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年紀越大體力越差,當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自己的休閒時間用來刷劇、玩遊戲,主要的運動只剩下上下班趕公交、中午食堂排排隊,偶爾懷念一下奔跑在體育場上的小學時光,體力就像一直被抽打的陀螺一樣無窮無盡。
但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主要指標連續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隱患,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學生不足30%。
看看現如今的國民整體健康素質,特別是青少年體質健康主要指標的連續下降,不由得讓人產生擔憂。
都說現在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最起碼,大部分人能吃飽飯了,可為什麼「好日子養出弱孩子」,國民體質卻「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呢?
為什麼經常參加運動的青少年越來越少?
國民體質一年不如一年最主要體現在中小學生中,而在各年齡段的青少年中,中學生缺乏運動的情況最為嚴重。
這主要是因為應試教育給中學生帶來的壓力相對更大,孩子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很少有時間運動——
「我家孩子學習負擔重,沒有時間鍛鍊。」
「鍛鍊的強度太大了,我家孩子吃不消。」
……
而有的時候不是孩子不鍛鍊,溺愛的家長也在為孩子不鍛鍊找藉口。
其次,一些現代娛樂方式嚴重擠佔了中學生的運動時間,許多中學生要緩解學習壓力,寧可選擇上網或看電視,也不願意走出去動一動。
此外,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一般比較敏感,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這導致有的孩子可能由於對某項運動不擅長而缺乏運動自信,從而失去了運動興趣......
這些種種原因加起來,導致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缺乏鍛鍊、身體素質一步步降低。
面對如今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學生不足30%的現象,不少網友表示自己運動量達標也只有在體測那一天了。
因此,教育部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體育鍛鍊問題,九月份提出通過布置體育作業的方式來定量鍛鍊孩子的身體;十月份提出將中考體育分值逐年增加至語數外通分值水平。
體育鍛鍊身體是為了增進健康,全面發展身體,以求增強體質。只有體質好了,學生才有一個良好的身體去應對高強度的學習。
當然鍛鍊身體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全面鍛鍊、注重實效。
中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時期,對身體各部位的器官系統進行全面的身體鍛鍊,對於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全面、均衡地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中小學生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要注意思想品德和意志的鍛鍊,並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以達到增加體質的實效。
是以全面鍛鍊身體為主,還是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主?對普通中小學生來說,還是應抓好全面身體訓練,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打好身體基礎,才是最重要的。
運動有度、循序漸進。
鍛鍊身體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要防止和克服蠻幹或急躁情緒。
運動負荷過小,不可能促進機體發生變化,也達不到鍛鍊身體的目的。運動負荷過大,超出了機體能承受的範圍,就會引起不良的反應,出現血壓降低,脈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噁心、睡眠不好、食欲不振、長期不能消除疲勞等現象。
遵循規律、自我保障。
要取得良好的鍛鍊效果,必須遵循鍛鍊規律,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注意定期體檢和運動安全,養成講究運動衛生、科學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