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傳 | 太子降生

2021-02-27 西隱禪寺

有一座城池,迦毗羅仙人居住過的地方,城周高丘環繞,丘上地平如掌,恰似朵朵祥雲,圍繞在城池的四方。城中宮殿巍峨,剎宇聳入雲霄。這裡世代純以正法治化,蓋拉瑟山迷人的雲霞紛紛飄來,似乎對這裡也充滿了嚮往。

城裡到處閃耀著七寶的光輝,驅散了一切貧困的陰影。這些優秀的居民,從那一張張喜氣洋洋的笑臉,也足以顯示城市的繁榮和輝煌。節日般的彩棚,拱形的大門寶剎高聳,到處都是瓊樓玉宇。真是世間無與倫比,令人看了羨慕不已。這裡的女人有著閉月羞花之貌,夕陽似乎比不過她們滿月般的面龐,它一氣之下,便匆匆沉入西邊的大洋。「遠方的人們如果看到釋迦族的榮耀,會把因陀羅也丟在一旁!」城裡的人們如此嘲弄著,獵獵飛舞的風幡象是挑戰的旗幟,抹去了天帝釋存在的所有跡象。夜晚,月光灑滿銀制的涼亭,足以令睡蓮失色;白晝,陽光照上宮殿的金頂,猶如待放的金荷。

有一位國王,名曰淨飯,日族所生,德超諸王。他統領著這座城市,正如蜜蜂眷戀著盛開的蓮花。這位傑出的國王常得群臣翼從。他慷慨大度,卻毫不傲慢;身為一國之君,常願普護萬民;仁慈柔和,卻能威加遠方。在戰場上他擊敗了敵人,連對方高傲的大象也俯首稱臣,頭上拋下的瓔珞,像獻上來的束束鮮花。他以強大的威力將敵人擊潰,猶如太陽走出日食,驅散昏暗一般;他又以種種方便教化黎庶,啟迪他們應走的道路。在他的治理下,正法、富饒、快樂交相爭輝。倒不是有意地炫耀,而是當三者齊備時,自然流露出德業的輝煌。這位釋迦族的傑出領袖,因為得力於眾多精明大臣的佐助而顯得更加傑出,猶如得群星圍繞而令月色更加明亮。

王后摩耶,名雖叫幻,卻十分的誠賢,能時時彰顯國王的美德,又因此增加了國王的尊嚴,在眾王妃中被立為第一夫人。正如慈母護念著幼子,她忠誠地善待著一切,在王室中猶如吉祥天女,諸天女中最為第一。實在說,女人的生活總是暗淡無光,然而一旦遇見她,生活便顯得光輝燦爛,如黑夜遇到明月一般。

「這方人痴迷難化,若投生那裡難有作為。」這樣說著,兜率天主棄捨了微妙天身,現出形體。這位一生補處菩薩從兜率天下降,光明遍照三界。他於一念頃忽然進入摩耶夫人的腹中,就象龍王進入難陀洞。他化作六牙巨象,潔白如雪山,面部香液流光。為了摧毀世間的邪惡,他就這樣進入了淨飯王夫人的腹中。四大天王也匆匆降臨山頂,為欲守護這世間的唯一真正怙主。因此月光雖然普照萬物,而蓋拉瑟山的月色顯得格外明朗。

正如雲朵託持著閃電,摩耶夫人懷持著他,廣行布施,慰藉著她周圍的窮人。一天,夫人非常渴望出遊,國王許可之後,便和婇女們進入了蘭毗尼園。當她手攀著綴滿繁花的樹枝,菩薩穿過母胎,忽然降生了。此時普世耶星座現出瑞兆。由於摩耶夫人的清淨願力所持,而且菩薩為利益世間而生,當他從脅邊出生時,母親並不苦惱。就象早晨的陽光破雲而出,太子也如此,從母胎降生時,身光將黑暗驅散,使得周邊金光閃閃。爾時天帝釋欣然雙手承接,太子光彩如金柱一般。從天降下兩道淨水灌注太子,大量曼陀羅花也紛紛而降。在諸天主的抱侍下,太子顯得比傍晚枕著雲朵的新月還美,他身上散發的光芒令他們欣喜。正如優留王從股而生,髀偷王從掌上出生,曼陀王和天帝釋都是從額頂出生,太子也和伽叉王一樣,從脅而生。

這位不由產門、適時從母胎降誕的太子,光彩照人,似從天而降;充滿睿智,無諸愚惑,其心靈似乎經過了無量劫禪思的淨化。他如初日般突然降臨大地,充滿榮耀、剛毅和英秀。雖然光芒四射,卻如明月,令人百看不厭,目不暫舍。他身肢的光明猶如驕日,令燈火失色,高雅的紫磨金色光照十方。鎮定自若地,他舉起藕荷色的雙足,邁出穩健的七步,形如北鬥。然後,他環顧四方,作獅子吼:「我為無上正覺而生,為利益世間而生。這是我的最後生!」兩股清流從天而降,狀似銀練,可溫可涼,從頭至足沐浴著太子。這位無與倫比者的身體能令見者皆獲吉祥。

他躺在置於琉璃寶臺的床上,上方罩著華貴的傘蓋,秀美的骨架閃著金光。手持金蓮花的夜叉在四周恭敬護衛;諸天也來頷首致敬,高擎大白傘蓋,在空中唱著讚歌,對智慧之王表達著最美好的祝願;眾龍王思法心切,他們曾經承事過去諸佛,如今懷著無限的虔敬凝視著至尊,手打涼扇,拋灑著曼陀羅花;淨居天人也因為如來的出世而感到歡欣鼓舞,儘管他們諸情已寂,然而這次是為了苦難的世間有了救主。

太子降生時,雖有諸山之王——喜瑪拉雅的鎮守,大地卻猛然震動,恍如風中之舟;晴空飄下花雨,——青蓮,白荷,充滿栴檀香氣;微風輕拂,飄下天衣;太陽依舊,陽光卻更加明麗;連火焰也變得柔和而沉穩。居處的東北方平白湧出一泓清泉,充滿好奇的婇女們把它視為聖水,紛紛掬來漱口、浴身。諸天樂神前來供養作福,因見佛身而精神倍增,令園中花木超時節開放,他們以此先行供養。霎時百花盛開,隨風四處飄散芳香,引來新奇的蜂王動情的歌唱,連兇猛的爬行動物也變得溫順起來。歌聲伴著器樂,鼓瑟之鳴和著婦女們跳舞的釧鈿聲,在天地間此起彼伏地迴響。(此下一段梵本似有脫漏,從漢譯本可知有十八頌梵本不載,大意是說淨飯王夫婦見太子種種異乎尋常之相,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王室供養的眾婆羅門試圖安慰淨飯王,而淨飯王卻心懷狐疑:「若如汝所說,如此奇特相,以何因緣故,不應於先王,乃現於我世?」下面是諸王師的種種解答。——譯者注)

「《帝王論》並非由大仙人毘求或央耆羅所造,而是由他們的兒子倏迦羅與毘利訶缽底來完成。」「對了,薩羅薩仙人之子尋回了久佚的《吠陀》,而其父輩卻無緣目睹。毘耶娑仙人廣造諸論以釋之,而婆私吒卻無能為力。」「跋彌造出詩偈,而大仙人伽婆那卻未能作出;阿低利仙不通醫術,他聰慧的兒子卻造出醫典。」

「駒屍伽仙人未達再生族位,而其子卻找到了獲得的方法;娑伽羅王造出堤壩防止海潮,而即使日種始族也對海潮束手無策。」「闍那駒仙人能夠向婆羅門傳授禪法,而其先人卻未達瑜伽;素羅之孫能成蓋世的功業,而素羅及其同輩們卻力所不逮。由此可知,不可以年齡或時代作為判別標準,異人不必於本族本地贏得蓋世名聞。那些帝王或聖者才能成就的業績,先人們未能做到,而子孫輩卻如願以償。」

淨飯王聽了這些可信婆羅門的慰喻和祝福,一掃心中不祥的疑慮,感到更為欣喜。高興之餘,厚賞了那些傑出的再生族(婆羅門):「願他如你們所說,成為統領天下的輪王,願他晚年再退居山林。」

阿私陀大仙人,志在今生了斷生死,一心渴求妙法。他通過體察瑞相及自己苦修的功夫,知道了太子的降生,便飄然來到了淨飯王的宮門。身為淨飯王的國師,通身閃耀著苦行者的洞察力和聖者的睿智。作為弟子的淨飯王,畢恭畢敬地將其迎入王宮。他徑直步入淨飯王的內室,那裡充滿了因太子降生而帶來的濃烈喜氣。由於禪觀、盛名和耆年,他顯得步履莊重而遲緩。

淨飯王殷勤招待這位聖仙,將其安於王座,親自呈上洗足水和石蜜。然後以種種敬儀請求開示,如同古時安低牒王請求婆私吒一般:「何其榮幸!大仙的降臨是我全家的無上榮耀,請慈尊賜教我應當做的一切。作為您的弟子,請惠賜您的信任。」

仙人受勸請,睜大神奇的雙目,飽含深情,聲音深沉而莊重:「善哉!當之無愧的仁德之君,樂見遠方來客,慷慨惠施,崇尚正法。如此敬奉師長,正合你的天性、智慧、種姓和年齡。這正是古聖王之道,重法輕財,適時拋卻緣務,外現清貧,卻苦礪心志。且聽我說這次深感欣慶的來意:我從天道聞知大王喜得貴子,他是為成正覺而問世。聽了天言,又見種種瑞相,推知其事不虛,因此前來,期待一見太子——這面釋種的旗幟,他的誕生猶如帝釋幢的樹立。」

淨飯王聞說此言,喜不自勝,忙不迭地從保姆身邊抱過太子,給苦行大仙觀看。大仙人驚奇地審視著太子:足下輪相,手足指網縵,眉間玉毫,馬陰藏相……注視著太子被重新放回保姆身邊,如同阿耆尼之子被放回德毗身邊一樣。大仙人雙腳站立,眼含淚花,仰天長嘆。

看到阿私陀兩眼含淚,淨飯王因愛子心切而焦慮起來,他曲躬叉手,由於哽咽而聲音結巴:「哦,師尊!此子出生奇特,光彩照人,容貌如同天人,您曾預言他會出類拔萃,可是一見到他,您卻流淚?聖者啊,是太子命不長久?他的出生當然不是僅僅帶給我傷悲。好容易才得到一掬甘露,難道飲下僅僅是死亡相隨?

「您快說,我的隱秘之財不會遭毀棄,這顆釋迦族的明珠不會失去光輝?夢中都在憂念兒子,我死何能瞑目?這株釋種的幼苗自然不會徒然而生,不會註定要枯萎!快說啊,師尊,我已急不可耐!您能充分理解渴求子嗣的滋味。」

了知淨飯王擔心兒子有不測之虞,仙人告言:「大王不必多慮,我的預言真實不虛。我並不擔心太子會有變數。我是因自己生不逢時而傷悲!在我即將棄世之際太子降生,而只有他能解開超越生死的秘密。

「棄捨了王位,全然不顧世間一切享樂,經過勤苦修行,他證得了最高的真理,他將以智慧之日驅除世間無明之暗昧。無怙眾生出沒於苦海之中,疾病如聚沫,衰老似波浪,死亡仿佛可怕的洪濤。他,駕馭智慧之舟,將渡此等眾生出苦海。

「智慧如同奔放的流水,堅固的戒律是它的堤岸,禪定猶如悅人的清涼,無盡的悲願似那戲水的棕鷗。世間乾渴的眾生得以啜飲正法之流。

「眾生為五欲所纏,迷失在生死的曠野,如同失路的行旅,飽受苦難的煎熬。只有他,才能指示解脫之道。

「芸芸眾生以五欲為薪,貪慾之火熊熊不熄。他以正法之雨消除世間的熱惱,如同夏末的慈雲,灑下清涼的甘霖。

「無知和邪見如同兩片門扇,貪慾是那門栓,由此群生遭禁。他將以曠世稀有之妙法,打開眾生出離的大門。

「眾生困於迷惑的枷鎖,無依無靠,苦楚萬端。他,正法之王,一旦成就無上正覺,將會令眾生解脫。

「所以,大王,莫要為他哀傷,應當哀傷世間可憐的眾生,他們由於痴惑,沉溺於諸般欲樂,而不能聽聞妙法。雖然我已成就諸種禪定,但老死逼近,無緣得聞,此生等於一無所成。既然無緣聽聞他的正法,縱使生在非想非非想處天,也是一大不幸。」

聽完這番話,淨飯王、夫人及諸親友轉憂為喜,「我竟然有如此的兒子!」國王心裡以為:兒子英雄,老子也是好漢。但是,「他會出家修道」,這又讓國王心有隱憂。他雖然對修道並不反感,可是一想到會失去愛子,便難以釋懷。

阿私陀仙人向淨飯王道出了太子未來的真實命運,給驚恐不安的國王以莫大安慰,然後和來時一樣,他以神力凌空而去,人們崇敬地目送著他那漸漸消失的身影。

仙人見到外甥,象對待自己兒子那樣,用種種方便,熱情而又殷勤地叮囑他要追隨那位未來的聖者(佛),聽從他的教導。

國王喜得太子,拋開一切俗務,清心齋戒,依照世人生子之道,舉行了各種與王室身份相應的儀式。齋戒十日滿,心中充滿喜悅,他又為兒子普祭天神,輕聲唱頌,種種祭品,諸般吉祥儀式。他還以十萬頭肥壯金角奶牛並健壯小犢普施婆羅門,為太子祈福。然後,又恭敬謹慎地舉行了各種儀式,令心悅樂,這才選擇良辰吉日,欣然準備入城。

摩耶夫人攜子遍禮諸天神,然後升上寶光閃閃、雜花嚴飾的象牙之輦。由諸耆年婇女隨侍,淨飯王為作前導,夫人和太子一入城,國人夾道歡迎,猶如天帝釋還宮,諸天歡迎一般。

回宮之後,淨飯王滿心歡喜,又大肆鋪張,布施祈福,就象溼婆喜得兒子卡爾帝所作的那樣。國王喜得太子,因迦毗羅仙得名的迦毗羅衛城,及其周邊人民歡天喜地,就象毘沙門天王得子那羅鳩婆、天仙歡慶雲集一樣。

相關焦點

  • 佛陀傳 | 太子降生(梵本新譯)
    當她手攀著綴滿繁花的樹枝,菩薩穿過母胎,忽然降生了。此時普世耶星座現出瑞兆。由於摩耶夫人的清淨願力所持,而且菩薩為利益世間而生,當他從脅邊出生時,母親並不苦惱。就象早晨的陽光破雲而出,太子也如此,從母胎降生時,身光將黑暗驅散,使得周邊金光閃閃。爾時天帝釋欣然雙手承接,太子光彩如金柱一般。從天降下兩道淨水灌注太子,大量曼陀羅花也紛紛而降。
  • 佛陀為什麼降生於釋迦族?可不止是為了弘揚佛法這麼簡單
    佛陀降生的時代,是分崩離析的。許多小國爭搶地盤,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規定,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臣民。但是,這些小國的地方,都不是很大。雖然都是一國之主,可國家的實力,卻是不同的。佛出生的國家,本來就是一個國力弱小的國家,隨時都有被人滅國的可能性。
  • 釋迦牟尼佛簡介 | 佛陀的一生(超美高清大圖)
    途徑藍毗尼園時,摩耶夫人下車休息,在她伸手去摘一支無憂樹枝時,從其右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可是,在悉達多出生後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淨飯王又娶了摩耶夫人的妹妹波閣波提,是她把悉達多撫養成人。 2.釋迦牟尼成長悉達多太子天資聰慧,長到12歲時,就已經掌握了當時印度最高的學問,16歲時,娶了表妹耶輸陀羅為妻。
  • 【佛法基礎】 佛陀的一生(超美高清大圖)
    途徑藍毗尼園時,摩耶夫人下車休息,在她伸手去摘一支無憂樹枝時,從其右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可是,在悉達多出生後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淨飯王又娶了摩耶夫人的妹妹波閣波提,是她把悉達多撫養成人。2.釋迦牟尼成長悉達多太子天資聰慧,長到12歲時,就已經掌握了當時印度最高的學問,16歲時,娶了表妹耶輸陀羅為妻。
  • 從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國與印度北方邦交界的區域)的太子。「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世尊」或「佛陀」。
  • 常識|從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國與印度北方邦交界的區域)的太子。「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世尊」或「佛陀」。
  • 釋迦摩尼佛的一生(畫傳)
    史書記載釋迦牟尼佛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1027年),是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傳說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經論記載,佛陀成道之前,苦行經年,骨瘦如柴,後受牧羊女供養之乳糜,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 佛陀傳:淨飯王為了阻止悉達多(佛陀)出家,做出了哪些努力?
    心利上師-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13佛陀出世如優曇花,偶爾一現。什麼叫優曇花?天上天人守護著那優曇花,那優曇花一百年才開一下,並且馬上就謝了。「佛陀出世如優曇花,偶爾一現,很難遇到。可惜我已是風燭殘年,來不及親見太子成佛,更遇不到親聽太子成佛後美妙超倫的說法了。所以我為自己而悲哀,不禁傷心難忍,不可斷絕。」阿私陀仙人說完以後痛哭流涕地飛走了。
  • 佛陀天降日:生活在佛陀的覺悟裡
    「佛陀天降日」。བསྟན་པ་ཉི་འོད་བཞིན་དུ་གསལ་བ་དང་།།佛法如日光照遍བསྟན་འཛིན་བུ་སློབ་དགེ་འདུན་མཐུན་པ་ཡིས།།持教徒眾和平處བསྟན་པ་ཡུན་རིང་གནས་པའི་བཀྲ་ཤིས་ཤོག།教法恆久住世願吉祥眾所周知,佛陀降生七天後
  • 【佛教經典】佛陀的一生
    我們一起學習了解《佛陀的一生》,用心感恩就能夠得到佛陀慈悲光芒的護佑!佛陀的父親淨飯王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起名為:喬達摩·悉達多,意思是「一切功德皆得成就」。摩耶夫人生下太子後的第七天便辭世,太子便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撫養長大。
  • 《釋迦牟尼佛傳》中,佛陀講的話對修行者來說很有幫助,值得一看
    《釋迦牟尼佛傳》中,佛陀講的話對修行者來說很有幫助,值得一看。《釋迦牟尼佛傳》是根據經典記載,拍攝而成的一部電影,該劇講述了悉達多太子從降生到出家以及成佛,再到四處教化,知道最後示現涅槃的整個過程。劇中出家後的悉達多太子由呂良偉飾演。
  • 佛陀家庭成員介紹
    據南傳上座部的說法,她和淨飯王婚後遲遲未育,摩耶夫人很是憂愁。有一天,夢見一頭白象進入她的腹部,後來她便懷孕。按照當時印度的習俗,她回娘家待產,在五月的一個月圓夜,走到藍毗尼園,稍事休息,便作動要生,她在無憂樹下生下太子。當時的摩耶夫人已是四十幾歲,是高齡產婦。但太子依然是順產出生。
  • 多生多劫的誓願【佛陀與耶輸陀羅】
    依照北傳經典說:世尊離開皇宮出家的時候,耶輸陀羅已經懷孕了,但是腹內的胎兒卻一直未能出世;直到六年後,當 世尊成道的那天夜晚,孩子才出生,所以耶輸陀羅一直被全國人民懷疑她的不貞而飽受傷痛。依照南傳經典的記載則是說:就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王子聽到了自己的孩子出世了,便說「Rahu 生起了」,Rahu是指羅睺曜星,又叫作羅睺阿修羅。
  • 出生就短命,他出家改變命運;去龍宮講佛經,獻自己的頭顱給太子
    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他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偉大論師,也因此成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共同的祖師;他是龍樹菩薩。降生龍樹菩薩降生在印度南方的碑達巴。龍樹之父是當地一個婆羅門,卻一直苦於膝下無子。一天,他在夢中得到授記:如果向一百位婆羅門作法宴齋食,就會得到一個兒子。龍樹的父親照辦後,不久之後果真得到一個兒子。
  • 恭迎佛陀天降日┃ 談天降日的由來,學習佛陀至孝示範,為母說法
    佛陀之親母摩耶夫人在佛陀出生後不久便去世,轉生到天界。佛陀在人道成佛後,曾上天為天人及母親講經。講法圓滿後再降回人道的日子佛教稱為「佛陀天降日」,這一天是藏曆九月二十二日。以此殊勝因緣,依藏傳佛教記載,於本日所造之善惡之業皆將自相輾轉增為十億倍;故天降日時做功德一次就可以累積了無數無量的功德。
  • 《九尾狐傳》不祥之物降生一股邪惡的力量也在蓄勢待發
    《九尾狐傳》不祥之物降生一股邪惡的力量也在蓄勢待發時間:2020-10-22 10: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九尾狐傳》不祥之物降生一股邪惡的力量也在蓄勢待發 上期講到人類智雅與九尾狐李然來到一座小島,小島上詭異事情不斷,先是漁夫老徐的頭骸骨被發現,牽連出連環失蹤事故
  • 「世界環境日」佛陀也環保:關愛自然,從心入手
    世界環保史只有區區五十年,而早在三千多年前,佛陀就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因此在一些戒律中規定,不得染汙淨水淨地,不可割草伐木,對湖泊要儘量維護,有條件的情況下適當種樹,等等。樹木對人類環境及身心的作用,佛經中早已有之。
  • 佛陀傳記:釋迦太子遊門遇見了誰?為什麼當下決定要出家?
    心利上師-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16佛陀傳記——太子遊四門。釋迦太子是怎麼出離了呢?正好這時候,淨飯王又讓他遊北門,因為前面東南西這幾個門遊了以後鬱鬱不樂,而從那個北門出去,前面就是深山老林,原始森林,也許這個地方太子喜歡,所以布置北門,讓太子去遊北門。於是太子如前坐著六牙白象的七寶車出去了,出去以後什麼也沒看到,遠遠就過來一個沙門,搭著三衣,一手拿著錫杖,一手託著缽。
  • 佛陀傳:第六位比丘
    於是在這一天的中午時分,他獨自一人,偷偷的溜出家門,向佛陀暫居的鹿野宛走去,因為他從小就知道,鹿野宛歷代以來,一直都是仙人修行的地方。因此,他希望到那裡之後,可以找到仙人並跟隨他們修行,解脫內心長久以來的壓抑與空洞。