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國族的覆滅?——達沃斯人與廣場人的流動競合

2021-02-18 U臺說

英國脫歐和美國川普當選,都反應了已開發國家中,資源被掠奪者的困境。 圖/路透社

十九世紀初,英國學者馬爾薩斯提出了他的人口學理論,其中包括後來被稱為「馬爾薩斯陷阱」的人口/資源矛盾:「……周期性復發的災難,其原因與人類歷史同樣久遠,目前依然存在,以後也是。」簡單的理解就是:糧食生產的增加趕不上人口的增加速度,因為土地是有限的,所以每隔幾個世代,就會發生無法解決的糧食危機甚至飢荒,形成社會的動盪。

 

在這套理論裡,人類永續的關鍵在於人口控制。但是,除了戰爭、殺嬰、同性戀(關於這點只能說十九世紀不意外)等等罪惡之外,只有道德自律可以達成節育。所以,很自然地,馬爾薩斯將人類延續視為一種道德問題。

 

但是,基於某些誤解(或者說扭曲),他的理論呈現給世人的面貌是「只有道德高尚的人類才能永續」,換句話說就是道德低下的人會對人類的延續造成危害。人類永續的過程就是強者淘汰弱者,適者淘汰不適者,只有強者才有延續繁衍的權力。這樣的理解當然會對窮人(他們從不節育,總是像老鼠一樣不停生育)造成了壓迫。而馬爾薩斯和他的學說,也被形容為「種族主義者」「殺嬰者」「人類的篩選分級機」。

 

當然,在當代許多歐洲國家裡,人口成長已經大幅趨緩,基本上維持了穩定的人口,少量的人口增長和整體經濟發展維持平衡。似乎已經逃離了馬爾薩斯陷阱的預言。

 

然而,在開發中國家以及地區裡,人口問題依然存在,正如馬爾薩斯所預言的:資源的增加趕不上人口的成長,從而造成生存的壓力以及貧窮的世代循環。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實施一胎化政策,抑制了人口的爆炸性成長,也被認為是馬爾薩斯理論的成功應用。當然,也有人指出這只是一種假象,中國的人口壓力已經造成環境的極大破壞和社會內部的各種競爭造成的危害。

 

已開發國家的新崩潰模式

 

在已開發國家,則似乎發展出另一個新的崩潰模式:糧食並不短缺,不再有人餓死,但社會提供的「資源」不足以支持世代延續,白話的說法就是「年輕人因為物質和精神雙重壓力無法成家,即使成家也不願意生育」,代表性的例子是日本的人口老化,臺灣也正步上日本後塵。而生育率的下降,會引起另一種惡性循環:越老化的社會能提供給年輕人的資源只會越來越少,導致人口數的懸崖式減少,最終,整體經濟活動萎縮,甚至失去了再生能力。

 

從簡單的、具象的「食物」到複雜的、抽象的「繁衍資源」,現實的狀況似乎是:雖然馬爾薩斯的理論已經提出了超過兩百年,但人類還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

 

英國脫歐和美國川普當選,都反應了已開發國家中,資源被掠奪者的困境。這些人雖然生在富裕社會,但處境可能比貧窮社會中的許多人更加不堪。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未來只能一路向下,但窮國中窮人的人生卻看似充滿希望。富國中的窮人認為,是那些窮國中的富人奪走了他們的「資源」,所以對應之道就是把門關起來,停止資源的流失。

 

這些人認為,已開發國家透過人口控制,達成了經濟的穩定。但開發中國家卻利用人口紅利,維持高成長經濟,從而「搶奪」了自己節省下來的資源,進而壓迫了已開發國家的社會,使得生活在富國中的窮人(也就是自己)面臨危機。而這些新興國家,藉以「偷走」已開發國家的努力成果的工具渠道,就是「全球化」。

 

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全球化不是已開發國家所主導的嗎?如果不是跨國企業帶著技術轉進到已開發國家設廠,這些國家怎麼會有足夠的工業生產力來和先進國家競爭呢?為什麼這些跨國企業,要做這種傷害自己國家和同胞的事?

 

富國中的窮人認為,是那些窮國中的富人奪走了他們的「資源」,所以對應之道就是把門關起來,停止資源的流失。 圖/路透社


達沃斯人:擺脫國家機器束縛的的全球性超級階層

 

最近幾天,瑞士達沃斯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這個論壇是由所謂的「世界菁英」所召集的,在陰謀論者的眼裡,達沃斯、羅馬俱樂部、共濟會、甚至聯合國這樣的組織,都是某種形式的錫安會(丹布朗小說《達文西密碼》中的虛構組織)或聖殿騎士團的真實示現。這些菁英組成秘密結社,在幕後控制了各國政府,從而控制了全體人類。

 

杭亭頓用「全球性超級階層」來形容這些「達沃斯人」。由於他們的能力和資源遠超過一般人,甚至可以擺脫國家機器的束縛,而他們對其他人的控制經驗,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優越性,這種體悟讓他們輕易拋棄國族想像,從共同體中「脫嵌」而出。而全球化過程中這群人彼此間的合作經驗,讓他們理解到「這個族群」的利益來自於跨國、跨領域的流動性,也就是打破既成區域體系之後所衍生而出的邊際利益。

 

對達沃斯人來說,流動是世界和自身的關鍵。在「全球流動」的領域裡,國家的控制力遠不如跨國企業,國家透過「控制」而獲利,達沃斯人透過「流動」這個超越國家的體系而獲利。

 

Naomi Klein於川普當選之後在《衛報》上發表了一篇評論,她認為美國中低階級的苦難,來自於柯林頓這樣的「達沃斯人」。這些人對自己的同胞毫無憐憫之心,專心追求自己和自己所建立的跨國企業的利益。這些人主導了先進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但他們所推動的法案,卻不以國家的利益為優先,至少不是以窮人的利益為優先,而是藉由國家之手,謀取「超級階層」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說,全球的達沃斯人,在各自的國家推動類似的「全球化」政策,從而建構了一個有利於跨國企業的最大獲利,但卻會傷害到中下階級的「全球化」經濟體系。

 

如果把達沃斯人和中下階級的對立,套用在馬爾薩斯的描述中,也許可以得到一個,乍看之下非常殘酷但也許也有幾分真實的圖像:智識優越的一群人,透過自律和努力,創造了一個「有餘」的、資源人口達到平衡的富裕階級,這個族群無視、排擠、壓迫其他人,也就是那些「不足」的族群,然後富者越富(因為有餘)而貧者越貧(因為不足),最終的結局是強者淘汰弱者,世界重新達到平衡。

 

川普的崛起,被視為是美國弱勢階級對菁英階級的反撲,也就是窮人對達沃斯人的逆襲。不知是否巧合,今年WEF會議的最後一天,正好是川普就職美國總統的日子。但矛盾的是,川普怎麼看都比較像是個達沃斯階級,而不是被壓迫的中下階級。如果川普自身的經濟利益和他所聲稱代表的「被遺忘的國民」相衝突,他又會如何抉擇?「被遺忘者」選出了一個達沃斯人來對抗達沃斯人,這樣的決定是明智的嗎?川普所聲稱的「我最會做生意,我懂那些人怎麼想」的長處,會實現在對抗有錢人、替窮人謀福利的目的上嗎?

 

川普的崛起,被視為是美國弱勢階級對菁英階級的反撲,也就是窮人對達沃斯人的逆襲。但矛盾的是,川普怎麼看都比較像是個達沃斯階級,而不是被壓迫的中下階級。 圖/歐新社


廣場人:反對那樣的全球化

 

湯馬斯.佛裡曼提出了另一個方向,他認為全球化時代的「廣場人」才是能夠寄予希望的未來。全球化或者資訊化的時代除了造就出達沃斯階級以外,也產生了一個同樣具有流動性的階級,這個階級對全球流動同樣抱持正面的態度,但卻是反對「那種全球化」的。「廣場人」這個名字來自於華爾街佔領運動,描述的是一群願意關心或者主要關心目標在窮人和「正義」「公平」等理念的族群。

 

這群人通常比較年輕,經濟上屬於中產階級所以有餘裕關心生活以外的公共事物,他們在廣場而非高級會議廳裡聚集,他們透過網路而非傳統人際脈絡連結,凝聚他們的是共同的理想而非共同的利益。最大的特色是他們關心「他者」而非僅只關心自己。

 

川普看似反對那些鼓吹全球化的達沃斯人,但他並不是廣場人,他所代表的是舊世界的野蠻強者,使用的是舊世界的冷兵器例如房地產這種固著性的資本,而不是新世界的武器「流動」。同樣代表舊世界的還有習近平,他們的思惟體系繼承了種族優越論和演化論,世界的終點是強大的統治者和無微不至的建制帝國。

 

也許在未來幾年,我們將看到的是一個轉變中的時代,推動催化這一切的技術推手是資訊革命和流動性帶來的權力改變。若是果真如此,那麼未來我們將看見的是國族想像體的滅亡,傳統的基於國族而建立的民族國家的衰落,新興的超越國家之上的體系將被建立。未知的是新世界究竟會傾向於超級階層達沃斯人的利益,抑或是傾向於解放階級的廣場人的理想,又或者兩者皆非,而是進入另一種也許更混亂的、無法想像的混沌狀態?

全球化時代除了造就出達沃斯階級以外,也產生了一個同樣具有流動性的階級,這個階級對全球流動同樣抱持正面的態度,但卻是反對「那種全球化」的廣場人。 圖/路透社

相關焦點

  • 靑野君《珠穆朗瑪:文化聖母峰》系列之二:「漢與藏 民與族 國與家」
    (二)「民」與「族」         「民」,從屍從氏,「屍」,不是簡化字的「屍」,屍是不動彈未變化但還是活的身體,死了的身體才叫做屍體(分不清死活,蔑視生命,此乃簡化漢字是破壞漢文化的又一力證「氏」,氏族,國族,指有姓氏淵源和習俗傳統的群體。身體不移動引申為固定居住某地的人們,加上血緣姓氏傳承,「民」就是常住人群或土著,後相對於國家和統治者而言,民就是百姓。因此,民為人有不同於一般「人」的概念。         「族」,從方從人從矢,看來比「民」又多了兩個標誌人群的重要特點,「方」,旌旗、旗幟;「矢」,箭、箭簇。
  • 中原大學藝術中心:觀察即思考——張路峰老師的手機攝影藝術展│影像•看世界
    ,他造訪過許多城市和鄉村,透過他的雙眼觀察,將眼見景色拍攝並分享在微信的朋友圈中,雖然是使用手機拍攝,但因有便利性和即時性等特色,他能更即興的擷取當下眼中的畫面,除此之外,他也為每張照片加上註解,讓人莞爾之餘,也能思考照片拍攝背後的意涵。
  • 五胡十六國:中國歷史的倒退
    十六國時期中國第一個被蠻族入侵的時期,北方成為各族爭霸的主戰場,中國又回到了分裂時期,處於奴隸社會的少數民族重複著政權興建、內鬥、消亡的輪回,暴露出其民族劣根性。統治階層取得政權後荒淫無度、暴虐不堪,權力鬥爭異常激烈,然後覆亡。
  • 觀察│美中貿易戰 進入關鍵時刻
    各國均在評估若是共和黨選不好,最多也只要再忍受兩年;反觀若是共和黨表現不差,大幅增加川普2020年連任的機率,各國則必須做好再與川普周旋六年的準備。 此次選舉最關鍵指標是目前共和黨均是多數的參眾兩院。眾議院是全面改選,由於目前部分共和黨的席次面臨民主黨的強力挑戰,有些可能會翻盤,所以民主黨是有機會奪回多數。
  • 觀察│區域經濟整合洗牌 臺灣須找對策
    在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方面,除了制度及規則改革外;因為美國對韓主要貿易逆差來自於汽車及相關零組件,美國要求與韓國重新談判汽車產業的開放項目;但韓國的態度也非常強硬,不願意重啟談判,甚至宣稱不惜中止美韓FTA,轉而加入TPP。而TPP既有成員對於有更多國家加入,當然是非常歡迎。
  • 王安泰:渤海國的開國爵與政治體系
    關於唐朝以「渤海」冊命大氏的理由,學界論點不一,有學者認為是因靺鞨與渤海發音相近;另有學者認為是由於唐朝以大氏為高句麗別種,遂以高氏著名郡望渤海為封國名號等。要言之,渤海國最初領有地與唐代統轄的渤海郡(滄州)之間,並無直接聯繫。至於桂婁一名,亦與高句麗部名有關:(高句麗)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
  • 行走香港 | 連線交通與閱讀,全港首間流動書店等你來
    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的多種香港本土交通工具主題書,電車工友珍貴物件以及極具本地特色的迷你路牌,盡在【行走香港——交通與閱讀連線】。活 動 詳 情時間:6月23日—7月9日地點:灣仔柯布連道1-1A號三聯書店         灣仔文化生活薈中華書局  快閃閱讀中華書局打破傳統,與多個團體合作來一場快閃閱讀
  •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左傳·成公十三年》:「……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
  • 紐約時代廣場上空的臺灣當代藝術家——曾英棟
    當大眾化的多媒體與藝術傳播有效整合時,就開啟了當代藝術向大眾傳播的時代,未來,將更多元。        每一位藝術家都會希望藝術能得到有效的傳播,得到更廣泛的關注,發揮藝術對世界更深遠的影響,而紐約時代廣場作為世界各民族各種文化交織的區域,是文化信息的集散地,亦是呈現中國當代藝術恰當的場所。
  • 蔣介石、蔣經國與醫者互動之觀察
    觀察病患與醫者之互動,可以看出醫療文化、環境、病人的個性與政治運作的氛圍,所反應的歷史資訊相當豐富。
  • 觀察​│振興三倍券的是與非
    振興三倍券上路了,儘管紛擾爭議不少,至少目前在臺灣社會成功塑造了一個生活話題與節慶氣氛,讓大半年來的抑鬱煩悶氛圍稍得紓解,較之仍深受疫情所困的諸多國家
  • 荷馬與僭主:讀《理想國》(一)
    因為王道城邦與正義靈魂互為象喻。理解了王道城邦(最好的政),理解了王(最好的人),才能理解邪惡。政治的敗壞與靈魂的敗壞,同樣互為象喻,互相成就。 第八卷、第九卷,朋友們看著城邦一路敗壞下去。從貴族制到寡頭制到民主制,再到僭主制。蘇格拉底最感興趣的是敗壞的兩個階段:從寡頭到民主,從民主到僭主。整個第九卷,都在講後者,那是敗壞的最後階段。
  • 【學生暑期田野考察】社區精神醫學:在正常/不正常、個人與社會之間,做一條流動的變形蟲
    她觀察到,「常規社會與自由市場包含了觸發疾病的風險與美好正常生活的誘惑,醫院機構具有控制病症的專業能力和對個人意志的壓抑,病人的狀態仰賴的就是一個個個人(病人自己、醫師、護理師、社工、政府人員)在這兩個空間之中的『討價還價』。」社會與個人的關係,在社區精神復健這一特殊情境中,得到凸顯。
  • 時論│美中貿易戰即將開打
    他也火速退出TPP、推進石油管道建設、宣布修建美墨邊境圍牆、並對其課徵20%進口稅負讓墨國支付此筆建築費用,另外,限制七個穆斯林國家居民實施移民禁令,更引發司法爭議與挑戰。 在國際關係戰略上,他也四處開火,指責中國、日本與德國是操控匯率的國家,拉升對伊朗的緊張關係,與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國開啟諸多摩擦事件,這也讓市場相信,中美貿易戰的正式開打,應已不遠。
  • 觀察│日本發展工業4.0 對臺灣的啟示
    日本政府在5月底公告2018年版的製造業白皮書,白皮書上指出,第四次產業革命正在到來,比起80年代廣場協議後日圓升值、90年代泡沫經濟後的不良債券
  • 箕子、象牙筷子與朝鮮│11
    擔心武王還會再來,在武王走後,箕子帶領著族人、弟子與一批商朝的遺老故舊,約五千人,離開箕山向東而去。箕子一行到了黃海邊,乘木筏一直向東。幾天後到達一座大島,見這裡景色優美,便取名為朝鮮,在此定居下來。後來周武王得到消息,便索性將朝鮮封給箕子,封箕子為朝鮮的國君,並邀請箕子回鄉探望。箕子在接受周武王的分封後,也曾經覲見過周武王。
  • 馬小菲:五一廣場簡中的立秋案驗與麥秋案驗
    另,本文曾以同樣的標題收錄於黎明釗、馬增榮、唐俊峰編《東漢的法律、行政與社會: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探索》(香港:三聯書店,2019)一書中,本次修改補充了新出版的《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壹)(貳)的材料,並對舊文個別字句有所調整,但文章思路和結論基本不變。)參考文獻〔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 │140
    魏冉見到回國的王稽,寒暄之後,直截了當問王稽,有沒有帶說客之類的人來秦國。因為剛才王稽和範雎已經商量好,所以王稽當然矢口否認,魏冉隨即離開。眼見魏冉離去,範雎卻要求王稽立刻讓自己下車,並準備躲藏起來。王稽沒明白,範雎解釋說:「穰侯足智多謀,並且疑心很重,剛才他懷疑車內有人,但是忘記搜查了。等他反應過來,一定不會甘心,必然會派人回來搜查車子。」
  • ​【IUMR】 | 數位聲響-感知可能性與自我觀察的聲響拓展
    作品橫跨電影、廣告、電視、舞臺劇、舞蹈、DJ等,主要作品包含《雨不同國》、《只要一分鐘》、《吉林的月光》、《傻瓜向前衝》、《尋找木柵女》、《一起過同窗》、AXN與Animax頻道主題曲等音樂製作。另外也致力於臺灣聲音場景的論述與觀察,多次主持聲音相關論壇與研討會。聲音評論散落各個藝術雜誌與評論網站,曾獲2014「臺北數位藝術評論獎」。
  • 【綜合新聞(6大看點)】騰訊進軍香港行動支付業:微信支付及WeChat Pay HK
    Thorburn說,調查發現,被問訊的員工中有700人沒有遵守,「走了300多人,要麼是被解僱,要麼是離職。」但他補充稱,被解僱的人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屬於管理層。NAB已經削減管理人員薪酬,並在上個月宣佈消費者銀行部門主管離職,因調查發現他所在的部門存在不當行為。澳洲國民銀行股價週五下滑0.5%,與其他銀行股和澳股整體走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