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屈肌的調動與前屈深入的關係

2020-12-15 燈塔瑜伽

前屈下不去,就開始懷疑自己這緊,那緊。玩兒命往下壓不顧腰椎感受的也大有人在。但腳掰到頭上又怎樣,不放下了嗎?倒立過來再能變體又怎樣,你不下來了嗎?所以瑜伽是精細的、感知的藝術,不是雜技。

我們今天也不雜技,硬壓,跟我無關,前屈深度跟我有關。結構上的穩定、物質上的承載、能量上的調動,一層層穩固構建。手夠腳,那真的不是「別人家」的,是咱自己做到的。

做之前你可以先自測一下,一會學習、練習完畢,再來做個對比,有沒有效果,你的身體不會說謊。

1.屈伸肌的平衡

進入前屈的過程是膕繩肌的離心收縮,即伸肌的調動。膕繩肌是髖關節中主要的伸肌,在整個過程中平衡好膕繩肌與股四頭肌的關係,即主動肌與拮抗肌的關係,對於平穩的進入退出體式有重大意義。

背靠牆站姿,腳跟離牆5公分開始,再慢慢靠近,直到腳跟靠近牆面。微微屈膝,啟動膕繩肌和股四頭肌,骨盆不向後推,用骨盆轉動的力進入前屈。退出時膕繩肌在做向心收縮,前側是啟動狀態下相對放鬆的(但多數人大腿前側肌肉減弱,所以可能會感覺前側比後側用力多)。

2.髖屈肌的啟動

a.進入前屈後,將腳跟抬高一張A4紙的高度,重心轉移到前腳掌,下腹瞬間就會有凹陷上提(提向臀部)的感覺。

b.站姿雙手放髖關節上方,閉上雙眼,觀想雙手從髂前上棘向前向肚臍方向剛開始練習找感覺時,確實可以給一個向前的力),再向後到腰椎方向,然後繼續像卷蛋卷一樣找到骨盆的包裹感,感覺骨盆後側向兩側展開飽滿,盆底自動上提,下腹會有微微的發熱感。這是因為髂腰肌、膕繩肌、大腿內側內收肌都是相連的。

用這樣兩個方式練習後,腹股溝處有明顯的發熱感。

任何進入和退出前屈的過程中,都儘量迅速上下,這需要高度警覺和控制。任何深層肌肉的喚醒都是需要時間的,耐心練習,你也會慢慢有所感知。

相關焦點

  • 拉伸膕繩肌,強化髖屈肌
    膕繩肌決定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前屈的程度,而髖屈肌決定著大腿在沒有手幫忙時能夠抬多高,當然它的屈曲能力也是前屈深度的關鍵因素。今天就通過幾個小動作,為手抓腳趾上抬腿D做基礎,讓大腿懸空在空中時也能輕盈、穩定。
  • 肌肉中的無名英雄——髖屈肌
    人們在拉伸運動時往往會集中在大腿後筋(Hamstring),小腿肌(Calves)和股四頭肌(Quads);但其實我們也應該花點時間來拉伸和放鬆我們的髖屈肌群。<髖屈肌的功能是什麼?>髖屈肌負責轉動髖關節,向前彎曲軀幹,拉起膝蓋,保持下半身的穩定性,以及帶動整條腿的移動動態。當我們連續坐著幾個小時(就像辦公室一族長時間使用計算機),這些肌肉便會收緊,並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各種不良後果。
  • 前屈不可怕,盲目拉扯才可怕!怎樣做前屈才能更深入?技巧很重要
    平時說到東西方瑜伽差異時,很多老師都知道:西方的瑜伽愛好者喜歡各種支撐、倒立,酷炫屌炸天;而亞洲的瑜伽愛好者則是熱衷於各種前屈、扭轉、纏繞,恨不得把自己擰成麻花。這兩種差異其實是由於東西方的飲食和文化差異使然,我們不探討孰優孰劣。當然亞洲人對於各種「擰麻花」體式的追捧,也讓許多瑜伽初學者一不小心就在以拉傷肌肉、磨損關節為代價追求體式深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湯瑪斯測試(Thomas test):髖屈肌的柔軟度
    在我們提出解決緊繃髖屈肌方案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它是否真的緊呢?在我們知道它們是否"緊"之前,我們必須定義"緊"是什麼意思。緊繃感是指肌肉短縮或僵緊的感覺;然而,很多時間,肌肉在生理上不是縮短的。在這種情況下,神經系統只是將髖屈肌持續維持在較高張力的狀態,所以您會覺得"緊繃"。
  • 託馬斯測試(Thomas test):髖屈肌的柔軟度
    在現今的社會,每日在電腦前要坐8~10個小時,而我們的髖屈肌,甚至是大腿前側的股直肌(Rectus Femoris)變的僵緊。對許多人來說,髖屈肌緊繃是一種惱人的感覺,這幹擾了深蹲、硬舉甚至是簡單的走路的舒適度,讓人覺得不適。
  • 髖屈肌是什麼?如何拉伸才能提高跑步效率!
    髖屈肌是由連接從大腿骨至骨盆的五個肌肉所組成,共同參與完成髖關節的屈曲。
  • 髖屈肌太緊、下背痛?如何拉伸看這裡!
    久坐一族其中一個落下的毛病就是髖屈肌太緊。髖屈肌在腹股溝的位置。髖屈肌太緊會導致下背部疼痛。 3個瑜伽體式序列拉伸髖屈肌 1.
  • 「強烈有效」的6個開髖動作,「專治」開髖難,一定要試試
    髖部緊張的危害1.肌肉失衡如果每天長時間坐著,髖部前方(髖屈肌2.背部疼痛過度拉伸臀部和伸直肌群,並拉緊髖部屈肌、骨盆,會使身體不自然地往前傾斜。3.缺乏平衡和體態因為髖屈肌是骨盆的主要穩定器,當髖屈肌虛弱時,會降低平衡感且導致不好的體型。
  • 站立前屈怎麼練?兩個要點讓你更深入
    錯誤的站立前屈傷害也很大,腰部酸痛和肩頸不適是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還有些人是臀部後側,大腿根部拉傷等等,這通常是不合理的拉伸或者過度拉伸導致。這裡分享兩個要點讓你安全有效地練習站立前屈,並且讓你前屈更加深入。
  • 瑜伽前屈和後彎做的不夠深入,是手太短?腰太硬?關節鎖也要注意
    當你掙扎著要做更深入的前屈和後彎時,認為肯定是由於膕繩肌或其他肌肉緊張所造成的,但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原因根本就完全不同:完全伸展膝蓋或肘部造成的關節鎖死,限制了你的活動範圍。雖然肌肉需要時間來練習會變得更靈活,下文中將會分享一個技巧,可以幫助你立即深入到你的姿勢中。
  • 5組髖部屈肌訓練,為你的跑步注入更多力量
    髖部屈肌沿著臀部的前部伸展,可以使我們抬起膝蓋並使軀幹向臀部彎曲 ——這是跑步時兩個非常重要的動作。因此,補充髖部屈肌的訓練,可以增強我們髖部屈肌的力量,幫助提高跑步表現。今天給各位跑友介紹5組髖部屈肌的訓練。
  • 前屈和後彎做不好?幫你在一分鐘內能更深的前屈和更深的後彎!
    當你掙扎著要做更深入的前屈和後彎時,認為肯定是由於膕繩肌或其他肌肉緊張所造成的,但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原因根本就完全不同:完全伸展膝蓋或肘部造成的關節鎖死,限制了你的活動範圍。雖然肌肉需要時間來練習會變得更靈活,下文中將會分享一個技巧,可以幫助你立即深入到你的姿勢中。
  • 瑜伽前屈想要做的好,屈髖能力不能少!
    老師:我大腿後側太緊了做了很多拉伸大腿後側的動作前屈還是下不去? #百裡挑一#老師:明明我已經轉動骨盆向前為啥練完前屈總是腰痛練習前屈體式,做好以上兩點都沒錯,但還缺少了一步,就是你需要學會【屈髖】,只有這三點都做對了,練習前屈才不會擠壓腰部!而人體中涉及到屈髖能力的肌肉主要是髂肌、腰大肌。統稱為髂腰肌,它也是所有屈髖動作的啟動肌!
  • 瑜伽前屈想要做的好,屈髖能力練習不能少
    老師:我大腿後側太緊了做了很多拉伸大腿後側的動作前屈還是下不去?老師:明明我已經轉動骨盆向前為啥練完前屈總是腰痛?練習前屈體式,做好以上兩點都沒錯,但還缺少了一步,就是你需要學會【屈髖】,只有這三點都做對了,練習前屈才不會擠壓腰部!
  • 練瑜伽:想前屈更深入到位,這3種輔助方法每一種都很好用
    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你,瑜伽前屈想做到位,試試這3種輔助方法練瑜伽:想前屈更深入到位,這3種輔助方法每一種都很好用瑜伽前屈類的體式做不到位,可能是很多初學者都比較頭疼的問題,而前屈能力又是必須要攻克的一關。
  • 普拉提神清氣爽4:下午伸髖,提臀美腿
    如果沒有掌握屈伸髖的動作模式,膝蓋或腰椎就會承載過多,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問題。今天的練習最適合在下午工作之餘,來激活我們因為久坐而導致的下肢不適。 本期指導教練
  • 前屈手碰不到腳趾?你需要這套拉伸序列,幫助你深度前屈
    前屈體式受限,是身體後側太緊張,這裡的身體後側包括背部、臀部、大腿和小腿。所以,身體後側的拉伸不可少,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練習這套拉伸序列吧,長期練習不僅可以讓你輕鬆前屈,還能緩解腰背疼痛。1、貓牛式跪姿準備,手和肩同寬腳和髖寬,膝蓋在髖的正下方吸氣抬頭塌腰,臀部向上呼氣含胸拱背
  • 瑜伽前屈做不好?那就練半站立前屈式,這些修改讓前屈深入舒服
    如果你錯過了,請點擊上面的連結查看,然後再返回以深入了解這個姿勢。半站立前屈式(Ardha Uttanasan)是個很不錯的姿勢,我個人很喜歡當我第一次開始教學時,我被問到:「半站立前屈式的目的是什麼?它什麼也做不了。」起初,我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我不太確定該說些什麼。脫口而出「它重置了脊椎和對齊方式」。當時,我還不確定這是否是一個正確的答案,我告訴學員,並表示我會做更多的研究。其實半站立前屈式通過延長和伸展脊椎,軀幹,腿筋(大腿後側膕繩肌)和小腿來幫助我們。
  • 想把瑜伽站立前屈做的深入又到位,一味拉伸腿後側根本就不管用
    初學者:首先學會始終收緊腹部,每一次呼吸都讓腹部收得更緊,有經驗的習練者:收緊整個髖屈肌群。這樣做的目的是:使骨盆前傾、拉著軀幹向大腿腿靠近。在保持的過程中,持續的延展脊柱收緊腹部;收緊雙腿向上,把坐骨向上抬,同時腳向下踩,在能力範圍內把腿拉直把坐骨送到最高點;有能力的情況下手掌向下壓地,彎曲手肘,收肱二頭、斜方肌下束、三角肌前束幫助身體更深入的進入前屈。這才是陽瑜伽中前屈正確的練習方法和肌肉啟動順序,似乎跟大腿後側沒有關係。
  • 不可忽略拉伸髖關節屈肌的好處
    ​現代人因為生活習慣與日常工作都必須時常久坐,因此,都會忽略一些重要的肌群訓練與拉伸動作,尤其又以髖關節屈肌最容易被大家忽略。其實,髖部屈肌是骨盆區域和大腿上部的一組肌肉,它能協助我們抬高膝蓋並保持骨盆和大腿對齊,如果沒有髖部屈肌我們將無法坐下或跑跳這類的動作,所以,髖部屈肌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不能忽略的重要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