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共享單車維修員:技術工種,靠雙手致富很自豪

2021-01-19 呼和浩特日報

呼和浩特日報訊 零下20度的室外,90後小夥韓建龍,並沒有因為天氣冷停下手中的活,反而幹的更快。「停下來更冷,抓緊幹活,不僅可以多修幾輛車子,還能讓身體更加暖和。」樸實的韓建龍,一邊跟記者聊著天,一邊加快了手裡的動作。

韓建龍,哈囉出行在呼和浩特市一名普通的倉庫維修員,2018年哈囉出行剛進入呼和浩特市的時候,通過朋友介紹,從裝修行業轉行到了共享出行。以前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跟單車打上交道,印象中自行車隨著汽車的普及已經越來越少了,直到共享單車的風靡才又看到了單車回歸到人們的生活。韓建龍笑了笑,開始講起了他跟共享單車的結緣。

因為以前並沒有接觸過單車維修,剛進入倉庫工作的時候,韓建龍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不過因為以前自己也是靠手藝吃飯,有著一股「技術」工人的鑽研勁兒,從一開始每天只能維修20輛,到現在高峰時期一天100來輛,韓建龍現在看到車子一眼就知道哪個零部件需要維修和更換。

攤開韓建龍的雙手,都是一些老繭和裂口,單看這雙手很難讓人想像這是一雙年輕人的手,但也正是因為這雙手又讓我們看到了當代普通年輕人踏實肯幹,雖然平凡卻又積極努力生活著。採訪中,韓建龍多次提到,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放平自己的心態,每當看到自己維修過的單車在路面服務著城市的用戶,對他來說這就是一種成就。

和許多打工人一樣,韓建龍也有著自己的「職業病」,修車也是體力活,一天下來腰和手是最難受的,夏天高峰騎行期來臨的時候,早上7點上崗到晚上12點回到家,躺倒床上後酸痛的腰部告訴著自己今天的工作量有多大。同樣讓韓建龍修車比較辛苦的還有就是幾乎露天的工作環境,呼和浩特的冬天是難熬的,在今年的寒冬下這個冬天貌似更長又更難熬一些。談到工作環境的時候,韓建龍只是笑笑,取暖工具公司配備了,哪個工作都累,忍一忍也就過去了。看似輕鬆戲虐的回答,包含著多少基層普通戶外工作的艱辛,要知道呼和浩特的低溫天氣每年基本上要持續5-6個月左右。

隨著冬季的來臨,維修工作又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因為像往常冬天一樣,今年呼和浩特的單車要過冬維修保養了。韓建龍這次在過冬保養工作中主要負責車輛零部件維修,重點是對車把、剎車、鏈條還有車筐等零部件的保養維修和汰換工作。哈囉出行呼和浩特城市負責人曾表示,呼市冬季共享單車「過冬」,不僅能夠減少路面閒置車輛,更好的配合冬季城市管理,同時冬季車輛保養維修可以在來年春天更好的服務用戶,保障用戶出行安全。

元旦就要到了,在說起2021年的願望的時候,韓建龍的願望讓人看到了北方人獨有的憨厚踏實,他希望共享出行行業可以在呼和浩特發展越來越好,因為喜歡呼和浩特的這座城市,喜歡這兒的人,希望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在自己喜愛的城市紮根,成家立業。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維修員韓建龍:修好車輛,讓人們騎行更安全舒適
    □文/圖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李娟2021年的第一天,90後小夥韓建龍並沒有因為過節停下手中的活兒,反而幹得更起勁。「今天是新年第一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我要給自己定一個新的目標,維修車輛的數量創一個新高,讓自己的業務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讓人們能在新的一年騎著更安全、舒適的單車出行。」韓建龍一邊跟記者聊著天,一邊加快了手上的動作。韓建龍,哈囉出行在呼和浩特市的一名普通維修員。2018年哈囉出行剛進入呼和浩特市的時候,通過朋友介紹,他從裝修行業轉行到了共享單車維修。
  • 當共享單車不再「被偷走」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虎嗅APP(ID:huxiu_com)作者: 錢德虎從共享單車這項事物誕生開始,偷車的陰影從未真正消失,單車到電動車,從偷車到偷電瓶,成為黑產一門致富生意。而當共享單車穩定到如今哈囉、美團與青桔三家,技術手段讓偷車變少,但對普通用戶來說,共享單車「被偷走」的體驗仍很多。
  • 共享單車成哈囉青桔等「富二代」新戰場 只靠「拼爹」難存活
    共享單車行業興起的第二年,局面還是三分天下。彼時QuestMobile發布的《2017年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盤點App榜單》中指出,共享單車企業彼時排名是ofo第一、摩拜第二、哈囉第三。三年後,市場淪為巨頭的角逐之地。
  • 天津市河東區近期將上線共享單車藍牙道釘技術 規範共享單車停放秩序
    共享單車停放秩序混亂、治理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按照市區有關共享單車的管理要求,區城管委一直積極探索治理共享單車停放秩序混亂的有效方法。一方面結合創衛創文創城工作開展,多次召開美團摩拜、哈囉、青桔三家共享單車企業負責人會議,籤署企業自律管理、規範經營承諾書,督促企業強化單車投放管控和日常管理。另一方面,為更有效率地做好重點點位周邊的共享單車停放管理,積極嘗試推動通過設置藍牙道釘的技術手段,輔助人工運維,「雙管齊下」進一步規範共享單車停放秩序,助力全區靜態交通秩序水平全面提升。
  • 當共享單車不再「被偷走」 我們才接近共享出行本來的意義
    來源:虎嗅APP原標題:當共享單車不再「被偷走」從共享單車這項事物誕生開始,偷車的陰影從未真正消失,單車到電動車,從偷車到偷電瓶,成為黑產一門致富生意。而當共享單車穩定到如今哈囉、美團與青桔三家,技術手段讓偷車變少,但對普通用戶來說,共享單車「被偷走」的體驗仍很多。打不開的車鎖,轉不動的輪胎以及消失的車座,對共享單車運營方來說意味著損壞率上升、運營效率下降與收益的降低,而對騎車人來說,可能意味著遲到、趕不回家的人生崩潰時刻。
  • 退潮後的共享單車,產業鏈邁入「共生」時代|智麗觀察
    在ofo「購物返錢」活動推出後,一位投資圈人士在朋友圈如此感慨。這句話多少有些調侃的意味,但不可否認的是,ofo的每一次「神操作」都牽引著社會大眾的敏感神經。由共享單車押金引發的信任危機在產業圈猶存。因為共享單車,中國自行車第一鎮王慶坨鎮曾一夜復活,滿地是錢;卻又伴隨共享單車的大敗退,與共享單車企業對簿公堂,不少工廠甚至瀕臨倒閉。
  • 共享單車在安慶
    打開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下載APP、註冊……幾個簡單的步驟後,伴隨著「請用車」的聲音響起,一次共享單車的騎行開啟。近日,統一款式、統一配色、停靠整齊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宜城街頭,清新的配色成為街頭一景,也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安慶共享單車有何特色?騎行體驗如何?面對共享單車的共性難題,安慶如何作答?
  • 治理共享單車 西安首次試點啟用「藍牙道釘」新技術
    為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解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隨意佔道的問題,西安市交通運輸局充分發揮市交委辦牽頭作用,聯合市城管局在西安市首次試點啟用共享單車「藍牙道釘」新技術。  共享單車「藍牙道釘」新技術是通過在人行便道的停放區域內安裝「道釘」設備,憑藉藍牙高精度識別和提示,形成一道隱形的「停車樁」,共享單車須停入指定區域才能完成鎖車操作,並終止租車計費。同時,「道釘」內部有藍牙感應裝置,可以和共享單車車鎖上的藍牙相匹配,每個「藍牙道釘」的感應距離為1米左右,如果共享單車停放在這個距離之外,將不能鎖車結算。
  • 北京共享單車總量減至90萬輛 2017年投放量達235萬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共享單車總量減至90萬輛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對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行業2019年下半年運營管理監督情況進行公示。根據平臺監測,去年下半年北京共享單車日均周轉率為1.4次/輛,較去年上半年增長了27.3%。按照總量調控要求,截至去年底,北京共享單車總量穩定在90萬輛左右。而在2017年9月,本市共享單車的投放量高達235萬輛。記者注意到,公示中再次強調北京不發展電動自行車租賃,針對去年底仍未回收全部車輛的人民出行、芒果出行兩家運營企業,市交通執法總隊已進行立案調查。
  • 圖片故事丨共享單車醫生每天磨破一雙手套 手指磨破看不到指紋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共享單車的修車師傅被工友們戲稱為「單車醫生」,他們每天的工作便是對各種受損車輛進行維護保養。湖北省襄陽市「單車醫生」劉紅兵從事這項工作已經4個月,看到他時,他的手上沾滿油汙,正在路邊維修一輛ofo小黃車。
  • 海南黎族殘疾人夫妻身殘志堅 靠雙手養雞致富
    【同期】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鎮西黎村村民 邢海平  就是想做而已,不管怎樣都想去改變這種(貧困生活),不想等著政府幫扶之類,然後我就想靠自己。那時候養一批就賺了24000元,其實是三個月賺24000元。  【解說】44歲的邢海平,患有強直性脊柱炎,行動很不方便。妻子王翠娟也一樣,因病落下腿腳不便的殘疾。
  • 【放心託付】南平電單車共享加盟報價
    南平電單車共享加盟報價  寶島電動車省力更輕鬆快捷,這與用人力蹬的自行車自然要省力的多,因此尤其適合老人或家庭主婦,使用起來,比自行車行駛快,方便輕鬆。寶島電動車而且現代的電動車也在不斷地改進,體積越來越小,構造越來越簡單輕便,並根據不同的人發展出很多式,如老年,休閒,童車等。
  • 探訪青島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敗退後,共享電動車又來了!共享汽車理想...
    開篇話近幾年,共享經濟已經滲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大到共享汽車、共享電單車,小到共享充電寶。不可否認,許多共享產品在經歷了快速爆發期後,出現困境陸續倒下,但是依然還有人站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下,不斷摸索前行。
  • 共享單車的共治之道
    解決這一現象帶來的社會新問題,不能只靠督促企業或者管理部門一方出手,而是要依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理念。  如何實現綠色交通出行環境的共建,以及單車停車管理的共治,在這一問題上,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街道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鑑。  如今,共享單車管理已成為各大城市面臨的共性難點問題。
  • 共享單車運維小哥陳曄:N次路不拾遺,讓青桔在需要的地方停放
    「我從2017年開始進入共享單車行業,算是第一批陪伴天津共享單車市場成長的『老大哥』啦!」陳曄操著一口濃鬱的天津話,回想自己的經歷這樣說,「之前一直在開計程車,共享單車行業剛剛發展,我想著嘗試些新的領域。」幾輪面試後,陳曄正式成為一名共享單車運維小哥。古有「何嶽還金、林積還珠」,入行4年來,拾金不昧的故事在陳曄身上屢見不鮮。
  • 北上廣深不相信電單車 共享單車終究走向"死"胡同?
    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解決了出行最後三公裡的難題。特別在共享電單車出來後,隨處可見的共享電單車似乎有取代共享單車的意思。走在北上廣深的街頭會有共享單車,但幾乎找不到一輛共享電單車。一夜之間,北上廣深的共享電單車被據在城門外。
  • 哈羅單車也宣布漲價了 共享單車你還騎嗎?
    昨天(8日),哈羅單車宣布漲價,這是繼小藍單車、摩拜單車後第三家宣布漲價的共享單車。分析人士認為,在這個春暖花開、單車出行需求旺盛的時間點紛紛宣布漲價,與資本撤離後企業迫切的盈利動機有關。此前,哈羅單車的收費規則為每30分鐘1元,不足30分鐘也收取1元,騎行1小時花費2元。摩拜、小藍此前已宣布漲價3月21日,滴滴旗下的共享單車「小藍單車」修改計費規則。起步價從原先的每小時1元,改為起步價1元包含15分鐘,超出後每15分鐘0.5元,這樣算下來,騎行1小時需要花費2.5元,是原先的2.5倍。
  • 共享單車運維小哥陳曄:N次路不拾遺 讓青桔在需要的地方停放-新聞...
    津雲新聞訊:共享單車自2016年橫空出世後,成功解決了人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重要難題,給民眾出行帶來許多便利,同時也催生出新的職業和群體。「我從2017年開始進入共享單車行業,算是第一批陪伴天津共享單車市場成長的『老大哥』啦!」陳曄操著一口濃鬱的天津話,回想自己的經歷這樣說,「之前一直在開計程車,共享單車行業剛剛發展,我想著嘗試些新的領域。」幾輪面試後,陳曄正式成為一名共享單車運維小哥。  古有「何嶽還金、林積還珠」,入行4年來,拾金不昧的故事在陳曄身上屢見不鮮。
  • 「愛與愁」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 只是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活動偷來了這個名詞。大家貢獻資源的同時使用資源,這種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共享」只停留在夢想中。這個夢想,在戴威鼓搗出共享單車的同時就分了岔兒。比起OFO,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更像共享單車——無需押金,無需租金,不指定換車地點。惜乎,荷蘭人的項目垮掉的速度非常網際網路。
  • 共享單車與NB-IoT的緣深緣淺
    在共享單車的發展風生水起的那兩年,NB-IoT模組成本依然非常高,當時的市場公開價格幾乎是2G模組的三至四倍,居高不下的硬體成本牽制著NB-IoT智能鎖在共享單車上應用。第二是NB-IoT技術優勢無法盡數施展。NB-IoT的優勢在於低功耗,為了這一目的,NB-IoT技術減少重傳次數、設計了PSM模式、優化了eDRX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