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疫情無情人有情。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
——習近平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戴曉蓉 羅莉瓊 文/圖
新冠疫情來襲,人民生命至上。第一時間,白衣戰士衝在了深圳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搶救病人,拉起防線,為守衛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築就起一道堅厚的「銅牆鐵壁」,創造了抗擊新冠疫情的「深圳速度」。
●拉響廣東戰疫第一聲警報
1月8日下午4時許,深圳市中醫院學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醫生李天昊正在學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接診,一位背著球包、年逾六旬的阿姨走進診室。李天昊按照常規流程,先給患者測量了體溫,體溫計顯示38.5℃,咽部充血,心肺聽診未見明顯異常。在隨後的問診中,李天昊了解到患者有親戚從武漢回來,出現了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狀。
職業敏感的「雷達」悄然響起。根據患者一系列情況的綜合分析,李天昊隱約覺得這個病例非同尋常,這或許是一條重要的疫情線索。他建議患者到上級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並囑咐她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個人防護。
患者離開後,李天昊馬上按照工作流程要求填報了傳染病報告卡,並第一時間上報給深圳市中醫院。福田區疾控中心馬上聯繫患者,獲悉她自己沒離開過深圳,但是親家老兩口從武漢回來,有感冒發燒症狀,該中心判斷其親家老兩口風險更高。深圳市、福田區、南山區疾控部門快速響應,當晚,南山區疾控人員就上門為患者的親家老兩口採樣檢測。
從患者就診到線索上報疾控部門,用時僅1小時左右。而從疾控部門到患者的親家老兩口家中做流行病學調查並開展咽拭子採樣,就在1月8日晚上8點多完成。
1月10日晚上,兩位老人來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發熱門診檢查。11日凌晨,兩位老人被轉送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進一步診療和隔離。1月14日,作為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根據公布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自主合成引物和探針,對老兩口中的丈夫進行了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這比國家核酸檢測試劑盒送抵深圳的時間,早了整整12個小時。當晚,市疾控中心採用國家檢測試劑對老兩口的檢測結果也出來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同一天晚上,老兩口的親家母——李天昊接診的那位阿姨,也發病住進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1月15日,市疾控中心對入院的患者家屬進行檢測,親家母、女婿、外孫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陽性。這是廣東省發現的首個聚集性疫情家庭。
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深圳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為廣東省首例輸入性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深圳拉響了全省戰疫的第一聲警報。
得益於社康、醫院、市區疾控中心環環相扣高度警覺的監測系統,深圳能及時發現廣東省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第一時間轉運隔離治療首例疑似病例,第一時間部署開展監測排查。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次戰疫中,深圳市疾控中心的實驗室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實驗室精準檢測快速識破新冠病毒,並使用高科技快速追蹤密接者,及時阻斷疫情傳播。同時,市疾控中心確定疫點後,繪製出傳播地圖後,進行科學有效消殺。
●疫情防控阻擊戰彰顯深圳速度
首例患者確診,正式拉開了深圳新冠疫情防控戰的大幕。疫情當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重於泰山。「跑贏」病毒,救治患者,牢築生命防線,成為抗擊疫情的決定性戰役。
深圳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動,果斷決策,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選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醫院,作為深圳戰疫「主戰場」。1月下旬,市三醫院進入24小時戰時狀態,1300多名醫護人員嚴陣以待,1100張床位迅速騰空,全市新冠確診患者全部送往該院隔離治療。
全市最好的醫療資源,也迅速向三醫院集結。1月25日,從全市各大醫院抽調的首批23人重症醫學專家團隊進駐市三醫院,保障危重病人的救治;抽調首批130名ICU護理精英團隊,給患者最好的護理。
進入1月底,全市確診患者開始快速增長。市衛健委緊急部署,擴容救治能力,啟動深圳大學總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禾正院區作為「第二病區」,接收市三醫院收治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疑似病例和留觀病例的轉診,兩院區短短數日內籌備完畢實現轉診病人。同時,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按照搶險救災「綠色通道」項目,市三醫院應急院區緊急開建,1個月內全部建成。
全市衛生戰線全面投入到抗疫戰鬥中來,精兵強將,阻擊病毒,迅速扭轉了疫情初期的嚴峻局面。患者救治開始站穩腳跟,並很快取得卓越戰果。從2月份起,大批新冠肺炎痊癒患者開始分批出院,重症、危重症患者大量轉危為安,在院治療人數快速下降。
救治能力的節節提升,生命防線的穩固,為深圳打贏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吃下了「定心丸」。經過4個月的生死奮戰,短短100多天時間,深圳便實現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首次「全清零」,創造了戰疫的「深圳速度」。
●堅持「早」字訣全力防範疫情擴散
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是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防止疫情擴散的關鍵。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深圳堅持「早」字訣,層層設防,全力防範疫情擴散。
深圳在全市「兩站一場一碼頭」和出入主幹道設置卡點,醫療、公安、交警對入深的車輛、人員進行全面體溫檢測,不漏一車,不漏一人。同時,在市內,覆蓋全市的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高效運轉,疾控部門、醫院防保科及街道預防保健所、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多部門聯防聯控。
在疫情初期,深圳迅速在49家發熱門診「布下重兵」,24小時預檢分診,設立獨立的隔離觀察區。2月11日起,核酸檢測擴大到了所有居家和集中隔離觀察的人員,儘早篩查出潛在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社區是最為重要的一道防線,深圳有著最「嚴」和最「快」的防疫措施,比如社區小區100%實行圍合封閉式管理;近14天內有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的人員100%居家隔離;存在與病例密切接觸史的人員100%實行集中隔離等。「2月5日,福田區第一例『一人確診,整棟隔離』就在我們這個社區。」僑香村社康中心主任孫風芹告訴記者,金地香蜜山一戶兩位居民確診,當晚,最嚴的「硬隔離」迅速實行。所幸的是,14天「硬隔離」後,整棟樓最終無一例新增感染。
見事早、行動快、措施嚴、效果佳,深圳「硬核」的疫情防控經驗引發全球關注,登上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世衛組織高度評價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及措施,將其作為唯一城市防控經典案例通報全球,為全球新冠疫情防控貢獻「深圳經驗」。
●科研「加速度」攻關賦能戰疫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戰勝疫情,對新冠這一新病毒的研究必須搶在前面。
1月31日,距離收治第一例患者第20天,深圳市三醫院就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新冠肺炎臨床診療方案「深圳版」。隨後,馬不停蹄,又陸續推出臨床診療指南「兒童版」「重症版」「英文版」,為本市患者救治提供了理論、方法,為全國、全世界戰疫提供了「深圳處方」。
2月1日,深圳在全球首次宣布,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即提示了糞口傳播的可能性。阻斷病毒傳播除了戴口罩外,還要勤洗手,注意消化道衛生——深圳首次向全世界呼籲。
試劑盒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2月14日,市三醫院聯合廈門大學、萬泰生物利用雙抗原夾心酶聯免疫法,率先研發出新冠病毒抗體檢測新型試劑盒。這種全新試劑盒,可以每批檢測一兩百份樣本,1小時左右就可以出結果,遠快於核酸檢驗的3-4個小時。
同時,對於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的研究,深圳也快人一步。由市三醫院發起的法匹拉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試驗,很快證明了法匹拉韋治療新冠的安全有效性,推動了該藥物在臨床上擴大規模應用,有利於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救治。
提前布局,快速跟進,深圳針對新冠病毒的科研,為全球戰疫提供了「深圳智慧」。抗疫期間,深圳科研團隊接連在全球頂級科學雜誌《科學》《自然》等連續發表重磅研究成果,為新冠病毒研究提供了理論、經驗,對於新冠肺炎的臨床幹預和藥物研發,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科研的「加速度」衝刺,為抗疫賦予了強大的「戰鬥力」。
相關連結
1月19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廣東省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廣東省首例確診病例出現在深圳。1月20日上午,深圳市衛生健康委發布該例病例的通報,並披露「另有8例觀察病例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的信息。
1月23日
經省市專家組會診,深圳首批2名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出院。出院患者為一名35歲男子和一名10歲男童。
1月24日
深圳首次公布首批15個確診病例詳情,涵蓋性別、年齡、所在轄區、旅居史、發病時間、入院時間以及當前病情。
1月24日
深圳印發《關於加大力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通報包括但不限於胸部CT、核酸檢測、血常規檢查等項目,全部臨時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全部篩查費用由醫保基金和財政資金負擔,個人無需支付費用。
1月25日
深圳組建市級新冠肺炎重症專家組,進駐市第三人民醫院全力做好重型危重型病例集中救治工作。
1月26日
26日,「歌詩達·威尼斯號」郵輪抵達深圳蛇口海面。26日早上7時,深圳市疾控中心和海關檢驗檢疫人員乘擺渡船登上郵輪,對全體乘客和船員逐一測量體溫並進行篩查,共篩查出4例發熱病例和9例曾發熱病例,立即將13份樣本送至深圳市疾控中心和南山區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13份送檢樣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26日晚,應急處置工作組組織乘客有序下船。
1月27日
深圳發布《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按照一類補助標準,對於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標本採集和病原檢測等工作相關人員,按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對於參加疫情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補助。
1月29日
深圳針對新冠肺炎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選定市第三人民醫院作為確診和疑似病例患者的集中收治點,安排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禾正病區、深圳大學總醫院作為第二、第三病區,專門用於接收核酸檢測為陰性但仍需繼續治療的患者,讓市三醫院集中力量救治重症和危重患者。
1月30日
深圳首次公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各區分布情況,在不洩露病人隱私的前提下,披露了第一批共31個確診病例在發病期間曾活動過的小區或場所。
2月12日
根據《廣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疫情防控組關於印發的通知》的要求,按照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部署,深圳各區(新區)均為所有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免費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
2月24日
深圳組建重症醫學、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學科專家的市級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救治專家組。
3月1日
深圳確診1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該病例的93名密切接觸者全部追查並聯繫,其中69人納入深圳管理,全部入住集中隔離點並安排採樣檢測。
3月27日
即日起,對所有經深圳口岸入境人員(含港澳臺地區,含中轉旅客)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併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
4月9日
深圳市衛健委公布29家面向公眾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醫院名單,市民可前往檢測。
5月21日
深圳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首次「全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