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2020-08-04 瑜伽徒

平時說到東西方瑜伽差異時,很多老師都知道:西方的瑜伽愛好者喜歡各種支撐、倒立,酷炫屌炸天;而亞洲的瑜伽愛好者則是熱衷於各種前屈、扭轉、纏繞,恨不得把自己擰成麻花。這兩種差異其實是由於東西方的飲食和文化差異使然,我們不探討孰優孰劣。

當然亞洲人對於各種「擰麻花」體式的追捧,也讓許多瑜伽初學者一不小心就在以拉傷肌肉、磨損關節為代價追求體式深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最常見的站立前屈體式中,就有無數人為了「證明」自己的柔韌性而拒絕屈膝,拼命折腰,不把自己掰到和海報中的「標準」體式一樣決不罷休。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站姿前屈

正確的站姿前屈中,雙腳內側從足弓到腹股溝都有上提的感覺,大腿內側和後側都有向上拔高延展,骨盆在前傾位上,有正常的腰曲,沒有過分塌腰。脊柱和腰背、肩膀、脖子、頭顱放鬆向下,重心在前腳掌,並不要求必須伸直雙腿。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前屈的作用

一提到前屈的作用,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拉伸膕繩肌」,這樣說並沒有錯,不過為了看得更加完全,我們可以從全身肌筋膜來看,前屈體式主要作用是延展我們的後表線(也叫背線),就是下面這條從從腳趾沿著腳底、穿過跟骨、沿著腓腸肌、跟腱來到腓骨頭、脛骨和股骨踝繼續穿過膕繩肌、坐骨結節、骶骨、沿著脊背一路向上穿過枕下肌群一路繞到額骨的筋膜線。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一個前屈體式,可以使這整條筋膜線得到伸展,因此這條線所經之處都會因前屈而受到影響。同樣,若是這條線上任何一處的僵緊都會造成前屈受限。因此,想要做好前屈我們可以從整條線上下功夫,不過因為篇幅受限,我們只講一下這條線上的幾個關鍵點。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繞不開的繩肌

膕繩肌是我們在講前屈時聽到最多的肌群,由股二頭肌、半膜肌、半腱肌構成(還認為膕繩肌是一塊肌肉的同學自行拿出小本本記住)。作為後表線中重要的動作肌群,膕繩肌是支持我們站立、行走、奔跑的重要肌群,因為「壓力山大」本就容易僵緊。再加上很多人的本來用於穩定骨盆的大收肌「不作為」,膕繩肌就代償承擔起了穩定骨盆的作用,久而久之,它就失去了原本的動作能力,變得越發僵緊起來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膕繩肌一旦僵緊起來,前屈就非常容易受限。我們知道在前屈體式中,骨盆應該處於前傾位,由於膕繩肌起始於坐骨,僵緊縮短的膕繩肌會在前屈中拉著骨盆後傾,這就直接將「前屈」扼殺在搖籃裡了,而如果你本人又沒有彎曲膝蓋的覺悟,就很容易拉傷膕繩肌或者擠壓到腰椎引起腰痛甚至腰間盤膨出。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胸腰筋膜

每條筋膜線都經過的胸腰筋膜也是我們解鎖前屈的重點關注對象,它分為前層、中層、後層,在腰部,胸腰筋膜附著於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背闊肌和臀大肌,作用主要為:穩定腰部和骨盆、肌肉帶動脊柱運動的橋梁、限制脊柱過度運動。

胸腰筋膜的「疆域」在後表線中過於「遼闊」,因此出了問題影響也會比較深遠,在前屈體式中胸腰筋膜的緊張會造成下背部緊張,會限制骨盆的靈活度,容易在前屈中引發弓背狀態。

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是骨盆中的能動關節,自身活動範圍非常小,裡面分布著眾多肌腱和韌帶。脊柱所承受的重量必須經過此處傳遞到下肢,而足底和坐骨結節的力量也必須通過骶髂關節才能到達軀幹。在後表線中,膕繩肌向上連接的坐骨結節與骶髂關節直接相關,骶髂關節若能打開,可以極大放鬆我們的下背部,也就是胸腰筋膜的下半部分。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1.屈膝實在是個大大的好習慣,可惜很多人都不屑一顧。前屈中若能屈膝,可以將膕繩肌和腓腸肌分開,解除因膕繩肌過度牽拉鎖死膝蓋的情況,避免膝蓋壓力過載;同時可以為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之間創造空間,使它們相互滑動;可以解除膕繩肌對坐骨向後的拉力,避免出現骨盆被拉向後傾位。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2.加強大收肌,該肌肉被稱為「第四條膕繩肌」,它與股二頭肌短頭相關聯,兩塊肌肉的力偶作用能夠提升髖伸肌的力量,並且幫助髖屈肌放鬆;伸展髖部外旋肌群(梨狀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髖外旋肌與膕繩肌群相關聯,一般只要他們緊張,膕繩肌也會跟著緊張。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3.善用足內八,當雙腳呈現內八字時,骶髂關節處於打開狀態,可以幫助下背部放鬆,促進胸腰筋膜的放鬆,並卸載髖屈肌的壓力。

對上文提到的問題,我們依然提供幾個簡單的動作幫助我們去松解背線上的這幾個關鍵點,幫助我們更好的打通整條後表筋膜線,為早日Get前屈打好基礎。

練習一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1. 雙腳分開與髖同寬,雙腳蹬地坐骨向天空上提,以髖為折點前屈。
  2. 雙腳固定不動,雙手交替作遊泳狀在體側劃圈,落地時手向前移動一個手掌,抵達力所能及最遠端。
  3. 雙手推地延展脊柱,然後雙手交替向後走,去到站立前屈。

練習二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1. 下犬式準備,雙腳成內八字狀態。
  2. 雙手固定不動,雙腳保持內八向前交替走動,一直走到雙手之間。
  3. 呼氣,屈膝去到站立前屈。

練習三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1. 坐山式準備,屈膝讓骨盆去到前傾位,雙手抓大腳趾。
  2. 保持腹部貼大腿,腳跟交替向前移動,去到自己力所能及最遠端。
  3. 尊重自己身體狀態,可以始終保持彎曲雙膝,在最遠端進入坐立前屈。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我知道這篇文章裡面的解剖知識你可能不會看,沒關係,只要能從後面的推薦動作中受益就算我的目的到啦!

相關焦點

  • 站立前屈怎麼練?兩個要點讓你更深入
    瑜伽體式站立前屈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體式,大部分瑜伽課都會有站立前屈,但是能夠把站立前屈做到位並不簡單。錯誤的站立前屈傷害也很大,腰部酸痛和肩頸不適是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還有些人是臀部後側,大腿根部拉傷等等,這通常是不合理的拉伸或者過度拉伸導致。這裡分享兩個要點讓你安全有效地練習站立前屈,並且讓你前屈更加深入。
  • 瑜伽前屈做到極致,是怎樣一種體驗?
    前屈體式沒有最深入,只有更深入,今天帶同學們看看,前屈摺疊到極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坐在地上的前屈已經不是什麼挑戰,腳放在瑜伽輪上,雙手還能往前往下延展,胸腔完全貼大腿。神猴式已經完全不是問題,把腳放在肩膀上的神猴式,才是更深一層地拉伸腿後側
  • 告訴你一個關於瑜伽前屈的小秘密,只有私教課老師才會說的技巧哦
    因為很多人不明白或者說沒有徹底執行這一點,導致了前屈體式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最最突出也最讓人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髖關節不動卻拉扯腰椎,用蠻力扯腰椎向下彎腰的方式來代償骨盆和大腿的摺疊,變成從腰椎的位置開始摺疊。
  • 前屈和後彎做不好?幫你在一分鐘內能更深的前屈和更深的後彎!
    在瑜伽練習中,前屈和後彎都很重要。就是你不是在瑜伽課上,就可以看到一些瑜伽練習者做站姿前屈(Uttanasana)時將鼻子放在膝蓋之間。或者你也可能有這樣的印象:在你剛練習瑜伽的課堂上,人們在做坐姿前屈(Paschimottanasana)時,會將軀幹輕鬆的挨到腿上,但除了你之外。
  • 瑜伽前屈做到深入極致,原來這麼簡單?
    瑜伽前屈做到深入極致,原來這麼簡單?深感前屈沒有最深入只有更深入小編看完是嘆為觀止最基礎的前屈雙手在小腿後側合十>最重要的是抬起腳跟重心在前腳掌加個變體,雙腿交錯右腿放在肩外側~不僅可以站著做坐立也是毫無壓力沒有一定的核心力量
  • 瑜伽前屈做不好?那就練半站立前屈式,這些修改讓前屈深入舒服
    如果你錯過了,請點擊上面的連結查看,然後再返回以深入了解這個姿勢。但其實它和其他姿勢一樣重要。當我第一次開始教學時,我被問到:「半站立前屈式的目的是什麼?它什麼也做不了。」起初,我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我不太確定該說些什麼。脫口而出「它重置了脊椎和對齊方式」。當時,我還不確定這是否是一個正確的答案,我告訴學員,並表示我會做更多的研究。其實半站立前屈式通過延長和伸展脊椎,軀幹,腿筋(大腿後側膕繩肌)和小腿來幫助我們。
  • 瑜伽前屈和後彎做的不夠深入,是手太短?腰太硬?關節鎖也要注意
    在瑜伽練習中,前屈和後彎都很重要。就是你不是在瑜伽課上,就可以看到一些瑜伽練習者做站姿前屈(Uttanasana)時將鼻子放在膝蓋之間。或者你也可能有這樣的印象:在你剛練習瑜伽的課堂上,人們在做坐姿前屈(Paschimottanasana)時,會將軀幹輕鬆的挨到腿上,但除了你之外。
  • 想把瑜伽站立前屈做的深入又到位,一味拉伸腿後側根本就不管用
    總結一下:前屈其實是髖關節的運動讓骨盆前傾到身體上下兩部分產生的摺疊。試想不管身體後側拉多長,前側如果沒有力量,不足以把骨盆住下拉,就不可能讓腹部緊靠著大腿,不可能產生摺疊,陰瑜伽中的懸掛式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沒有力量,上半身只能是產生弧度的垂下來,而不可能產生摺疊,只有前側肌肉的收緊收縮才能夠產生摺疊增加前屈幅度。
  • 髖屈肌的調動與前屈深入的關係
    前屈下不去,就開始懷疑自己這緊,那緊。玩兒命往下壓不顧腰椎感受的也大有人在。但腳掰到頭上又怎樣,不放下了嗎?倒立過來再能變體又怎樣,你不下來了嗎?所以瑜伽是精細的、感知的藝術,不是雜技。我們今天也不雜技,硬壓,跟我無關,前屈深度跟我有關。
  • 瑜伽中前屈類型的體式都有哪些?都拉伸了身體哪裡?
    大家總認為前屈類的體式不夠炫,練習起來也不夠深入經常能看到的炫酷瑜伽體式除了倒立類就是後彎類型,很少能看到有人會炫前屈類的體式。 實際上從技巧上來說,前屈類的體式比後彎類更難掌握;從功能性來說,前屈類的體式更能夠舒緩身體;只有很好的掌握前屈,才能更好的實現後彎。
  • 練瑜伽:想前屈更深入到位,這3種輔助方法每一種都很好用
    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你,瑜伽前屈想做到位,試試這3種輔助方法練瑜伽:想前屈更深入到位,這3種輔助方法每一種都很好用瑜伽前屈類的體式做不到位,可能是很多初學者都比較頭疼的問題,而前屈能力又是必須要攻克的一關。
  • 才知道:前屈可以理療腰椎?讓腰,放鬆到不存在
    (遠離假瑜伽,克服以往的慣性練習,結合解剖學、理療性的原理,精細慢動作,有控制的真正激活肌肉群,更適合初學者)切忌盲目跟從,帶入身體覺知,安全習練才是長久之道。關注,進主頁就可以點擊直播間。更不可思議的是,腰間盤突出可以做前屈?還可以理療腰間盤突出。我說:對,前提是前屈要像我教是的這樣,正確進入才可以,不然就是適得其反,突出更厲害!(我猜這位朋友的瑜伽老師)才會這麼驚訝!
  • 做瑜伽站立前屈,這幾點很關鍵,初學者尤其要注意!
    站立前屈Uttanasana是一個常見的姿勢,可以輕柔地按摩腹部器官,使神經系統平靜,並伸展背部(膕繩肌,臀肌和背部肌肉)。該姿勢是拜日式和流瑜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加強橫隔膜來改善平衡,刺激血液循環並改善呼吸,而隔膜必須更加努力地在這個反向姿勢裡吸氣。這個姿勢伸展整個背部。練習中可保持膝蓋略微彎曲,以充分利用體式。這可以幫助您感覺到腿筋的伸展。為了保護半月板,肌腱和韌帶免受拉扯和撕裂,請不要鎖膝。
  • 回到基礎體式:精進你的站立前屈,這些技巧很實用
    在瑜伽練習中,重新練習基礎體式,改掉不良習慣很重要,通過回到基礎,看看是否可以通過重新關注一些基礎姿勢來改變整個流程。也可以嘗試基本體式的高級練習方法。但是您此做了多少思考?如果站立前屈只是到四柱支撐途中的一次隨意姿勢,那麼您就錯過了許多重要細節。一方面,我們將其稱為「向前」摺疊,而不是「向下」摺疊。這意味著適當的摺疊動作是向前彎曲,將脊柱延伸到墊子的前面,在軀幹的前後都保持相等的長度,而不是將其實向下塌陷到地板上。
  • 早安式體前屈:並不適合「早安」做的動作!好的不好的,都告訴你
    如果我們懂得如何正確使用背部發力還好,如果技巧不足或者缺乏力量,那麼就很容易造成脊柱損傷。為什麼說這是一個不適合早上做的動作?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彎曲、摺疊髖部,則會在「環形」中產生更大的應力——此時產生的壓力比2,3個小時以後再做同樣的動作,要高3倍!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在早晨運動,並和周圍人道「早安」,然而,如果在一大早就把脊柱弄傷了,這個早晨也就「好不起來」了。
  • 早安式體前屈:並不適合「早安」做的動作!好的不好的,都告訴你
    如果我們懂得如何正確使用背部發力還好,如果技巧不足或者缺乏力量,那麼就很容易造成脊柱損傷。為什麼說這是一個不適合早上做的動作?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彎曲、摺疊髖部,則會在「環形」中產生更大的應力——此時產生的壓力比2,3個小時以後再做同樣的動作,要高3倍!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在早晨運動,並和周圍人道「早安」,然而,如果在一大早就把脊柱弄傷了,這個早晨也就「好不起來」了。
  • 1分鐘跳繩和坐位體前屈訓練技巧,滿分飄過!
    作為體育中考身體素質類考試項目,一分鐘跳繩和坐位體前屈簡單易學、不受場地限制。但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訓練能取好成績?也是需要有一些技巧的。 跳繩的技巧 1.搖繩的主要部位是手腕。
  • 瑜伽前屈千萬別練錯了,練錯很危險
    瑜伽前屈看似一個簡單的體式,但很多人都練錯。這個體式一旦練錯首先傷害的就是我們的腰椎,長期保持不對的方式練習腰曲會變直,直接損傷你的腰。所以腰的練習一定要注意,特別是初學者。初學者最容易犯錯誤,所以學習瑜伽的初學者一定要學會正位精準的練習,把握正確的發力和發力點的開發與激活。更要循序漸進的練習,千萬別要急功近利,追求速效,這樣損傷的只有自己。 我們來分析一下前屈式。
  • 站立前屈下去不?勉強下去了也彎腰弓背,腰疼緊張怎麼辦?
    為什麼要練好前屈?是什麼阻礙了前屈的完成?前屈怎樣練才是正確的?身體條件差應該怎樣練前屈?因為它是瑜伽中最重要的一類練習方式,長期堅持練習,對人體有很多的好處。這麼說也沒錯,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前屈下不去,除了膕繩肌緊張,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 還在用體前屈拉伸?毀腰傷背效果差!2個動作讓你放鬆全身
    3.腰椎或者脊柱出現損傷或者退化,這在中老年群體中極為常見,對於這一類人群來說,正常的彎腰都有可能引起強烈疼痛,就更不用說體前屈了。為什麼不建議採用直立體前屈?1.在做直立體前屈時,大多數人的目標是在雙腿伸直的情況用手指觸碰腳尖,絲毫不在意身體其他部位的狀態,如果你的後鏈肌群力量不足,就會發生圓肩駝背的代償動作,胸椎也會彎曲,此時背部高高隆起,雙臂卻盡力向下,這不僅使圓肩駝背變得愈發嚴重,還會把大部分的壓力都集中到了中下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