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不救窮,幫笨不幫懶」:這三種人不能幫,幫了煩惱也就來了

2020-12-23 新咖醉文化

與人為善是一個人最好的生活哲學,可以讓你在生活中獲得更多人的認同,可以令你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不斷地開拓自己的人際關係,從而讓自己的人生也能夠受益。要與人為善,這是很多人受到的教育,也是大多數所守護的教條。

如果我們了解自然界的話,會知道自然界中的最高法則就是「叢林法則」,也就是弱肉強食,也只有在人類世界中,才會摒棄其他生物所遵守的「遊戲規則」,而對弱小施與憐憫和幫助。

而正是這樣反常態的行為,才會催生出獨一無二的人類文明,才會讓我們成為萬物之靈。既然為善有這麼大的好處,那是不是我們只要一昧地做個善人就行了?也並不是,凡事都有限度,善良也是如此。

一個人若是只知道沒有限度地善良,那這種善良就會成為一個「愚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開啟了惡魔般的「猶太人滅絕計劃」,幾十萬以及上百萬的猶太人就是因為太過於「愚善」,低估了希特勒的狠毒,才會如同羊羔一樣排隊被送進毒氣室,直到臨死之前,才發現法西斯竟然是如此的喪心病狂。

對於普通人來說,要保持自己心中基本的善良,可是也要做到「防人之心不可無」,絕對不能夠傻乎乎地對所有人都掏心置腹,或者是施以援手。老祖宗有句俗話「救急不救窮,幫笨不幫懶」,也就是中國人在古代就已經知道,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值得幫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三種人一定不能幫,否則的話就是自找麻煩。

懶惰之人不能幫

懶惰是生活的砒霜,一旦沾染上這種毛病,那麼生活就是爛泥一攤了。人生並非不能夠接受失敗,但是絕對不能夠接受因為懶惰而導致的失敗,因為一個人只要是還有進取的動力,那麼對於人生來說都還有有希望的,若是一個人乾脆連動力都不想再有,那麼這樣的人生就除了維持一個生存之外,別無其他的期盼了。

懶惰一定會導致失敗,但是究竟什麼能夠導致懶惰呢?一個人哪怕是先天條件不好,但只要他能夠有自尊心,就一定會想方設法去得到別人的認可,可是懶惰的人之所以能夠悠然自得,最大的因素就是他們已經是淡漠了自己的自尊心,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破罐子破摔」。正是因為失去對於自尊心的維護,成功和努力在他們看來是一件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倒不如每天就渾渾噩噩過著。

這樣的想法就會讓很多人束手無策,畢竟當一個人從內心便放棄了自己,別人的幫助又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我們在生活中,碰到窮困潦倒的人,一定要分清,這個人是生活尚的貧窮,還是內心中的少志,對於前者,我們可以進行幫扶,但是對於後者,一定要讓他得到內心的改變,這才是對他最為根本的幫助。

無賴之人不可幫

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從來不會對別人的幫助進行知恩,你幫助了他,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哪怕是一句謝謝,可能他都不會說。那麼對於這樣的人,我們的幫助看起來是不能夠得到任何安慰,並且好像我們對他有什麼本該如此的責任,這種表面的朋友,是一定要儘量疏遠的。

因為這樣的人,不知恩的後面,就是無限的索求 ,或許你幫他的時候,他對你沒有任何的企圖,當他知道你有能力幫他的時候,便會對你的人生死纏爛打,以至於最後令你苦不堪言。

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論我們有多麼的豁達,哪怕是不希圖對方以後能夠幫助到自己,我們也一樣是希望對方能夠記住自己的恩惠,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對你的好是無私的,沒有任何人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你,既然伸出手進行了幫助,那麼就是一份情誼。我們不在乎實質上的回報,可是卻需要對方能夠知恩,這也是最基本的交換了。

自私之人不可幫

我們幫助他人,本質上就是割讓自己的利益給別人,不論是一個人多麼的富足,他也不會有源源不斷能夠生出財寶的聚寶盆,因為每個人進行對別人的幫助,都是自己利益上的一種損失。

當知道了這點,那麼我們就能夠知道行善的可貴,特別是對於泛泛之交的人,能夠憑藉一顆善心進行利益上的割捨,那都是能夠稱之為偉大的。而一個正常人,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後,也一定能夠認識到對方的犧牲,並且為這樣的行為所感動,進而也就會讓自己以後的人生,能夠多多的幫助其他困難的人。

這就是善良的好處,善良就是能夠通過自己一個善舉,進而不斷的影響整個世界,因此我們幫助別人,最終也會反饋到自己身上。而對於自私的人來說,他們的欲望是無法得到滿足的,你的幫助非但不會讓人他們覺得感動,反而會令他們慾壑難填,本來沒有多大惡念,因為得到了幫助,讓欲望膨脹後,反而會通過惡行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那麼我們對這樣的人進行幫助,只能夠是害了他而已。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三種窮人不能幫,幫他等於害人
    富翁聽完窮人的故事,長嘆一口氣,悟出了以下道理:人到中年,這三種窮人是不能幫的,幫了也沒用。 一般窮人落魄的原因有三種: 一,年輕時不努力,到了一把年紀,想再逆襲,已經來不及了; 二,沒有遇到好的機會,懷才不遇,一直在努力,也在尋找機會; 三,懶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深入骨髓,沒法改變了。
  • 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
    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2 不管情事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今天兩個人要分手,明天可能就和好了。只是要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場合,對著正確的人,說恰當的話。03五不幫1 逞強的忙不能幫古人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 古訓:三件事不要想,三種忙不能幫
    別去想遙遠的未來,因為有太多的變數,想也沒用,徒增煩惱。 活在當下,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今天才是可以把握的。 佛說: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現在所擁有的,是過去的努力的結果。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精闢好文)
    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 02 不管情事 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 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
  • 「夜讀」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
    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2、不管情事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今天兩個人要分手,明天可能就和好了。五不幫1、逞強的忙不能幫古人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幫助別人,也要量力而行。在自己能力範圍的忙,可以幫就幫,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忙,千萬別逞強去幫。
  •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們的祖先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寶藏!每個國家都形成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特點,這即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每個國家不同于于其他國家的標籤,我國在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俗語。
  • 同事之間關係再好,這3種忙也不能幫,吃力不討好還傷感情
    同事之間關係再好,這3種忙也不能幫,吃力不討好還傷感情相信很多人在步入職場的時候,為了能夠儘快融入到公司的集體中,別人要求你幫忙,很多人一般都不會拒絕。不管是為了能儘快融入公司也好,希望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也好,又或者是有朝一日,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希望別人也能幫助你。同事之間,一些小忙幫就幫了,也沒多大影響。
  • 老祖宗忠告: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要注意了
    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2.不管情事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今兒兩人要分手,明天或許就和好了。勸和勸分,都是你的不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因此 ,碰到別人感情的事情,儘量千萬別摻和。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年底了,別怪祖宗們沒提醒你
    之前網上有個段子,說在現代社會,「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錢」,從古至今,凡是牽扯到與「金錢」有關的往往會撕扯不清。但是很多時候,借錢這種事總會出現在我們身邊,人生在世誰還沒遇到點難處?常說要廣交朋友不就是為了在困難的時候,有人能拉你一把,但問題是,有的人「不值得」幫。
  • 不,錯的是幫人不該幫到底
    好人沒有好報,這確實是一個令人唏噓的結果。然而,儘管如此,昕玥依然覺得房似錦並沒有做錯,她的善意應該受到稱讚和肯定,這毋庸置疑。但是幫人也要講究效益——如何真正幫到別人,同時沒有傷害自己。幫助他人,當你要去安放一顆善心的時候千萬不要隨心所欲,這是需要技巧和選擇的,不是所有可憐之人都值得傾注全部心血和永無休止地幫助。昕玥覺得,判斷該不該幫或者該不該一幫到底的準則大概有三個。
  • 人生在世,要做到「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要懂得
    多讀一些古老的書來開拓視野,少管閒事來培養自己的精神。這是生活的偉大智慧!2.不管情事古人說:如果你不做中間人,就不會有煩惱,終身也不會有麻煩。對有感情的人做中介是最不討好的事情。兩個人今天將分手,也許明天會和解。
  • 同學之間借錢,把握好「能幫」、「肯幫」很關鍵!
    同學、戰友、同事、朋友這幾種社會關係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同窗之誼、戰友之情是人一生中最難以割捨和遺忘的感情。國人重情,同學之間難免你來我往,互相幫忙,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現實中,由於同學之前借錢造成的誤會及矛盾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連同學都沒得做,甚是可惜。
  • 聰明的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看看你都做到了嗎?
    當你把這句話讀懂了,並且照著去做了,能夠幫助到你更好地懂得做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讓生活少點不必要的煩惱,多點快樂無憂!哪三不管?1、不管別人的閒事,遠離別人的生活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性格不同,遇到事情處理的方法必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這是非常正常的事。
  • 這五種忙,再善良也不能幫,幫了就是在害自己!
    選擇善良是一件好事,有選擇性地與人為善,則是一件又好又正確的事。心存良善,更應懂得自保;擇善而行,更應懂得把善良用對事給對人。生活中,有五種忙,再善良也不能幫,幫了就是在害自己!不幫逞強的忙,其實意味著給自己和他人都做出了最優選擇:既不為難自己,又給了他人新的選擇。這才是對己對人最負責任的表現。別讓「面子工程」,拖累他人;也別讓「不好意思」,傷到自己。量力而行,才能幫對忙,幫好忙。
  • 俗語:笑貧不笑娼,後半句發人深省,人生在世,這2種人儘量不幫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上半句已經是經典了,但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吧:俗語的上半句是:「笑貧不笑娼」這句話一開始讓人聽起來有點費解,為什麼我們可以嘲笑貧窮的人,卻不能嘲笑娼妓呢?其實這裡的「娼」代表的不僅僅是娼妓,而是那些為了謀取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的人。這句話實際上是在批判當時的世道,但是也適用於今天的社會。
  • 忙不能隨便幫,幫錯對象會成仇人
    一、本性不好的人,不能幫樂善好施是美德,但是好心辦了壞事,你經歷過嗎?人年輕時,憑一副熱心腸,有求必應、有忙必幫結果落得這個地步:欠你錢的人迴避你、欠你人情的人詆毀你。幫忙變成了一個大學問,稍微不注意,會引來雙方不快。
  • 不知感恩的人,不能幫
    生活中,其實有太多這樣的情形,有些人就是不知感恩,習慣了別人的好,就忘記了別人的好並不是別人的義務而是情分。 當遇到這樣的人,一定不能幫,因為你對他們越好,他們越會感覺你是應該的,越會不把你當回事。
  • 「你缺太多東西,我真的一點都幫不上忙啊」
    有一天父女三人閒話家常,老爺子說,這些年為父略有餘錢,你們若缺什麼要緊的東西,我幫你們解決。大女兒聽罷忙搶著說,爹爹,俺家最近米麵油鹽都不多了,也沒有蔥了,又沒有蒜了,大小子穿的褲子漏著腚,俺夫妻倆只有一條褲子輪流穿,俺出門,他就得在被窩裡躲著。老爺子聽著大女兒絮絮叼叨說了一車窮話,什麼鍋也不行了,碗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