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是書法學習的關鍵環節,字帖臨不好,整個書法學習的過程都會出現問題。
無論是自己臨帖,還是老師教導,臨帖最開始的要求就是一個字——像。
書法講究的是一個形神兼備,「神」是建立在「形」之上的,只有先將書法的基礎掌握,才能富裕更多的神採。
這也就是為什麼古往今來的書家都是從臨帖開始學起書法的。
許多書法愛好者在初次臨帖的時候,都會被要求儘量一字三抬頭,
也就是每臨寫一個字的時候,都要和字帖進行三次,甚至是以上的對照才可以。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字帖看一下不就好了,一個字看三次不是很浪費時間嗎?
書法的學習,尤其是初學者,必須要對謹慎認真細緻的對待每一個字和每一個筆畫。
在沒有將字形完全掌握的時候,臨帖下筆是很容易犯錯的。
一字三抬頭的目的,一是能夠很精準的把字臨像,二就是可以發現自己與字帖的差距在哪裡。
一個筆畫不行,就提筆重新來,直到形似為止。
字體結構不行,就反覆去臨寫,去揣摩書家的用筆。
只有這有這樣反覆的臨寫,才能逐漸縮短與字帖的差距。
許多初學者沒有耐心,也沒有信心,那樣就很容易犯了臨帖的大忌。
錯誤一旦沒有及時改正,還繼續臨帖的話,那樣就是在不斷的重複著錯誤,甚至可以說是在鞏固錯誤。
一旦這種錯誤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對於今後的書法學習都是莫大的障礙。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書法愛好者,臨帖多年,仍不見成果的原因。
因為他們總是在想當然的去臨帖,覺得七八分像就可以了。
這種自我安慰的心理是不適合學書法的,因為就連書法中最基礎的形似都達不到,也就不用談神似了。
不去抱著一顆求真務實的心去臨帖,去學習書法,只會掌白白浪費掉了時間,而不得書法之精髓要領。
其實臨帖就是「效顰」的過程。
當然,這個「效顰」用在這裡是一個褒義詞,也就是讓書法愛好者去不斷的模仿。
模仿到一定程度了,自然也就可以以假亂真了,臨帖也就算是初具成效了。
古人也用「重影」來字帖衡量臨帖的好壞。
何謂「重影」,就是臨寫一個字,之後印在字帖上,如果能做到上下合一,就達到了「重影」。
這雖然是十個十分艱難的過程,但卻是一個不得不走的荊棘之路。
有的人說字帖「重影」純碎是給自己找麻煩,就算字帖臨的像又能怎樣,學習不到書家的筆法,是一種錯誤的學習方法。
但是如果來字帖「重影」都達不到,寫出了的字,還是按著自己的想法去書寫的,書法的筆法也就更學不到了。
再簡單的說,形似是書法學習的第一步,而神似則是進階。
這就好比學習語文,連字都沒有認全,就開始寫作文,那麼不會的字怎麼辦?用漢語拼音替代?
書法也是如此,點畫和結構都沒有掌握,卻空談放縱攢捉,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書法是一門法度森嚴的藝術,所謂的個性是建立在不違背法度的基礎上的,
如果連基本的法度都沒有很好的掌握,肆意的書寫只會錯上加錯。
臨帖就是在學習法度的過程,只有講字帖臨得形神兼備,才能將自己的個性付諸於創作之上。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關鍵環節,初學者應該如何臨帖呢?
寫書法到底應不應該懸肘?初學者應該如何選擇書寫方式
書法的執筆怎樣才是正確的?「五字執筆法」才是執筆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