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之北京「北京孔廟大成殿聯」

2021-02-23 文遊西域


②仁壽殿出自:《論語》「仁者壽」,乃慈禧和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③紫宸:唐代大明宮中第三殿內紫宸殿,後以紫宸比喻皇帝的居所。

/02/

 北京孔廟大成殿景點簡介 

北京孔廟,位於北京東城區成賢街,國子監的東側,又名「先師廟」,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坐北朝南,面積2.2萬平方米,古建築面積約有7400平方米,有房屋286間。院落共有三進,第一進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第三進院落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獨立完整的院落。其建築型制的最大特點就是廟學相依,功能合一。整座建築布局科學,三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第一進院落形成的前導空間為半開敞形式。第二進院落形成的祭禮空間方闊周正,由大成殿、東西廡、掖廳和器庫等建築構成,空間封閉、氣氛嚴肅。第三進院落形成的後續空間面積較小,長寬不及祭禮空間的一半。主要景觀有先師門、進士題名碑、大成門、石鼓和石碑、大成殿、崇聖祠等。

先師門

先師門又稱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簷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兩側連接廟宇的外圍牆,門前立有琉璃牌坊及下馬碑。

大成門

大成門是孔廟的第二道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簷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院內青磚鋪地,蒼松翠柏,古樹參天。

中間一條筆直甬道通向大成殿,甬道兩旁為十一座清代碑亭。甬道西南設有祭奠焚紙燎爐,甬道正中西側還有一眼古井。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

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周宣王時代(前8世紀)的石鼓遺物刻制的。

第一進院落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西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並有持敬門與國子監相通。

進士碑林進士碑林陳列豎立於先師門內及大成門前院內東西兩側,共198通,氣勢自殊。其中有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碑上刻有進士姓名、次第與藉貫。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中的進士及第者計51624人(含狀元、榜眼、探花)。明朝時的知名人士于謙、袁崇煥,清末的林則徐和沈鈞儒的進士碑,都可在此碑林中尋找到的。

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廟的正殿,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時皇帝行禮的地方,殿高24.8米,長45.69米,寬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為全廟最高建築,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殿內供奉「大成至聖文宣王」牌位。其是一座下有月臺,"九五"開間,紅牆黃瓦,重簷廡殿頂的雄偉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雙層飛簷,四坡五脊,通高33米,黃色琉璃瓦,頂部正脊兩端均裝飾龍形鴟。月臺高於地面2米,月臺由漢白玉雕雲頭石欄三面環繞,東西兩端各有16級臺階,前級正中嵌有一塊7米長、2米寬的大青石浮雕,石面上下雕有二龍戲珠,中間盤龍吞雲吐霧。前簷裝修為菱花格扇門窗,磚石臺基四周出石護欄。大成殿院內東西兩側各有廡殿十九間,左右對稱,布局完整。東西廡北端有東西掖房各十間,南端有祭器、樂器庫各十二間,東西掖房及兩庫均為L形平面附屬建築。

崇聖祠

崇聖祠位於大成殿之後,原名啟聖祠,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用以祭祀孔子的父母以及先代,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名崇聖祠,由南而北有崇聖門和享殿。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

崇聖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

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簷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

 北京孔廟大成殿聯圖文及考點 

北京孔廟大成殿聯[簡析]  此聯意在借祭祀孔子而宣揚儒家的倫理道德、政治哲學觀點,其核心為中和。所以多用《禮記·中庸》中的言詞。其內容、用語與大成殿的特定環境十分和諧、貼切。

文自:漢語言文學知識

相關焦點

  • 行走北京—北京孔廟
    行走北京今天我們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孔廟。北京孔廟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也是目前保存規格最高的文廟。
  •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大成殿國子監闢雍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位於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北側,由國子監和孔廟兩座古建築群構成。國子監創建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大德十年(1306年)增建,至大元年(1308年)建成;北京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國子監於1961年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孔廟於1988年成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子監建築群坐北朝南,現存三進院落,佔地面積29000多平方米。
  • 北京孔廟遊記
    日前,有機會參觀了北京孔廟
  • 北京孔廟、國子監
    我的家鄉雲南建水也有一座孔廟,它在我十幾年的成長曆程中無聲地影響著我。
  • 北京孔廟與國子監,中國最早的大學,中國三大孔廟之一
    國子監網絡配圖 來到北京怎能不去孔廟和國子監看看,帶著一顆赤誠的心緩緩進入。 北京的孔廟是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的中國第二大孔廟。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始建於元代,合於「左廟右學」的古制,分別作為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
  • 北京孔廟,感受傳承不變的儒家文化
    北京的國子監街是許多書生學子流連忘返的地方,其中北京孔廟就位於這裡。北京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建成(1306年)。
  • 北京孔廟:歷史上很忙,現在升學季還很忙
    在國內眾多的孔廟中,論規模和歷史該數曲阜孔廟,畢竟那是孔子家廟;以國家典禮祭祀孔子的,當然也有曲阜孔廟,但那裡畢竟離京城太遠,皇帝參與不容易。所以,元明清三代,以北京孔廟為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北京孔廟,皇帝出席祭祀的次數最多,當然是規格最高的孔廟。
  •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概述
    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即便皇帝親臨,也要下輦步行,以表廟門森嚴、聖賢至上,孔子地位之尊。同時在孔廟大門前還設有鑲嵌琉璃雕花磚影壁一座,以示孔廟的威嚴。北京孔廟,佔地22000多平方米,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條中軸線,三進院落,建築左右對稱,主體建築依序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經歷代多次擴建修葺,至民國五年(1916年),才最後竣工。至此,北京孔廟形成現今的規模和布局,成為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的全國第二大孔廟。
  • 北京孔廟,4A景區700多年歷史,有多位皇帝御筆題匾,門票才30元
    距離雍和宮一街之隔,有一處古建,很有價值。它就是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祠廟。最有名的孔廟,當屬山東濟寧曲阜的孔廟了,萬仞宮牆,金聲玉振,聖時門,杏壇,還有成化碑,以及大成殿,等等。西安的孔廟,就在文昌門裡面,碑林博物館那個地方,有欞星門,泮池,華表,照壁以及牌坊,戟門,碑亭等看點。
  • 首都北京——大哉孔子
    元時已然形成,明時稱「國子監孔廟」,清時稱成賢街,民國以後稱國子監。這是北京僅存有牌樓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樓,東西街口各一座,額題「成賢街」,國子監附近左右各一座,額題「國子監」。
  • 儒道至聖曲阜孔廟朝聖之地
    曲阜孔廟以其規模之宏大、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孤例」,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次年,孔道輔又於正殿之西建五賢堂。嘉祐六年(1061年),仁宗頒御書金字篆書「宣聖廟」和飛帛書「大成殿」匾額。此後的元豐、紹聖、政和年間亦曾重修孔廟。元祐元年(1086年),又添建廟學於孔廟東南隅。
  • 中國文化遺蹟:介紹文化勝地南臺孔廟
    清代,臺南是臺灣府治的所在地,有「全臺首府」之稱。清朝統治臺灣212年,而臺南作為臺灣的首府就有203年這裡保存著很多重要的文物古蹟,孔廟即為其一。臺南孔廟是臺灣島上最早建立的一座孔子廟。鄭氏政權將臺灣第一所高等學府國子監設於臺南孔廟,故臺南孔廟有「全臺首學」之稱,成為臺灣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標誌。
  • 日本孔廟圖鑑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孝文帝在當時的京城平城建立了第一座曲阜之外的孔廟。唐朝貞觀四年(630年),太宗下詔:「天下學皆各立周、孔廟。」自此孔廟遍及各地。此後,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其他儒家文化圈國家包括朝鮮、日本、琉球、越南也有興建孔廟。國內的孔廟我們一般比較熟悉,這裡來重點看一下日本幾座有代表性的孔廟。
  • 海寧鹽官又添新景點 孔廟學宮紅牆黑瓦古色香
    鹽官孔廟學宮。王超英 攝   原址重建的孔廟學宮 海寧鹽官的孔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南宋紹興五年,縣令刁廱拆老氏宮之材,重建縣學於東南故址,後770年間,經歷重建、重修、擴建達50餘次。現在我們看到的孔廟學宮,就是在原址重建,現場還能看見孔廟學宮鋪地遺址呢!據史料記載,沿制宋代左學右廟的規制,是歷代王朝的地方官辦學校,地位特殊,淵源深厚。可分為前導、左學、右廟等三部分來進行遊覽。其中前導部分包括照壁、泮池、魁星閣等。
  • 寧波的孔廟與學宮 市區內學宮已消失
    鎮海孔廟大成殿泮橋是單座的單孔石拱橋,橋全長17米,拱卷淨跨3.60米,採用鑲邊塊石縱聯砌置,橋牆上伸出4個荷葉包頭雕飾,它的砌置方式和荷葉包頭雕飾,在寧波現存石拱橋中,是較為少見的。  餘姚孔廟學宮位於江南學弄實驗小學東首,是宋慶曆七年(1047年)縣令謝景初興建的,直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時才完成它的歷史使命。800多年來學宮曾為「文獻名邦」的餘姚培養出許多人才。
  • 臺北孔廟祭孔樂舞團首次亮相曲阜孔廟
    4月3日,來自臺北孔廟的祭孔雅樂義工團首次亮相曲阜孔廟大成殿,32名樂舞生現場表演了代表性傳統祭孔《佾舞》,為現場遊客奉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樂舞表演。樂舞表演莊重典雅,平穩沉靜,舉手投足之間透漏著古樸之風。   臺北孔廟最早建於1665年(明永曆十九年),日軍侵臺後被毀。1925年,臺北愛國人士200餘人集會決定重建孔廟,於1939年建成。後經修葺擴充,形成今天的規模和面貌。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會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並在大成殿外月臺表演八佾舞。
  • 曲阜三孔景區——孔廟簡介及其歷史沿革
    孔廟簡介孔廟,是祭祀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廟宇。在世界上眾多祭祀孔子的廟堂中,曲阜孔廟規模最大、最為古老,它與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孔廟南北長達1130米東西最寬處約168米,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
  • 孔子77世裔新書《中國字》發布會在曲阜孔廟大成殿舉行!
    11月30日上午9時,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一場隆重而特別的祭孔儀式在這裡舉行。孔子77世裔、《中國字——講述中國人的思維和漢字的故事》(以下統稱《中國字》)的作者孔亞平攜同40多位專家學者一同出席了這場名為「庚子年,《中國字》祭孔儀式」的活動。
  • 莊嚴篇——尼山孔廟
    後人在此以孔父叔梁紇之名建祠廟奉祀。五代後周顯德(公元954—960年)年間,兗州太守趙侯於尼山再建廟奉祀,後成為主祀孔子的廟宇。曲阜尼山孔廟前欞星門尼山周邊實為黃土丘陵,唯有孔廟這一片鬱鬱蔥蔥,遠遠看去,令人神往,引起思古之情。
  • 行「四拜禮」跳「八佾舞」,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辦祭孔大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孔子誕辰2570周年。今天上午,第七屆國學文化節閉幕式暨祭孔大典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行。這座有著700多年歷史、歷經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孔廟紅毯鋪道,黃菊漫地,黃綢圍欄,一派莊嚴景象。隨著典儀高唱「起戶」,鐘鼓齊鳴,肅穆的音樂響起,社會各界400餘人,由國子監持敬門緩步進入孔廟祭祀現場,行至大成門下,在孔子像前就位,聽由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館長王培伍宣讀誥文。宣讀完畢後,全體嘉賓向「至聖先師」孔子行「四拜禮」。行禮完畢,典儀引領嘉賓進入大成殿前主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