殺神武器全部使盡,但最終我志願軍頂住了美軍的瘋狂進攻,超額完成戰前任務,便給予了敵人很大的殺傷。447團經過與美軍第25師的精銳激戰11晝夜之後,以傷亡344人的代價,殲滅美軍1200餘人,獲得了阻擊系列戰上的大捷。

帽落山血戰

帽落山是443團的陣地,其慘烈度不亞於修理山,這一戰當中打出了一位戰鬥英雄田文富。

在這一場血戰中,田文富所在的連隊遭遇的是一場噩夢般的戰役。他們對上的是十倍兵力於己的美軍精銳部隊。從打響到結束整整用了戰鬥八個晝夜。到了最後,我軍的整個連除了田文富之外,全部壯烈殉國!

田文富在這場血與火的廝殺中,打到只剩下他一個人依然在堅持。帽落山一戰,田文富打退敵人數次衝鋒,單人殺敵50多名。

在只剩自己一個人後,田文富用槍將帽子、軍大衣撐在陣地顯眼位置,故意誘敵向其開火,而他則在別處向敵人掃射。戰後,田文富滿是彈孔的棉衣被送到443團政委手裡,政委流著眼淚數了數,「一個、兩個……」一共有50多個彈孔。如今,田文富那件布滿槍眼的「戰袍」和軍帽,已經存放於軍事博物館內供後人瞻仰和紀念。

戰後,田文富被評為「英雄機槍射手」和「戰鬥英雄」,並成為二等功臣。

漢江阻擊戰中,像王英田文富這樣的英雄不勝枚舉,只不過很多犧牲的沒能留下名字。除了這些一線的戰士,在戰鬥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甚至連師一級的指揮所都無法避免聯合國軍的攻擊。

從1月25日開戰伊始,聯合國軍藉助強大的火力優勢,在下雨般的炮彈攻擊下,我志願軍不到半個月時間,連排級的簡直幾乎損失半數以上,直接只能以殘缺的營團級建制頂上。戰鬥進行到2月3日,敵人已攻佔了我修理寺、軍浦場、光教山、文衡裡、發利峰、天德峰、梨浦裡一線陣地。在這種兇殘的攻擊之下,甚至連美軍的坦克群都衝到了149師師部面前。

然而面對如此驚險的局面,我志願軍的指揮官們卻依然保持鎮定自若,毫無懼色沉著指揮。

當時,師政委兼代師長的老黨員金振鍾充分發揮了我軍的指揮員最高軍事水準,直接就地指揮機關人員和警衛連一起戰鬥。共產黨員們個個發揮帶頭作用,親自帶炸藥包去炸敵軍坦克,在這種彪悍頑強的軍事作風引領之下,指揮機關自己便打退了敵軍的進攻。

2月3日,在聯合國軍的優勢兵力下,韓先楚將指揮所後移,讓50軍退至第二防禦線陣地待禦敵,同時派出了38軍主力112師頂至江南進行防禦阻擊。

2月7日,因漢江開始局部解凍,為避免陷入背水作戰和地形狹窄遭受敵優勢地空火力的殺傷,50軍主力奉命轉移至漢江北岸。50軍第150師第450團也一直堅守在漢江以南的廣州地區配合38軍112師進行防禦作戰。直至橫城反擊作戰結束,志願軍防守部隊方才於2月16、18日向漢江北岸轉移。

在漢江北岸,50軍又繼續堅持了一個多月的防禦戰,給美3師、美25師、南韓1師和英29旅施以沉重打擊。損兵折將的50軍一直在漢江堅持到了3月中旬,直到張仁初的第26軍從後方趕來接替風才退下火線。

鐵打的漢子也有柔軟的一面,漢江一戰,曾澤生悲欣交集,悲的是敵人炮火的猛烈以及我軍的傷亡慘重;喜的是他終於證明了自己這支曾被戲謔為「熊」的部隊打出了鐵的意志和血性!

當滿身硝煙的曾澤生到志司復命時,面對彭總,這位漢子很端正地給彭總敬了個軍禮之後,眼淚就控制不住流了下來。

彭總緊緊地握住曾澤生的手對他說:

「50軍打得好,你指揮得好,我要給你補兵,蘇式武器來了,優先給你們50軍換裝!」

曾澤生聽了彭總的鼓勵,哭得更為厲害。想想在國民黨軍隊的那二十多年,他這支滇軍受盡了屈辱和歧視,甚至差點遭到毒手。曾澤生流著淚對彭總說:

「我們盡力了,我們能在兄弟部隊面前抬起頭了!」

對於起義過來的曾澤生,彭總是非常了解他的心裡的,在東野的那批悍將面前,或多或少會對他們這些投誠軍人有小部分人有著些輕視,彭總拍著曾澤生說:

「這是什麼話?就因為50軍是國民黨改編部隊嗎?我彭德懷和你一樣,也出身舊軍隊的雜牌湘軍,彭德懷從來沒有把你們當後媽養的,50軍有很多共產黨員了嘛,你回去告訴部隊,彭德懷向50軍的同志鞠躬致敬!」

彭德懷很正式地彎下腰來,向曾澤生行了一個很深的鞠躬禮!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彭總

5月份時,曾澤生因為車禍負傷,回到國內進行治療,受到了毛澤東接見。

毛澤東接見曾澤生時,連連誇他領導的好,50軍打的好,讓曾澤生大受感動。加上自己親眼目睹了軍中共產黨員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這時候的曾澤生是釋然了。

在跟毛澤東的交談中,更讓他驚奇的是關於50軍的每一步作戰細節,毛澤東同志都一一清楚,到了後面,這位堂堂的黃埔一期出生的悍將直接是在毛澤東面前臉紅到了耳朵根子後。

中共為什麼能以弱勝強,擊敗八百萬大軍的國民黨,曾澤生這回終於得到了最好的答案。

在和毛澤東面見過之後,曾澤生這回是徹底認識共產黨了,他的思想也完全轉了過來,以前一些不好的軍中毛病,自從跟毛澤東見面之後,全部都改了過來。

1955年,曾澤生也憑藉著漢江血戰的赫赫大功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獲得了作為一名軍人的至高榮譽。

作者/來源:愛書的楊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50軍浴血漢江減員過萬,彭德懷:優先換蘇械,有我在絕不撤番號
    這首歌曲歌頌了志願軍在漢江南岸的白雲山陣地英勇阻敵的事跡,故事的主角是第50軍。50軍的前身是1948年在長春起義的國軍第60軍,再往前追溯則是地方派系龍雲創滇軍。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以後,軍長曾澤生已經養病數月,聽到消息他數次要求參戰,終於獲批。1950年10月26日,50軍陸續跨過鴨綠江,是首批入朝作戰的部隊之一。
  • 曾澤生50軍堅守漢江50天,用行動證明:起義部隊並不比別人差
    這支部隊就是曾澤生的50軍,與作為志願軍王牌部隊的38軍和其他部隊不同,這支部隊原型其實是國民黨的60軍,起義之後才成為共產黨的50軍。鑑於國民黨在三年內戰中的拙劣表現,志願軍根本不指望它能打出什麼過人的戰績。當時入朝的第一戰,彭德懷捨近求遠,寧願把留在天津的66軍調過來,也懶得理會當時駐守在鴨綠江的50軍,就是這個原因。
  • 漢江南岸阻擊戰,50軍在曾澤生將軍的指揮下,奮勇殺敵一戰成名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朝鮮戰鬥中,我們志願軍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軍隊,其中包括萬歲軍38軍、40軍、15軍等戰鬥力強勁的部隊,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漢江南岸阻擊戰中,立下大功的50軍。
  •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後,彭老總向第五十軍軍長曾澤生鞠躬致敬!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結束,第五十軍從漢江撤下後,軍長曾澤生趕到志司復命。彭總緊緊握住了曾澤生的手,說:「五十軍打得好!你指揮得好!我給你補兵!國內的老兵、新兵都上來,以老兵為主,給你補齊,你要多少給你多少。蘇式裝備、武器也到了,優先給五十軍換蘇式裝備、武器。」
  • 抗美援朝時50軍打出威名,戰後50軍去哪了,發生什麼樣變化?
    在抗美援朝時,只有3支原先國軍起義部隊改編的部隊入朝參戰。這三支部隊分別是董其武兵團下屬於36、37軍,曾澤生率領的50軍,而董其武兩個軍入朝較晚,在朝鮮呆了3個月就回國了,而且並未在一線戰場,只是負責後方基地工作,修修機場。而真正在戰場拼殺的是50軍,這是滇軍演變而來的部隊,後來成為國軍60軍。 軍長是曾澤生,雲南人,也是黃埔軍校畢業。
  • 50軍殲英軍坦克營,彭總不信:曾澤生出身國軍,謊報戰績?
    浴血三八線66: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曾澤生 作者:相忘於江湖 勝敗乃兵家常事,在志願軍50軍看來,那都是說給別人聽的
  • 漢江防禦戰,抗美援朝我軍第一次大規模阻擊作戰,38軍50軍彪炳軍史
    中朝兩軍決定縮小第50軍防禦正面,加強縱深防禦力量,於2月4日將原歸第50軍防守的南泰嶺、果川、軍浦場及其以西14公裡正面劃歸人民軍第1軍團防守。西線敵人在佔領我第一線陣地後,繼續猛烈進攻,戰況更為激烈。此時,漢江局部地段已開始解凍,我在漢江南岸之防禦地幅已縮小。為避免背水作戰,2月7日晚,50軍留150師450團控制漢江南岸橋頭陣地,軍主力和人民軍第1軍團撤至漢江北岸組織防禦。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在推翻清王朝和鞏固辛亥革命勝利成功的的鬥爭中,這支部隊做出了重大貢獻。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雲南王龍雲立刻宣布出兵10萬人,出動壯丁30萬人,而當時雲南的地方軍隊並不多,也不過十萬之眾。龍雲迅速從法國購買了一批法式裝備,將滇軍60軍擴充到了四萬人的規模,由盧漢擔任軍長,率部開赴前線。最初這支部隊因為裝備精良,軍紀嚴明,被蔣介石派到了武漢閱兵,以鼓舞國人的抗戰熱情。
  • 50軍「血嶺」修理山浴血,起義軍長說「我們在兄弟部隊前抬頭了」
    據有關數據,整個抗美援朝期間,我志願軍共參戰27個軍,一些部隊是二次入朝,數量高達240萬。志願軍傷亡近41萬,有50萬是非戰鬥減員,有14萬長眠在異國土地上,其中包括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付出了近100萬的傷亡代價,其中罪魁禍首美軍傷亡17萬。
  • 志願軍50軍,起義部隊不受重用,最後38軍都佩服這支滇軍部隊
    滇軍60軍起義之後改編為四野50軍,軍長仍然是曾澤生,隨後參加了解放西南的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前,50軍準備接收蘇聯援助的高炮,改編為高炮部隊。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這支部隊立即和38軍,39軍等四野主力部隊開赴朝鮮前線。這支部隊是國軍起義部隊改編而來,所以並不受重視,在第一次戰役中,38軍表現不好,軍長梁興初被彭總罵的狗血噴頭,但當時50軍當時表現的也不怎麼樣,卻沒有受到批評,這讓軍長曾澤生心裡很不舒服,因為他覺得50軍這支擁有悠久歷史傳統的部隊戰鬥力也不差。於是曾澤生在政委的幫助下,對全軍進行了整頓,提高了官兵的思想覺悟。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抗美援朝70年之盤點2:東北虎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有27個軍入朝參戰,來自四野的8個軍實力最強。 四野參戰的梁興初38軍,吳信泉39軍,溫玉成40軍,吳瑞林42軍,蕭全夫46軍,曹裡懷47軍,曾澤生50軍,丁盛54軍。其中46軍、47軍實力稍差,50軍是長春起義部隊,42軍和54軍是後起之秀,實力最強的還是東北「三隻虎」。
  • 50年代抗美援朝,參戰的原國軍起義部隊有哪幾支?一共多少萬人
    46年解放戰爭開始時,我軍僅有120多萬正規軍,到49年底卻達到了500萬以上的部隊規模,而增長的兵員裡面,大部分都是作戰過程中吸納的有著國民黨軍背景的「解放戰士」。真正成建制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國民黨軍部隊,只有3個軍,8萬餘人。分別是志願軍第50軍、第36軍和第37軍。
  • 50軍血戰漢江擋美軍50晝夜,彭總:有我在絕不撤番號,優先換蘇械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結束後,第50軍軍長曾澤生曾熱情地對彭司令說:我們能在弟兄們面前抬起頭來!彭司令給他的回答是:有我在,50軍不僅不編散,而且要優先更換裝備!實際上,在這場戰爭之前,50軍的地位是相當尷尬的,抗美援朝給了他們救贖自己的機會。
  • 滇軍60軍血戰臺兒莊剩下一個師,漢江防禦戰只剩下4個營4個連
    滇軍的歷史貢獻是不可低估的,從抗擊日寇到抗美援朝,都有滇軍的加入。從與日寇血戰臺兒莊,六十軍就付出了近兩萬人的傷亡。其中一八三師整整一個師,打完臺兒莊戰役後,直接縮編成一個團的兵力,就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慘烈。後來又作為解放軍第50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
  • 抗美援朝時期,四野出動了8個軍,軍長分別是誰?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1950年10月彭老總率領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當時的兵力大多都是從第四野戰軍抽調的精兵悍將,畢竟從戰略調配和地理位置來說,第四野戰軍都有著巨大的優勢,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了兩年多,第四野戰軍先後出動了8個軍的兵力,那麼這8個軍分別由誰來率領呢?他們後來成就如何?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 至今唯一沒被裁撤的國軍起義部隊,抗美援朝兩萬雲南子弟戰死沙場
    新中國成立至今,解放軍歷經多次軍改,很多戰功赫赫,歷史悠久的解放軍傳統王牌部隊都被裁撤了,更不要說這些國民黨軍起義部隊了,但是有一支具有國民黨軍起義部隊背景的部隊並沒有被裁撤,這支部隊就是西藏軍區山地52旅,這支部隊的前身的滇軍60軍。
  • 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的部隊,為何被裁撤的時候,沒一個人反對
    60軍剛出滇的時候,由於裝備精良,軍容整齊,被派到武漢閱兵,以鼓舞士氣。徐州會戰期間,這支部隊被派到臺兒莊以東地區阻擋日軍,但是由於湯恩伯等部不戰而退,連招呼都沒和60軍打一聲,致使60軍先頭部隊遭到了日軍的伏擊,損失十分慘重。60軍迅速在禹王山一線構築防線,阻擋五萬多日偽軍的瘋狂進攻。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共有六個軍,軍長都是誰?
    梁興初是江西吉安人,在軍事生涯之中經歷過紅軍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一位能徵善戰的猛將,軍中外號「梁大牙」。在解放戰爭時期,梁興初先後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七軍軍長,於1949年5月調任第三十八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來了「萬歲軍」的威名。在1955年,梁興初被授予了開國中將軍銜。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授什麼軍銜
    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聯合國軍」在第一線擔任進攻的部隊共10個師又1個旅和1個團,總兵力13萬餘人。志願軍有6個軍參戰,總兵力約29萬餘人。那麼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開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 50軍傷亡2.1萬,與25萬美軍血戰7天,拯救了幾十萬志願軍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共和國立國之戰。在這場極不對稱的戰爭中,擁有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工業、軍事、科技實力的美國,與百年積貧積弱,剛剛脫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泥淖的共和國狹路相逢。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四萬志願軍戰士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軍兄弟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